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259期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8.08.13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259期】中國少數民族--苗族


智慧藏全館85折!訂科學人雜誌知識庫,送時尚隨身碟;全館滿$1,500,再送國際名廠Vivitar望遠鏡!

賀!《綠的海平線》榮獲金穗獎首獎!

熱帶台灣怎麼會有冰河?為您解開台灣氣候變遷的黑盒子!

【熱帶冰河‧台灣】七月正式上市,預告片先睹為快!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中國擁有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屬於多民族國家,苗族就是其中一個古老的民族。苗族色彩鮮豔、設計特殊的服裝,必讓許多人印象深刻,而且各支系的服裝風格大相逕庭,充分展現各自的獨特性,亦可做為分辨支系的標識。想了解苗族的衣飾文化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從7月31日起,推出《穿在身上的史詩──苗族服飾特展 》,展出30個苗族支系的經典服飾,值得一探究竟。

【東方 vs. 西方】

【東方觀點】

苗族
Miao nationality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miaozu
【中文詞條】苗族
【外文詞條】Miao nationality
【作  者】李廷貴 王慧琴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 / 民族 / 〔民族〕 / 中國民族史 / 〔當代民族〕 / 〔西南地區〕 / 苗族

苗族

中國的少數民族。自稱“牡”、“蒙”、“摸”、“毛”,有的地區自稱 “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歷史上曾按其服飾、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依照苗族人民的意願,統稱為苗。人口為5030397人(1982)。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等省、區。在黔東南和湘鄂川黔的交界地帶(以湘西為主),有較大的聚居區。在廣西大苗山、滇黔桂和川黔滇交界地帶和廣東海南島也有小聚居區。其他地方的苗族則與其他各民族雜居。苗族村寨少則幾戶、十幾戶,多則百戶、千戶。居住環境各地差別較大,多為山坡地或較平坦的山腳,也有高寒山區。由於苗族人民依山傍水為家,因而居住區往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適宜農作物和經濟林的生長,並有豐富的礦藏資源。

苗族使用苗語,屬漢藏語系 苗瑤語族 苗語支。由於長達幾千年的遷徙,住地分散,故苗語逐步分成三大方言,即湘西(東部)方言、黔東(中部)方言和川黔滇(西部)方言。此外,川黔滇方言內部又分7個次方言。有些雜居地區的苗族,講漢語、侗語、壯語等語言。建國前,苗族沒有統一的文字,雖有一些外國傳教士創制的拼音字母,也僅在部分地區使用。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於1956年組織漢、苗語言工作者創制或改革了4種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現正普及使用,受到苗族人民的歡迎。 ......看全文

【西方觀點】

苗族
Miao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苗族
【外文詞條】Miao

知識分類:社會科學:人類學

亦稱模(Meo)或蒙(Hmong)。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在貴州、雲南、湖南及廣西、四川、廣東等省區。人口約7,383,622(1990)。其中55%在貴州。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有湘西、黔東、川黔滇三種方言。部分地區使用侗語或瑤語。1949年以後創制了拉丁字母的文字。大部分兼通漢語,使用漢文。族源可遠溯傳說時代的「三苗」和殷周時代的「髳人」,近者可追溯到秦漢時聚居於今湘西、黔東一帶的「五溪蠻」和「武陵蠻」。3~9世紀陸續西遷川、滇、黔、鄂。唐、宋時住在沅水上游雄、樠、酉、潕、辰5條溪流流域的少數民族統稱為「苗」。由於地域分布廣、方言差別大,各地名稱不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一帶的分別自稱為「果雄」、「模」和「蒙」。有些則以居地、服飾而得名,如「長裙苗」、「紅苗」、「高地苗」等。宋、元時開始確立封建領主制,清代改土歸流後,逐步發展地主經濟。在長期封建統治下反抗迭起。清代咸、同年間(1855~1873)張秀眉率領的苗民大叛變是規模最大、時間延續最久的一次。主要從事農業。黔東南地區種植水稻,染織、冶鐵等手工業也很發達。還大量生產油桐、油茶、八角和天麻、杜仲、田七等油料、香料、藥材。小型地方工業和小水電站遍布各地。貴昆、湘黔鐵路通車後改變了苗寨長期與外界隔絕的狀況,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住房大都木結構,山區基本上是依坡而築的「干欄」。以稻米、玉米、薯類為主食,善漬各種酸菜。服裝以青、黑色為生。婦女裙、衫、圍腰、腰帶多繡以色彩絢麗、圖案別致的花紋,善戴各種銀飾。「遊方」(搖馬郎)是青年男女傳統的社交形式,但締結婚姻需父母同意。節日舉行跳蘆笙、賽馬、鬥牛、對歌等群眾性娛樂活動。過去信奉多神,崇拜祖先,祭鬼時「椎牛」。少數人信仰新教、天主教。1951年以後建立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廣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洲、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等5個聯合自治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和廣西龍勝、隆林等7個聯合自治縣。貴州松挑、湖南城步、廣西融水、雲南屏邊是苗族單一的自治縣。

         

