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7-15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7-15》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不可及的循環型社會 
  ◎調查沙利旭水質 北美原住民聖域泛舟 
  ◎氣候變遷危害公衛 白宮隻手掩蓋證據 



環境前線:不可及的循環型社會
  ■馬康多
廢棄物管理政策的成功,讓環保署長自豪於垃圾清運量持續降低、垃圾回收率超過美國時,亦信誓旦旦喊出將落實「未來8年台灣垃圾量較歷史最高減70%、資源回收再利用率達60%為目標,邁向『零廢棄、全回收』的資源循環社會」的競選政見,同時立法院卻悄悄的上演一場廢棄物管理政策的「柔性政變」。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將於7月14日,審議由鍾紹和與鄭金玲所提出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5條及第6條條文修正草案》,以及《廢棄物清理法第39條條文修正草案》。在資再法第6條中的修正中,原條文的規範為「……對於物質之使用,應優先考量減少產生廢棄物,失去原效用後應依序考量再使用,其次物質再生利用,能源回收及妥善處理」,而提案委員欲將該條文修正為「對於物質之使用,應優先考量減少產生廢棄物,失去原效用後應考量再使用、物質再生利用,能源回收及妥善處理」。四個字與一個標點符號的變化,看似差異不大,實則隱含著廢棄物管理範型的轉變。

於廢棄物管理的基本概念中,最為人知既是3R原則──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物質回收再生利用(Recycle),而此原則既是屬於階層式(Hierarchy)廢棄物管理範型。此觀念認為當階層最高的管理策略已極大化後,方能進行下一階段的策略,亦即廢棄物因優先考慮再使用後,再思考是否能將其中可回收的物質回收,之後才是熱處理等後端處理步驟。但國際諸多學者對剛性的階層式廢棄物管理範型的排序,提出「無法反映總環境衝擊,如資源回收過程的二次汙染」、「未考慮經濟成本」、「無法因地制宜」等隱憂,而無法符合永續廢棄物管理的原則。鑑於上述缺點,學者提出了整合式廢棄物管理(Integrated Waste Management)的概念,取代階層式廢棄物管理。

整合式廢棄物管理的主要概念,是以全盤性的思考,評估廢棄物自丟棄至最終處理的過程,如何運用不同的廢棄物管理策略,使廢棄物管理能符合環境友善、經濟可負擔、社會可接受的永續發展目標。熱處理、生物處理、資源回收、掩埋4項管理單元所佔比例相同,是表示應同等考量各單元,尋求最具永續性的管理策略,而非如階層式般,有既定優先順序。因此,根基此觀念所研擬的管理策略,將可避免階層式管理無法系統性評估總體環境衝擊的缺陷,更可在考量經濟成本後,擬定最適合當地的管理策略。而這管理範型的演變,並非只限於學術理論的辯論,而已成為實際廢棄物管理制度的論戰焦點。

歐盟於2007年時,進行了廢棄物綱要指令的通盤檢討(Revision of Waste Framework)。歐盟官方既以前述理由,提出應移除原本指令中,所明列階層式廢棄物管理中的「再利用」、「回收」、「熱能回收」(recovery)間的優先順序。而歐洲的主要環保團體「地球之友」以及「歐洲環保局」等則批評此舉將「很可能導致回收意願的降低」,因此強調仍應維持減量、再利用、回收、熱能回收、最終處理這邊的優先順序,並且不可將焚化視為熱能回收的方式。而經由歐盟議會的審議結果,則建議應維持階層式廢棄物管理的優先順序,經由生命週期評估,明確地顯示優先順序較低的管理方式實為環境負荷較小時,方可不用遵照階層式的優先順序。

若由上述廢棄物管理範型的解釋以及歐盟的經驗,來檢視本次立法院提出的資再法修正案的條文內容以及研擬過程,則可得知,由於因未經社會充分討論,目前的修正方向在環境衝擊上並未有充足考量,反將對所有的「零廢棄循環型社會」有負面的影響。

以印表機墨水及碳粉匣為例,在現有資再法規範下,當墨水或碳粉用盡時,墨水及碳粉匣交由業者回收後,必須優先考慮將墨水與碳粉填充此再利用方式。但若修正案通過,則可以再使用與物質再生利用未有優先順序為由,將廢棄的塑膠碳粉匣粉碎、浮除後,再製為二次料碎片用於不織布的製作。若此選擇是基於環境面的考量,實則無反對的理由。但若以「生命週期評估」的觀念,來比較碳粉匣填充後再使用以及製成二次料再生利用兩方式,則後者顯然由於製程較繁多,即使考慮兩者可抵銷的原材料製造過程的衝擊,直接填充再使用將較為環境友善;但若能選擇再製塑膠二次料的方式,則可大幅減少再生碳粉匣的材料來源,因此最能獲利印表機的品牌業者,可藉此方式,名正言順形成競爭上的障礙,降低環保再生碳粉匣的市佔率。至於強化資源回收減少環境衝擊的原意,則成了此法案修正中的犧牲品。

