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7-2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7-23》

本期內容
  ◎在體制中迂迴前行 專訪新生國小校長劉美娥 



在體制中迂迴前行 專訪新生國小校長劉美娥
  文■李渝 圖■新生國小提供
我和台北市新生國小劉美娥校長以前並不認識,我們的友誼實因廁所而緣起。

我第一次遇到她的幾天前,5月中旬吧!曾跟兩位朋友去台大體育館看一項活動,入場前我們先去廁所,3人都被當時的氣味和景觀怔住了。全國首席菁英學府,廁所怎會保管和使用成這般穢髒混亂的樣子,真讓人不解。問題出在哪裡呢?

來到國小是個偶然。校舍建築、園景、引去校長室的旋轉梯階上貼著的紅色的小手腳印,都給人用心的印象;是在見到小學生們的整潔的廁所,和聽到校長解釋,我們也教孩子們怎麼上廁所時,我感到了這位教育工作者的特殊,從而產生了瞭解她的意願,而有了以下的訪談記錄。

校舍翻修 緊盯一磚一瓦

李:在舊習中闖盪出新作,在體制中迂迴前走,第一關是,校舍工程?

劉:第一個面對的就是建築師,要推翻建築師的想法和作法,和一般認可的施工程序。

李:妳用了跟別人一樣的經費,建成了品質遠超過別人的校舍,外貌在台北市建築中是難有的莊麗,材料一流,工程扎扎實實,看不出滲水的地方,真正讓人嘆奇。

劉:工程有三級品管制度—營建廠、建築師/監造單位、和業主/校方。為了品質,我從頭到尾都介入。材料親自選;鋼筋來了,量每條尺寸;每包木材打開檢查,剔除不合格的,每包都能找出5、6條呢。貼瓷磚時,鋒利的邊緣要加貼不傷小孩子的轉角磚,每一條接縫都要求筆直齊整。大面積灌漿時,從頭一天早上6點到第二天,超過24小時不眠不休,不容任何偷工減料。

李:選材監工,都需要專業知識,怎麼懂得建築的?

劉:去請教專家,去上課啊。行政院的公訓中心有工程品質管理班,去上了幾十小時。妳不知道包商減料有多精呢,像水泥車從工廠開來時,攪拌機不斷轉,裡邊水泥就不會凝。路上你看不見他,可以滲水稀化。我知道了,就把車上的水龍頭加封條,請工地主任、營造主任,和我一起簽封。

李:施工期間,工地撤換了幾位工地主任,像關羽一樣過關斬將。故宮擴建應該找妳去做工程總監的。妳這樣找麻煩,加壓力,斷人財路,不會有反彈嗎?

劉:是被修理過。

李:沒給「意外」灌進水泥裡去,也服妳了。說正經的,挫折極了的時候,怎麼紓解而堅持下去?

劉:哭一哭,哭完了,給自己打氣。

放下權威 參與教學討論

李:硬體從規劃、建造,到完成,花了4年半的功夫。2000年,各年級學生入校,正式開學,軟體要運作了。

劉:學校很幸運,因為它是一個新生兒,而且創校時期正好遇到政府推動教育改革。配合了教育改革,教育局成立3個籌備處,以開放空間規劃學校建築。籌備時定期開研討會,將開放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融合起來,商討實踐的方法。另外,教育部這時也在推動小班教學精神,在全省推動課程和教學的改變。

學校開始,有新校舍、有課程,可是要是人沒改變,也是沒用的。我抱定決心,從人開始,也就是從自己開始改變,作不權威的校長。

李:在特別崇拜權勢和名位,人人要作高官名流和大師的社會,決定作不權威的校長,也很反體制呢?

劉:權威不一定行得通,不權威,就得以身作則。籌備的時候,就帶著一位研究老師、教務主任、總務、工友加自己,共5人,成立了一個讀書會,大家一起分析教育部課程綱要一到六年級,縱向橫向教材,作各年級的教材統整。互相分享、溝通和學習,提高專業水平。我也和老師們一起協同教學。

李:教材這麼繁多,怎麼統整?

