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9-2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9-22》

本期內容
  ◎世界閱讀:文學大使出招 傳播閱讀狂熱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法國媒體走進學校 
  ◎不放棄每一個小孩 美國社區免費贈書 
  ◎「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改革芻議 高教政策的迷思系列之五 



世界閱讀:文學大使出招 傳播閱讀狂熱
  譯寫■葉興台
「大使」的頭銜聽起來很了不起,宛似政治人物,但對童書作家約翰‧席斯卡(Jon Scieszka)而言,獲任「兒童文學大使」頭銜之後,生活變得非常忙亂。

今年約翰‧席斯卡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和童書協會聘為「兒童文學大使」,他認為自己的使命在於,把閱讀狂熱帶給小朋友,「狂熱」是他最愛的字眼之一,意味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和無限創意。

現年53歲的約翰‧席斯卡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有6個兄弟,因此作品喜歡著墨男孩之間的關係,他在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表示,所謂狂熱是指讓小孩的心靈無拘無束。

約翰‧席斯卡的作品以超級幽默而廣受喜愛,暢銷作品包括《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The Stinky Cheese Man and Other Fairly Stupid Tales)和《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The True Story of 3 Little Pigs),擔任「兒童文學大使」可說是實至名歸,除了幽默具有感染力外,他還設立了非營利組織「男生閱讀」(Guys Read),希望提高各年齡層的男生的閱讀風氣。

約翰‧席斯卡表示:「擔任兒童文學大使最有趣的事情在於,以前從來沒有這個頭銜,我得隨時想像怎麼當大使,在與大衛‧夏農(David Shannon,譯注:美國知名童書畫家)出席一場活動時,他教在場的3百個小朋友如何向大使致意,只見滿場的小朋友又是鞠躬,又是揮手,向我致意,我不曉得要怎麼回禮。」

約翰‧席斯卡表示:「設立『兒童文學大使』的主要用意在於,讓童書作家和畫家以平常難見的方式與群眾接觸,童書作家和畫家經常聯絡,但這只是同業之間唱和,我們必須走到戶外,與廣大的群眾接觸。」

約翰‧席斯卡擔任兒童文學大使後,最具企圖心的作為就是,拓寬成人對於閱讀的想法。他說:「我的第一個秘訣就是,告訴成人閱讀不僅只是讀小說,還包括圖畫書和漫畫,三四年級的男生最愛這些,但父母總會說,這不叫作閱讀。」

約翰‧席斯卡表示,線上閱讀也是一種閱讀,忽視新媒體是不智之舉,他創作的學齡前童書《卡車城》(Trucktown)系列叢書,就設有網頁,提供互動遊戲,希望能發展成類似加拿大玩具公司Ganz所建立的線上遊戲社區網站Webkinz。

約翰‧席斯卡表示:「兒童文學大使竟然閱讀並非最要緊的事,這也許是一種異端,但小孩能看很棒的電視節目、設計網路遊戲或製作動畫,這些都是很好的腦力活動。」

但約翰‧席斯卡強調,閱讀有其他媒體達不到的益處,例如,閱讀可以觸動人們的心弦,可以奠立民主的基礎,讓公民不會輕易受到口號或廉價政見左右。

約翰‧席斯卡表示,兒童出版業最近幾年的最大發展在於,推出了適合各年齡層閱讀的各類童書,青少年小說、奇幻文學、科幻小說、吸血鬼叢書、圖畫書等都蔚為流行。

但約翰‧席斯卡警告,在此同時,也出現了一股負面趨勢。他說:「各級學校閱讀和考試連結在一起,可能扼殺小孩和老師的閱讀樂趣,當我在學校教書時,如果我想讀《魔法收費亭》(The Phantom Tollbooth),就會和學生一起讀,不會把它當作上課考試內容。」

這項兒童文學大使頭銜獲得知名食品業者Cheerios贊助每年2.5萬美元經費,約翰‧席斯卡已構思了很多計畫。他說:「我希望把我的相片印在麥片盒子上,目前只印在馬克杯和T恤上。」

事實上,約翰‧席斯卡認為,兒童文學大使應可獲得其他「配備」。他說:「我一直希望有一架直升機,我想如果我從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上降落,小孩一定會印象深刻。為了讓男生閱讀,我們必須轟轟烈烈打響第一砲,至少我應該在車子上掛一面旗子!」

在此同時,約翰‧席斯卡今年的出版成果豐碩。在迪士尼推出的《愛麗絲夢遊仙境」(Walt Disney's Alice in Wonderland)電影中,他重述路薏絲‧卡羅的作品,並搭配瑪麗‧布萊爾的動畫。10月將推出《卡車城》系列作品《馬爾文可以嗎》(Melvin Might?)10月企鵝出版社還要推出他的傳記《鐵頭冒險》(Knuckleheads)。
(回目錄)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法國媒體走進學校
   
根據法國媒體報導,如何培養年輕年的閱讀習慣,已成為法國政府、出版界以及各類媒體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此,法國政府今年上半年舉辦了為期一週的「媒體走進學校」的活動,有不少法國出版商、記者和部落格主參加了活動。

