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7-2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走向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綠色交通政策往哪通



【社論】
走向正確方向的第一步
 
 

全球暖化與石油價格高揚之際,行政院提出改變消費方式的方案,擬定辦法鼓勵消費者朝節能減碳的方向安排生活,如採用油電車、節能燈等等。這些都不是立竿見影、討好選民的政策。這種以永續發展而非眼前利益為考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這只是朝正確方向努力的一小步,還需要邁出更多大步才有實效。為甚麼是正確的一小步?這得從問題的根源說起。

最近石油價格高揚導致國際資本主義經濟衰退。然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並非始自今日。歷史上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曾經發生多次危機,不僅造成人民生活困頓、加劇國際競爭乃至爆發戰爭,甚至改變學術界對經濟的看法。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導致古典與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破產,並且孕育了凱因斯的經濟理論。凱因斯理論是針對當時經濟蕭條的問題而建立。美國1930年代為克服大蕭條出現的羅斯福新政,便是基於凱因斯的學說。

凱因斯理論指導了歐美國家政策40年。1970年代末期美國發生前所未見的滯脹現象(Stagflation),凱因斯理論無法解釋,新自由主義思想因運而生,又主宰世界經濟思潮3、40年。但是,最近第二次滯脹威脅再度來臨。可見,新自由主義理論也不能甩掉經濟危機的陰影。

各種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都不能免於蕭條的威脅,指明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有更深層的問題,主要是世界的有限性──市場、能源、物質資源、環境承受力都有限。然而,資本主義體制卻假設一切都是無限的;從投資開始,創造的利潤循環回來維持生產、甚至擴大再生產,如此利潤不斷擴大,但是同時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終於到了資源與環境都不勝負荷的地步。這就是當今能源危機、原物料價格高攀、全球暖化等等症狀出現的根本原因。

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的直接症狀是商品滯銷。這本是市場的有限性所致,應緩和再生產規模的盲目擴大,同時調整財富的公平分配。但是,這兩者都會損及資本家的利益。凱因斯改以刺激消費、赤字預算等方式克服危機,但是這只是治標,病因並未消除。果然,1970年代的滯脹宣告凱因斯理論破產。但是,新自由主義一樣沒有對症下藥,刺激消費仍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

從這個角度來看,行政院鼓勵改變消費習慣將減少過度消費,因此是朝向正確方向走出第一步。但更關鍵的是生產方式也需要改變。最大耗能者是產業,環境最大破壞者也是產業。資本主義的無止境擴充,已經使資源與環境破壞都到了臨界點。單純要求消費者改變生活習慣只有小補,卻沒有大用。這是正確方向的第一步,但是也僅僅是第一步。

(回目錄)



【左右看】綠色交通政策往哪通

【左看】
菁英才有資格開車
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從歐洲的經驗來看,發展綠色交通政策,免不了有兩個重要課題要面對:第一,除了強調節能科技和課稅限制,社會資源的分配是惡化還是改善?第二,「新」大眾運輸工具使用能否創造出對不同生活樂趣價值觀的認同信心,而不是個人化等於利潤、舒適這樣的不實際邏輯?這兩課題更互為因果,決定了「綠色」是否是進步性地回應人、移動和社會空間的不平等。

當「二氧化碳減量」變成單純限制使用者資格,剩下的是社會名流藉享用環保科技之名,彰顯不同於他人的優越地位。其他人則因使用費用提高而只能交出使用權,大眾運輸工具於是再次確認為「普羅」生活載具。那麼這樣的政策影響改變的只是能源耗用效率的提升,但大眾運輸工具仍是眾人們想擺脫的「黑色」生活品質烙印。

因此就本質來看,綠色交通政策的真正侷限不止在執政者透過建設與稅則的推動力,它的難處還在充滿迷幻力的布爾喬亞價值觀,讓大眾都相信「擁有個人載具」就告別「不愉快的擁擠」,至於事實,已不必辨識!




【右看】
使用者付費至上
周志偉/公務員

台灣的公共運輸仍然需要更多的預算投入。首先是節能科技車輛的開發。除了省油和油電混合車以外,其他如以燃氫為動力燃料、或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試驗,更積極的研發投入可以讓台灣在新技術市場上取得部份市場先入利益。

第二個優先點,汽機車減量目標必須嚴格,目前的汽機車數量缺乏類似歐盟那樣更嚴格要求的能源轉換效率替換和汰換,以致於很多家庭只是因為油價上漲而閒置車輛,或改騎機車。這樣一來只是暫時性的減量,而難見質和量共同改善。

當然個人交通工具的便利性和舒適性當然無法被取代。眾相爭奪的結果就是擁塞的道路,和資源的浪費。當然我們不能限制個人消費慾,但透過一體適用的使用者付費規費政策。適合不同消費能力的交通運輸相關產業能開發出相對應的服務,創造出確切的利基,政策才有真實的永續生命力。

在油價高漲又有全球暖化威脅的壓力下,一個能扶持輔導車輛製造相關產業、又可以滿足運輸需求的綠色交通政策,正好可以藉此呼籲所有民眾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以共體時艱!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