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10-07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10-07》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我們願意與毒共存?毒奶、油症、戴奧辛 
  ◎美國大選與環境政治(上) 
  ◎物種多樣性納入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 



環境前線:我們願意與毒共存?毒奶、油症、戴奧辛
  ■傅恩過
毒奶事件至今仍餘波蕩漾,除了奶粉、乳製品外,連植物性蛋白產品也都出問題,從日用食品中檢驗出三聚氰胺,幾乎是一波接一波,不少人因此恐慌:「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吃?」

這些日子,台灣人民對「三聚氰胺」再熟悉不過,原本是製成美耐皿的工業塑膠原料,實際上不應該、也不可能加入食物中,然而在大陸不肖商人將三聚氰胺細白粉末添加在食品中、提高產品的蛋白質檢驗值之後,我們逐漸發現三聚氰胺「無所不在」。

現在越來越多檢出含三聚氰胺的食品,回想當初,若不是商人夠黑心,連嬰幼兒的主食奶粉也惡意添加,腎臟發育不完全的孩子因此腎結石、腎衰竭,甚至再也看不到這個世界,我們這些大人們也不一定會發現,原來成人的食物、加工食品,需要各類儀器來檢驗出最微量的三聚氰胺,還需要做更多的科學研究、儀器開發,以利我們能找出更多的問題。

除了亟需安定民心的政府,某些食品工業、毒物學的學者告訴人民「莫驚慌」,根據現有的研究,必須吃到一定的量,才會結石或死亡,至今致癌的研究也未獲證實。

實際上這種毒物也只能拿老鼠來做動物實驗,或是去年美國上千隻吃了摻有三聚氰胺飼料暴斃的寵物貓狗,最後在屍體中找出透明、特殊形狀的結石;更悲哀的,是今年從大陸甘肅、各省出現的受害嬰兒,被迫成了三聚氰胺的「人體實驗」。

因此,到底需要吃了多少量、吃多少時間,三聚氰胺對人體會產生健康危害,現有的「規範」、「標準」,不過是依據現有的研究、檢驗儀器而來,將許多無法證實的「關連性」,等同於不會致病的結論。

在毒物學的領域中,本來就有「每日可耐受量」(TDI)的依據,因為人類所產生的毒物千百種,卻又無能完全排除在食物鏈、或是人類生存環境外,於是訂出「殘留量」或「釋出量」的檢驗標準,畢竟現有研究顯示,多數人類吃下、吸收低於標準值的毒物,並不會立即危害健康。

簡單來說,食品工業、毒物學、衛生單位必須提出「吃不死人」的學理依據,因為毒物「無所不在」,運用於實際使用的物品,如做為容器、食物包裝的美耐皿,也就是三聚氰胺;在生產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如製造米糠油時,熱交換器的熱媒體多氯聯苯;在處理過程中,如廢棄物燃燒產生的戴奧辛;在種植過程中,所使用的農藥、肥料。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仍歷歷在目,大家也許還會恐慌,但人們卻對遺失在記憶中的毒物缺乏恐慌,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誰記得?30年前因為食用遭多氯聯苯污染,而引發「油症」的受害者。誰知道?廢棄物焚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世紀之毒戴奧辛,早有研究證實引發癌症、免疫系統損害、生殖、發育問題。誰想到?養殖漁產中曾驗出的孔雀石綠;每隔一陣子,就發現各種蔬果殘留「不符合標準」、「不被允許」的農藥,種種曾經出現致癌、甚至致死的發現。

必須提出「可耐受量」的依據,是因為我們必須配合「利益」,必須迎合自由市場,因為生產過程無可避免會產生毒物,環境中就必須存在「必要之惡」,若想根本的排除毒物,我們沒有東西吃,其實也等同於沒有錢可賺,但人類循環在如此的邏輯底下,等於妥協與毒共存。

並不是要人人都得活在恐慌之下,但我們如果記不住令人恐慌的事件,而認真的去要求追查源頭,找出根本的解決之道,如此的恐慌會一再出現,僅僅要求政府的決策單位嚴格把關,去接受他們提出的限制並不太困難,而要求從衛生、環境或是經濟層面,徹底的將毒物趕出,需要更多人、更多困難的決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回目錄)