由於此法的修正,牽涉於廢棄物管理範型的變革,影響極為深遠。以歐盟為例,其官方於2005年的廢棄物主題策略提出改變廢棄物管理的階層式順序時,彙整了許多的學術研究作為其政策建言的依據。而如前所述,在主題策略的提出與廢棄物綱要指令的通盤檢討間,又歷經了3年的討論,不論是各國智庫、產業公會以及環保團體均提出相關的立場聲明書,最後才送交議會審議時,取得一折衷式的修正案。

然而,台灣目前就此條文的審議,提案立委雖提出「應以產品生命週期觀念進行整體規劃」、「應視生命週期長短選擇處理方式」、「資源回收無須存在排序」、「不同產品應有不同回收方式」四大理由,作為修正依據,但前述理由卻是未經任何公聽程序,經由各界檢驗。如「應視生命週期長短做為選擇再使用或再利用、做為資源回收及妥善處理方式的依據」,然而「生命週期長短」從未於前述階層式與整合式廢棄物管理的討論中被提及,更何況,國際上討論廢棄物管理中的「生命週期」,是針對物質離開經濟圈被丟棄起,由清運經資源回收、堆肥、焚化、掩埋等處理單元,最後以最終殘餘廢棄物留置於環境圈中或以回收物質及能源回到經濟圈,並強調其與產品式的既從原物料開採、製造、使用、廢棄的搖籃到墳墓生命週期的差異。若望文生義式混淆「生命週期」跟「產品使用壽命」兩概念,並將其列於法條,僅徒使台灣繼沒有目標的溫減法後,另一場鬧劇。

廢棄物管理從只專注「廣設焚化爐」、「焚化取代掩埋」,到聚焦於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被全民視為台灣環境教育最卓越的成果,而許多環保團體也肯定政府願意轉以「零廢棄」政策來回應長久以來的反焚化爐運動。但如今,環保署面對影響深遠「廢棄物管理範型」的變革,允許其草率審議過關,則所謂的「邁向『零廢棄、全回收』的資源循環社會」,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只是玩笑話的政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回目錄)



調查沙利旭水質 北美原住民聖域泛舟
  編譯■陳維婷 審校■蔡麗伶、禾引
美國西北數個原住民部落與加拿大原住民族(First Nations),2008年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結盟合作,在7月獨木舟橫越沙利旭海(Salish Sea)的傳統活動中,加進科學調查的任務。

這項名為「部落旅程」(Tribal Journeys)的年度泛舟活動,今年有約100多艘獨木舟參與,划行穿越卑詩省與華盛頓州之間的內海,其中有5艘將攜帶GPS定位系統與探測儀器,測量海水的溫度、鹽度、酸鹼度、溶氧量、固體溶解量與混濁度等性質。

本次的調查行動得到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協助,希望能幫助了解這片部落傳統水域的環境惡化狀況。

斯溫諾密什(Swinomish)部落首領克萊度斯拜(Brian Cladoosby)負責籌劃調查行動,他表示:「過去百年來,我們最神聖的海域被人當成了垃圾場,重金屬、毒物、農業廢水、大範圍污染……水裡統統找得到,全都流進了沙利旭海。」

克萊度斯拜在致詞中強調:「必須讓所有人知道這個情況,這是我們這一代,還有後代子孫的責任。沙利旭海岸部落不願意再看到任何的污染,所以我們決定站出來,一起復育、保護這片珍貴的海域。」

沙利旭海的範圍涵蓋了BC省的喬治亞海峽(Strait of Georgia)、BC省與華盛頓州交界的胡安‧德富卡海峽(Strait of Juan de Fuca),以及華盛頓州的普吉灣(Puget Sound)。海岸周圍居住了數個美國原住民部落與加拿大原住民族,統稱為「沙利旭海岸部落」。

根據沙利旭海岸部落的古老傳統,在節日慶典的時候會以泛舟橫渡沙利旭海的方式慶祝,從1989年開始的「部落旅程」獨木舟航行活動,就是為了恢復、紀念這個傳統而舉辦。

今年的部落旅程活動是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距離最遠的參加者包括阿拉斯加與BC省交界的特里葛(Tligket)隊,以及北方夏洛特女王群島(Queen Charlotte Islands)的海達(Haida)隊,他們從7月8日起陸續出發。南邊也有遠從奧勒岡州北上的隊伍,所有人預計7月28日到達溫哥華島南部的考津灣(Cowichan Bay),結束整段旅程。

