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大田電子報
第37期 2008.09.11 每週四出刊│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大田出版
...........................................................................................................................................................
編輯物語
蘇珊‧桑塔格的詩意世界
鮮活閱讀
單一性
鮮活閱讀
先愛自己吧
搶眼新書
朵朵小語-花開的時刻
搶眼新書
重點所在
搶眼新書
疾病的隱喻
 

蘇珊‧桑塔格的詩意世界
資深文化評論家◎南方朔

  這本《重點所在》(Where the Stress Falls),乃是蘇珊‧桑塔格於二○○一年輯集若干一九八○年代後的文章而成。這也是她生命中最後的著作之一。本書的扉頁引了美國著名女詩人伊莉莎白‧碧許(Elizabeth Bishop1911-1979)所寫<客中問>的如下詩句:

  大陸、城市、國家、社會:
  從未能廣泛且自在地選擇。
  這裡或是那裡……不。我們是否都應該留在家園,
  不論家園在何處?

  伊莉莎白‧碧許遠遊巴西,被人問到而寫此詩以自況。由碧許該詩的思維脈絡,她似乎就是要抹消掉「這裡或那裡」的差別,而表達出某種悲劇性但也更豁達的「處處非家處處家」的世界心懷。碧許少孤,半生流離,這種生命情境與蘇珊‧桑塔格相似。或許這就是她引這詩句為本書作注腳的原因。

  因此,作為一本選集,它看似蕪蔓,但卻是「微型蘇珊‧桑塔格」的體現。她在本書的第一部分「閱讀」裡,為那些她認為重要但卻顯然受到世人忽視的各國作家做出呼籲,包括美國作家格連威‧威斯考特(Glenway Wescott)和伊莉莎白‧哈德威克(Elizabeth Hardwick),巴西作家阿西斯(Machado de Assis),波蘭作家亞當‧札嘉耶斯基(Adam Zagajewski)及貢布羅維奇(Witold Gombrowicz),德國作家錫巴德(Winfred G.Sebald)和瓦澤(Robert Walser),匈牙利的契斯(DaniloKis),墨西哥作家胡安‧魯佛(Juan Rulfo),以及英國前代作家史坦恩(Laurence Sterne)等。由蘇珊‧桑塔格提到這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一方面印證了她嗜好閱讀,把閱讀作為發現自己的態度;另方面也印證了她在自己的經典之作《反對詮釋》裡對文學作品的觀點。那就是她拒絕把作品的內容視為被論定、被凍結的意義,她認為過度在內容上詮釋,乃是「知性對藝術所做的報復」,因而她的閱讀乃是形式、感性、文本的行進過程,以及聯想、質問等面向並重的理解方式,乍看起來有如天馬行空、難覓蹤跡,而其實則是透過閱讀,不但豐富了作品也豐富了自己。她論作家作品的這些部分,乃是所謂「蘇珊‧桑塔格體」的具體見證,這也是我們不能因為它看起來駁雜散漫而予以疏忽的原因。

  眾所週知,蘇珊‧桑塔格本質上乃是歐化極深,而且也如昆德拉一樣,乃是對中歐人文傳統理解極深的知識份子型文人。因而能出入文學、劇場、電影、建築、攝影,甚至音樂、園藝等各個領域,這乃是她得以會通並成其大的原因。而她在本書第二部分「視覺」裡,就以這方面的文章為主,這乃是第一部分的延長。

  至於最可以拿來參照她生平的,則是第三部分「那裡與這裡」了。其中有許多篇章涉及她的人生反思,以及對知識份子角色的定位,特別是一九九○年代中期南斯拉夫聯邦動態,她曾九次遠赴塞拉耶佛並演出「等待果陀」。這些篇章其實也反映出她做為一個「公共知識份子」的本色與風格。

  因此,這本《重點所在》,雖然是文章集合而成,夾敘夾議,但卻是蘇珊‧桑塔格這個人具體而微的展示。這也是人們在她逝世已滿四年的此刻,在懷念崇仰之餘,不宜偏廢的一本著作。在閱讀本書時,蘇珊‧桑塔格那驚人的才情,那作為知識份子的人文胸懷,等於又再次重現到了眼前。

>>觀看完整內文,請上http://www.titan3.com.tw/wisdom083/

 

 

單一性
蘇珊‧桑塔格◎文

  您最喜歡的作家是誰?多年前一位訪問者如此問我。「只能一個?」「嗯哼。」「那麼容易,當然是莎士比亞。」「喔,我永遠都不會想到妳的答案會是莎士比亞!」「老天,為什麼呢?」「嗯,妳從未寫過莎士比亞的文章。」

