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瑞
蒐藏的初衷
人和動物最大的差異點之一,在於我們會花心思、時間和金錢去蒐藏滿足溫飽需求以外的物品。這些東西,因為有情感聯繫,讓我們跨越時空與某一段記憶重新密結,精神遂得滿足。
仔細觀察,好像每個人都有至少一個、甚至更多心愛的箱子或小盒子,儘管外表不起眼,或許只是普普通通的餅乾盒,裡面的內容物可都是最珍愛的寶貝:幼稚園時鄰座女生捏過的小石頭,某個夏天阿嬤給的、一直捨不得吃的糖果餅乾,一個不注意就被弟弟拆解得支離破碎的玩具零件,別人眼中不值一個錢的破銅爛鐵,件件都有講不完的故事。
蒐藏似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若有差別,或許就在於有的人是隱性、有些是顯性吧!隱性的類型,好像為善不欲人知似的關起房門自己欣賞,獨樂樂、不與眾樂樂。不過多數人應都是顯性的,帶著些許炫耀心態將蒐藏公諸於世,彰顯自己的獨特性與不凡品味。俗語說,畫如其人,意即從一個人的創作,可略窺其內心一二﹔其實,若用心去「看」每個人的蒐藏品,應也能「讀」出其不同的人格特質。
蒐藏的哲學
對蒐藏家而言,「玩物不喪志」應是最高行動原則,不過,要貫徹此信念可不容易。因為,「永遠少一件寶物」的魔咒,常在蒐藏者的腦海盤桓不去,有人不惜一擲千金、傾家蕩產,只為抱得寶物歸,理想和現實之間時時上演天人交戰的戲碼。
七Ο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之後,百姓們的生活從只關心如何吃得飽,進轉為如何吃得巧,同時醞釀起一股重視精神層面的心靈氛圍,蒐藏成了常民生活文化的一部份。
早期的蒐藏風氣呈現盲目追逐流行的趨勢,帶有些許投機意味!從一窩蜂的收集郵票、錢幣之類等同金錢投資的風氣,到休閒性質的養蘭、水族、賞景盆栽,進而兼具怡情的紫砂壺、骨董、字畫及各種珠玉寶石等,似乎每隔一段時日便出現一些市場造就的新興熱門藏品,不知所以然者盲目追求!若碰到不肖商人任意哄抬價格,造成市場行情混亂,甚至到「崩盤」的地步,令抱持良善投資心理的藏家血本無歸,如此物慾的蒐藏哲學,實在有違蒐藏的美好初衷。
個人以為無論蒐藏何種物件,符合自己歡喜的心意為首要條件。因襲市場、盲目追高行情,終至未嘗蒐藏樂趣、浪費積蓄的苦果,實不可取。好的蒐藏品與價值連城之間是沒有等號的,揀拾而來的石頭,一樣有怡情養性的功能,重要的應該是蒐藏的過程中與不同的人、事、地、物所產生的互動情感。
藏家的故事
在我這個五年級生的眼中,看著像傑維恩這種成長於資訊時代的新人類,會對千奇百怪的蒐藏品、特別是有些年代的老東西產生偌大的興趣,難掩訝異之情。他前後花了三年的時間,一一拜訪心儀的蒐藏家們,細心記錄每一位的蒐藏軼事與心情故事,完成了訪談,也交到不少新朋友。
後來,傑維恩告訴我有關他在台中清水鎮的童年生活,我這才瞭解,兒時的記憶不但為他開啟了與他共享類似生活經驗的人的友誼之窗,更進而激起了記錄這些蒐藏家們心路歷程的念頭。儘管書中出現的受訪者心儀的藏品類型不盡相同,放大焦點卻看到其中最大的共通點,都集中在台灣人共同的成長生活記憶上。每當談到蒐藏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每位主角眼神中散發出的幸福光采,不言而喻。這或許就是蒐藏本身迷人的魅力所在。作為讀者,則可清楚從一則則的故事看到台灣近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
傑維恩白天專心在電子商務的領域努力工作,工作的性質是絕對理性外加新奇創意,而他內蘊的文學才情卻是另一種細膩的感性,這種鮮明對比,也成為其人格特質,反映在和蒐藏家情感交流後的真實記錄上。而他自己也是個蒐藏迷,目標正聚焦在知名的競標網站上,經年累月搜尋中意的各式玩意兒,數量已相當可觀,或許哪天也能把屬於他自己最真實的蒐藏經驗公諸於世,和大家分享。
作者曾任袖珍博物館館長、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事業發展部經理、台灣民間博物館協會顧問。現為紫金堂音樂藝術經典廊執行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