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數位之牆》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
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訂閱人數:143,766 出版日期:2008/10/19

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

由於完整涵蓋網民的網上行為,因此社交網絡能做大而傳統社群則否。

》高階工作機會《 - 年薪100萬台幣及15萬人民幣以上的工作
大陸廠總經理 海外進出口儲備主管 研發處高階主管 MFG Manager 銷售經理 表面處理專家(經理級或顧問級) IE主管 儲備財務主管(派駐大陸廠) 更多

◎社交網絡是甚麼?

在社交網絡(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發展已經進入開放 平台而日趨成熟的今天,再寫這樣的文章是有些奇怪。但由於在實際 工作中經常遇到必須要解釋「甚麼是社交網絡」的困擾,媒體上又充 斥著對社交網絡的誤解,索性還是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

社交網絡是部落格嗎?是社群嗎?2007年當51.com開始在網站上銷售 廣告時遭到這個問題。廣告客戶知道「社群」(就是論壇嘛,就是貓 撲或天涯嘛)知道「部落格」(就是新浪博客嘛)。但社交網絡並不 屬於這兩者。最後,只能跟客戶說我們是部落格,因為客戶能接受。

此外,對於一般網民的宣傳一樣困難。我們該告訴網民我們是「社交 網絡」嗎?學術用語誰聽得懂?但是難道告訴網民我們是「部落格」 「相冊」「個人空間」「交友」網站,就是對的嗎?其實都不對,因 為上述名詞描述了個人功能,卻沒法同時描述人際社交,反之亦然。

事實上,社交網絡已經超過上述名詞而包含上述名詞:包含了部落格 (或者個人日記)以及相簿這種屬於個人喃喃自語的服務(統稱個人 空間?),又包含了好友清單(個人關係維護乃至於陌生交友)的社 交互動。它的運作甚至於要在上述的各種服務間求取平衡,不可偏廢。

◎個人資料存儲與基礎建設的重要性

很多人談社交網絡,都被社交兩個字所迷惑,乃至於理所當然的將社 交網絡歸類在社群類別中。事實上社交網絡的發展非常類似於馬斯洛 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筆者在2007年五月的時候曾經畫過這樣一張圖來 說明其中的關係:(07年五月的文章在此

其中,「存在的需求」就是指個人資料存放。對於網民來說,我寫了 兩年的日記在這裡,我放了三年的照片在這裡,更進一步,我的好友 清單與通訊錄在這裡,我還能走得掉嗎?而「資料存放」的需求是普 遍的人人都有的需求(上圖中標明了100%),它是「社交」的根基。

既然這種需求是普世的,就要投入成本做好。51.com每天都在全國多 個重點地區跟競爭對手比誰的網站上傳照片速度快,誰的網站編輯器 用來寫部落格最好用,就為了吸引用戶來這裡「安家」,對於投入在 頻寬以及機房基礎建設上的花費毫不吝嗇,因為這是未來競爭關鍵。

在開放平台及開放用戶資料將成為現實的今天,社交網絡將毫無疑問 成為個人資料的最大集中地。想像一下,擁有上億網民個人資料的網 路公司將價值幾何。然而,光有個人資料不夠,因為資料是死的,要 把它變活,就必須要做到社交網絡的另一個核心王牌:好友動態。

◎社交網絡不是社群但包含社群

傳了一張照片,你的好友會收到通知;寫了一篇日記,你的好友會收 到通知。。。就是這樣讓好友清單從死的資料變成活的網絡。一個好 的社交網絡,在內部營運上永遠在討論怎麼樣的好友訊息通知足夠清 楚顯眼,卻又只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而不致於造成資訊過量。

接著,我們要談到社交的幾個層次:個人空間,熟人空間,陌生空間 。社交網絡在個人資料以及好友動態上是跟前兩者對應的。至於「陌 生空間」,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社群,就是論壇,圈子,類似大廣場那 樣的場所,人人可匿名參與發言,是重度使用者的集散地。

這就是為什麼說社交網絡不是社群的原因。傳統社群類似貓撲或天涯 ,並不包含個人空間及好友動態,而社交網絡從上述兩者延伸,卻能 包含傳統社群。不想到大廣場參與發言的人,可以躲在自己的空間裡 喃喃自語,或跟熟人好友互動。傳統社群,僅是社交網絡的一部分。

筆者在此提出社交網絡的四個層次,可表述如下:

由於完整涵蓋網民的網上行為,從個人到熟人到陌生人,因此社交網 絡能做大而傳統社群則否。至此,社交網絡只要把個人資料及好友動 態兩者握在手,其他全部可開放平台給第三方應用開發商來做,理論 上開發商只要不試圖「盜取」上述兩者,都可以被社交網絡接受。(文:黃紹麟

針對本文發表意見


上一篇:寫給我親愛的台灣網際網路同業們(五)

 
本週產業動態

希捷科技新任台灣區總經理走馬上任 - 2008/10/17

都市更新Workshop - 重要函釋解析(含最新修正容積獎勵解析) - 2008/10/17

安森美半導體推出業界首批六相控制器符合英特爾最新VR11.1要求 - 2008/10/17

澳洲地方政府採用瞻博交換器建置災害復原系統 - 2008/10/17

思科『先進科技 移動城堡』環島行正式開跑 - 2008/10/17

Fortinet發表資料庫安全設備FortiDB-1000B - 2008/10/17

全台第一個高爾夫Web 2.0分享網站GolfHome正式開台 - 2008/10/17

Atheros獲選FORTUNE一百大成長最迅速企業 - 2008/10/17

10/31(五)新一代知識管理 建構企業核心競爭力研討會 踴躍報名中! - 2008/10/17

十大徵兆嗅出問題公司 - 2008/10/17

2008高雄數位創意設計大展 23日夢時代登場 - 2008/10/18

AUTODESK公司發表可進行機械人模擬的軟體 - 2008/10/18

為何要使用系統模擬? - 2008/10/18

■ 歷史上的今天

社交網絡的祕密(一)社交網絡不是社群 - 2008/10/19

M 型化的未來(一)上班族的新名字:窮人 - 2007/10/14

Web 2.0 革命(七)中間人之死 - 2006/10/15

數位家庭市場的另類想像 - 2005/10/16

從電腦化,網路化,到數位化(上) - 2004/10/17

質感與造型是膚淺的 - 2004/10/10

Yahoo! Messenger與網內互打 - 2003/10/19

公司網站真棘手(下)聯盟沒策略? - 2003/10/12

從線上沖印談數位商品的價值鏈(二) - 2002/10/13

網路產業的解體(一)垃圾郵件與網路廣告業的崩壞 - 2001/10/14

數位信任 - 2000/10/15

電子商務硝煙四起 - 1999/10/10

■ 關於作者
黃紹麟,原名黃彥達,1998年 4月創立數位之牆,以觀察科技趨勢為終身職。曾任台灣新浪網網站總監,台灣大哥大行銷副理,3G威寶電信行銷經理。 業餘從事顧問工作,目前擔任 上海51.com董事長助理及新聞發言人,兼管行銷及數據分析。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