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8-10-1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10-13》

本期內容
  ◎世界傳真:坎城影展得獎片 凸顯法國教改壓力 
  ◎美國獎助學金 窮學生看得到碰不到 
  ◎未來日本教育 強調社會責任 



世界傳真:坎城影展得獎片 凸顯法國教改壓力
  譯寫■葉興台
法國導演洛宏‧康鐵 (Laurent Cantet) 執導的《圍牆以內》(Entre les murs),一舉拿下今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該片以近紀錄片的風格,將巴黎一所爛高中的學生生活搬上大螢幕,凸顯出法國教育體系面臨沉重的改革壓力。

根據路透等媒體報導,《圍牆以內》在巴黎一所高中實地拍攝,演員都是該校學生和老師,自上映以來即廣受各方好評,但也招來不少老師和法國最知名的評論家的批評,不滿該片對法國語言和文學傳統的態度。

法國總統沙柯吉領導的中間偏右政府,大砍教育預算和實施一連串的改革,引發學校群起抗議,加上最近有老師毆打學生的新聞,也增加《圍牆以內》的話題性。

洛宏‧康鐵描繪巴黎芳華多托高中(College Francoise Dolto)一群焦躁不安的青少年,該校學生多半是非洲、阿拉伯或西印度群島移民的後代,影片非常動人,而且有很多笑點,但可能引發傳統教育學者的不滿。

這班學生在老師試圖解釋複雜難懂的未完成假設語氣(imperfect subjunctive)時發出噓聲,還跟老師頂嘴。法國哲學家阿蘭‧芬克爾克勞特(Alain Finkielkraut)在世界報撰文,批評《圍牆以內》是文明危機的象徵,文本已無處可生存,包括在學校裡。

左翼的解放日報在社論中指出,這部影片引發討論,稱讚其意涵豐富,也捍衛學校體系在1970年代的教育變革中已練就一番好壞不一的應變能力。

與法國菁英育成學校亨利四世高中(Lycee Henri IV)或孔多塞高中(Condorcet)不同的是,類似芳華多托的所謂「特殊高中」(colleges uniques),設立目的是給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一個教育的機會,但這些學校經常被抨擊為教育的垃圾場,學生被當作平庸之輩,沒有獲得公平對待。

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法國學生的成績落後芬蘭、加拿大或日本,法國教師為了適應預算刪減,面臨很大的壓力。

法國政府的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學生的法文和數學基本能力,給予家長為小孩選校更大的空間,已遭到很多老師的質疑,由於預算刪減的緣故,今年法國有1萬1千2百名教師遭到裁撤,引發教師嚴重不滿。

法國總統沙柯吉曾表示,他希望藉由灌輸共同價值給學生,增強學校的傳統標準,強化在19世紀協助凝聚法國的現代共和國學校。這套想法如何適用在移民人口大增和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已在法國引發激烈討論,《圍牆以內》片中學生的喧鬧不安,充分描繪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

儘管《圍牆以內》引發緊張,洛宏‧康鐵表示,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的意涵與法國的建國理念相當一致。他說:「我們希望教室成為民主和對話的空間。」
(回目錄)



美國獎助學金 窮學生看得到碰不到
   
政策專家和高教人士發布報告表示,美國政府每年為大學生編列860億美元的獎助學金、貸款、工作補助和稅負優惠,但這套系統對學業成績能夠進大學的很多學生,可能形成一道障礙。

「重新思考學生獎助」(Rethinking Student Aid)研究團體指出,這個針對個人且不穩定的財務補助系統必須修正,該團體是由非營利團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於兩年前成立。

報告的共同作者、史基摩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經濟學教授珊蒂‧鮑姆(Sandy Baum)表示:「社會愈來愈有共識,美國聯邦學生獎助系統過於複雜,我們看到國會打算提案修改,教育部也說要簡化,大家已做好準備要大幅修改這套系統。」