劉:教材不但多,而且各科之間內容又常常會疊床架屋。88年教育部推動階段能力指標是個籠統模糊的觀念,老師很難判斷指標內的教材,就得帶領老師們把指標化為具體的教材細目。統整教學難的是,在拿捏和收放之間要有尺度。因此得告訴老師教科書是參考用書,不是唯一的聖經。挑選教科書時,大家在理念上先要溝通並且了解各年級教材的一貫性,取得共識以後,各領域再推派一位代表挑選書籍。我們每星期都有課程研習會,作教學討論、分析教材綱要、目標、教材、教案等。

教育部規定每個領域的教學時間,時間不足時,老師就要靠專業判斷和決策。例如藝術課,我們不把它當作形式上的一節課,而是同時統整其他領域來引導。這是彈性化的教學。籌備的第二年,找龍安國小4位老師合作,用這種方法統整教學了一個學期,結果省下了2週先教完。學生接受測驗,成績很好。家長也喜歡活潑的教學,擴充了生活經驗,很肯定學生的學習。

感動家長 改變教師觀念

李:體制可以是官方的規定,也可以是保守觀念、多數想法、區域勢力。聽妳這麼說,我的感覺是,好像教育當局對妳還挺支持的,倒是來自後者的阻力比較大。對嗎?建校舍妳是業主,作校長卻不能因意見不合而撤換家長、教職員。

劉:課程研發是新的嘗試,需要學習,要帶著老師一步一步做。人與人相處需花時間彼此了解,請學術界共同帶領專業的共識,再用團隊來彼此影響。

從改變觀念開始。想辦法鼓勵並協助老師、感動家長,方方面面都要照顧。例如在落實班群協同教學的時候,要和老師一起討論課程,共同貢獻教學經驗及討論教材,激發創意。

李:協同教學最麻煩了,我們學校裡的同事們就個個都反對,寧願各幹各的活。

劉:協同教學要花時間,3位老師是一個班群,人和人會有爭議,就要在人力安排上使用策略,老、中、青的組合,活力、創意、專長的配合,職務配對。讓老師發現,在協同教學中,不但學習了別人的優點,也省了自己很多力氣。分享課程,給老師發表的舞台,給予成就感,激發榮譽心。

我們每星期下課後有討論會。這是共同的規範,但現在老師發現不開會而無法進行課程的討論,都能肯定團隊的好處。老師之間也非常融洽,大家都變成家人一樣。各學年老師的研究室就在班群中間,每天老師都一起見面,一起討論學生的點點滴滴,一起討論教學,長久相處﹐有感情、默契夠,而且6個班級的學生老師們大家都熟悉,對學生的照顧也更多。老師的職務會輪調,彼此間傳承,學校變成大家庭,有家園感。

李:看家長和小孩子一路叫妳校長的親切模樣,是給人這樣的感覺。這會兒坐在妳辦公室裡,也見人來人往自由進出,連學生都進來。我們那時作小學生,看見校長就躲,誰要進校長室,就表示大禍臨頭了。妳辦公室還放滿了好吃的東西。

劉:都是家長送來的。中飯喝的那鍋養生湯,是一位主任在家裡燉好端來的呢。學校每位老師的專長、知識,無論是哪一種,都願意分享、不藏私,就會產生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火花,學校無形中塑造人文的氛圍。

以校為家 了解包容孩子

李:我在走廊上走一圈,看見展滿畫作和裝置作品,和不少實業設計等,老師的和學生的都有。看來對不喜歡念書,但在藝術或者其他特色科目上有天份的學生,就是卡在當前的升學競爭制度中間,似乎也有所照顧?

劉:學科不是唯有的學習項目,學科成績好不是好學生的唯一標準。遇到有特色的孩子,我們就讓他知道他的潛能,先讓他有自信,啟發和培養他。藝術季和弦樂團就是這樣。老師設計活動、給他表現的機會,他還可以找到同伴,學習怎麼和別人合作。像作壁畫的時候,每人都要先畫自己的草稿,再協商整個構圖,然後一起動手,每個人都參與。有障礙的孩子,也能參與製作,每個人都能表現。妳那晚在音樂會上看到的表演小提琴獨奏的女孩子,其實是有聽障的。我們的老師就是這麼細心和耐心。

李:這是對有才份的學生,要是遇到學習上、行為上真有問題的呢?

