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觀點】
日蝕 solar eclipse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rishi 【中文詞條】日蝕 【外文詞條】solar eclipse
【作 者】劉寶琳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日蝕
日全蝕(1968年9月22日在新疆拍攝)
|
太陽被月球遮蔽的現象。月球在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走到太陽和地球中間,這時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表面上,位於影子裡的觀測者便會看到太陽被月球遮住,這就是日蝕。
日蝕的種類 月球的影子可以分為本影、偽本影和半影三部分。月球繞地球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所以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因此在日蝕時,觀測者有時可能在本影範圍內,有時則可能在偽本影範圍內。在本影內,觀測者看到太陽全部被月球遮住,這稱為日全蝕;在偽本影內,則見月球不能完全遮住太陽,在太陽邊緣剩下一圈光環,這稱為日環蝕;在半影內,則見太陽的一部分被月球遮住,這稱為日偏蝕。
本影或偽本影在地面掃過的區域稱為日蝕帶。本影掃過的區域可以看到日全蝕,稱為全蝕帶;偽本影掃過的區域可以看到日環蝕,稱為環蝕帶。日蝕帶的寬度一般為幾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時候地面正好在本影和偽本影交界附近,日蝕發生的開始或最後階段可以看到日環蝕,而中間地區則可以看到日全蝕,這種情況稱為日全環蝕。日蝕帶兩旁是半影掃過的區域,可以看到日偏蝕。看到偏蝕的區域遠比看到全蝕或環蝕的區域廣。如果本影和偽本影在地球鄰近掠過不接觸地面,只有半影掃過地面,地球上就只能看到日偏蝕。全世界每年最多可以發生5次日蝕,最少也要發生2次,根據1901~2500年的日蝕統計,每世紀平均發生日偏蝕82.5次,日環蝕82.2次,日全蝕67.2次,日全環蝕4.8次,共計236.7次。對於某一確定地點來說,平均每三年左右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偏蝕,日全蝕則平均三百多年才能看到一次。
日蝕的過程 日全蝕分為五個階段:月球圓面剛剛和太陽圓面相接觸時稱為初虧,這時日偏蝕開始;初虧以後約一個小時,月球和太陽兩圓面相內切稱為蝕既,這時日全蝕開始;月球圓面中心和太陽圓面中心最近時稱為蝕甚;月球圓面和太陽圓面第二次內切稱為生光,這時日全蝕結束,從蝕既到生光一般只有2~3分鐘,最長不超過7分半鐘;生光以後約一個小時,月球圓面和太陽圓面第二次外切稱為復圓,日偏蝕結束。日環蝕沒有蝕既和生光,而有環蝕始和環蝕終。日偏蝕只有初虧、蝕甚和復圓。日偏蝕蝕甚的時候,太陽圓面視直徑中被月球遮住的部分稱為蝕分(以太陽視直徑為單位)。日全蝕和日環蝕的蝕分的定義是月球視直徑與太陽視直徑之比。日偏蝕和日環蝕的蝕分都小於1,日全蝕的蝕分則大於或等於1。
日蝕的條件 假如月球軌道跟黃道在同一平面,那麼每月逢朔就都要發生日蝕。實際上白道跟黃道平均有約5°9′的傾角,朔的時候月球有時在太陽的上方通過,有時在太陽的下方通過,並不是每次都可以遮住太陽而發生日蝕。只有當朔時太陽離白道與黃道的交點在某一角度以內才會發生日蝕,這個角度稱為日蝕限。日蝕限是變化的,最小為154,最大是185。
發生日蝕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月球在朔的時候,二是太陽同交點的距離在日蝕限以內。月球從朔到下一次朔是一個朔望月,平均長29.53059天。太陽從月球軌道的昇交點(或降交點)再回到昇交點(或降交點)是一交點年,平均長346.62天。朔望月與交點年的最小公倍數就和日蝕的週期有關。
日蝕的週期 古代巴比倫人發現日蝕具有223個朔望月的週期。223個朔望月等於6585.3天,19交點年等於6585.8天,二者差不多相等。這223個朔望月,也就是18年零11天的週期稱為沙羅週期。例如1981年7月31日發生日全蝕,18年零11天以後在1999年8月11日也要發生日全蝕。但 223個朔望月並不恰好等於 19交點年,還有0.5天的差;223個朔望月也並不恰好等於整天數,還有0.3天的差數。因此,經過一個沙羅週期以後,在地面上看到的日蝕的情況也有變化。看到日蝕的區域也並不跟上一次看到日蝕的區域相同。
中國漢代發現日蝕具有135個朔望月的週期。135個朔望月等於3986.6天,11.5交點年等於3986.1天,135個朔望月約合11年少31天。例如1981年7月31日發生日全蝕,135個朔望月以後在1992年6月30日也會發生日全蝕。
....................................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