美國大選與環境政治(上)
  ■倪世傑
去年澳大利亞工黨再次執政,曾留學台灣師範大學的總理陸克文,強調將改變自由黨與國家黨聯合執政階段的反環保立場,在就職後立即簽署京都議定書,結束了自由黨前總理霍華德對《京都議定書》長達11年的抵制。在西方工業民主國家中,就只剩美國政府仍在負隅頑抗。這一次美國總統大選,或許是一個轉機,簽署京都議定書是民主黨籍歐巴馬的政見,緊抓保守派選票的共和黨候選人馬侃,則想方設法強調他的保守派立場,甚至還拉了一位與油氣業者關係密切的阿拉斯加州長培琳當競選搭檔。

美國聯邦憲法規定:「總統享有締約權;唯其所締結之國際條約,需有國會參議院之建議與同意,經參議院2/3多數通過,才能夠批准條約。」業經批准生效的條約如果屬於不能自動執行者,則讓需國會立法,能夠在美國國內執行。2008年11月4日,總統大選的同一天,同時進行聯邦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和參議院中33個席位的換屆選舉。換言之,假如是馬侃勝選,在總統無意願簽訂京都議定書的前提下,至少又是拖過4年;但若是歐巴馬勝選,除非他也私學些「競選承諾不一定要兌現」的遠哲式渾話,否則必然要在最短時間內代表美國簽署,而且,情勢對民主黨是有利的。

此次參議院改選,將選舉產生涉及全美33個州和35個聯邦參議員席位。37名民主黨聯邦參議員、26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和2名無黨派獨立人士聯邦參議員不參加此次參議院改選。民主黨只要拿下改選35席中的14名,即可在總數100席的聯邦參議院中過半,創造批准京都議定書的有利條件。此外,小布希窮兵黷武的外交政策以及執政期間內爆發的次貸、次房風暴,亦會在當程度上反應在聯邦眾議院的選舉上,2009年民主黨可望在總統、國會兩院都佔有多數,但受限於美國政黨黨紀薄弱的影響,即使歐巴馬勝選,美國政府是否能在政治條件較佳的情況下簽署京都議定書,仍在未定之天。

為何在假設歐巴馬執政、民主黨在聯邦參議院居多數的情況下,對美國簽署京都議定書的未來仍不表樂觀,仍有其深層的政治與社會氛圍。廣被台灣學者援引的審議民主理論學者,同時也是一位鑽研生態政治學的美國政治學者澤葉克(John Dryzek)在5年前曾謂:曾幾何時,最為環保先鋒的美國,竟已是遙遠的歷史。

自1960-70年代新社會運動與民權運動的風潮後,美國政府對環境政策開始往保守的一方傾斜。緊接著冷戰的消亡,1992年於巴西里約召開第一屆聯合國地球高峰會,這觸動了美國保守派民間社團與政治的神經,他們認為,這一股國際環境保護風潮,會直接影響美國的國家主權獨立性及其被其他國家視為霸權的經濟力量。的確,老布希並未贏得1992年的總統大選,但共和黨卻在1994年拿下眾議院的多數,並持續對相關國際性的環境規範、公約抱持排斥的立場。這股傾向一直持續到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前都是如此,尤其在911事件後更形嚴重。

隱藏在共和黨身後的,是一股反環保的社會意識滲透工程,其操刀手都是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在他們十餘年來的鼓吹與策動下,組織了一場支持自由市場、反對共產主義、反對環境保育的一場保守主義革命。

(下週續,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回目錄)



物種多樣性納入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
  編譯■王牧農 審校■莫聞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首度以由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所制定的物種紅皮書(Red List Index)來監測世界的動植物種量。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瀕危物種紅皮書(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為基礎而衍生出的物種紅皮書,顯示各物種群在全球性、地區性及國家性等的總體滅絕風險指標。

