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09-24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09-24》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向違法濫權的教育軍閥說NO 
  ◎休閒或通勤?單車定位不明 無車日秀味濃 
  ◎英法荷落實節能減碳 政策引導綠色運輸 



教育論壇:向違法濫權的教育軍閥說NO
  ■羅德水
為了抗議台南縣長蘇煥智罔顧教育專業之諸多作為,台南縣教師會訂於9月27日當天發動「反無能,救教育──927嗆智大遊行」,並提出以下五項具體要求:一、提高教育經費執行率,停止虛列教育預算;二、追求南縣教育永續發展,訂定小校永續發展自治條例;三、落實成績考核制度,停止迫害教師;四、依法行政,停止濫權玩法行為;五、尊重教師專業自主,停止專斷獨裁。

為讓教育同仁理解台南縣教師會之所以發動遊行的原因,茲將前揭五訴求整理如下:

一、提高教育經費執行率,停止虛列教育預算

「教育預算的落實與教育經費的執行是教育品質的重要指標」,然而,根據行政院資料顯示,台南縣政府在2002至2006年間,總計已編列而未執行的教育預算高達59億,執行率位列全國倒數。看來蘇煥智縣長並未將教育施政列為優先項目,證諸媒體「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評鑑」,蘇縣長多次敬陪末座,不也其來有自?

二、追求南縣教育永續發展,訂定小校永續發展自治條例

近年來,在教育新自由主義的狂潮下,台灣各縣市有不少偏遠小校遭整併,自稱任內廢了11所學校的蘇縣長堪稱教育商品化的急先鋒,其中,尤以師、生、家長,甚至連台南藝術大學都同表反對的總爺國小一案為其力作。偏鄉小校之存廢不應僅以學生人數作唯一考量,縣市首長在整併偏遠小校時,應多方考量並顧及程序正義。台南縣教師會建議訂定「台南縣小型學校永續發展自治條例」,將可有效減低行政首長專斷獨裁的機率,台南縣議會各黨團均應予以支持並儘速完成立法。

三、落實成績考核制度,停止迫害教師

蘇煥智縣長競選連任時,於其教育政見白皮書明載「全力爭取教師考績不設限」,詎料,言猶在耳,當選後竟然下令南縣各校96學年度教師成績考核考列四條一款者以90%為限,尤有甚者,為了徹底壓制所有反對力量,蘇煥智對於堅持捍衛教師尊嚴的永康國中,更祭出近2/3教師改核為乙等的處分。正如台南縣教師會所說的,蘇縣長堅持設限的結果,導致校園紛亂不安,造成各校出現眾多被迫自願、抽籤、輪流、調校的「乙等」教師,全縣因不實考核引發教師與校方、縣府相互申訴爭訟案件高達近兩百件之多。同為教育人員,我們若不加入譴責蘇煥智的行列,豈不等於變相鼓勵其他教育軍閥群起效尤?

四、依法行政,停止濫權玩法行為

蘇煥智歷任立法委員、台南縣長等重要公職,號稱長期參與台灣民主運動,不會不知道所謂依法行政的道理,惟觀諸其公然違反國家法令(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執意對台南縣中小學教師進行考核設限;無視總爺國小家長向教育部訴願有理由,仍強力主導併校,甚至以「恐造成交通壅塞及損害景觀設施」為由拒絕台南縣教師會的集會遊行申請等情事,蘇縣長的濫權行徑已成為民主法治的負面教材。

五、尊重教師專業自主,停止專斷獨裁

曾經多次指出,民選縣市長乃至於教育行政首長,尤應尊重教育專業,然而,蘇縣長卻反其道而行,檢視其作為,例如:執意對教師成績考核設限、強制各校派員參加長達一週與教學無關之花燈製作研習、以記大過要脅教師參與選務工作、下令低年級學生取消定期考試等,踐踏教育專業與教師尊嚴,實莫此為甚。

