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全世界第一座開放給一般平民大眾的圖書館,是美國開國先賢之一的班哲明‧富蘭克林所設立的(Benjamin Franklin,1706/ 1/ 17~1790/ 4/ 17,多數人只知道他在雷雨中放風箏,把電儲存起來的故事),當時富蘭克林創立了一個社團,由於討論事情時經常要引用書籍,於是他設立了一個圖書室,好方便大家互相交流和引用,後來他發現這樣的公共資源要是能擴大到一般平民,那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他更想起他自己年幼時候因為貧窮而無法讀書識字,於是決定把他的圖書館開放給平民大眾,希望透過這樣的公共資源,讓大家都能夠輕易學得知識,進而利用知識改變自己,也利用知識來創新,讓人類的文明能進一步的發展。
◎ 圖書館與自由軟體相似之處
多年以後的歷史學家,沒有不肯定富蘭克林的創舉,咸認北美的文明進展,圖書館實有莫大之功,因為普遍設立的圖書館,讓更多的美國人能自由取得所需的知識。富蘭克林此一超越時代的做法,更為其他國家所學習,讓更多的人在「獲得知識」這件事情上得到自由。圖書館間接創造了富強的美國,更影響了全世界。只是,這和自由軟體又有什麼關係呢?
電腦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是無庸置疑,其中的軟體更居於關鍵地位。推動整體軟體業不斷向前快速發展的就是商業軟體。商業上的利益,讓許許多多才智之士競相投入,發展出許多有助於人們提昇工作效率、增進生活品質的商業軟體,其貢獻就跟一般的書籍沒有兩樣。不過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太高,讓經濟弱勢的階級難以親近,無法讓所有人們都得到使用軟體的自由。
在這電腦和網路幾乎已經取代紙筆,成為傳播知識主角的新時代,若人們沒有使用軟體的自由,只有少數的富有階級能從軟體應用得到好處,那麼馬克斯所說的兩極化世界是否會真的誕生呢?
多年來,我個人使用的作業系統都是微軟出品的(從 DOS 5.0 到 Windows XP),常用的應用軟體從 Word 5.0 到 Office 2003,說實在的,捐給微軟的研發費用也挺多了,不過最麻煩的地方就在於分享。我所謂的分享,包括作品和軟體。好用的東西,總會想要跟某些人分享,例如家人、朋友等,但是微軟的產品是商業軟體,礙於版權的限制,不可以複製一或多份送給別人,就算對方跟你說,收到的檔案沒辦法法打開或檢視,你也不能複製給他一份製作或檢視的商業軟體,因為這違反了版權法。
買本書,還可以借給人家看一下內容,買商業軟體,卻是只能自己用(據說不是買所有權,只是買使用權而已),完完全全的孤芳自賞,只能期待大家都跟你用的東西一樣,或者採用萬用檢視器之類的工具軟體。如此的封閉性格,不是和資訊、知識的分享有點矛盾嗎? 或者,你覺得某些團體或族群很需要這些軟體來訓練或加強競爭力,以免被無情的競爭推入下層階級,那也不能任意散布,善心人士們還是得捐錢給微軟(在此僅以微軟作為商業軟體公司的代表,並非是刻意點名做記號)。就算你的理由是為了消滅社區貧窮,還是促進世界和平,沒有金錢就沒辦法做這樣的好事!但是,這些在自由軟體內都不成問題。
所有使用自由軟體的人,不但有使用軟體的自由、修改的自由,更有為了公益而散布自由軟體的自由。這讓我覺得,我要跟周遭的家人、朋友分享好東西時,簡單而沒有法律上的風險,這和圖書館的精神是不是很相似?這是我使用自由軟體的起始念頭。
◎ 一個匯聚教學資源的共享園地
過往,自由軟體的使用者多半只存在於少數圈子,如軟體開發者或學術單位,這些人在軟體的應用上幾乎不會有什麼問題,不過一般大眾或非軟體開發者,他們是需要一些操作與應用上的指引(Guide),就像很多人學 Word 會去買本書來看一樣。不過市面上很容易找到各種商業軟體的專門書籍,卻很難找到有關自由軟體的書。在網路上或許不難找到,不過常常是東一篇,西一個,缺乏有系統且架構嚴謹的學習管道(像鳥哥私房菜這種有系統且完整介紹 Linux 的網站真的不多見),因此許多人即使有心想學,也常常因為要花太多時間去找尋教學文件而放棄。
對於資訊教科書作者的我來說,怎麼用並不是太大的問題。畢竟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去研究一個軟體的設計邏輯是什麼,使用邏輯是什麼,常用的功能是哪些。接下來我會把我使用自由軟體的心得寫成教學文件,透過電子報跟大家分享,不但可以節省不斷重複教會朋友們的時間,也讓大家直接看到自由軟體到底有多棒!
◎ 關於作者 曾開發多本資訊教材和數位內容,並擔任相關顧問工作,個人部落格:人間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