至今,千禧年發展目標的第7點,也就是確保環境永續發展能力項目(Ensur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尚未將物種多樣性或是保育物種之對人類發展之重要貢獻及必需性的字語納入章程。

然而隨著最近期的千禧年發展目標進度報告之發行,搶在聯合國總部於9月25日在紐約的千禧年發展目標高層級暖身活動啟程前,已將「於2010年前指標性地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率」納入為發展目標指標之一。紅皮書將用於監測進程及凸顯現有保育行動所欠缺之處。

領導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物種項目組(IUCN Species Programme)的司瑪特(Jane Smart)女士表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物種紅皮書,是國際間分析物種滅絕風險議題最具權威性及可信賴性的系統。物種為生物多樣性的已知構成要素,因此,擴展我們的研究工作以建立一個可靠的物種喪失率趨勢(估算)極為重要。」

她並表示:「我們很雀躍聯合國以我們的物種紅皮書資訊作為檢視人類所依賴的動植物狀態之工具。」

千禧年發展目標總共8項目,皆由國際間政府及發展機構所達成共識,其中包含從減低極度貧窮到使艾滋病病毒停止蔓延等議題。這8項目提供在2015年達到的可測量目標驗收之基準。

朝生物多樣性之要素邁進的進程,將會以測量瀕危物種面臨絕種的比率來檢視,並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物種紅皮書來計算。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IUCN 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SSC)負責人都柏林(Holly Dublin)表示:「這個新目標將物種之重要性排在世界議題之首。物種多樣性與發展之間有著強韌的連結,這也是為何千禧年發展目標將物種保育之視為全球性的優先需求。」

她並表示:「物種被採集作為食物、藥以及纖維,也被馴化及使用於農業上,(它們)並扮演著調節地方性及全球性環境之角色。看到自然界被視為攸關人類福祉不可缺的貢獻者很令人欣慰。」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已經與世界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國際保育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服務自然(Serve Nature)及倫敦動物學會(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結盟,以強化物種紅皮書的標準及發展瀕危物種紅皮書。

比起所有物種分類綱目,鳥類擁有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評估。因此世界鳥盟已發展了史上第一個世界自然保育聯盟鳥類紅皮書(IUCN Red List Index for Birds),至今已紀錄過去20年的趨勢。

世界鳥盟的全球研究及指標協調人布取阿博士(Dr. Stuart Butchart)表示:「看到世界鳥盟對於測量趨勢的創舉,量身訂做應用在測量其他分類群,同時經由聯合國正式通過及採納,並作為(測量)千禧年發展目標之指標,真的是很棒。」他說:「世界鳥盟證實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物種紅皮書為追蹤物種多樣性趨勢的有利工具。」

例如,白尾禿鷹(Gyps bengalensis)最近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列為嚴重瀕危。其中,對白尾禿鷹有毒的藥物,即獸醫用藥物待克菲那(diclofenac),為造成橫跨印度次大陸此物種數量99%的消失之罪魁禍首。自白尾禿鷹數量的鄰近滅絕後,1980年代印度的野狗數量已加倍至2倍,接著狂犬病增加,已造成對經濟及人類衛生的衝擊。

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已針對兩棲類物種出版了初步的物種紅皮書,接下來會製作哺乳類、蘇鐵屬植物類及珊瑚類的物種紅皮書。

經過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物種紅名錄評估過程後,會陸續製作其他物種的紅皮書。

經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育監測中心(UNEP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引薦,為聯合國使用的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物種紅皮書,同時結合共同匯編的世界保護區資料庫(World Database on Protected Areas)。此資料庫將用在報告千禧年發展目標下的物種多樣性目標所包含的保護區之涵蓋範圍的進程。

「世界已經發現環境的破壞及物種絕滅對於人類的生存及生計造成實質的損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保育監測中心(UNEP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的沃波博士(Dr. Matt Walpole)表示。

他並表示:「宣誓要降低物種多樣性喪失,並將其列入千禧年發展目標中,展現出國際間政府對於減低貧窮及完善的環境經營為一體兩面的清楚認知。」

(ENS環境新聞通訊社)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