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10-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拯救金融危機辦法為何不見成效
金融危機是自由市場法則之一
  寰宇縱橫:諾貝爾獎焦慮症應可減半
  扣問求音集:王永慶與台灣經濟奇蹟



【社論】
拯救金融危機辦法為何不見成效
 
 

美國政府積極投入拯救金融危機已經數月。這期間美國計畫丟進數千億美元的經費;而且這種大手筆的措施還不單是美國而已,歐洲以及一些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莫不動用驚人的費用來應付這場金融風暴。除了拯救的金額驚人之外,拯救的方案更是豐富多元,或是購買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或是增強資金的流動性,或是收購嚴重貶值的金融性資產,或是提供無限制的存款擔保,或是進行各種信心喊話,不一而足。

從這簡單的回顧,人們不難發現,各國統治階級對這場金融風暴用力不可謂不強,提供的資源不可謂不豐,出的點子不可謂不炫。但是,這一切的努力完全沒有發揮預期的效果,各種利空的消息不斷爆出;就在前天,韓國也傳出金融風暴,韓國政府緊急投入1千3百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來應急,媒體普遍驚呼,韓國快要成了第二個冰島。為應付這種深不見底的危機,法國總統沙柯吉在訪問美國之際,與小布希共同倡議舉行一系列的20富國高峰會議。

在回顧這段資本主義國家拯救金融海嘯的過程後,一個疑問油然而生:為甚麼各種拯救金融危機辦法不見成效?這些失敗透露了甚麼訊息?

我們認為,各種拯救辦法不靈,道理很簡單,就是沒有對症下藥。這場金融風暴顯然是一場金融重病,不是隨便開個退燒止痛藥就可以解決,也不是應急式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可以奏效。所謂「三年之病,七年之艾」。這場金融病至少已經醞釀了30年。目前各國政府抄短線的做法根本很難成功。

這一切得從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歷史來理解。19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宣告自由市場理論存在缺漏,凱因斯理論取而代之。但是,凱因斯的理論並未根本解決問題,只是推延了危機。果然,1970年代後期美國爆發了滯脹危機,凱因斯理論無法解釋。經過一段混亂,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成為主流。但是,新自由主義的一家之言,是否可以保證市場自我調節的「看不見的手」不會失靈,人們一直存有疑問。果不其然,這場金融海嘯刺破了新自由主義的迷思。

凱因斯主張以刺激有效需求為藥方,新自由主義則以討好投資者為指導原則,兩者均未回答經濟危機根源的問題。他們企圖以一些偏方來取得病情暫時的緩和,而不去探討致病的真正原因。難怪病情無法真正消除。

(回目錄)



【左右看】金融危機是自由市場法則之一

【左看】
斷金融投機權力之根
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隨著世界金融危機持續延燒,主流意見多轉向各國政府能多快出手、如何傾全力挽救,政府不該干預、讓市場自行調節的高調消失。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明言,全球金融體系已在崩潰邊緣,各國迄今採取的危機處理方式「尚未達成穩定市場和增強信心的目標」,有必要採取進一步包括降息在內的措施來支撐銀行。

眼見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議宣布的挽救全球金融5點計畫未見具體行動細節,時間也成為關鍵,IMF經濟學家表示:「在最壞的情況下,各國政府還需要數周,才能做成確當的評估,在這期間,股市可能再跌20%,才會看到轉機。」

IMF的批評乍看中肯,實則立場投機,圖的是維護金融資產階級利益。若不是自1970末以來IMF、世界銀行和各國政府合倡金融自由化政策,催生各式衍生金融投機商品,並任由投機資金游擊各國,各國金融體系不會這般既巨大又脆弱。這些如今急呼必須由政府出面挽救市場信心的經濟學家和各國領袖,不該有全權濫用國家資源決定金融經濟秩序。未來必須以民主的金融資金和經濟計畫管理,還給產業勞動組織如工會農會,以及社會保障資金代表等決策發言權。無奈的是許多大眾仍迷信金融資本遊戲邏輯,喪失自我組織代表的意志與信心。



【右看】
政府積極作為降低衝擊
馬萬修/證券營業員

上週巴黎會談結束後,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政府宣布一項數千億歐元的銀行紓困計劃。德國週日畫報引述梅克爾在法國與沙柯吉總統舉行會談後的發言:「只有政府採取行動才能恢復必要的信心。」歐盟各國領袖畢竟有長久的合作經驗,正如她說:「攸關緊要的是,各國不可片面行動,我們應該在歐洲和國際層面協調,然後在國家職責的範圍內實施這些措施。」

上述談話的同時,歐元區15國和英國的領袖正在巴黎開會,準備在金融市場明晨開盤之前敲定一項協同紓困方案。雖然目前仍無任何詳情披露,但一些跡象顯示,15國傾向於採納英國已經實施的政策,即由政府為銀行同業拆借提供保證,並且由政府買進銀行股份。簡單地說,部份臨時國家干預甚至國有化都勢在必行。畢竟,為避免金融危機竄延,政治領袖的時間不多。

另一方面,IMF也已展現進一步立場。專門指導政策的「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表示,全球金融危機重創許多經濟體,IMF已準備隨時貸款給需要資金的國家。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深度和連動性質需要國際合作採取大膽行動來因應,可見市場規則也有失靈時。一切的跡象都顯示:國家介入金融體系,管理那信貸恣意擴張的時代來臨!