  喔。

  所以,我等同我所寫的作品?不多?也不少?但是,每個作家都知道並非如此。

  我寫我能寫的,換句話說,給我寫什麼,也值得我寫的。許多不適合我的小說與論說文的事物,都是我熱烈在乎的。這些事物不適合,是因為我的腦中覺得缺乏原創性(我從未認為,針對莎士比亞我有什麼話非說不可),或者是因為我還沒有發現需要的內在自由寫作。我的書不是我,不是全部的我。從某些方面來看,我不如我的著作。最好的幾本著作比我還有智慧、還具有天分,不管怎樣,與我不同。寫作的「我」是活著的「我」的變形,根據某些文學目標與忠誠,寫作的我是專才、也是提升的我。「我等同我所寫的作品」的說法,會讓人感覺正確,僅是因為某種真實的意義上可以說,我是我的書的創作者。我真正的感受是:這些書被創造出來,透過我、為了文學,而我是這些書(文學)的僕人。

  透過我,書籍得以成功的「我」,也有其他渴望、其他責任。例如,之於我,我相信正確的行動。但是,對於作者就複雜許多。文學並非談論從事對的事情,儘管文學與高水準的表達(語言)與智慧(包容性、移情、誠實、道德嚴肅性)有關。而我的書也並非發覺或是表達我是誰。寫作是治療或是自我表達的理想,我從未迷戀。

  為什麼書不等於我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我的生命永遠都像是變化過程,現在依舊是。但是書已經完成。書解放我去做、去成為、去感覺、渴求其他事物,我是一個兇猛的學習者。我往前進。有時候我覺得我在飛離那些書,也飛離書產出的廢話。有時候動力更愉快。我喜歡重新開始。初學者的心智最棒。

  我已經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作家,現在我准許自己抓住初學者的心智。三十年前我開始出書時,我懷抱一種較為簡單的虛構解釋,我集兩種人於一身:我以及同名作家。對許多書的欽佩,不,尊敬,讓我屈膝接受我的天職。所以,自然地,我會害怕不夠有天分、不夠相稱。然而,我如何找到勇氣,讓我這艘不堅固的小船,駛向文學的寬廣海域呢?我意識到我的天賦與我想要實踐的作品標準間的差距,透過雙重感受表達與加強。

  事實上,我從不稱我寫的作品是「我的」作品,而是「那個」作品。往下延伸,意味著有一個人、一個膽敢成為作家的人。而我,是帶著標準的人,是開心地做出犧牲,以保持前進的人,儘管我不認為她所寫的有那麼好。

  繼續保有作家的身分並不會平息不滿,至少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只會增加賭注。(我認為不滿是正確的)「桑塔格與我」的遊戲中,否認是真的。小書架上署名為蘇珊‧桑塔格的作品越來越長,折磨我卻也讓我不情願地引以為傲,痛苦地區分我(我是一個搜尋者)與她(她不過被發現)的不同,寫及她的每件事物都讓我畏懼,稱讚與批評一樣多。我長期自吹自擂的形式是:我比任何人都更瞭解她在做什麼,沒有人會像我一樣嚴厲地批論她的作品。

  每個作家以勞力產出一定數量的作品後,都會覺得自己既是弗藍肯斯坦博士(《科學怪人》(Dr. Frankenstein's Monster ),瑪麗‧雪萊虛構(Mary shelley, 1797-1851)的小說,主角弗藍肯斯坦博士創造出一個怪物,並引發一連串悲劇。)也是怪獸。因為,作一個懷抱祕密的分享者,或許不是初出茅廬作家的夢想,卻也會吸引持續寫作的作家。持續下去。現在作家是一個角色,忍受並試圖容忍早期作品一點一點地疏離,時間流轉,一定會使更多作品的疏離感更加惡化。也會玩笑似地證實內在(寫作的狂喜與艱辛)與外在(誤解堆積與製造聲譽或是名望的刻板印象)之間令人氣餒的差距。這個角色宣布:我不是(他人心中的)那個形象。還有,帶著更辛辣的口吻說:別以你們認定的成功標準懲罰我。那個與我同名的工作狂、野心勃勃的作家所承擔繁重的指控,我也承擔著。我只是我,陪伴、管理、照料那位同名作家,所以她能將工作做完。

  然後,更具體的是,文學在「真實」生活中總是遭受自私的污名,雙重自我要求放棄自我,因此為文學造就迷人的光澤。如同卡夫卡所說,為了寫作,孤獨的程度永遠都不足夠。但是,所愛的人常常不會讚許你的隱居需要,不會讚許你的轉身不理。必須避開其他人才能完成作品。要撫慰其他人,如果是一位女性作家,這就是特別尖銳的議題。不要生氣或是嫉妒。我無能為力。得瞭解,是她在寫作。

