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10-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對美軍購 反成丑角 | |
國文教材文白比例之爭 | |
哈巴狗電台:可能性與確定性 | |
看守台灣:應嚴格面對中國食品的風險 |
【社論】 |
對美軍購 反成丑角 |
  |
  |
美國國會通過6項對台軍售案,金融高達新台幣2千1百億元,總統府透過發言人表示這象徵一個「和平安全及台美互信新時期」的開始,馬英九總統代表台灣,向美方表示感謝和肯定。台灣駐美代表處也發出聲明感謝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履行對我的承諾,持續協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不僅政府機關如此諂媚自卑,尚有朝野民代幫腔警告馬政府不該沾沾自喜,宜檢討兩項未通過,且是在延會期間才通過,是否讓美方覺得我「誠意不夠」。 |
|
(回目錄) |
【左右看】國文教材文白比例之爭 |
【左看】 |
文白比例實非關鍵 |
文 |
厲卓正/學運工作者 |
大考中心宣布明年大學學測和指考將首次依「95課綱」命題,其中國文科文言文與白話文出題比例,再次掀起余光中與南社、北社等本土社團之間的論戰。乍看之下雙方各據其理、優劣難分,實際上雙方對「教材文白比例」的主張皆不涉及真正的問題關鍵。 |
【右看】 |
多讀文言效益何在 |
文 |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
在中學生國文教材的文言/白話文比例爭議中,詩人余光中向來主張提高文言文比例。余氏與「國文搶救聯盟」共同提出的主張當然有其言之成理的一面,但卻非全然絕對的真理;尤其與日前余氏在生日宴會上提出的「政治人物應該多讀詩」一言相互對照,更顯其侷限。 |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可能性與確定性 | |
■陳真(醫師) | |
理論物理的發展及諸多重要數學定理的提出,曾帶來一種錯覺,彷彿世界將被解密,事物真相將一覽無遺。隨後維也納學派(The Vienna Circle)之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的大行其道,更進一步長期誤導了人們對於科學或知識本質的理解。差不多有一百年的時間,可驗證性(verifiability)被荒謬地視為一種科學判準及知識研究範式;簡單說:唯有可驗證的,才是科學,才是知識對象。 這樣一種科學觀,努力追求現象的確定性(certainty),但這畢竟是一種妄想。確定性只存在於硬科學例如物理數學與邏輯之中,而不存在於自然科學等等不太科學的軟科學,至於涉及身心靈的臨床醫學就更不用說了。簡單說,凡屬經驗事物都不可能必然且確定,必然性及確定性只存在於邏輯等式或數學物理方程式中,而不可能存在於自然科學;後者只追求可靠性(reliability)而非確定性。 換句話說,軟科學是說不準的,它只提供一種有關「可能性」的說明,預測能力越高或內外一致性越強,可靠性就越好。但「說不準」並不是一種遺憾,而只是事物之必然。「說不準」並不意味著我們將無話可說,相反地,越是說不準就越有眾人講話的餘地。反倒是在邏輯數學與物理的世界中,能說的極為有限,因為其所遵循的邏輯法則將說出它自己而無須代言。 當人們逐漸意識到「說不準」之不可避免時,自然科學也就越能謙卑地從事它所能從事的卑微工作;當它告訴我們一種可能性時,它終究也只是一種可能,一種證詞(testimony)或證據(evidence),而不是一種鐵證(proof)。就連三歲小孩也知道,當我們訴說一種可能性時,意思是指它的「最大可能」,而不是「最小可能」,更不是指某種「絕對值」,否則一切將只是廢話;畢竟凡是實存的盡皆偶然(contingent)而非必然(necessary),在經驗世界中凡事都有可能。 醫療當然無法做到絕對的生命安全保證;但如果吳淑珍可以以此拒絕傳訊,往後也該讓所有病患從此免於法律訴訟之干擾才對,因為難道你能保證每個病人上法庭百分之百安全?任何診斷都只是講求一種「最大的可能性」,而不是一遇到權貴就馬上變成「絕對值」,要求絕對的安全保證。若硬要說吳出庭「可能」有生命危險,那請問誰的生命沒有一絲一毫的危險之可能?就連太陽明天是否依然升起也無法打包票不是嗎?但我們有必要為了這樣一個可能性而擔憂嗎?這些只是一種普通常識,可悲的是,當子彈遇到權貴不但會轉彎,甚至連普通常識遇到權貴也彷彿都得崩盤似的。 |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應嚴格面對中國食品的風險 | |
■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 |
中國毒奶粉事件引起了大家對於奶製品安全的恐慌,竟然有人喪心病狂到將根本不能吃的石化塑料加到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思議。而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衛生署日前竟將原本要求不得檢出三聚氰胺的標準改成2.5ppm,在引起喧然大波並換了一個衛生署長後,才又改口為含糊的只要檢驗「合格」即標明未檢出,而後再宣布需為可以檢驗到ppb(十億分之一)水準的LCMass儀器未檢出,方為大眾所接受。 然而,仍有不少聲音認為,目前的標準太嚴,原因是許多奶製品在生產過程中會遭到容器或農藥中所含或分解產生的三聚氰胺污染,包括衛生署官員日前在為2.5ppm標準辯解時,也採此說法。然而這種說法大有問題,首先,現在很少有塑膠容器是以美耐皿製成,連這些食品公司的產品包裝,也均非美耐皿材質。即使酪農以美耐皿容器裝鮮乳,在常溫下,其單體三聚氰胺也不太會溶出,而送到食品加工廠後,其管線設備更不太可能用美耐皿為材質,因此塑膠容器會造成奶製品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只有當消費者以美耐皿的杯碗盛裝熱騰騰的奶品時,才有可能發生。 至於這些污染源若來自受到農藥污染的飼料,則表示這些食品公司的品質管制出了問題,未對飼料的品質把關,或未對奶品產地的環境品質嚴格要求。若如此,我們不僅將吃進三聚氰胺,更將吃下其他不明的農藥殘餘物質,健康風險將不下於「只有」2.5ppm的三聚氰胺。這樣的奶製品,還有誰想吃? 因此,被檢出奶製品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食品公司,實在應該好好檢討其產品的生命週期,從原料生產到產品加工製造過程,到底那個環節出了問題,而不是推說標準太嚴。若要推說三聚氰胺無所不在,而使其奶製品無法不受污染,也請拿出實證,將奶品產地狀況、酪農生產實務、以及奶製品加工過程,向大眾說明白,讓資訊公開透明。而非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編製個說法,而誤導大眾視聽。現在已有民眾誤以為,只要以塑膠容器裝奶製品,就會有三聚氰胺的污染。當以訛傳訛的傳聞越來越多,即使檢驗標準因此放寬了,恐怕大眾對這些食品的品質,也早已沒有信心了。 其實,中國是個高風險的社會,來自中國的食品當然也有著高風險,一個有社會責任的公司,若不是主動避開這個風險,不從中國進口食品,不然就應當面對這個風險,以最嚴格的標準,來為民眾的身體健康把關,而非要求政府放寬標準,讓危險食品成為安全食品;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也應當如此。只是目前的政府,正在擁抱風險,卻又不太願意面對風險,還真令人憂心!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