眾人在考津會師之後,緊接著在8月2日為今年的北美原住民大賽拉開序幕,賽程將持續到8月10日,有超過7千名運動員與會,在16項競賽項目中一較高下。

但是對美國地質調查局來說,泛舟之旅是慶典中最重要的活動。葛羅斯曼(Eric Grossman)與舒斯特(Paul Schuster)兩位科學家將為調查活動提供科學方面的指導,駐斯溫諾密什部落的科學家愛琴(Sarah Akin)則是計畫主持人。

葛羅斯曼在網路廣播中表示,「很榮幸受到沙利旭海岸部落邀請,幫忙了解沿岸的水質狀況,以及在沙利旭海岸生態區內,影響海洋資源的棲地相關問題。」葛羅斯曼一直進行相關研究,調查普結海峽水質與棲地因為都市化所受到的衝擊。

葛羅斯曼也表示,地質調查局會指導沙利旭海岸部落族人如何獨立進行測量操作:「如果他們願意,日後就能繼續進行類似的科學調查量測。」

獨木舟既沒有任何污染物排放,也不會擾亂水流,因此非常適合用來從事水質測量。在獨木舟航行活動中加入科學任務的概念,最早由2007年阿拉斯加的育空(Yucon)地區開始嘗試。航程超過1,930公里的育空河療癒之旅(Yukon River Healing Journey),原本是為了提倡環境意識與文化交流,但是在地質調查局水文學家舒斯特的指導下,參加人員也幫忙紀錄了沿途的水質狀況。

(環境新聞通訊社)
(回目錄)



氣候變遷危害公衛 白宮隻手掩蓋證據
  編譯■丁秋仁 審校■蔡麗伶
據一名美國前環保署高級官員披露,聯邦衛生與環境研究員在白宮與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辦公室的壓力下,被要求修改其國會證詞,輕描淡寫地帶過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影響。

資深民主黨參議員堅信前環保署氣候高級顧問伯內特(Jason Burnett)的請辭,更加確證布希政府誤植民眾對氣候變遷風險的態度,以及規避環保署制定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法令等令人詬病的作為。

參議院環境暨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巴瑟(Barbara Boxer)表示,「此次氣候變遷對公衛影響的研究正遭到白宮與副總統辦公室的打壓」、「布希政府不經思慮向理應受到保護的民眾,隱瞞氣候威脅的真相,不過歷史勢必會嚴正審判其所作所為」。

美國環保署曾否決加州的立法權限,阻礙該州政府訂立車輛溫室氣體排放限制的法規;伯內特於是在6月請辭以示抗議。依《清淨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條例,加州享有實施較聯邦政府更為嚴格的清淨空氣法之自主權力,不過前提須事先徵得環保署同意,放棄聯邦所設立的標準。環保署行政主管強森(Stephen Johnson)已經回拒棄權,而加州政府亦已採取法律途徑,爭取自身應有之權力。

儘管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局長葛柏汀博士(Julie Gerberding)於其評論中,指出氣候變遷將可能對公共衛生帶來嚴重後果,不過對此議題所論著之書面證詞,約有6頁已在布希政府的命令下被刪除。

伯內特在一封信件內載明布希政府在《麻州-環保署》(Massachusetts vs. EPA)一案中,如何操控環保署回應美國高等法院於2007年4月的判決。該判決要求環保署確定溫室氣體排放,是否會危害公眾健康。若研究結果顯示為屆臨危害(endangerment),則環保署必須採取行動,制定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之規範;然而,環保署迄今尚未有動作。

2007年12月,伯內特曾電傳白宮報告環保署初步調查結果,研判溫室氣體的排放「可合理判斷出對公共衛生的危害」。隨後卻被白宮要求不要傳送該份報告,並且消除訊息;伯內特表示他拒絕遵照辦理。巴瑟表示,白宮不願開啟信件,使得報告成果最後仍舊是白紙一張。

巴瑟指出,葛柏汀原版證詞中詳列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帶來的後果。然而,前環保署代理行政官員於7月6日的一封信函中指明,聯邦政府同樣試圖改寫證詞,「要求刪去『溫室氣體排放有害環境』一句」。

布希政府政治性干預氣候科學研究結果已非新鮮事。政府看守員2007年曾公布一份報告,發現在279名氣候科學家當中,近半數曾受到白宮施壓,要求在其科學論文或報告中,避免使用「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等字眼。此外,亦有多名科學家表示,他們也曾被限制與媒體接觸或修改其研究內容。

(環境新聞通訊社)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