這項行動的目的在於增加學生讀大學的管道,而且能持之以恆,直到畢業,尤其是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很多企業和教育團體再三警告,倘若美國沒有培育更多大學生,當其他國家競相提高教育水準之際,美國的經濟可能會遙遙落後。

「重新思考學生獎助」的建議包括簡化獎助程序,並使過程更為透明。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該團體的建議如下:

*廢除「聯邦學生補助免費申請」(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美國國稅局將提供繳稅資料給教育部,以決定哪些學生有資格申請聯邦培爾獎助學金(Pell Grants),領取公共津貼的家庭,子女有資格申請最高額度獎助學金,無須額外提供繳稅資料。

*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增加培爾獎助學金,根據家庭人口數和調整過後的總收入來決定獎助學金額度,若小孩獲大學錄取,事先通知家庭可領取多少獎助學金。

*將各式各樣的稅額扣抵和減免合併成單一優惠,讓學生可以把部分獎助金用在非學費的支出上。

麻州安赫斯特學院註冊組長湯姆‧帕克(Tom Parker)表示:「廢除『聯邦學生補助免費申請』程序,無疑會鼓勵低收入學生就讀大學,每年我們無法提供獎助學金給某些學生,因為他們沒有填表,儘管我們盡一切努力鼓勵他們,他們卻無法上學,這實在很悲哀。」

美國高教人士過去一直呼籲簡化「聯邦學生補助免費申請」程序,卻遭到不少反彈聲浪,部分是因為有些家庭或隱瞞家中財產,取得不該得到的獎助學金,但湯姆‧帕克表示,這項政策對中低收入家庭的幫助大於風險。

「重新思考學生獎助」也希望減輕學生貸款負擔。根據專門研究學生負債的非營利組織加州「學生負債預估」(Project on Student Debt)的研究,美國四年制大學約3分之2的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畢業後平均負債2萬美元。

為了鼓勵大學幫助中低收入學生順利畢業,「重新思考學生獎助」建議提供大學獎勵誘因。根據華府「高教機會研究」(Study of Opportunity in Higher Education)的數據,儘管有40%的低收入學生就讀大學,24歲時取得學士學位者僅12%,高收入學生則高達73%。

此外,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在內的若干美國一流大學,已開始對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學生進行財務補助,專家表示,此舉有助於美國中產家庭,但將對公立大學造成龐大壓力。

去年12月之前,美國很多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孩只能望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常春籐名校的校門興嘆,以他們的家庭收入,既不能像富家子女堂而皇之地就讀名校,也不能像低收入學生享受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種財務補助。

但今年這種情況已有所改變。哈佛大學在去年12月率先宣布,將針對中產階級家庭學生實施財政補助,根據這項計劃,家庭年收入介於12至18萬美元的學生,所繳的學費不會超過家庭收入的10%,而家庭年收入介於6至12萬美元間的學生,學校將視情況不同收取1%至9%的學費,家庭年收入低於6萬美元的學生,則完全不用繳學費。

這項計劃公布後,若干名校紛紛跟進。例如,耶魯大學宣布,家庭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的學生,學費負擔可以減免;史丹福大學則宣布,家庭年收入低於10萬美元的學生,學費可以全免。

「學生債務預估」資深研究員麥特‧瑞德(Matt Reed)表示,這些名校的行動充分顯示,校方已經意識到,日益上漲的學費已成為中產階級家庭小孩上名校的最大絆腳石,此外,這些名校也擔心會招不到優秀學生。

麥特‧瑞德表示:「這些常春籐名校意識到,很多來自中產家庭的優秀學生因繳不起昂貴的費用,轉向一些收費較低的知名公立大學或州立大學就讀,為了搶回學生,這些名校必須降低費用。此外,最近一、兩年來,日益上漲的大學費用引起了國會、媒體及民眾的廣泛關注,名校也必須拿出解決方案。」
(回目錄)



