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9-1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金融類固醇
世界銀行「發現」14億窮人



【社論】
金融類固醇
 
 

全美排名第5的商業銀行雷曼兄弟破產,金融市場驚魂未定,詎料,又傳出全球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也爆發嚴重財務危機,隨時可能宣告倒閉。AIG的企業規模遠遠大於雷曼兄弟,一旦垮台,全球經濟危機恐怕一發不可收拾。

這一波始於美國次級房貸的金融風暴,不知將伊於胡底。追本溯源,這其實與金融業界類似服用禁藥類固醇的操作手法息息相關。首先是,銀行為了競奪客戶,未經核實收入和還款能力即大量提供低利房貸。房價上升時,這套體系還勉強可以支應;一旦房市衰退,貸款者無力清償,銀行財務循環立即出現危機。尤其是,美國自1970年以來發明了一套將金融貸款債券化的奇妙金融操作手法,於是,個別銀行的危機居然很快擴散到債券投資者,迅速轉化為全球性的股災。

1990年代,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刻意採用低利率政策以刺激投資。果然,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紐約股市一片看好,金融市場成為科技新貴的鬥場。這一波網路淘金夢在2000年春乍然成為泡沫。

2001年911事件之後,當局為了提振美國人信心,甚至將利率降到1%,不惜下猛藥刺激企業投資和國民消費。各大銀行競相設計出系列大膽又大方的金融商品,誘惑客戶借貸消費。同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蒂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對於銀行業界的放貸手法深深不以為然,他形容這簡直是用類固醇來刺激經濟成長:「但是,藥下得太重,用過量了,如今,美國是該送進勒戒所解除毒癮了……」

還記得嗎,今年8月,我棒球好手張泰山因被檢出服用禁藥,國際棒總對其做出禁賽一年的處分。張泰山雖然提出誤信「助孕藥」的解釋,卻已不僅無緣於北京奧運,其個人運動生涯也因此蒙上一層陰影。運動界的所謂禁藥,最常見的就是合成類固醇。這些藥品或許對選手有增強爆發力、耐力與持續力的功能,卻是嚴重傷害運動精神的不公平競爭,同時也會對運動員的健康帶來重大的危害。

金融類固醇的副作用已逐漸浮現。這一波金融風暴即將造成的傷害,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尤其是在美國,預先消費已成常態,不僅房屋是來自銀行的借貸,轎車、珠寶、家用電器、旅遊……,無一不是來自分期付款。這些林林總總的消費性貸款,加總起來有數十兆美元之多,遠高過次級房貸的3千億。由於銀行債務的債券化,這些貸款一旦出了差錯,其影響的層面將遠大於次級房貸。雷曼兄弟銀行的破產和AIG的財務危機只不過是第一波的警訊。服用類固醇的運動員會在一時之間會特別活躍,特別精力旺盛。依據這個道理,那些在市場上看起來極為活躍、衝勁十足的銀行,目前也可能正面臨最大的曝險危機。

(回目錄)



【左右看】世界銀行「發現」14億窮人

【左看】
數字透露的思維
李亮/文字工作者

0.25美元有多大?這個在台灣可能不到一包面紙的金額,代表的可是活生生的4億人!8月26日,世界銀行發布消息,承認由於對窮人的生活開支了解不確,致使先前的統計資料有誤,因此作出更正,把貧窮標準由1美元提高到1.25美元。結果,統計上全球立刻就多了4億窮人,總數成為14億。

如世銀所說,這當然可以讓世人更加警覺到貧窮問題的嚴重性,但是世銀的說法同時卻透露,與窮人的絕對數相比,窮人的比例才是更重要的指標。為什麼世銀要重視比例勝過絕對數?因為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即便全球窮人數增加,比例依然出現下降。如此,世銀在引起注目的同時,又生產出了政策成績,為的就是要把目前的政策模式繼續推行下去。

然而,正是世銀目前以結構調整方案為典型的政策模式,造成了大量的貧困與動盪。如要求各國政府削減社福開支、將醫療與教育市場化、開放農產品市場鼓勵進出口、削弱糧食主權等等政策,都使民眾生活負擔加重,近來更造成糧價上漲而無力抵抗的慘劇。

看穿世銀的思維,才能正確解讀其數字。




【右看】
統計本就參考用
王放/政治評論員

世界窮人到底有多少?世界銀行過去的統計是10億人。但最近作出修正,將標準由一天1美元提高到1.25美元之後,數量隨之上升到14億人的龐大數字。憑空多出4億人,實在也不需大驚小怪;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調整統計尺度,本就是理所當然。世界銀行敢於承認不足、作出調整,反而應該鼓勵。

問題在於到底怎樣算是貧窮。世銀本次作出調整,是因為有更多新的實證研究資料為基礎,能夠更準確地掌握窮人的生活開支情況。然而,再怎樣調查研究,都無法回答牽涉到主觀倫理價值的問題,也就是:究竟要多少才算不足?要多少才算足夠?

以基本工資爭議為例,工運人士強調說現在物價高漲、生活水準升高,更重要的是,勞工也要活得像個人,所以要提高工資。問題是,怎樣才算像個人,歸根到底並沒有客觀標準;對某甲來說的豐盛大餐,可能是某乙的家常便飯,某丙需要3千萬來買車買房,某丁卻覺得有30萬就足以愉快度日。

說到底,只有人心才是決定貧富的最後標準。知足才能常樂,主政者應多在此方面用心;統計數字,參考用就好。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