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9-1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恐懼與焦慮
美國政府接管「二房」



【社論】
恐懼與焦慮
 
 

陳水扁以貪瀆和欺騙終結其8年的政績。馬英九上任甫過百日,其愚鈍輕慢的施政風格已讓無數支持者咬牙切齒。輿論界最近流行的說法是:好不容易送走了一個「壞總統」,卻又迎來了一個「笨總統」。民心望治,偏偏「英明領袖」難尋,這難道是台灣的宿命?

其實,從陳水扁到馬英九,其政策有一個一脈相傳的特質,那就是恐懼與焦慮。阿扁以化約的統獨論述,誇大對岸的威脅,用盡各種手段,把中國塑造成一個「理想的敵人」,他自己則躲在這個理想敵人的背後,為所欲為。每一次選舉,只要張牙舞爪辱罵北京,只要將競選對手劃歸「中共同路人」,他就輕輕鬆鬆自我封神為護衛本土的英雄。即使是像國務機要費如此明顯盜取公帑的案件,他都可以杜撰出一個「南線專案」,自以為只要是跟中國搶地盤的說詞,任何行為都可以被合理化。海外匯款案爆發之後,他同樣可以假借台灣社陳昭姿等人之口,將遍布五大洲十餘國的鉅款編造為「台獨建國基金」。然則,陳水扁如此長期以煽情言論經營的反共恐中情結,隱然成為國家政策的核心,甚至擴大為國民意識的組成部分。當權者刻意在台灣上空塗抹上中共的龐巨陰影,配上絮絮叨叨的統獨區隔、族群分斷論述,讓恐懼與焦慮成為人民日常生活的要素。

馬英九的政策呈現出來的則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恐懼與焦慮。而其來源,說穿了,就是民進黨政權之下國民意識的延續。也就是說,馬英九施政作為的遲疑扭捏,竟是來自於害怕被冠上「中共同路人」的稱號。阿扁雖然下台了,他的魔咒還在持續發威。也因此,馬英九新政權即使深知兩岸共同開放發展之必要,在相繼推出的開放政策上,還是要不斷自裹小腳,畏首畏尾。譬如,在開放陸客觀光的同時,卻嚴格限制大陸來客的行動,將每一個人視為跳機潛逃的嫌疑犯,如此自囚式的觀光旅遊,完全無視於來客的尊嚴與自由,難怪迄今各大景點依然苦等無人。又譬如兩岸包機直航的開放,限時限點又限定繞經第三地,結果機票價格不減反增,乘客未見其便利,各地機場依然冷冷清清。同樣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訪台安排、大熊貓的入境,迄今政府部門依然扭扭捏捏,完全不見歡喜迎客的氣度。

政權交替了,莫名的恐懼與焦慮卻以另外一種形式被延續。這也難怪,神經質日漸成為台灣人的特質。兩岸政策原是馬英九的強項,也是他與陳水扁政權區隔之所在,如今,卻似乎看不到任何著力點,台灣經濟在兩岸情勢變革之後,居然還是沒有起色。兩岸失靈,馬政府只好高唱其擴大內需方案,這種模仿自美國羅斯福總統新政的經濟發展策略,成效還有待檢驗。不過,羅斯福總統說過一句話:「我們唯一應該覺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一句話,至少值得馬英九深思。

(回目錄)



【左右看】美國政府接管「二房」

【左看】
究竟政府救了誰?
朱政騏/博士生

3年了,紐奧良的卡崔娜颶風災民仍在,在低收入地區的災民沒有工作、沒有房子,但房貸依舊。老闆寧願雇用墨西哥來的廉價勞工,不斷壓低勞動條件,卻不願給當地低收入的災民一個打工的機會。處境雪上加霜,卻已被人遺忘。

而本周最引人矚目的新聞,莫過於美國政府出手救「二房」,為史上最大規模的紓困案之一,初步估計政府將增加5兆4千億美元的負債,相當於美國國債的總和,或4成的GDP。對於美政府的大手筆,溢美之詞紛至沓來,或曰房貸利率驟降有利於購屋人,又可活絡景氣(儘管台股只演出了「一日行情」,散戶再度遭殃),甚可釜底抽薪,拯救金融危機。其實這都是渾話,且看屋毀流離的災民,和不堪負債而棄屋走人者,誰還有餘裕購屋置產?美政府紓困的對象一是自己,保住各國央行對美元的信心;二是持有「二房」房貸擔保證券的大型金融機構,不但免於倒閉,還大賺一筆。

在台灣,「救股市」也是最近的熱門話題,無論公款紓困、政府出面協調融資或調降證交稅,「救」的都是大財團而非小老百姓,且能分潤利益者越來越少。此脫離生產的金融遊戲不亡,危機必如影隨形。




【右看】
意外救了馬英九
陳啟諒/政治評論員

美國政府7日接管發生財務危機的2大主要房屋貸款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這兩家私人公司原先都是國家成立,後來才轉型為政府贊助企業(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GSEs),如今收歸國有,只是釜底抽薪恢復金融秩序的穩定,與一般企業國有化的主張不同,不可混為一談。偏有反市場論者興高采烈,以為國有化、國家干預已證實優於自由市場,殊不知政府在市場失靈時進行調節,正是自由市場運作的一環,若天真的以為政府調節就表示計劃經濟,或自由市場就是無政府,過猶不及,都是偏見。

可惜馬政府內閣團隊似乎未能有此見識,從擴大內需或全民退稅、該不該減稅,到邇來課徵證交稅的反覆,皆可看出馬政府眼光的侷限。深怕動輒得咎,被人冠上「干預市場」的大帽子,以致最近劉揆還表示「救股市」該低調進行,不宜大張旗鼓,這豈不掩耳盜鈴?若做對的事,光明磊落,何必低調;若做不對,一朝東窗事發,反而罪加一等。

但傻人有傻福,如此扭捏不知所措的馬政府,碰上大刀闊斧改革的美國,根絕了將近一年有餘的房貸風暴,全球經濟至少先止跌,再馬上漸漸好。意外應允了馬的承諾,救了馬英九。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