近年來,法國年輕人閱讀報紙、雜誌等刊物的情況越來越少。根據法國研究協會Audi-presse的調查,自1994年以來,法國15至24歲年輕人讀報的比例下降了20%,2007年讀報的年輕人數為1,272萬名。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透過電視、網路、電台和平面媒體。2005年法國民調機構BVA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法國68%的年輕人透過電視獲得資訊,17%的人查閱網路,13%的人收聽廣播,1%的人閱讀報紙、雜誌等刊物。

針對上述現象,法國政府、出版界以及各類媒體呼籲,應重視青少年的閱讀,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基於法國政府的要求,法國作家協會主席貝爾納‧史皮茲森(Bernard Spietson)2004年曾就「提倡青少年閱讀」議題發表一份報告,並在報告中提出了若干建議,認為培養年輕人閱讀習慣的關鍵,是要從學校開始使他們了解媒體,並產生興趣。

為了使法國青少年漸漸喜歡閱讀,法國出版商和學校嘗試了若干辦法,包括由學生自己辦報,從而使學生對寫作和閱讀產生興趣的作法,已經遍布法國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通常是好幾個班級合辦一份報紙。

學生自己辦報的建議得到了法國年輕人媒體工會的支持,這個工會不僅為年輕人編創了一套辦報的電腦程式www.pressedesjeunes.com,還召集了12家出版社參與辦報工作,每年這12家出版社要為9個月到18歲的幼兒和少年,提供70種共1千5百萬冊的圖書和雜誌。

Play Bac Presse出版社專門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出版新聞類報紙,這個出版社不僅辦報,而且還為兒童和青少年舉辦記者培訓班。

為配合「媒體走進學校」的活動,法國最大的報刊配送公司新巴黎報刊發行公司(NMPP),在活動舉辦期間免費送與會代表和學生一份小報,代表們在買法國各報紙時,若出示這份小報,可以獲得減價。
(回目錄)



不放棄每一個小孩 美國社區免費贈書
   
位於南卡羅萊納州的非營利組織「早期學習伙伴」(Early Learning Partnership),將與桃莉巴頓想像圖書館合作,免費贈書給約克郡5歲以下的小朋友。「早期學習伙伴」執行長唐娜‧伍德里吉(Donna Wooldridge)表示:「每個小孩不該被放棄。」

桃莉巴頓想像圖書館的構想源自於美國知名鄉村歌手桃莉‧巴頓,1996年她開始每個月免費贈書給故鄉田納西州塞維爾郡的兒童一本書,後來這個計畫迅速擴大到美國各地,連加拿大和英國也爭相模仿。

根據南卡羅萊納州媒體報導,「早期學習伙伴」已與企業、各學區和個人捐贈者合作,預估會有2千名兒童受惠。

鄰近約克郡的蘭開斯特郡自2001年起也推出了免費贈書計畫,受惠兒童1千4百人,每年花費約4萬2千美元。監督蘭開斯特郡這項計畫的蘿拉‧布萊森(Lora Bryson)表示:「每個人都喜歡這項計畫,對兒童的影響相當大。」

蘿拉‧布萊森表示,很難估計影響有多大,但接受調查的家庭表示,家人每週共讀的次數較參與計畫之前多出五倍。蘿拉‧布萊森表示:「若家裡有書可讀,家人會讀的更多,小孩會更習慣書的存在。」
(回目錄)



「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改革芻議 高教政策的迷思系列之五
  ■林柏儀
在前四篇對「高教私有化」與「高教擴張」的相關論述及其社會後果分析後,我們將進一步來討論,究竟台灣高教當前該怎麼辦?我們要提出一個什麼樣的激進變革綱領,來化解台灣高教遭遇的問題?

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的改革芻議

台灣私立專科、大學,過去的大量設立、升格,來自於威權時期國家將其作為攏絡地方財團、政客的工具,同時用以擺脫國家的高教責任,導致了「全世界最高的高教私校比例」:73%的大學生是私校生,只有27%的大學生是公立學校學生。再加上民國83年以來國家為回應民間的錯誤期望和私校利益,浮濫地將專科學校改制、升格,以及不斷擴充各大學的學生容量(特別是研究所容量),導致「私有化」與「擴張」幾乎已「積重而難返」,直到今日漸漸浮現了諸多惡果,多數教育官員也是束手無策,有時空言要規劃「退場機制」,但實際上也只是透過學校招生不足來使其「自然退場」,沒有真正的對策。

面對「私有化」與「擴張」為人民帶來日益高漲的教育負擔,以及更嚴重的教育異化,究竟該怎麼辦?我認為,釜底抽薪之道,就是應當讓大學的容量減少,並且打造以「公立學校」為主的「正常高教體系」。國家應當以地區為單位,以「提供公共教育補助」或「收歸國有」為誘因,積極規劃讓私立學校合併,使其學生容量達到減半的程度,作為一個可行且能避免各種惡果的政策規劃。