這些年來,每每可見各縣市首長種種有違教育專業之作為,台南縣蘇縣長諸多專斷濫權之行徑,可謂箇中翹楚。為了捍衛教育專業與教師尊嚴,927該上街嗆智的豈獨南縣師生家長,全國所有關心台灣教育發展的朋友,都應全力聲援響應,團結起來向所有違法濫權的教育軍閥說NO。

(教師)
(回目錄)



休閒或通勤?單車定位不明 無車日秀味濃
  ■中央社
打著「節能減碳」旗幟,台灣近來的鐵馬勢力成長迅速,但這樣就真的能節能減碳嗎?9月22日是「國際無車日」,各地政府「依慣例」要讓首長帶隊騎單車(自行車)、宣示要多興建自行車道云云,但當自行車被視為休閒而非通勤的工具,「無車日」注定只能成為廉價秀的舞台。

「在城市裡,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這個口號緣起於1998年9月22日,全法國共有35個城市居民響應法國環境部發起的這項運動,並逐漸擴大影響至全歐洲,乃至於全世界。台灣在2002年引進「無車日」活動,至今已7個年頭,循例全台各縣市政府每年都要在自行車道或封街騎自行車,表達對無車日「理念」的支持。

台灣綠黨綠色交通支黨部前召集人徐文彥表示,「無車日」的精神在提醒大眾汽機車等機動車輛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從而降低使用汽機車率。

不過,他認為,台灣的政府官員從不關心,甚至連「理念支持」都談不上。徐文彥說,綠黨曾舉辦一場關於自行車通勤上班的研討會,向交通部申請補助,交通部回函建議「請改向體委會申請」,「真的令我大開眼界、啼笑皆非」。

交通部去年9月做了政策宣示,第一次將自行車定位成「交通工具」,並將自行車騎士定位成「速人」,還訂出自行車的速限、車道寬度、工法等「交通規則」,看在環保人士眼中真有「畫虎類犬」之憾。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說,自行車道的規畫重心在於「串連」現有道路系統,而非再浪費資源另闢道路;自行車應視為可通勤的交通工具,在現有的道路系統上劃設專區或於上、下班尖峰時間調撥自行車專用道,廣設自行車停車格,鼓勵民眾將自行車當成城市內短程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才能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不過,觀察各縣市政府宣稱的自行車道真相為何?號稱已完成160多公里長度的台北市自行車道系統,有110多公里是利用堤外便道規劃,使用族群多為休閒運動人口,另有50公里位於市區「人行道上」,在台北市內騎自行車通勤的李先生說,人行道上障礙多、路面舖設材質及行人安全等因素,實際使用的人不多,「形同虛設」。

其他如台北縣政府宣稱要以環保治縣,減少空氣污染,致力建置自行車道180多公里,但其實也多位於河濱、堤外。

另外,號稱已規劃蘆洲等9縣轄市內一百公里自行車道路網供捷運、學校間短程接駁,不過,單車族的美夢還沒有成真,台北縣府為了捍衛汽車族的權利,不惜與環保團體打對台,展現一定要興建淡水河北岸快速道路及板橋特二號道湳仔溪段的決心,環保團體批評台北縣政府「施政錯亂」。

徐文彥認為,落實「無車日」精神,政府可以做的事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空間分配」,這是都市計畫的一環,但各級政府道路愈蓋愈多,小汽車上山、下海,無所不至,快速道路、停車場興建依舊是政府施政重點項目,也難怪汽機車會逐年不斷成長,依然是國人通勤主力,更使靠騎自行車節能減碳成為笑話一則。

「無車日」引進台灣已經7年,台北縣、市政府的自行車道政策非單一個案,以目前來看,自行車終究還是無法跳脫「休閒運動用品」角色,在環保團體眼中,無車日還停留於一個適合政府首長在河濱自行車道騎單車搏版面、舉辦「自行車嘉年華會」的好題材。也因此,建議官員、民眾湊熱鬧之餘,不妨慎重考慮「天天無車日」的可能性。
(回目錄)



