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九歌電子報

九歌文學報【訂閱】

【本週話題】

帕羅‧莫倫西(Paolo Maurensig)
1943年生於義大利北部的戈里齊亞,曾任記者、攝影師。目前是古董樂器修補師、自由作家。現居義大利北部的烏迪。1993年莫倫西出版第一部作品《珍瓏棋局》(La Variante di Luneburg),即獲得廣大的迴響及重視,奠下他文學作家的地位。另著有《雙面小提琴》(Canone Inverso)。
 

  

 

 

不久前,在倫敦一場古董樂器拍賣會上,一把十七世紀雕工奇美的小提琴,以兩萬英鎊的高價被買走,得標者卻在第二天發生一連串奇遇……
一個神秘的陌生人吐露了這段詭譎怪誕的故事:1930年,一座與世隔絕的奧地利音樂學院,兩個天賦異稟的男孩受到著魔般的詛咒而緊密相連,讓他們分不開的關鍵在於一把雕工奇美的小提琴。隨著他們生命的開展,在本世紀數十年的混亂裡,兩人成了夥伴、對手,和無可逃離的致命敵人。
這段錯綜複雜的關係到何時才會結束?在虛構和真實之間,故事主角是真有其人嗎?說故事的陌生人和這兩個男孩又有什麼關連?揭櫫性的結局將令您眼睛一亮!
本書是一本古典後設〈Meta-Fiction〉小說,以拍賣會得主與陌生人為框架,再以陌生人敘訴的故事作為劇中劇,充滿懸疑、高潮起伏。
 

 

 

 

 

在一列前往維也納的夜快車上,為了打發漫長的車程,西洋棋大師費雪與旅伴下起西洋棋。此時,車廂闖進一名魯莽的年輕人,不但批評起大師的棋藝,還說起兩個天才棋手對決的故事:
兩個西洋棋神童,一個是德國人,一個是猶太人,在棋賽中交手,從此成了勢均力敵的死對頭。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猶太人被迫退出西洋棋界,然而,卻在集中營再度與對手相遇。他們每次下棋一定要有賭注,一無所有又被關進集中營的猶太人,能用什麼做為賭注呢?猶太人為了贏棋,發明隱含奧妙玄機的「珍瓏棋局」。
聽完故事的第二天,費雪被發現死在自家豪宅的庭院裡,書桌上還擺著「珍瓏棋局」特殊的棋陣。這一連串事件難道只是是機緣巧合?
義大利小說家帕羅‧莫倫西以多層次的技法,交錯時空,在文本中交替不同主角,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系主任康華倫讚譽推薦他的寫作風格著重內省及分析,而且獨樹一格。

 

【名人推薦】


有「型」的寫作技巧——帕羅‧莫倫西與《雙面小提琴》、《珍瓏棋局》

    我想用讀者介紹給讀者的心態來談論《雙面小提琴》與《珍瓏棋局》。
    帕羅‧莫倫西的寫作技巧非常高超,因為他具備了非常漂亮的「型」。就像好萊塢電影,如偵探片,一定要有一些特定的偵探元素在,如果沒有,這部影片就不賣座;又好比麻婆豆腐一定要有豆腐、花椒等特定食材,有了這些食材,才會有色、香、味;所以廣東菜會有廣東菜的型,川菜會有川菜的型;台灣菜會有台灣菜的型,當這些菜都發展出一些「系統」時,就是所謂的「成型」。常常有人問我,台灣的繪本有什麼特色?我都說:沒有。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少,所以無法成「型」;那麼台灣的棒球有沒有特色?有,因為打的歷史久,好手多,球風已經成「型」。然而,「型」並非是一天造成的,它是需要「長期、大量的積累」。
    那麼,莫倫西的「型」又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用「竹筍」來形容他的寫作。在經過一層一層剝開後,最後會發現結局又跟一開頭是連接在一起的。我為什麼會認為是像「剝竹筍」而非「剝洋蔥」呢?因為洋蔥的片與片之間沒有連結,剝掉之後就什麼都沒了;然而竹筍卻不同,片與片之間是連環而下,呈現旋轉狀態,莫倫西的寫作方式即是如此。事實上,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簡單,這就是為什麼我會一直強調莫倫西的寫作技巧非常高超的原因,因為在處理像「鋼索」般的「型」,他不止處理得高超,而且也很順暢,這代表了一種情形,就是他在撰寫時是「胸有成竹」、或是寫成後,要把每段巧妙連貫起來;此外,這也表示了他對於讀者真正關心,了解讀者真正想看到的東西,他運鏡得非常準確。這就好比導演運鏡般,有些導演會做出一些無謂的鏡頭,自己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是這對讀者而言是無用的,因為讀者可能會覺得某個點是不需要內心戲,因而情緒並未醞釀而出,所以優秀的導演,會精準地運鏡。又好比王建民投球一樣,要贏,用球就要精簡,每一球都要用得剛好,最好是一球就雙殺,免得投太多球,而且全部都用三振也會累死自己。莫倫西也像投手投球,球用的非常精簡,沒有寫出太多累贅的情節,即使他的「型」是複雜的螺旋,如將三個「我」架設其中,最後回歸到一個「我」的狀況,沒想到這樣的安排竟然讀者容易接受,這就是寫作的成功!也可見莫倫西在安排故事,故事中的故事,小說開頭所引的故事,全都做足功夫,因此我才會說「型」處理得非常恰當。
    此外,莫倫西的寫作還具備了另一種技巧,也就是先提出問題,如:音樂是什麼?接著再深入挖掘,並在當舊的問題解決後再引出新的問題,而且速度很快,不會讓讀者感到「拖延」與「模糊」,甚至連問題與答案還前後呼應。再者,莫倫西在描寫問題、提出道理、解決的答案也都非常動人,即使道理並非特別深刻,但描述方式頗耐人尋味。光就這點來看,再再都考驗了小說家的能力。我們常說,小說題材不外乎恩怨情仇、謀殺、爭奪財產、愛情等,端看作者如何切入;莫倫西以多種有趣的角度切入主題,甚至還能不被混淆,這就是他寫作成功的地方。
    除了前文所談論的「型」,莫倫西又安排了另一種「型」在這兩本書中,那就是「競爭」。例如《珍瓏棋局》便以兩個對手的下棋狀況來說明。有「競爭」就有火花、衝突,但所安排的「競爭技巧」並非是打打殺殺的相互攻擊,而是像龜兔不斷賽跑一樣,經過一層一層地鋪陳、追逐。這樣的安排反而讓讀者有了所謂的期待,因此「型」也就凸顯出來。但是,光「型」好也沒有用,還要再用上「技巧」,才能堆疊出讓讀者佩服的情節,讓讀者快速地進入「競爭」的狀態。
    《珍瓏棋局》與《雙面小提琴》都具備了許多好看的要素,不只如前文所述的內容易讀,最後也都問到人生根本的問題,因為在「剝」的過程中,他使用了「我」來敘述,再加上文筆流暢,讓讀者容易進入他所鋪陳的軌道。這種感覺就像坐雲霄飛車,當軌道不順的時候,會覺得頭暈不舒服;然而當軌道順了,你會不知道自己其實只是在轉圈罷了。因此,怎樣讓讀者入戲是非常重要的。
    接著我們可再挑一小段內容。談論「描述手法」。莫倫西的描物是非常有畫面感,例如簡單的「收購商品」,他不是平鋪直述的白描,而是這樣描述:

首先,我點了午餐到我房間,在侍者離開後,我鎖上門打開包裹,從盒子中取出樂器,把它直立在房間中央有扶手的絹布矮椅上。為了找到最理想的光線,我幾度調整百葉窗和移動椅子,才終於在桌子旁邊坐了下來。我非常期待這個充滿著祕密的美妙午後相會。(《雙面小提琴》,頁五)

畫面非常清晰,讓人彷彿如同在觀賞電影一般。又如:

當他說話時,他的視線沒離開過小提琴。他繞著它走了一圈,在各種角度的光線下觀察它。我可以感受到他想仔細察看小提琴的強烈慾望。(《雙面小提琴》,頁六)

他不直接描寫主角想直接看小提琴的心態,而是用「動作」與「畫面」,讓讀者直接體會角色內心的思考。這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而在形容物件方面,則讓人感覺到有非常「具象」的座標:

我的行為彷彿第一次和美女相見。唯一不同的是,我渴望的它已有三百多歲。至於其他的感覺:熱情、嫉妒、不安,都一樣,同樣害怕永遠失去。(《雙面小提琴》,頁四)

諸如以上的描寫,會讓讀者讀來有清晰的感覺。寫作小說時,最忌以模糊、虛幻的形容詞來描繪,就好比介紹美女般,若是只用「高高瘦瘦」、「不矮不胖」或「個性很好」等形容詞,是讓人無法想像;但是當使用了「長得像莎莉賽隆」這樣的形容,就讓人有了想像的座標與畫面。
    雖然《雙面小提琴》與《珍瓏棋局》的故事內容詭異,探討內心精神問題,也描述了殘忍的納粹迫害,但卻讓人在閱讀上順暢,不感到艱澀。操船技巧了得的莫倫西,不只造出讓讀者不會暈船的船,甚至出遊的軌道也安排恰當。撇開小說想傳達的意義,我覺得莫倫西寫作的基本「好看」要素都具備,而且背後也探討了一個大家經常詢問的問題,這就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小說。而且若能再看第二遍,一定會覺得比第一遍好看。為什麼?因為第一次閱讀時會急著知道答案,有些細節可能沒有瀏覽到;當你知道答案後再回頭來閱讀,就會發現當時作者在此處已埋下伏筆,而且寫作技巧動人,這種感覺就像聆聽偉大的大師和傑出的樂團的演奏,樂曲其實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但為什麼會再去聆聽的原因是,可以享受、聆聽不同指揮大師處理的細節。這些都是讓我喜歡也感動的原因。

‧本文作者郝廣才先生,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美國出版人週刊》稱他為台灣與國際繪本界接軌的推手,著有:《一片披薩一塊錢》、《好繪本如何好?》、《腦力發電》、《好好照顧我的花》、《起床啦!皇帝》等數十餘種。所著作與主編的繪本,結合世界的創作資源,延攬國內外傑出插畫家,以多樣的繪畫風格詮釋經典文學及現代兒童文學創作,造就極佳的創意與品質,屢獲國際各項大獎,包括「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入選」、「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入選」、「加泰隆尼亞國際插畫雙年展」、「聯合國救援基金會UNICEF年度最佳插畫家」等。

 

九歌文學網

天培部落格

電話:(02)2577-6564  傳真:(02)2579-3056
地址:105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7弄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