(回目錄)



寰宇縱橫:諾貝爾獎焦慮症應可減半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今年度的諾貝爾各個獎項揭曉之後,由於日本的科學家以及華裔美籍科學家上榜,而中國又一次完全落空,引起彼岸文化界的感喟,而被此岸形容為「諾貝爾獎焦慮症」。今年這個症狀比較強烈的原因,可能與一個多月前北京奧運、51面金牌空前大勝的心理延續有些關聯,也就是所謂「與國際接軌」的問題。

諾貝爾獎這件事,需要作一個它的「內在結構」的澄清。19、20世紀之交,瑞典的炸藥大王諾貝爾以其遺產設立基金生息年年頒獎發獎金,原始只有4種獎:物理學、化學、生物與醫療、文學,由瑞典皇家學會評審決定全球受獎者。

二戰後增設經濟學獎,開始沾上國際政治色彩;背景為瑞典中央銀行,是斯德哥爾摩的北極福利式資本主義,想要在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解釋權上面,取得一些「清議」地位。但卻引來不斷的「爭議」,像海耶克這類獲獎者本人,就公開反對這個獎。最後就是鬧出:10年前美國長期投資管理公司LTCM(該公司兩位主持人兩年前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將近兩千億美元空帳倒閉的大笑話。

至於和平獎,這個獎目名稱就十分狂妄得莫名其妙,聯合國安理會60多年來,對世界和平都是焦頭爛額,地球上有那一個機構夠資格自封上帝頒「和平獎」?這是挪威,對於芳鄰瑞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搞解釋權遊戲,東施效顰的結果;引來更多更複雜的爭議,其中之一是:「和平獎」獲獎或受提名者,有時是一些顛覆分子或分離主義者。

另一個幾乎年年屆屆有爭議的,是原始四獎中的文學獎。早期因左傾與人道主義關懷,而獲得國際上崇高地位,被視為全球人文精神的桂冠;1970年代頒給以《百年孤寂》揚名全球的拉丁美洲反帝作家馬奎斯,而使此獎地位達到巔峰。但文學獎也有反蘇聯與反納粹「工具」的爭議。4年前獲獎的反納粹奧地利女作家,其代表作品《鋼琴師》內容虛無之極,評審的瑞典皇家學會頒獎時就承認是政治作用,事後表示嚴重後悔。

文學獎到現在為止,其實有高行健以中文作品獲獎,但他的國籍是法國,巴黎與北京都不承認他是中國人,台灣倒是開懷擁抱他,三方面加上瑞典當局,都是「政治作用」。「諾貝爾獎焦慮症」應可減半:6個獎裡的文學、經濟學與和平獎,不必太認真了,也可省一些口水。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王永慶與台灣經濟奇蹟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近日台灣媒體最大的新聞,除了阿扁一家深陷貪瀆洗錢疑案外,就是號稱為台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的高齡逝世消息。

這幾日台灣各平面與電子媒體,可說是以近乎對現任國家元首驟逝的最重大新聞規格,來處理王永慶的逝世消息。不僅各主流報紙連日來以驚人的版面篇幅來鉅細靡遺地報導,而且各方對王永慶之事業成就、個人操守與為人處事風格上,幾乎都是一致的全方位推崇與肯定。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了解,為何早已逐漸退出第一線經營的王永慶逝世,會引起社會輿論如此鉅大的正面迴響?

首先,王永慶的台塑集團的崛起與壯大過程,也正是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的特殊歷史結果。王永慶個人事業之白手起家的驚人成功,也正是台灣過去傲視全球的經濟奇蹟的最佳見證。因此,被媒體爭相報導的王永慶個人工作美德,如勤奮、樸實與精於管理等等,就等於是表彰了台灣資本主義之所以會成功的核心價值。稱讚王永慶個人的成就與美德,就是凸顯出台灣經濟奇蹟的關鍵答案。

這也說明了,為何近年大力走向全球市場經濟的中國大陸,也對王永慶尊重有加,除了王永慶發跡台灣、心懷大陸市場的投資行為外,王永慶的企業經營,也是中國大陸企業人士模仿學習的典範。

其次,王永慶除了經營有方之外,相對於當前台灣金融集團資本家的官商勾結醜聞,或某些不務正業涉足金融投機等製造業資本家來說,王永慶就很容易被視之為正派經營、務本務實企業家。這對於當前台灣金融亂象、生產不振的經濟困局來說,王永慶多年來的經營風格,無異是標竿典範,更是值得大力推崇。

其三,台灣社會對王永慶的緬懷,其實是反映了對當前失落現實的無比渴望。這與其說是憑弔王永慶,不如說:人們在期望今日能再出現另一個王永慶,來帶動台灣新的經濟奇蹟。

然而,王永慶的台塑集團即使在今日還雄霸一方於台灣經濟版圖,但它畢竟是過去時代的產物。唯有在一黨獨大的威權時代裡,才有可能造就出這種台灣奇蹟。如果不是政府多年來的一系列特許經營、容許高污染、優惠稅制、銀行低利聯合貸款與當年沒有勞基法規範來保障員工基本權益,今日還會有台塑集的成就嗎?

更進一步來說,即使台灣還會出現更多的王永慶,他們的資本也再也不可能群聚於台灣本土,而勢必會在全球化運作裡分散於全球各地,而越多的資本卻只會以更低的比例來雇用勞工,而同時以更高的比例來花費在精密科技上。今日的台塑集團正是如此運作的。

以此來看,我們不能不說,王永慶與他所代表的經濟奇蹟,甚至是台灣資本主義的光明前景,俱往矣!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