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10-0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新殖民主義工具
危機稅改,稅改危機!
兩分錢:一個時代的結束
讀者投書:廢98還是反95 九年一貫請說清楚



【社論】
新殖民主義工具
 
 

金融危機連環爆,美國首當其衝,每一家投資銀行都可能成為懷抱炸彈的恐怖分子。布希政府提出7千億美元紓困案,說穿了就是應付華爾街金融恐怖集團的勒索。不過,美國風暴,全球連動,歐、亞金融體系也已陷入恐慌。台灣的慶豐、台新兩家銀行即使只是掃到風尾,已經飄搖欲墜。

這個時候,許多人不禁要問,既是全球受災,為何大家都只能看著美國眼色,放任華盛頓當局自我做主治理門戶?過去在幾波金融危機中積極介入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到哪裡去了?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遠的不說,就1990年代以後的幾次金融危機來看,1994年的墨西哥披索危機、1997年的亞洲風暴以迄2001年的阿根廷的金融動亂,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都立即啟動因應機制,強勢介入風暴圈進行休克治療,為受災國制訂「結構調整方案」,形同該國財政、金融部門的太上皇。綜觀這幾次金融危機的源由,大致雷同:國外投資先是大舉湧入,而後,資金又乍然間抽離竄逃,於是引發幣值劇貶,債台高築,破產連連。由於國際金融機構判定這類金融危機會有骨牌效應,感染其他發展中國家,拖累工業先進國家,因此要求受災國暫時放棄財政主權,由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介入接管。

根據上述國際金融機構的報告,這幾波危機的責任歸屬,主要都是該國金融部門的操守不良所導致,譬如信用過度膨脹、可疑債權太多、內部管理透明度不足等等。若是用同樣的標準來檢視美國自去年次級房貸危機延燒開來的金融風暴,上述的評斷同樣可以適用。事實上,要追本溯源,1990年共產陣營崩解之後,美國以「歷史終結」的勝利者姿態,主導推動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破除市場障礙,鬆解金融管制,凡是有礙於商品大流通、資本大流動的政策思維,都成為獵巫驅魔的對象。拉美和亞洲這幾個經歷風暴的國家,基本上都是資本流竄導致金融失控的受害者。

過去,一旦危機爆發,國際金融機構介入進行結構整治,常常還要附帶許多條件。其中包括節制公共支出、貨幣緊縮、國營事業私有化、自由貿易、金融市場開放等,一般統稱為「華盛頓共識」,講白了,就是美國的主張。自從1945年二戰結束依布雷頓森林協議完成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經濟聯合國」的建置以來,美國就享有絕對的否決權,主導這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的運作。在幾次金融危機處理的過程中,它們在調動資金紓困的同時,還會要求受災國接受「善治條款」,亦即將司法體系、民主制度的改革列為受援的條件。

2008年的美國金融風暴禍延全球,照理說,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就應該趕緊介入,將過去施展在第三世界國家的「休克療法」、「結構調整方案」、「善治條款」等,一併在美國境內如法泡製。否則,另類全球化運動團體將這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稱為美國所豢養的新殖民主義工具,似乎也不為過!

(回目錄)



【左右看】危機稅改,稅改危機!

【左看】
看誰在趁火打劫
李亮/文字工作者

從解嚴以來,台灣的歷次稅改都以降稅為多,但從沒有一次像本次稅改,會議討論都還沒完畢,官方結論卻已經被定調,某些降稅措施甚至已經準備要上路!原因無他,在於這次恰逢難得一見的特大號金融危機,給了他們絕佳的藉口,而且還不僅止於稅改。

從美國燒起的金融危機,本是各國流血出口後,再將所得投回美國金融市場,所吹起的史無前例大泡沫終於破裂的結果。正本清源,本應重整、抑制金融投機。然而,從危機爆發以來,政府推出的各種護盤措施,乃至最誇張的宣布欲將證交稅減半,卻是著眼於股市投機的行情,欲維持金融投機的體系不墜,只會惡化目前的泡沫。主權基金的提議就更離譜了;金融危機如此之甚,居然還要拿國民的血汗進場陪葬?

至於調降遺產稅、營所稅等等提議,除了增加富人的利潤、進一步惡化財政之外,對經濟乃至民眾生活殊無利益可言。更別提長期給企業的各種稅式支出補貼,還要以各種形式繼續下去。既要減稅,又要補貼,一切都以對抗危機、救市為名!趁火打劫,莫此為甚!




【右看】
共體時艱,此其時矣!
王放/政治評論員

起於美國的金融危機橫掃全球,近日7千億美元的紓困基金又在國會遇阻,原因是美國民眾不滿華爾街菁英的行徑,不願政府拿全體納稅人的錢進行援助。這種對抗的情緒誠然可以理解,但以今天的金融規模之大、牽涉之廣,堵爛的結果卻可能是大家一起倒楣。

台灣也面臨與美國一樣的困境。長年以來財富分配向富人傾斜的結果,已經使得一般民眾累積了許多理性或非理性的不滿情緒,反映在這陣子的稅改議題上,明明是刺激整體經濟的必要措施的減稅議題,卻遭遇社福團體空前龐大的反彈聲浪,也逼得工商團體跳出來打廣告主張減稅,顯見對抗的力量確實存在。

