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無/報主.自由軟體鑄造場

本期內容:
‧[源碼秘技] 將文件轉成PDF的好幫手-PDFCreator
‧[源碼報報] Google 釋出小而快瀏覽器 Google Chrome

[源碼秘技] 將文件轉成PDF的好幫手-PDFCreator

在 Windows 底下想把編輯好的檔案轉換 PDF 檔,其實是一件令人很頭痛的事情(不只是 Microsoft Office,包括其他有的沒有的應用軟體編輯出來的東西,當然,OpenOffice.org和 Adobe 系列的產品不算)。若使用 Adobe 原廠的工具,那價格可不是人人負擔得起,可是總有非把文件轉換成 PDF 不可的時候,此時此刻,最好的方法就是找找免費或自由軟體囉!

轉 PDF 的免費軟體其實不少,不過這一類的免費軟體通常有個特色,不是內含廣告就是功能有所不足。廣告是只要每次轉檔就會出來和你打招呼,功能不足的部份最常見的就是不能使用安全性設定。在我使用過的這一類軟體中,只有 PDFCreater 這個自由軟體沒有這些問題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文件內若有超連結,轉換之後將會失效,必須另外安裝其他相關的程式。(只是作者說安裝後可能會產生不可預知的問題…暫時還是不要用吧!畢竟多數時候要檢視的只是內容,不見得需要超連結)

此外,這個軟體輕薄短小,不像 Adobe 的工具那麼消耗系統資源,開啟程式和轉換檔案的速度都很快,是需要轉換PDF檔案者所不可不備的好東西!

只有這樣而已嗎?那就太小看這個自由軟體啦!它還可以把文件轉換成各種圖檔格式喔!包括常見的 PNG、JPEG、BMP、PCX、TIFF、PostScript 和 EPS。也就是說對方不能看 PDF 檔,那轉成圖片檔給他總可以吧?

這樣的一個好東西,咱們就一起來看看怎麼用吧!

◎ 下載與安裝

步驟一

在 SOURCEFORGE.NET 網站的搜尋欄位中,輸入 PDFCreator,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下載的頁面。下載的內容有 2,一個是多國語言相關檔案,一個是程式本身。由於預設的語系只有英文,若希望使用繁體中文,那麼多國語言相關檔案就一併下載回來吧!

步驟二

下載多國語言檔案時,會發現有一個是 txt 的文字檔,一個是壓縮的 zip 檔。文字檔是說明多國語言檔內有哪些語言可用,zip 檔內就是包含可用的多國語言相關檔案。

安裝後的樣子

樣子一

主程式的安裝很容易,完成之後可在「Windows 的所有程式」內找到 PDFCreator 的資料夾,按一下其中的 PDFCreator,就可開啟,外觀就是這樣。看起來不知道怎麼用?別急,下面會介紹的。

樣子二

安裝完之後,在印表機與傳真的視窗內可以看到一台 PDFCreator 的印表機,請注意,這不是實體的印表機而是虛擬的。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其意思就是任何編輯軟體只要有列印功能,都可以利用 PDFCreator 來轉換檔案。

◎ 更換介面的語言

雖然下載時會發現主程式的版本和語言檔不同,不過安裝後一樣可以使用,沒有什麼問題。其實我個人比較喜歡英文介面(單字不懂就查嘛!反正看久了就習慣了),因為有些東西的翻譯,感覺有點怪。

步驟一

把下載回來的 zip 檔解壓縮之後,找到繁體中文的檔案 chinese_trational.ini,將它複製起來。

步驟二

按照 C:\Program Files\PDFCreator\languages 的路徑,開啟 languages 的資料夾,把檔案 chinese_trational.ini 貼進來。

步驟三

按一下 PDFCreator 功能表的「Printer\Options」

步驟四

此時會開啟 Options(選項)視窗,在左邊欄位的上半部找到 Languages,在上面按一下,右邊的欄位就會切換到與其相關的項目,在 Current language(目前的語言)內可以選擇中文(繁體)。選了之後,介面的語言就會變成中文繁體了,最後也別忘了按一下儲存,否則更改是不會生效的喔!

◎ 基本的用法

PDFCreator 最基本的用法就是透過列印功能,除了任何有列印功能的編輯軟體都能用之外,就是不開啟 PDFCreator 也能使用。以下先來看看這個方式的基本用法。

步驟一

開啟任何 Word 編輯的檔案,按功能表的「檔案\列印」,在印表機的選項內,選擇 PDFCreator 之後,按一下「確定」。

步驟二

此時會出現一個可輸入文件基本資料的視窗,目的是方便搜尋工具找到檔案。只是文件標題的部份並不支援中文,只能使用英文。要注意的是,最底下有個「儲存後以預設程式開啟文件」,預設是被勾選的,意思是若轉換為 PDF 檔案,那麼轉換完成後,將馬上以電腦內預設檢視PDF檔案的程式來開啟。建議這個選項不要取消,因為這樣可以立刻檢查轉換的結果是否成功。

