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大林藝文生活報
2008.08.05   ∕   報主.嘉義縣大林鎮立圖書館
 
 
對大地禮讚,向農人致敬

 三角里頂林頭(平安如意)老茄苳樹  文:吳景洋

小時候經常聽老一輩祖父及家父述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飛機停在老茄苳樹下,一停就好幾台是簡易停機坪,這是無法想像就這麼大一棵下,停很多台戰機。老樹披掛紅綾以示尊崇、尊敬,有地位有神韻中華民國六十八及七十年大家樂瘋行時拜老茄苳樹求名牌的善男信女都會來老茄苳樹前參拜求名牌,每年農曆三月初十日梅山玉虛宮北極玄天上帝及大林安霞宮開漳聖王及溝背金林寺觀世音佛祖繞境,老茄苳樹及一顆兩三百年的芒果樹必定要拜拜。

茄苳其形態特徵為半落葉性大喬木,樹冠寬闊,老樹幹具瘤狀突起,樹幹表皮呈灰紅褐色;葉為掌狀三出複葉,葉端尖,略呈v字形,邊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淡綠色小花腋生,無花瓣;公株開雄花而不結果,雌株開雌花,會結出成串咖啡色的核果,漿果球形,成熟時褐色,小時候經常爬上老茄苳樹採果實,滋味是酸澀帶一點甜,果實成熟時吸引各式各樣的鳥兒來採取,最常見到是白頭翁及綠繡眼在上面築巢,包括斑鳩及綠斑鳩及獨角先鍬型蟲鳳蝶及天蝗蛾及螢火蟲等等。

茄苳生長分佈於台灣全島平地到500公尺以下的山麓均有,特別喜好陽光及濕熱的環境。其用途頗多,因樹形優美,是很好的綠化樹種及誘鳥樹,常供傢俱、建材、枕木之用。果實和葉片可以食用,其樹根、樹皮及樹葉也是台灣民間普遍使用的民間藥材。近年來更由於風味特殊的茄苳雞」母親也曾烹飪「茄苳雞」給我們吃,真是難忘的美味,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樹木之一。  

行走頂林頭是一大片稻田及蔗田及竹林……等農作物尚未受到工業污染,純樸而親切熱誠造就了在地人純樸好客,老茄苳樹下成為自然界夥伴,選擇在此安居。這種具指標意義的生態族群世代共生於此,頂林頭居民是該在農村自治條例自由心證篇中,生態界朋友永久居留權。 

生命的豐富精采實在多樣,頂林頭社區在這裡擁有可以迎風漫遊的自行車環鎮車道。仰望頂林頭在天際,高齡約五百年的茄苳老樹卻可以帶領造訪者穿越森林、憂遊時空隧道,也最能感受愉悅的一件事,就是騎腳踏車,而在這全球、全台最流行的節能減碳健身運動,在咱們的社區里鄰,阿公阿嬤、歐吉桑、歐巴桑早已運動多年早晨及黃昏要散步或騎自行車運動空氣都很新鮮。

頂林頭茄苳樹能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六畜興旺、農作物大豐收,鄉親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好事成,社區繁榮進步,觀光人潮越來越多,在此也期待您的到來

 

 我對大林圖書館募款事件的幾點看法  讀者:宛珠

大林圖書館募款事件因媒體的傳播而引發各種不同的爭論,讓人看了心中真是感慨萬千。家鄉的文化資源貧乏如此,外人關注的焦點卻不在此,怎不令人倍加傷感呢?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地方政府財政日益惡化,使得許多申請補助的計畫經過層層關卡卻仍無法實現,也不會導致今天公務機關去向民間企業求援的窘境吧?

 

台灣,不知從什時候開始,變成一個「愛看熱鬧」、「愛擺氣派」的社會?所以幾個名門貴族的婚禮一場比一場還要世紀;所以動輒花個幾百萬元的水果節、蔬菜節、山珍海味節,加上數年如一的燈會、煙火會,幾天幾夜就花掉數千萬,地方政府辦得像流水席似的,中央政府的補助也毫不手軟,當繁華過盡,熱鬧遠去,真是一點也不會留下痕跡。因為這種暴發戶似的風氣儼然成習,所以總統出國不坐專機就被批評有失國格;郭台銘的婚禮因為不夠世紀就有人說是矯情。在這種社會風氣下,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小圖書館」,空間狹窄、資源有限、加上地下室漏水,使得這個地方的閱讀者無法有效運用、享有圖書資源,好像也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相信全國319鄉鎮的圖書館面臨類似問題者不計其數,最後也就只能效法  國父精神「地盡其利、物盡其用」,如有捉襟見肘,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就著過日子;再不然就是像我們的圖書館管理員那樣,背負著大眾異樣的眼光,四處去求援了。

 

可是,看看台北、台中、高雄等大都市,其文化與圖書資源是那麼豐富得讓人看了心生嫉妒,難道鄉下的孩子就注定要住在文化沙漠,看著遠方富麗堂皇的宮殿,只能感到一股可遇不可求的心痛嗎?

