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8.8.29/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六七期
 

編輯室:平面報業裁員,只能有一套說法?


[責任編輯:葉倩如]

  6月18日,發行超過半世紀的《中國時報》,發行人周盛淵發信給報社同仁,強調未來將轉向菁英報方向發展,基於「去蕪存菁」的理由,報社內部在工作人數和設備上,計劃同步大幅減少。《華爾街日報》在2007年把寬度縮減三吋,減少了10%的新聞版面,並刪掉第一版的整欄。《紐約時報》在今年,也計劃縮小報紙的版面,比原先的尺寸少1.5吋,同時也計畫要裁掉1050份工作(包括800個在新澤西州印刷廠的工作),這項變動每年將可省下4200萬美金。

  美國新聞業精進計畫(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在2006年發佈的第三次年度產業報告,在報告中,開門見山地提出警語似地喟歎:「會不會在未來,成為我們記憶中平面新聞業開始邁向死亡的那一年?」2007年該計劃的年度報紙產業報告,又說:平面媒體無疑地是生病了,銷售量下降,以及廣告蕭索,如Warren Buffett所言:「2006年報業已進入延緩性下降(protracted decline)之時期。」

  審視台灣本土報業發展,在朱若蘭(2003)的研究整理,台灣報業經營真正受到衝擊,起於1993年;當時國會三讀通過有線電視法,廣播頻道開放,使媒體整體結構發生變化。在具體數字的證據上,雖然台灣報紙發行量統計資料仍不明確,但依媒體經濟學-媒體具「雙元產品市場」特性(註1),且廣告佔平面媒體七至八成以上收益,推敲台灣報業經營的處境確實越來越不樂觀(蕭肇君,2005)。目前台灣報業廣告營收自2000年的218.95億,降至2006年的144.51億。此外,台灣的閱報率逐年下降,具體數據由1996年的66.7%降至2007年的53%(註2)。

  是以,普遍大家採納的說法是:紙漿的成本上漲(註3)、閱報率下跌,加以平面廣告營收日益縮水,似乎,縮減平面報紙的版面,以及向網路發展電子報,成了必要的方向,而,循此邏輯所必然的發展只得是單一的選擇:不顧媒體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大刀闊斧地裁員,成了必要之惡?
除了這套因為物價成本牽動著經營策略的考量,被迫進行裁員的說法,在組織經營策略上,難道沒有其它的可能?

  事實上,前不久,六月份在瑞典召開的世界報業大會上,與會的業界人士指出,全球報紙發行量在2007年呈上升趨勢,他們並且表示,年輕人獲取新聞的方式產生改變,報刊編輯意識到網路和免費報紙的強大挑戰。美聯社援引世界報業協會(註4)報告中的統計數字發表:受亞洲和南美洲需求推動,2007年,全球付費報紙發行量上升了2.6%,其中印度和中國的發行量增長最多。在發行量居於全球前100名的日報中,亞洲擁有74家其良好的發行業績與西方日益減少的報刊讀者,構成鮮明對比。在歐洲方面,北歐報紙編輯的調查顯示,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免費報紙,其次是網際網路。該報告顯示,免費日報發行量接近全球報紙發行量的7%,占歐洲報紙發行量的23%。 

  我們不難發現,在台灣媒體報業日漸萎縮的說法,其實並無與國際觀點接軌。如果透過閱報率數字的理解,我們忽略理解閱報讀者(readership)的「質」,僅強調「量」,並且,同時忽略了究竟多少人閱讀了「同一份」報紙,因而,所謂的閱報讀者量並不是全部讀者的數量。

  再者,如果報紙的讀者轉向閱讀網路新聞,能夠在家中上網的人,他們的經濟能力不會太差,而線上的讀者也更願意體驗更新的經驗、產品與服務。當今台灣社會的人口結構,不斷趨於高齡化。那麼,平面印刷報業新聞,對於年齡較大的讀者以及通勤族,也有著潛在的市場。因此,倘若以資本運作邏輯下經營管理的策略,適時針對目標客戶調高訂價,反映物價的實情(註5),理應是可行之道。

  自2003到2006年的4年之間,新聞記者人數大幅減少了37.1%、攝影記者更快速減少了46.0%,整體而言,受雇的記者人數減少了約4成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記者人數的減少並非主要導因於台灣整體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因為以所有的專業人員受雇數量來看,同一時期卻增加了約14.7%(劉昌德,2008:243)。參考行政院勞委會所進行的最新(2008年5月的調查報告)就業市場分析報告指示:「企業求才的部份,在5月已止跌,並呈現成長狀態,顯然業主對於市場及未來局勢的信心提升,對人力的需求亦隨之增加。」

  循此,我們或可以大膽質疑,報業資方經營者的策略,寧可選擇將線上的新聞勞動者,視為單純、折舊率高的生產工具,進行裁員、淘汰,裁員後獲得的資金,轉向營運其它傳統媒體。譬如2005年中時卻以虧損為由,關掉中時晚報,但同時以90億收購國民黨的中視、中廣、中影;又譬如,2006年聯合報系底下的《U-paper》以一億四千八百萬拿下捷運站內獨家發報權,但卻選擇停刊《民生報》,該報曾是聯合報系的搖錢樹,也是台灣報業史上第一份民生專業報紙。

