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觀點】
中國陶瓷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中國陶瓷 【外文詞條】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知識分類:人文藝術:裝飾藝術
中國在6,000年前已能燒造實用、美觀的彩陶。後來又發明瓷器,不斷創製有民族風格的各種高水準陶瓷作品,並將製瓷工藝及成品傳播國外,對世界文化作出貢獻。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普遍使用細泥紅陶,彩陶,黑、灰、白陶,蛋殼陶,彩繪陶,印紋陶,夾砂紅、褐陶等。以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陝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為代表。彩陶上圖案常見的有繩紋、網紋、籃紋、弦紋,以動植物象形如魚、蛙、鹿、人、星、水、花、葉以及圓點、三角、幾何等紋飾最為突出。有的器物上還出現原始文字的圖案。在河南、陝西、江蘇、安徽、湖北、江西等地不斷出土過商、周時期(1751~256BC)的青釉器物及殘片。化驗證明這些陶器是用高嶺土經1,200℃左右的高溫燒成。胎質堅硬,吸水性弱,不透明,特徵已接近瓷器。此外商代陵墓廢墟中還出土少量山白陶。戰國時代(403~221BC)陶器胎質堅硬,釉面光潤,出現過私人印記的標誌。造型和紋飾多模仿當時銅器。近年陝西臨潼出土的秦代(221~206BC)大型陶俑、陶馬達數千件,反映當時製陶工藝的新水平。
漢代(206BC~AD220)出現塗有鉛釉的綠、黃釉陶器。在一些墓葬中常有明器出土,如殉葬用的穀倉、樓閣、城堡及家畜模型等。東漢晚期浙江上虞、永嘉一帶已能燒製瓷化程度較高的青瓷,含鐵量在2%以下,燒成溫度可達1,200~1,270℃。三國、兩晉時期(220~420)青釉瓷器較前更有改進,且有印花、鏤空或褐斑裝飾。江蘇宜興和浙江蕭縣、德清、餘杭等所出青瓷、黑瓷在造型、釉色方面均已相當精美。南北朝(420~589)盛行以蓮花作陶瓷裝飾。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出土的南北朝青瓷釉色光亮、造型雄偉。此外還有少量綠彩釉陶和灰青瓷,為隋、唐白瓷三彩陶器的製作奠立初步基礎。隋、唐時期(581~907)青瓷、白瓷和彩釉陶器更有顯著進步。詩人對邢白瓷和越青瓷有「類銀」、「類玉」的稱譽。同時出現的「唐三彩」是低溫燒成的鉛釉陶器,有紅、黃、藍、綠、黑、赭、金等多種色彩。多為殉葬用品。其他如湖南長沙的青釉褐、綠、藍彩和河南魯山、郟縣的灰、黑釉加褐、藍彩等花瓷的出現,為後世陶瓷裝飾開了新路。
宋代(960~1279)陶瓷工藝在文化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數量、品質都超過以往任何時期。河北的「定」、「磁州」,河南的「汝」、「鈞」、「官」(北宋),浙江的「官」(南宋)、「龍泉」,江西的「景德鎮」、「吉州」,陝西的「耀州」,以及福建的「建」等都名噪一時,馳譽中外。其中有的以印花、畫花見長,有的以釉色取勝,有的則以釉的結晶或龜裂作裝飾,有的還用剪紙和樹葉作貼花。爭奇鬥豔,都為陶瓷史上的精品。當時青瓷及影青瓷品曾大量銷往世界各地。印度支那、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日本、印度、伊朗、伊拉克以及歐洲一些國家都發現過這類瓷器殘片。磁州型的白地黑花裝飾技法對朝鮮、日本、泰國、越南等國陶瓷的影響頗大,如有名的「繪高麗」陶瓷器就是其中的代表。東方一些國家來中國學製瓷技術也多在這個時期。五代、兩宋時期,中國北方地區先後為遼、金兩個王朝統治,在陶瓷工藝方面曾出現「遼三彩」、「金加彩」和具有少數民族特徵的「雞腿瓶」、「馬鐙壺」等優秀作品。元代(1271~1368)陶瓷器以青花、釉裡紅最為出色。青瓷、鈞瓷等在燒製範圍和數量上都較前擴大。在釉色方面雖稍有退化,但在造型、釉質方面卻有改進。如龍泉大瓶有的高達三尺以上,大盤直徑二尺有餘,瓷胎不變形,釉面光潔如鏡。當時文獻記載青花、青瓷、影青等瓷器所至地區有中亞、西亞、東南亞、東西北非許多國家如埃及、伊朗、土耳其、日本、朝鮮、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以及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蘇丹等。
明代(1368~1644)陶瓷生產又有新的發展。如景德鎮的鮮紅、翠青、門彩、嬌黃、孔雀綠、素三彩、五彩等都是名貴品種。其他如福建德化的白瓷溫潤有如象牙,山西的「琺花」、「琉璃」藍如寶石,紫似紫晶,綠如翡翠,黃似琥珀。還有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器和仿鈞瓷的灰藍釉等曾獨樹一幟,馳名中外,尤其是青花瓷器在品質或數量上均有很大提高,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這種瓷器還行銷海外,至今中亞和東南亞一帶國家仍保存有不少當時傳去的珍品。清代(1644~1911)景德鎮瓷業發展盛況空前。當時文獻記載除官外有民二、三百處,陶戶數千家,工匠數十萬人。所製瓷器胎質細膩,釉光瑩潤,色澤絢麗,鏤雕精工。如青花、五彩、粉彩、琺瑯彩、紅釉、天青、鱔魚青、茶葉末、蛋黃、茄皮紫、松石綠、變以及模仿竹、木、牙雕、銅器、漆器與動植動的象生瓷器等五光十色,精美絕倫。此外還能燒製精雕細刻的「玲瓏」瓷和轉心、轉頸的大瓶,把製瓷技術推向新高峰。製瓷術還在這個時期傳播到歐洲各國,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寫下新的一頁。晚清以後製瓷技術因循守舊,每下愈況,仿古之風卻盛行。
近年來,許多歷史名都得到恢復發展。例如聞名中外的磁州、鈞、定、邢、龍泉、官、建、吉州等不僅繼續生產,而且有所創新。其中景德鎮失傳多年的釉裡紅、美人醉、霽紅、霽藍、蟹甲青、玫瑰紫等品種可同過去媲美,並在坯體的薄度、釉的透明和白度方面超過以前水準。在傳統技術基礎上還衍生出一些新的裝飾手法,如噴彩、雕金、鎦銅、釉中心彩、色泥刻畫花、釉下貼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