相關內容輸入完畢後,按一下「儲存」。

補充說明:
若不想轉換,可按「取消」鈕;「等待[W]蒐集」鈕,則是目前不要轉換,暫列入等待轉換的清單中;「選項」則是開啟選項視窗,進行相關設定後再進行檔案的轉換。

步驟三

接著出現另存檔案的視窗,檔名會以剛剛所輸入的文件標題自動建立,當然我們也可以跟自己的需要來輸入中文檔名。

按一下儲存,就會開始轉換檔案了。

步驟四

轉換時,會出現這樣的動畫……

步驟五

轉換後,自動以預設的 Adobe Reader 開啟該 PDF 檔。(如使用其他的閱讀器,就會以該閱讀器開啟)

◎ 大量轉換

如果有多個文件要轉換為 PDF,用上面的方法就顯得有點慢了,這時可以利用拖曳法來解決。

步驟一

開啟檔案總管,切換到存放待轉換檔案的資料夾內。接著開啟 PDFCreator,用滑鼠將想轉換的檔案都選取來,直接拖曳到 PDFCreator 的視窗內,此時就會依序一個一個轉換檔案。當然,轉換過程中還是需要手動輸入檔名的。

如果不想馬上轉檔,可以在前述輸入檔案基本資料的視窗內,按一下「等待[W]蒐集」的按鈕。

萬一拉錯檔案想要刪除呢?很簡單,在 PDFCreator 下方的清單中,點選不要的檔案,按一下工具列上的 Delete 鈕就可以了。

補充說明:
在 PDFCreator 的工具列上有個加入的按鈕,這是以直接選取檔案的方式來轉檔,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和直接拖曳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差別,有興趣的人不妨自行試試看。

◎ 從快顯功能表上轉換

另一個快速轉檔的方式,就是利用滑鼠右鍵的快顯功能表。PDFCreator 預設是會在快顯功能表內加入相關選項,最棒的是還可以取消。(這才自由,不是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用這個功能呀!)

步驟一

開啟存放文件檔案的資料夾後,在想轉換檔案的文件上按滑鼠右鍵,快顯功能表上會出現「Create PDF and Bitmap Files with PDFCreator」的項目,按一下這個項目也可以進行檔案的轉換。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方法能用的檔案類型有限制,不是在所有檔案上按右鍵都會出現這個選項。

◎ 基本的設定

PDFCreator 內的設定頗多,底下只介紹和 PDF 格式有關,且比較重要的部份。

CMYK 的設定

用前面所說的方法開啟選項視窗,在左邊欄位底下的格式,點選PDF。右邊的窗格就會出現相關的設定項目,其中有五個標籤,各有其相關的設定,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定。
如果自己轉換出來的檔案是要讓在使用標準油墨的印表機列印(或者送印刷廠輸出),那就點選「顏色」標籤,選擇「使用 Color Model Device CMYK」,這樣子印出來的顏色和製作文件時所設定的會比較一致。(預設使用的顏色系統為 RGB)

保全的設定

步驟一

切換到「安全性」標籤,這裡就是設定檔案保全的地方。勾選「使用安全性」的項目後,底下的各項設定才可以開始使用。唯一要注意的是,PDFCreator 預設一定要使用密碼,也就是在密碼這個欄位中,兩個至少要使用其中一個。記住,設定之後一定要按「儲存」,設定才會生效!

步驟二

轉檔的過程會出現這個輸入密碼的視窗,輸入的類型視安全性的設定而定。如果該次轉換的檔案不想要使用安全性設定,只要在這個視窗按一下取消,就會出現一個對話視窗,通知你轉換後的檔案將不會套用安全性方面的設定!

步驟三

轉換後的檔案,可從 Adobe Reader 的顯示保全內容來檢視安全性設定,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安全性的設定和前面所設定的一樣。

轉換成其他圖檔類型

想轉換成其他的圖檔類型其實很簡單,只要在開始轉換前,選擇想要的圖檔類型就可以了。

如果要轉換的是其他圖檔的類型,很簡單,只要轉換檔案過程時,出現另存新檔的視窗後,在存檔類型中選擇想要轉換的圖檔類型就可以了。

改變預設的轉檔格式

如果要改變預設的轉檔格式,開啟選項視窗後,在左邊欄位的上方點選「儲存」,然後在右邊窗格中間的「標準儲存格式」內選擇想要使用的檔案格式即可。

PDFCreator 最基本且重要的用法如上所說明,沒有介紹的部份就是選項視窗內的各種設定了。只要能熟悉上面所講的操作方法,這個部份並不難,我就留給大家當家庭作業囉!