未來日本教育 強調社會責任
  ■田輝
日本政府根據修改後的《教育基本法》,於2008年7月出台了題為《教育振興基本計劃》的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該計劃首先分析了日本教育的現狀,認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日本教育面臨的問題包括,「少子高齡化」帶來的社會危機、家庭和區域社會教育能力不足、個人生活目標和奮鬥精神缺失、青少年學力和體力下降、問題行為增多、社會成員缺乏責任感和正義感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重新確定了「教育立國」的戰略決策,號召全社會重視教育,致力於教育振興。

未來10年總體規劃

《教育振興基本計劃》提出,今後10年的發展目標是,爭取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所有學生在社會獨立生存的基本能力,提高公共教育質量,樹立社會信任感,以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培養教育下一代。在高等教育階段要實現培養傑出人才的目標,培養主持社會活動、推動社會發展、領導國際潮流的領袖人才,為此要保證高中和大學的教育質量,培養能夠貢獻於「智慧」創造的人才,重點建立世界高水準研究基地,推進大學國際化進程。

教育投資基本方向

日本政府今後10年的教育財政總體目標是籌措必要的財源,接近和達到經合組織各國教育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平均水平。目前日本的教育財政預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左右,教育財政支出力度明顯小於其他發達國家,特別是學前教育和高中後教育費用主要依靠家庭支付。未來10年,日本增加教育財政投入的重點將集中在提供免費學前教育、改善中小學師資與教學環境、開展多樣化和個性化教育、確保所有學生具有同等的修學旅行機會等。高等教育階段的投資重點是保持和提高教育研究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等,其他教育投入還包括改善學校環境,增加教育設施的抗震性,為每個學生提供安全、安心的學習環境等。

具體措施和目標

該計劃對應基本構想和基本方向制定了77項措施和具體目標,其中主要措施包括:

確保扎實的學力,順利執行新學習指導要領,確定教師定員指標,裝備和改善教學條件。培養學生情感和體魄,選用合適的德育教材,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學生體力爭取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體能水平,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外活動,推進讀書活動,開展學校心理諮詢和社會服務。創造個性化指導的教育環境,推進獎勵性教師工資機制,合理配置教職員,充分利用外部教育力量。建立區域性兒童教育機制和社區支援中學機制,建立小學課後活動體驗中心。推進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制訂「殘障兒童個別指導計劃」,為無法到校上學的兒童提供教育援助。

推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提供終身學習機會,增加高中職業教育的靈活性,促進大學、短期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實踐性職業教育的深入開展,促進大學與企業、社會的合作。

強化大學教育能力,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引入學士課程評價機制,促進公立、私立大學相互合作。建立教育研究卓越基地,推進大學的國際化程度,重點建設150個世界最高水準的教育研究卓越基地,推進吸引30萬留學生計劃。

與以往的日本教育政策相比,《教育振興基本計劃》更加注重教育政策的橫向聯繫和整體推進,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將進一步遵循「計劃-實施-反饋-改善」的模式,改革評價方法,以實現提高教育效率和實效性的目標。同時,該計劃明確了執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中長期發展規劃實施過程中國家、地方行政機構職責的劃分,教育財政措施及其有效的使用方法、國民對教育行政的參與等。

由於國情不同,日本的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中並沒有將「教育公平」作為未來教育發展的目標,日本政府認為現階段的日本已經實現了義務教育機會均等。《教育振興基本計劃》在對日本教育現狀和今後面臨課題的分析中明確表示,「初等、中等教育實現了教育機會的均等並保證了較高的教育水平,是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的少數成功典範」。可見,教育機會均等和教育公平問題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發展,通過教育法律的完善和政策調控能夠得到解決。《教育振興基本計劃》總體上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培養未來社會優質人力資源為前提的教育理念,強調了教育對個人發展的作用、意義,以及教育對國家、民族事業的重要貢獻,將培養人、完善人格作為主要目標,從一定意義上代表著日本教育今後發展的方向。

(中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國際比較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10月7日4版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