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7-2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零分入大學面面觀
誰的節能減碳



【社論】
零分入大學面面觀
 
 

今年高中應屆畢業生人人都可以上大學。據有關單位分析,今年報考學測人數低於去年。人們還記得,去年大學報考大學錄取率已經高達96%,據估計,今年的錄取率必將超過100%。去年學測只得到18分的考生一樣可以就讀大學,這麼低的成績居然可以成為大學生,這立即引起社會熱烈的討論,普遍擔心大學的程度下滑了。過了一年,這個情況並未改善,反而更加嚴重,任何考生只要願意就讀,那怕學測成績總分為零分,都可以入學。消息傳來,又再次引起各界普遍的關切。

人人讀大學本來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事實上,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已經悄悄普及化了。到了世紀末,鑒於知識社會的來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開呼籲:高等教育應該是全民普及的,而非僅限於少數社會菁英份子。因此,台灣410教改聯盟以及當年行政院教改會等普及論者主張「廣設高中大學」,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但是,批評者指出:這樣的大學是否真的具有大學應有的水平?她/他們擔心這將變成徒有大學之名而無大學之實。人們普遍認為大學是高深知識傳授與創新的地方,而高深的知識不是人人都可以學會的,甚至也不是人人都需要的。所謂「知識社會」的「知識」是多元的,其中包含技職知識,這應由技職學校來承擔,而非一般大學。

對於後者的批評,普及論者則認為,今日的技職知識已經不同於18、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今日勞動者所需的技職知識,甚至應當包含以前專屬於社會菁英的自由民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通識教育。事實上,教育部技職司10年前已經開始在所轄的技職體系高等教育院校(包括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推行通識教育。

對於技職教育的演變,批評者並非不了解,但是她/他們更注意到實際實施的成效。理論上,所有民眾都應該接受高等教育,甚至終身學習;但在實際上,許多喜歡動手甚於動腦的人對於讀書毫無興趣,勉強要她/他們唸普通的大學,對這樣的學生而言是苦不堪言,對社會則是資源的浪費;除非大學的教育內容與方式徹底翻修,否則目前人人入大學的方式既達不到培養高等技職人才的目的,反而影響了純粹知識的傳授與創造。

我們贊成高等教育應該普及,但是我們也認為人的才能與性向,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都是多元的。目前的高教體系並未反應這樣的現實。積極改造技職教育,也許是當今可以改善的入口。

(回目錄)



【左右看】誰的節能減碳

【左看】
訴諸個人是為轉移問題
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突然之間,在我們還不清楚哪些人的生活或許並沒有造成太多排放,也還不知如何追究誰才是二氧化碳旳排放大戶時,人人就急著被說服要接受同一套道德負擔──節能減碳,人人有責。但是我們不是都還記得過去幾年來貧富差距擴大,也就是說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嗎?有些人家裡連電器都沒幾樣,有些人卻必須依靠固定的社交派對鞏固企業經營網絡。那麼「節能減碳」應該利用為資源合理分配的政策工具,而不是驚嚇中下層民眾的「省錢大作戰」。

雖然執政者還說要以課徵能源稅、碳排放交易來節制污染與排放大戶,但是從未見同樣規模的媒體作秀式宣傳。

如果人人都開始行動起來,的確能促成碳排放和污染下降,我們可以應該給與支持。但是不能不清楚被動員起來的個別改變將改善什麼樣的問題!

盲目的公民意識,加上無確切計畫目標的對策,並不是真的要做到減量,而是要宣傳這個政府不是什麼都沒作;更確切一點,把公眾注意力從最難的對象,轉移到因擔心物價上漲而惶惶無奈的民眾上。




【右看】
還要更多正面示範
馬國修/公務員

新政府的節能減碳行動,反映了執政者也開始正視從《不願面對的真相》呈現的刻不容緩的改變。後工業社會裡每個人面對物質生活文明的態度必須調整。但目前迫切問題在政府官員或企業主管是否願意提供更多積極示範,進而提高節能減碳目標的說服力,讓運動從個別的個人擴展到社會全體的個人。

所以社會菁英的任務是不能三心二意,沒有清楚又統一的形象。我們的首富們應該主動宣示自己的廠房與企業已經能夠達成多少可能的資源節省,而政府再配合與以宣傳。畢竟,只有我們這群人也已做好個人責任內管理,才能讓一般老百姓體認自己也可做到降低全球氣候變遷的災難,同時又節省荷包,從而瞭解改變生活消費方式是快樂生活的悠遊卡。

更進一步,媒體追逐時尚名流的衣食住行,會造成社會大眾的盲目跟從。身為閱聽人,應該理智面對這些報導,認清名流愛用的奢華品牌背後產製過程消耗的能源;身為媒體工作者,應該認清自己的報導內容傳導的價值觀是否有違潮流;時尚名流本身,即便是為了搭主流議題順風車,也應自省,甚至提暢節能減碳的新生活型態。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