劉:為學生開個案會議,了解和包容很重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愛,並討論如何協助學生。有需要時,也請專業人士一起來。每個星期二和星期五,我們都有「主題活動」,跨班、有時也跨級協同舉辦。小孩子有小團體,在主題課程中小團體就會解散,大家變成一個共同體,學會幫助別人和彼此合作。這樣就不會有孩子落單、被歧視,有困難的孩子也會慢慢跟進來。因為老師的耐心引導,學生雖有缺失,但慢慢會變得有條理。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是教不會的,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李:同意,我自己多年教書下來,感想是:沒有人在25歲以前是壞孩子。來談談遇到困難時,如何掌握拿捏收放的技術吧。

劉:老師要有過人的耐心,學校要把成就感、榮譽感給老師和主任們,讓每個人都覺得被珍惜和倚重。當家長對老師不滿時,校長要出來相挺、要承擔。

李:承擔的具體例子?

劉:我被人威脅過。校舍施工時,因監工嚴格被修理過;師生發生衝突,也被家長告過。

李:讓政治來凌辱老師、干擾學校,不是進步社會的制度。

劉:反正一切都要忍。

李:校本部有1,080個學生,幼稚園有108個小朋友,這樣「事必躬親」要多少力啊?

劉:所以老師非常重要和辛苦,下班後還要作教學討論工作。

李:晚上和週末都看見辦公室有不少老師自動加班,連人事主任也一起加。妳自己每晚工作,遲遲不回家,甚至到午夜,回家只是睡覺吧?

劉:學校是我的生活和生命。

李: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有什麼不同?

劉:我們的孩子比較有自己的想法、自信、敢表達。他們有才華,對自己的才能有信心。還有一個大的不同,是能「合作」。

李:台灣孩子常常要什麼有什麼,父母親又寵、自我意識強、不顧念別人,我們教「合作」還有教上廁所。文明社會的紀律從小學教起。太好了。妳是,套一句俗話說:「不問社會為你作什麼,但問自己能為社會作什麼」的好榜樣,可也是「孤軍奮戰」、「高處不勝寒」自找麻煩。13年了,孤軍仍舊在奮戰嗎?依舊寒冷嗎?

劉:現在沒有這種感覺了,都用學習、實踐、檢討、堅持的策略前走,很辛苦,一步一腳印。看到走出來的成績,倒也是有安慰的。

李:一問到台灣的教育,大家都搖頭。學院裡的、深入教改工作的朋友們更灰心。 說到紀律和苦讀的觀念都扔棄了,事事都要「快樂」,老師們也不敢管學生,一管就挨告。我自己接觸到一些中學生和大學生,的確感到禮數不知,程度不及以前,又非常不用功。可是看到妳的作法和成績,竟然有了「事在人為」的想法,我這局外人,是幼稚吧,竟以為,教育崗位上多幾個妳這種拚起來不要命的工作者就好了。

劉:很辛苦的。

難忍能忍 難行能行

李:說說作女性校長的經驗。

劉:台灣社會一直重男輕女,信服男性領導,覺得女性不夠份量,就是在文化程度較高的學區,也出現這種情況。

李:我們每個人在人前面,都有職業或者專業的面容,夜深人靜時卻未必如此。

劉:這種時候,我常會想到《飄》裡的最後一幕,郝思佳跟自己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明天再說吧。」

李:我還以為妳想到的,是電影前半部結束時她指天發誓,說:「永遠不讓自己再飢餓。」而跟自己說「永遠不被打倒」呢!

劉:我的座右銘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李:臺靜農先生寫過這樣一幅字聯,「人生實難,大道多歧」,在妳從事教育的大道上,怎麼感覺「多歧」?

劉:台語有一句「剖心肝給人吃還嫌腥」,只有不斷地修煉出耐力和毅力。

李:妳8月就要退休了,從無到有,到向榮,從一粒種子呵護成豐美的花園,怎麼捨得?

劉:捨不得。捨不得也得捨。這一站已經走好,往下一站再出發吧!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