  經營者不肯改善經營策略,帶著線上的勞動者,積極以員工培訓的方式,或是組織改造的方式,改善平面報紙產業內部人力勞動生產方式,得以適應大環境的整體經濟發展,反其道而行,選擇隱瞞真確的組織財務狀況,以不堪虧損為由,不得以只好選擇裁員,並且將原本編制內的工作份量,引入自由撰稿者與短期雇用人員,減少新聞媒體常態雇用人數。


  平面報紙一家接著一家停刊,市場導向的新聞學取代過去報業裡文人辦報的自恃。在這般的氛候裡,我們是否應該佇足,以近期中國時報轉型為「菁英報」、進行新一波的裁員的殘酷現例,重新想一想,報業資本家判斷「裁員」的邏輯,是否千瘡百孔。




附註

1:雙元市場意指兩方面,一方面是內容市場(又可分為產製及通路間交易的上游,和通路與觀眾間交易的下游),另一方面是觀眾市場(將觀眾的注意力販賣給廣告主)(馮建三,1996

2:參考《動腦雜誌》,媒體廣告量推估報告計算而得的數字。

3:根據FoexPIX價格指數,北方長纖木漿(NBSK)報價每噸上漲1.36美元,達到904.72美元,佔台灣造紙市場來源7成的短纖紙漿6月報價每噸飆漲2030美元,每噸突破800美元關卡,國際紙漿走勢跌少漲多,從去年初以來漲幅已達50%

4:世界報業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 WAN)成立於1948年,成員包括71個全國性的報業協會、100個國家的報高級主管、13個國家與國際性通訊社、一個媒體基金會與7個地區性與世界性的新聞機構。世界報業協會在全世界五大代表18,000多個新聞出版機構。世界報業協會的成立宗旨是維護及促進新聞自由,強調維持經濟獨立是報業促進新聞自由的重要條件。為促進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報業主管的交流合作,協會經常舉辦各交流活動以促進報業的發展與合作。

5:姑且暫時忽略國情不計,一個可以參考的實例:根據一項民間調查顯示,為充分反應原料及印製成本,自今年7月起,辛巴威報紙售價不再以億元為單位,而是改以10億元為單位,如最暢銷報紙The Herald之售價由2億辛幣漲為80億辛幣,國營報紙The Sunday Mail3億辛幣漲為100億辛幣。

 

參考資料

朱若蘭 (2003)台灣報社記者勞工意識的建構與轉變1984-2002〉,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譯(1996)。《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原書 Picard, R. G. [1989]. Media economics. London:Sage.)。

劉昌德 (2008)。〈大媒體,小記者:報禁解除後的新聞媒體勞動條件與工作者組織〉,《新聞學研究》,95239-268

蕭肇君 (2005)。〈魔力U種子〉,中華傳播學會二OO五論文研討會。

全國就業e網(行政院勞委會)

http://www.ejob.gov.tw/anemoscope/anemoscope/anemoscope_list.html

 

 

 

 

Our Question

請問您是否留意到台灣平面報紙的版面改變?是否想過版面更動的原因?

 

當您在閱讀網路上的電子報,是不是想過傳統平面報紙與電子報紙的差別呢?

 

 

 
 

媒大事

 [責任編輯∶林昶宏]
 
京奧轉播∶無線台左右為難 中華電信打鐵趁熱
 
        無線四台取得08年北京奧運轉播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首先,觀眾普遍抱怨無線台轉播表現不佳,廣告插播、非實況轉播漠視閱聽人收看奧運轉播的權利,此次四台聯手被砲轟為「史上最爛的轉播」。而轉播權利金高達四百六十萬美元,在挹注人力與設備下不敵虧損,因為廣告收入無法攤平付出的權利金,無線四台揚言下屆奧運「不玩了」。再者,中國與台灣沒有時差問題,使原時段播出節目與奧運轉播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未能擬出平衡點的四台自然引來撻伐,吃力不討好。而公共電視在經費不足的前提下,也只能將服務的機會拱手讓人。與無線台、公廣媒體不同的是,中華電信MOD利用奧運商機,提供頻道、網路同步轉播一躍而起,使得裝機量超過49萬戶,網站流量還創了新高,中華電信既搞定觀眾,口袋也進帳。當初中華電信持有合作公司愛爾達的股份,使得轉播涉及違法,雖然秉持商業利益,但是為了成功實況轉播奧運,在NCC建議下緊急撤資。中華電信此次轉播可謂符合「公共服務」的精神。
 


怎麼報才是大問題
 
        美國國家詢問報(National Enquirer)自1936年創報以來,即以「超市小報」為定位,報導內容聚焦在名人八卦與犯罪新聞,在過去曾收買消息來源捏造錯誤資訊,使該報可信度頗具爭議。然則當國家詢問報在去年揭露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John Edwards緋聞時,沒有任何主流媒體跟進,到八月初時Edwards坦承外遇,福斯新聞網、CNN、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才恍然大悟刊出新聞,引發閱聽人痛批主流媒體袒護政治人物,枉顧民眾知的權利,國家詢問報的可信度也扳回一成。的確,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需要攤在陽光下供全民檢視,國家詢問報也因此獲得不少讚許,主流媒體應該要學習小報努力不懈的精神等評論云云。平心而論,新聞價值會因為當事人身分而顯得重要,媒體對此類新聞充耳不聞實在不該,不過在新聞內容撰寫,特別是私生活的部分,倒是不必花過多的筆墨!

 
 

綠林好漢媒來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gmail.com)。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gmail.com
狡兔三窟發報不辣閣:
http://blog.roodo.com/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