[源碼報報] Google 釋出小而快瀏覽器 Google Chrome

Google 釋出名為 Google Chrome 的開放源碼瀏覽器,號稱更小、快、而且穩定。不久前,微軟剛釋出 Internet Explorer 8 beta 2,改善了安全性與新的瀏覽輔助功能。Mozilla 於今年夏初推出 Firefox 3,在 24 小時內吸引到 8 百萬次下載。看來瀏覽器市場將因為 Internet Explorer、Firefox 與 Google Chrome,再掀起另一波角逐戰。

早在 Google Chrome 釋出前,一份由 Scott McCloud 繪製長達 38 頁的線上漫畫,已經網路上公開介紹這一套以 tab 為基礎的瀏覽器。Chrome 將以執行網路應用軟體為主要用途,而非像傳統瀏覽器一般做為呈現網頁的工具。

在 Google 的網誌上,產品管理副總裁 Sundar Pichai 與 Google 工程主任 Linus Upson 表示,他們推出 Google Chrome 的原因,是他們相信,他們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更多價值,同時有助推動 Web 的創新。

網誌中寫到,他們設計了流暢且簡單的瀏覽器介面,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瀏覽器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個工具,重點在於交給瀏覽器執行,那些組成 Web 的頁面、網站與應用軟體。和典型的 Google 網頁一樣,Google Chrome 很清爽且快速,可以帶你到想去的地方。

Google Chrome 宣稱將帶來更為流暢的介面以及更好的效能與更高的安全性。這套新的瀏覽器以 Apple 的 Webkit,也就是 Safari 瀏覽器的核心,以及 Firefox 兩者為基礎。Google Chrome 在超過 100 個國家推出的 beta 版本僅有 Windows 版本,Mac 與 Linux 版本仍在開發階段。

其他新的特色包括防止瀏覽器當掉的隔離式 tab,以及更強大的 JavaScript 引擎。

Google 宣稱將瀏覽器中的每個 tab 隔離在個別的沙箱 (sandbox) 之中,沙箱是個保護資訊的私有安全環境,不僅可保障資訊隱密性,更提供高穩定性與效能。Chrome 的使用者介面還允許使用者產生匿名 (incognito) 的 tab,在此一隱私模式下,瀏覽器不會記錄任何使用記錄,當 tab 關閉時,瀏覽器會消除 cookies 與瀏覽歷史記錄。

Google 的漫畫中點出現今瀏覽器受到片段化的記憶體影響,當使用者不斷打開新 tab 並關閉舊 tab 時,瀏覽器容易當掉。由於缺少分隔程序的能力,整個瀏覽器可能因為某個 tab 出狀況而當掉。Chrome 採用多重程序方式,每個 tab 擁有獨立程序,一旦有 tab 當掉,瀏覽器可以關閉此程序,其他的 tab 則不受影響。

即使在一個 tab 中,當使用者瀏覽到其他網站,Chrome 會切換程序並重新要求記憶體,一旦有速度減緩跡象,Google Chrome 的工作管理器可以讓使用者了解各頁面或插件 (plugins) 佔用的記憶體、頻寬與 CPU 運算時間。

Google 更承諾帶來全面性提升的速度與縮短應用程式回應時間。Pichai 與 Upson 表示,他們打造出更強大的 JavaScript 引擎 V8,以因應今日瀏覽器無法支援的下一代 Web 應用軟體。

Chrome 與 OpenSocial 和 Android 一樣,都是開放源碼計畫。Pichai 與 Upson 寫到,他們從開放源碼專案獲益許多,會持續這些專案的方向,他們使用的元件,來自 Apple 的 WebKit 與 Mozilla 的 Firefox,以此精神,他們會讓所有程式碼成為開放源碼,並希望與整個社群合作推動 Web 發展。

至於為何選用 Apple 的 WebKit,Google 宣稱是因為其記憶體耗用量低,易於移植至嵌入式設備,新的瀏覽器開發者易於學習等。

Mac、Linux 用戶尚未有機會實際使用 Google Chrome。Google 的軟體工程師 Amanda Walker 表示,Google Chrome 的 Mac 與 Linux 版本會全部重寫。Walker 指出 Mac 與 Linux 版本的 Chrome,隨著 Windows 版本的釋出,將成為開放專案,使用者可追蹤其進度。

外界宣稱 Mac 與 Linux 版本只是 Windows 程式碼的移植產品的說法,Walker 則加以否認。她表示開發這些版本的工程師都是資深的 Mac 與 Linux 工程師,對於細節相當挑剔。由於 Google 到處可見 Mac 與 Linux 的機器,整個公司由上到下都很熱切地注意其開發進度。


相關網址:
1.Google 釋出開放源碼瀏覽器
2.開放源碼的 Google Chrome 瀏覽器以 Webkit 為基礎
3.Google 將釋出開放源碼的 Chrome 瀏覽器
4.Google 承諾推出 Mac 與 Linux 的 Chrome



報主的話:
本電子報為摘要版,若欲訂閱全文版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