英法荷落實節能減碳 政策引導綠色運輸
  ■中央社
進入市區要收「塞車稅」!在市區內隨時租得到「公共自行車」,毫髮無傷退還租金免費使用!公務員騎自行車上班,交通津貼比開車上班還多!別懷疑,這是英國倫敦、法國巴黎、里昂及低地國荷蘭的綠色交通政策,也是「無車日」精神的延伸,值得台灣借鏡。

「無車日」的口號「In town, without my car」,是法國土地規劃及環境部在1988年9月22日發起,民眾熱烈響應,並逐漸注意到車輛對城市生活帶來的空氣污染、塞車、噪音、健康及生活品質下降等問題,在歐洲各國政府的創意發想下深入民間,成為具體可行的政策。

大眾習已為常、以汽車為主的運輸方式,要改變談何容易!不過,英國倫敦市前市長李文斯頓(Ken Livingstone)2003年開徵「塞車稅」,所得全數用來改善市區大眾運輸系統,初期遇到極大阻力仍展現魄力施行,之後數個月後,倫敦市區就因車流量減少,出現塞車改善、空氣變好、民眾生活品質提升等效益,還意外帶動甚至促成觀光產業發展,也因此,讓李文斯頓在2004年順利連任。

影響所及,紐約市長彭博在今年4月也提出徵收「塞車稅」構想,但初步民調支持率只有37%,阻力仍大。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說,徵「塞車稅」只是減少城市車流量的一種方式,自行車已被公認是最環保、健康的城市短程交通工具,在一般道路上規劃專用路權自行車道、取消路邊汽車停車格設自行車停車格等,可營造對鐵馬族友善、降低汽車族開車意願環境。

「無車日」發源地法國,里昂、巴黎在市區內為數可觀的「公共自行車」,則被視為另一項成功的城市綠色運輸政策。

法國第二大城里昂市2005年開始推動政府零出資的公共自行車租借計畫,由廣告商出資,利用自行車上的廣告及低廉的自行車租金維繫運作,初期共有2千6百輛自行車、243個自行車租借站,兩年來共有一千萬人次使用,至2007年止,公共自行車已成長至4千輛,343個租借站。

法國首都巴黎市也在2007年7月引進里昂的公共自行車租借計畫,共有兩萬多輛公共自行車,1千4、5百個租借點。

但與里昂不同的是,巴黎市採高額租金無損奉還、使用30分鐘歸還免租金等政策,大大提高公共自行車租借率,更使自行車成為城市內短程交通的主力。

台北市政府今年年初也提出公共自行車租借計畫,曾參與計畫討論的台灣綠黨綠色運輸支黨部前召集人徐文彥指出,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不但由政府出資經營、試辦範圍還侷限在信義計畫區方圓兩公里內,他直言,官員不了解什麼是綠色運輸的精神,若計畫未修正,「未上路就已注定失敗」。

徐文彥說,自行車的合理通勤距離為5公里到10公里,少或多於這個距離都不適合,在信義計畫區週遭兩公里試辦公共自行車租借,「只會讓行人變成單車騎士,根本達不到減碳效果」。

荷蘭全國已有高達1千8百多萬輛自行車,比全國人口總數還多,國民愛好自行車勇冠全球,雖然如此,荷蘭政府今年7月還是調高了公務員騎自行車上班的交通津貼,達到開車上班者的3倍,獎勵單車通勤者為節能減碳做的貢獻。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無車日」引進台灣已經7年,但綠色運輸的精神卻從來沒有生根,政府仍習慣「拓寬」、「開路」等傳統「改善交通」思維,以致減碳口號喊得響亮,汽機車卻依然逐年成長,看看上述國家的經驗,或許,當政治人物開始學會「為難汽車族、為難選票」,自行車才能真正從「運動休閒用品」變成「通勤交通工具」。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