透過宏觀控管私校學生的總量,規劃其合併使容量「減半」,將能夠迅速化解高教擴張帶來的惡果,減輕人民的教育負擔,也減少人們「非念大學不可」的壓力。並且,在合併減半之後,國家應當提出公共教育資源,挹注在這塊過去「被國家遺棄」的私立大學生身上,使其取得與過去公立大學生平等的教育資源。實際的挹注方法可以是將合併減半的私校接管成為公校,或者以公立大學的「平均每生教育補助」為準,補助私立大學,並做出更嚴格的財務監督,以去除過去相當不平等的「公立私立雙元高教體制」。基於高教學生人數的減少,這樣的「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政策在財政上並非不可能,卻有著扭轉「私有化」與「擴張」的趨勢,恢復教育解放可能的效果。

少子化與私校合併減半的必要性

放入具體脈絡來看,面對當前「少子化」的趨勢,近來已經有數間甫剛升格、成立的私立大學有招生不足的狀況。但其實,這還只是「少子化」的「開端」而已!更大一波的衝擊將會在民國105年才來到,屆時18歲的學齡人口將從現在的33萬人(民國79年出生),降到27萬人(民國87年出生),到了民國112年更只剩20萬人(民國94年出生)。可預見地,以目前的高教容量,若沒有明顯變更,更多的私校或非主流科系將紛紛倒閉,相當需要提前規劃因應。

然而,教育部目前在高教宏觀規劃上卻就是「任其自然倒閉」,完全無視原先「私有化」與「擴張」下的惡果將依舊存在,有著介入改革的必要。的確,「任其自然倒閉」,學校的間數與學生總容量會減少,但是,實際上每年18歲學齡人口將升入大學的「入學率」(淨入學率)並不會減少,在升學競爭和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趨力下,反而可能增加。「任其自然倒閉」頂多將因為資源匱乏的私校首當其衝,些微減少了「高教私有化」的程度,但「進入高教的人口比例」將持續增高,「高教擴張」的現象及惡果並不會改變。除非,高等教育的容量在少子會衝擊前,就受到更有規模的控管及限縮,如我們所提議達到「私校合併減半」的程度,否則「任其自然倒閉」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而且,一所學校倒閉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不下於一間有萬人員工的企業倒閉。學校倒閉,不但學校裡的教師、雇員將會失業,學生可能面臨轉學、母校倒閉的窘境,並且學校周圍依靠教職員生消費的諸多商家,也將遭遇突然的蕭條,對諸多依賴大學成員而發展的地區,特別是鄉村地區,相當不利。相對來說,提前透過「合併」來減少「容量」,不但能在控管下減少相關的衝擊,評估對城鄉發展、地區經濟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透過「降低生師比」以因應少子化的方式,來減少裁員、失業的風潮;除此之外,還能避免「非主流科系」的消亡危機,遠比「任其自然倒閉」能減輕不良的社會後果。

「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並非不可能,只是國家為與不為罷了。儘管是「公共化」中介入程度最高的「接管」,以台灣本土的經驗,不論是國立台灣觀光管理學院、國立聯合大學、景文技術學院、華崗藝校……都是本土私校被國家接管的例子,而接管後的辦學成果,也多獲各界好評。所以,問題將回歸到,我們如何使「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的訴求更有正當性、逼得國家非得正視?發展新一波的高教改革運動,使變革成為可能?

與反高學費和教育公共化運動串連

就行動的策略上,「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的運動訴求,相當值得和在台灣已有10年以上基礎的「反高學費運動」,以及近期發展的「教育公共化運動」共同串連,作為新一波高教改革運動的訴求目標。

仔細分析,不論是主張課徵企業紅利稅的「反高學費運動」,或者是期望提高公立大學比例、增加公共補助的「教育公共化運動」,其共同點都在於「反對高教私有化」,要求政府應該擴大公共教育支出,減輕學生的就學負擔。

但其實,「學生的就學負擔」不只來自於「高教私有化」下的高學費,更是源自於「高教擴張」所造成「不念不行、越念越久、畢業起薪卻不斷減低」的窘境。而這部份的壓力,卻是反高學費與教育公共化運動所不及於處理的。或許可以這麼說,儘管台灣變成了教育公共化的「低學費國家」、甚至是「零學費國家」,但問題還是沒解決,因為對學生真正造成壓力的不只是「學費」,而是為了競爭被迫接受教育、無法投入職場所要的「生活花費」!這費用多得更多。

根據估算,20年來台灣的調漲學費政策(作為「高教私有化」的代表),讓每位大學生的學雜費增加了大約12萬元(平均增加了共3萬元的每年學雜費,以繳交4年計算)。但這20年來因為「高教擴張」,人們的平均教育年數被迫從12年延長到了15年,多出了3年的教育負擔。依據官方公佈數據,接受1年的高等教育必須負擔平均21.6萬元的生活費與平均9萬元的學費(7成私校生、3成公校生加總的平均數),總共約30萬元,3年下來每人得多負擔了將近100萬教育成本!

是故,倘若要解放高等教育、減輕人民負擔,「高教擴張」帶來的壓迫是不得不面對的!我們期待反高學費運動與教育公共化運動共同介入變革,一齊推動「私校合併減半公共化」!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