  葉慈說過,人都必須在生活與工作之間抉擇。不對。也對。慷慨地將大部分的自己及僅有的生命浪費在書上,會感覺身為人的你是冒牌的。我記得多年前我首次讀到波赫士為自己寫的輓歌時,覺得很好笑,以最細緻的方式細數作家在協調生活與工作時的不安。作家的悲苦。作家的謙卑。(我嫉妒他狡猾的謙卑。)

  現在重讀輓歌,我依舊莞爾。但是,波赫士的預言如此迷人地喚起作家的自我意識,但是我不傾向於利用那罐鎮痛軟膏。

  我不需要與自己保持某種諷刺距離以求得慰藉(早先的距離一點都不具有諷刺意味),我慢慢地朝反方向發展,最後開始感覺那位作家就是我,不是我的替身、知交、影子玩伴、或是想像。(因為,幾乎花了我三十年的時間,我走到這一點,我終於能夠寫出我真正喜歡的書《火山情人》(The Volcano Lover)。)現在我想,不需要躲避獨身的重擔。我與我的書之間沒有分別。這裡只有一個人。更讓人害怕、孤單、解放。

摘自大田九月新書《重點所在》
>>想看更多

  
 

先愛自己吧
朵朵◎文字
萬歲少女◎圖畫


如果你不夠愛自己,那麼就算談過再多次戀愛,「愛」對你來說依然只是一個謎,一顆封閉在硬殼裡的種子,未曾開啟一個繽紛燦爛的世界。

如果你不能懂得那種深深沉浸在獨處中的喜悅,那麼不管和誰在一起,你還是會覺得孤單,寂寞之感還是會像谷底的藤蔓一樣悄悄爬上來。

親愛的,先讓自己成為答案本身,你才會覺得一切瞭然。
先讓自己成為一座海洋,河水才會往你的方向奔流而來。

先愛自己吧,如果你就是自己的陽光、空氣和水,愛自然會像花朵一樣,在你的世界裡繽紛盛開。

摘自大田九月新書《朵朵小語-花開的時刻》
>>朵朵官方網站http://www.titan3.com.tw/flower/

 
 

朵朵◎文字
萬歲少女◎圖畫

 

 

朵朵小語-花開的時刻

賀!《朵朵小語!》博客來文學類TOP2!

真愛綻放的時刻,就是花開的時刻。
在負面情緒裡跳脫,就是花開的時刻。
在捆綁中體會自由,就是花開的時刻。
在忙碌裡放鬆,就是花開的時刻。
在痛苦下抬頭看見星光,就是花開的時刻。

 

>>朵朵官方網站http://www.titan3.com.tw/flower/

 
 

蘇珊‧桑塔格◎著
陳相如◎譯

 

 

重點所在

南方朔專序導讀

她以熱烈的獨到思維,披荊斬棘打造閱讀價值的瑰寶路徑,
只有精力充沛的讀者才能從中找到細細密密的驚奇;
她提煉電影、舞蹈、攝影、繪畫、歌劇、建築空間的精緻批判,
凡視覺所及,洞察力穿透概念、感覺、印象、刻版;
她顛覆那裡與這裡,她擁護自由,提倡激情,她從不熱中慣例,
她省思,以過去二十年間發表的四十篇長短不一的傑作,抵抗假象。

美國最重要的知識份子、最具爭議、最受注目的女作家蘇珊‧桑塔格,冷靜的真知灼見,永遠維護思想的尊嚴與風格。

>>想看更多

 
 

蘇珊‧桑塔格◎著
刁筱華◎譯

 

 

疾病的隱喻

2008年重新改裝出版
柯裕棻專序推薦

翻開疾病的歷史,我們發現疾病被眾多隱喻所糾纏,
隱喻讓疾病本身得到了被理解的鑰匙,
卻也對疾病產生了誤解、偏見、歧視,病人連帶成為歧視下的受害者。
蘇珊‧桑塔格讓我們脫離對疾病的幻想,
還原結核病、癌症、愛滋病的真實面貌,
使我們展開對疾病的另一種思考。
疾病是我們生命組成的一部分,
唯有正視它、理解它,生命才有另一種超越的可能。

>>想看更多

 
 
我最愛《朵朵小語》的一句話選拔大賽 得獎名單公佈!
恩佐最新作品《寂寞很簡單》,深情圖文搶先看!
【特別預告】喜歡高木直子的讀者 讓你們久等了……
2008年藝穗節《忿怒Anger》 黃碧雲小說《七宗罪》改編
劇本改編:高俊耀 導演/表演:高俊耀‧鄭尹真
2008年9/13(六)PM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