干欄式建築

【摘  自】台灣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干欄式建築
【作者或出處】李乾朗

知識分類:人文科學類 > 台灣古建築 > 原住民建築

                
干欄式建築

【高架式 高床式 樁上屋】
以柱子架高地板之建築,多用木、竹結構。中國西南一帶少數民族常用,台灣原住民住居亦多用之。

TOP

中國少數民族戲劇
drama of Chines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摘  自】中國大百科
【漢語拼音】zhongguo shaoshu minzu xiju
【中文詞條】中國少數民族戲劇
【外文詞條】drama of Chines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作  者】杜家福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 / 民族 / 〔民族〕 / 民族學 / 〔精神文化〕 / 〔民族傳統文學藝術、宗教〕/ 中國少數民族戲劇

為群眾演出藏戲

中國各少數民族特有的戲劇種類。主要有藏劇、白劇、壯劇、侗劇、傣劇、苗劇、彝劇、布依戲、毛南戲等。

族藏劇 藏族戲曲劇種。流行於西藏,用藏語演唱。過去多在廣場演出,有戴面具和化妝兩種演法。一般認為產生於14世紀,成熟於17世紀。演出分“頓”、“雄”、“扎西”三部分,連台演出,穿插歌舞。唱時有幫腔,伴奏主要用皮鼓、銅鈸等。曲調有20多種,大致可歸為達仁、教魯、達通、當羅四類。舞蹈分頓達、切冷、恰白、格切、德東、波爾欽六種節拍和動作。傳統劇目以《文成公主》、《諾桑王子》、《朗薩姑娘》、《卓娃桑姆》等較著名。

族白劇 原名“吹吹腔”,白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雲南省西部的雲龍、洱源、鶴慶、大理等縣的白族居住地區。清乾隆年間已有演出,光緒年間盛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吸收“大本曲”一些曲調後,始改用今名。有嚴格的角色行當和程式化的動作。語言一般是一半漢語一半白語。有50多種唱腔,唱詞多採用白族民歌的“山花體”。伴奏主要用嗩吶、鼓、鈸、鑼等。臉譜豐富且有特色。劇目有《血汗衫》、《牟伽陀開闢鶴慶》等。

族壯劇 壯族戲曲劇種。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寧、廣南一帶。清同治、光緒年間已有演出。有“師公戲”、“隆林壯劇”、“田林壯劇”、“德保壯劇”、“雲南富寧壯劇”(土戲)、“廣南壯劇”(沙劇)等。以其語言、音樂唱腔和流行區域不同,一般又分為北路壯劇和南路壯劇兩種。北路的主要唱腔有 “正調”、“平調”。傳統劇目有《卜牙》、《文龍與肖民》、《儂智高》等。南路的主要唱腔有“平板”、“採花調”、“馬隘調”。主要劇目有《解白》、《百鳥衣》等。雲南的壯劇與北路壯劇大致相同。

族侗劇 侗族戲曲劇種。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區。係由侗族民間說唱藝術“嘎錦”和“擺古”於清嘉慶、道光年間逐漸採用舞台演唱形式發展而成。傳統劇目取材於侗族、漢族民間故事。曲調有“平調”、“哭板”、“仙腔”等。主要伴奏樂器有二胡、鈴、鑼、鈸、鼓、琵琶和牛腿琴。劇目以《珠郎娘》較著名。

族傣劇 傣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雲南德宏、保山、臨滄等傣族聚居地區。一般認為形成於清嘉慶、道光年間,淵源於傣族民歌和“雙白馬”等民間歌舞。腔調基本為徽調式和羽調式。伴奏主要用二胡、象腳鼓、葫蘆笙等。主要劇目有《千瓣蓮花》、《紅蓮寶》等。

族苗劇 苗族戲曲劇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形成於湖南西部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以苗族民歌“高腔”、“平腔”和巫師音樂為主要唱腔。表演採用一些苗族武術、巫師舞蹈及苗族鼓舞的步法。伴奏偶用木葉、笛子或嗩吶。劇目有《謊江山》、《團結滅妖》、《龍宮三姐》等。

族彝劇 彝族戲曲劇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形成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縣。主要腔調有梅葛調、馬莫喏、多西調等,並吸收了彝族民間的生活小調、舞曲和樂曲。伴奏主要用蘆笙、笛子、嗩吶和月琴。劇目以《半夜羊叫》、《曼嫫與瑪若》較有名。

族布依戲 布依族戲曲劇種。流行於貴州興義布依族居住區。清同治、光緒年間形成。曲調有長調、官扮調、二黃、二六等。樂器有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短簫,兼用大鑼、大鈸等。劇目多取材於漢族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族毛南戲 毛南族戲曲劇種。流行於廣西境內毛南族居住區。相傳有百餘年歷史。表演時載歌載舞,有簡單的行當劃分。唱腔分腔、板、調三類,大部分來自民歌。伴奏樂器有蜂鼓、大鼓、小鼓、銅鼓、鐃和鈸。主要劇目有《魯班仙》、《莫一大王》、《譚三娘》等。

此外,在新疆地區有用維吾爾語言演唱的歌劇和穿插民族歌舞的話劇。在內蒙古地區有用蒙古語演唱的“二人台”、話劇、歌劇以及蒙古族舞劇。在東北地區有以滿族“八角鼓”為基礎演唱的小戲。

TOP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