 

其實,我們非常感謝郭台銘董事長及其創辦的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對社會公益之挹注總是那麼不遺餘力,其難捨能捨、善心善行實為台灣企業之典範。經由這次圖書館募款事件,至少郭董看到了,也知道了台灣的教育、文化資源的城鄉差距有多大!可是,只愛看熱鬧的台灣社會,您看到了嗎?

 

 

 對大地禮讚,向農人致敬-從米勒的畫作談起 文:美坊

日前參加一場由陳貺怡教授主講的「米勒與巴比松畫派」藝術講座,此時,米勒的畫正在台北大城沸沸揚揚的展出,潛居在南部鄉間的我,則因為教授脈絡分明的講述,再憑藉著powerpoint裡的圖片印象,終於明白,米勒在屬於他的那個世代裡的創舉與突破。

 

早期的米勒,免不了世俗的以繪畫性感女體和肖像畫為主。1848年,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加上疫病的流行,使他在1849年離開巴黎,舉家遷居50公里外的小鄉村巴比松,展開了他以田園生活為主的系列創作,米勒的創作風格於是有了重大轉變。《播種者》(The  Sower,1850)、《拾穗》(The  Gleaners,1857)、《晚禱》(The  Angelus,  1858-59)皆為畫家在此地完成的重要畫作。  

 

著名的《拾穗》,透過刻畫三位在田地間俯拾麥穗的女子,刻劃出農民勞動的辛苦,也透露出他對社會的關心,宿命之外也隱含著深厚的人文關懷。《晚禱》原名《馬鈴薯欠收》,則是以一對在勞動中停下祈禱的夫婦,表露了農民默默承受宿命安排的無奈與淡然,還有深埋在他們心中虔誠的宗教信仰,而那種存在於天、地、人之間的和諧感,更讓人為之動容。

 

米勒的畫風以人為主,而且人物占了很大的畫幅,他筆下的農夫農婦,身穿襤褸的衣衫,肌膚黝黑、形影模糊,表現出一種石雕似的靜態,予人厚重的體感。米勒的畫在那個時代,因太寫實而被批評不具美感;其實他不僅以寫實手法呈現出農民勞動的艱苦,同時也以獨特的美學表現一改過去農民繪畫中的田園牧歌傳統,呈現出另一種更為真實而神聖的宗教情操與永恆生命,因此他自己也說,他想要呈現的是「比田園魅力更壯麗的永恆美」!  

 

遙觀19世紀的米勒田園風,正是嘉南平原秧苗新播時,在欣賞田園之美的同時,我恍然領悟這片美麗大地的經營者,如何辛勤的從事農務,提供我們豐美的食物,而我們卻總以為那是理所當然。他們的形象就如米勒筆下的農人,模糊而堅強,宿命而勇敢,即使有著一百五十年的時空差距,即使是從法國到台灣的遙遠距離,他們默默耕耘土地、禮讚天地的虔誠態度並未改變,此刻,順著米勒的畫,想起我們的農民,是否也該給予他們如是的敬意和掌聲呢?

 

 

報主的話:    大林鎮立圖書館地下室淹水再生計畫困境,經媒體報導後,感謝大家關心並提出捐款辦法,本館已採納,願倣效人民團體圖書館接受捐款,用心將公共圖書館再更進一步發揮文化生活學習中心,讓鄉下小孩們有個更好的悅讀環境。感恩!(捐款收据可於所得稅申報扣除)                    

       大林鎮八月份活動訊息~歡迎蒞臨

大林鎮97年模範父親暨好人好事表揚活動訂於97年8月7日晚上6點       

30分隆重舉行。活動中穿插精彩的健康操、有氧舞蹈,以及千載難逢的

「變臉民俗秀」等表演。每位爸爸都是我們心目中的模範父親,也都是

我們祝福的對象,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父親的喜悅與榮耀!

大林鎮立圖書館辦理外籍配偶親子講座及活動,歡迎大家冗撥參加 !         課程內容如下: 

8/2      閱讀自然        8/9       生命教育  8/16   繪本故事悅讀 8/23 繪本進入文本閱讀 8/30  衛生保健     

每場講座時間:每週六的晚上7: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