誠然如社福團體所言,經濟好轉,民眾生活未必跟著好轉,但經濟衰退,民眾生活卻一定更慘。覆巢之下無完卵,而從美國紓困案的天文數字便可看出,此次危機的嚴重性確實是空前的,稍一不慎,便極有可能重演1930年代的世界性大蕭條。

台灣民眾縱使有再多不滿與怨言,真的應該好好冷靜下來,想一想減稅救經濟的必要性,因為,這次真的不一樣。

(回目錄)



兩分錢:一個時代的結束
■陳子軒(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一個星期之內,王貞治放下兵符與清原和博高掛球鞋,對許多球迷來說,那的確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王貞治對於台灣的感情不用多說,一直到現在還持中華民國護照的他,還擔任無任所大使,他的存在已經超越了棒球,而是台日交流的重要橋樑與象徵。2006年被診出罹患胃癌,並進行胃部切除手術後,身體大不如前,選擇在今年,以球隊戰績不佳為由請辭。告別演說中,王貞治告訴所有球迷,能夠在同一條道路上,熱情地做50年,是相當幸福的一件事。這與「洋基榮耀」路‧蓋瑞格的退休演說「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一般,將成為傳頌千古的演說。

認識清原和博,則是不同的故事。小時候,三家電視台的時代,總是有比賽就盯著不放,也不管看的是多久以前的錄影比賽,到後來甚至跑到錄影帶出租店,租日本側錄的職棒比賽,目睹「東方特快車」郭泰源揚威日本,也因而認識了許多他西武隊的隊友。名震一時的「AKD連線」當然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秋山幸二、清原和博加上古巴巨砲迪斯多蘭,就好像是現在的洋基隊一樣,成為台灣球迷最愛的球隊。在同期隊友紛紛退休,只剩下工藤公康仍在奮戰,清原選擇在今年,帶著他的23年生涯與525支全壘打走入歷史。

今年,美國職棒送走了洋基球場、榭亞球場,日本送走了兩位傳奇球星,誰說這不是一個歷史時代的結束?回想台灣的棒球員,印象中只有林易增、王光輝球員生涯結束時有過較風光的告別儀式,特別是王光輝2004年的告別賽,有花蓮縣長、家鄉大頭目的頭飾贈與還有動力火車的熱情演唱,更拿下勝利打點與單場MVP,生涯的最後一支安打、最後一分打點,正是送回了新一代的看板球星彭政閔,世代交替,如此完美的句點。

台灣的球員,像王光輝如此幸運者,幾希矣。那一代球員,像是李居明、陳義信、黃平洋,由於身陷兩聯盟分裂的泥淖,儘管台灣大聯盟為他們象徵性地辦了告別賽,卻只是讓球迷更覺欷噓而已。那個世代,從點燃少棒風潮開始,乃至三冠王、洛杉磯奧運,是棒球奠基台灣文化的重要標記,我們卻草草了事,隨隨便便就翻過了那一頁。巴塞隆納世代的許多球星,後來身陷放水球疑雲,只能默默離開球場,委身麵攤、養工處,這些不屬於他們的戰場。即使他們做過錯事,也該有個應得的再見,為那個悲喜夾雜的世代,闔上書頁。

告別一個時代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回目錄)

讀者投書:廢98還是反95 九年一貫請說清楚
■黃文龍(全國教師會高中職委員會副主委)

教育部今年6月6日公告「98課綱」延緩一年於99年實施,正式名稱為「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為與外界對話,本文仍以「98課綱」稱之。

98課綱是歷次課綱修訂中,經過最多次會議與公聽會、組成最多的工作小組與委員會所產生。教師、家長及學生團體代表亦是一起參與修訂,難謂98課綱完美無瑕,唯制定過程較往年多些「廣納多數意見,傾聽基層教師、家長與學生的聲音」。

新聞報導指出,九年一貫課程中,沒有生活領域,反而是將自然與生活科技放在同一個領域,這要怎麼編教材?並認為98課綱自然科學部分應該重訂。筆者為高中物理科教師,上述說法無法理解: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九年一貫國中小的課程,若有「不對」應該修改國中的課程,並非高中的課綱;98課綱與95暫綱自然科學皆是分科教學,也無編輯教材問題。這是反對九年一貫課程嗎?

部分聯盟或團體提出「立刻停用98課綱,微調95暫綱」的理由,經過比較,可以兩課綱並無多少差異。即便是國文科課綱真有問題,基層教師真要問:「微調98國文課綱可不可以?」

近年學生成績低落,更有雙峰現象,眾所皆知,並非僅止於高中國文科。很可惜提出「廢止98課綱」團體,其提出的訴求亦等於反對95暫綱,基層教師要問該如何解決?

課綱的修訂,觸及國家教育方向與社會需求,必須以學生學習總量為優先考量,不宜淪為各科本位主義的搶學習時數大戰。「學習時數不足」問題,涉及高中學生學習科目之取捨,廣及各科並不單純。若各科落於「學生程度低落,就是教學時數不足」的邏輯問題,就將學生每天留校到晚上10點,請問反對者那是對的嗎?

98課綱中無論國文科、歷史科、物理科的爭議,其實基層教師關心的主要為「各科學習時數不足」、「課程內容過多」、「考試領導教學」3個問題,此皆是「升學競爭」所產生的弊端,可以回歸馬總統教育政見揭諸的「檢討升學管道,學生適性發展」議題,若教育部目前的「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能徹底的研議並規劃,則吾人期待的教育新願景,才有誕生的一天!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