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9-2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美國政府終於干預金融市場
在離開《海角七號》之後



【社論】
美國政府終於干預金融市場
 
 

一切的學理都敵不過現實的需要。儘管新自由主義者一貫強調自由市場的神聖性,儘管美國共和黨政權鼓吹新自由主義不遺餘力,但是在美國巨大金融企業不斷傳出鉅額虧損之際,長期倡導自由市場至上的美國共和黨政府,也不得不投下7千億美元來拯救美國金融市場。這種空前巨額的政府拯救金融市場做法,正是不折不扣的市場干預,是新自由主義者一貫反對的做法。至此,新自由主義者已經背棄自己宣傳的理論基礎。

從這裡可以看出,新自由主義的理論是經不起事實的考驗;同時也可以看出那些鼓吹新自由主義的政客與主流媒體們,儘管當其他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介入市場運作時,一副正氣凜然的嚴厲指責這種運作是如何違背自由市場的神聖性,而且宣稱這樣的介入註定會失敗並帶來獨裁、腐敗等等惡劣的結果,但是,他們並不那麼在乎美國對自由市場神聖性的破壞。人們甚至可以懷疑,這批經常揮舞自由市場神聖大旗的新自由主義者,其實也不那麼在乎他們的理論是否正確。不如說,揮舞自由市場神聖性大旗的意義,乃是在於維護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霸權,使第三世界國家的社會意識永遠臣服在西方的論述中。

且不說西方自由主義者理論的自我矛盾,人們要問:美國政府投下這些空前鉅款的拯救措施有沒有用?會有怎樣的影響?

對於第一個問題,顯然短期內會有振奮股民心理的作用。但是,我們認為它只能具有強心劑的效用,因為它並未根除造成房地產次貸危機的因素,更不曾解決美國金融機構盲目擴充信用而導致今日泡沫化的問題。因此,美國政府(加上應美國要求的各國中央銀行)投下巨額資金,購買那些問題貸款所形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固然可以提升股民的信心,從而達到暫時股市止跌回升的作用,但是,這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效果能有多久,有待未來驗證。事實上,不少經濟學者已經指出這個擔憂。

美國政府的干預,事實上是重回1930年代羅斯福總統新政的老路。羅斯福新政當時的確緩和了經濟大蕭條的嚴重程度,但是卻不曾根除問題。1970年代末期的滯漲危機,早已說明短期的強心劑充其量只能延緩病情。諷刺的是,新自由主義者一向批評凱因斯的理論,今日卻採用他的政府干預政策以及赤字預算的手法。但是,80年前行不通的辦法,今天更不見得能拯救更複雜、更嚴重的金融危機。

(回目錄)



【左右看】在離開《海角七號》之後

【左看】
笑聲對抗公共資源BOT
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海角七號》的賣座給台灣國片帶來一個新希望:本土商業片仍有可能在好萊塢影片環繞下得到觀眾和票房認同。其中關鍵因素或許是好萊塢電影語言的新鮮感需要新的出口,也或許是導演魏德聖找到台灣觀眾可以接受的電影成功元素。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該是電影敘事有效地拉動數條不同對鄉土記憶的回味方式。

其實該片情節可轉化成一個典型台灣社區自立救濟的故事。自力救濟的矛盾面正像那句「山可以BOT,路可以BOT,現在連海都要BOT」。如果說電影裡樂團成員就像現實的地方居民一樣,動機位置各異的眾人原本只有無目的的交集,但因為一個仍關心地方發展的民代(頭人)的堅持,矛盾和自力救濟的可能性被展露出來。故事主人翁的舞台不是自己創造的,而是被給予的,地方公私領域的巧妙混合建構了發展的第一主軸:外來者呀,我們至少可以和你平行發展!

但這部電影之所以不沉重,就在於後來的故事發展BOT與自立救濟的矛盾點已經在練團裡消失了。電影裡故事跳到情感承諾是上位,現實裡那個靠海賺錢的夏都飯店則因為片子大賣而住客率大增。那麼地方樂團的成功(當然包括讓人激賞的每個人找到證明自己的方式),到底是自立救濟成功了,還是消失了?這樣問或許更直接:這個模式是可以再複製而成功的嗎?

《海角七號》成功找回了觀眾,山海資源陸續被BOT化的台灣社會能否也順勢找回願意行動的支持民眾?




【右看】
發展能持久的電影敘事能力
楊度水/文化工作者

《海角七號》像是杯台灣雞尾酒,有恆春、墾丁的美,有台灣人民的真誠、善良與熱情,電影就該有智慧的反映我們生活周遭最真實的環境與相處的人、事、物。周星馳的電影成功處不只在於它是成功的喜劇,更在於它用類似的語言仍然能夠不斷吸引觀眾進電影院看片。如果《海角七號》能掀起風潮,片中某些語句成為一時名言,但這些擷取自生活智慧觀察的片段能否在未來的台片裡繼續成長呢?

從《海角七號》的成功處,要謹慎評估未來台式電影敘述社會議題時的潛力:當導演想說的議題太多,電影裡有環境維護與經濟發展的焦慮、有在地文化與國際潮流接軌的觀察、有族群融合的議題、有城鄉差距的無奈、有傳統與現代的可愛交會等等。很明顯的,導演看很多地方都只願意點到為止而不完整,而不直接批判或諷刺,跳脫了傳統台灣受重視導演喜用諷刺的作品風格。往好處想是這些議題都是我們的所見所聞,我們可以欣賞借用導演的提點,思考的深淺留給觀影者自行咀嚼;往壞處想則這是個用新電影語言包裝目前台灣主流社會價值的討喜劇本。但這新風格會不會淪為政論節目裡的名嘴一般,消費每天社會裡的議題,卻不碰觸該改變的深度?

我們仍該支持這部超越《不能說的‧秘密》的台灣本土片的里程碑意義,但更該期許後進的導演們別為了票房而消費台灣文化裡的社會隱憂!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