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2008-10-29

   本期主筆:重尋一個不復記憶的年代

    木馬新書搶先看: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木馬文化blog:博客來木馬文化2008全書系書展-66折預告

重尋一個不復記憶的年代     木馬文化總編 汪若蘭

    認識徐明松老師是大約八、九年前的事了,那時老師從義大利回國不久,不知是不是因為在威尼斯待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已經跟義大利人一樣熱情好客,老師總是很容易跟周圍所有的人熟絡起來。而且透過當時極受歡迎的誠品講堂,一年又一年徐老師將對建築的熱愛傳播給對建築有興趣的人,據說當年120人的課,一週就額滿,加開一班後,也是一週額滿,培養了不少死忠的粉絲。接著還開辦建築旅遊團,帶有興趣的學員(有的都已經變成朋友)到國外看建築……

     看到這樣的盛況,加上真的也在現場感受過徐老師演講的魅力,我們當然三不五時就跟在老師後面,表達出書的意願。有一回,在一場我們自家舉辦的建築講座散場後,老師看到我就脫口說,「若蘭,我一定寫一本暢銷書給你。」

    真是令人超感動的。我想我們的苦心應該不會白費,等待會是有結果的。

   不過等了幾年,徐老師果然出書了,但不是跟我們合作。直到前年,老師突然打電話來問我們,有沒有意願配合他策劃的「久違了,王大閎!」展覽,出版關於這位已眾人遺忘的建築師的書。接著老師花了不少時間,親自跟我們介紹了關於王大閎的其人其事。

    去年5月我們終於出版了《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這本書,這當然不是什麼暢銷書,卻是一本讓我非常感動的書,感動的是,老師用他一貫的熱情,孜孜不倦地想向台灣大眾,或者說台灣的建築學子,介紹一位當年被哈佛系主任視為最鍾愛的弟子、堪為典範的前輩建築師。相較於去年同時期安藤忠雄來台演講,彷彿巨星演唱會般,3萬人擠爆小巨蛋的盛況,相信很多人都完全不知道有王大閎這人的存在,不知道我們過去也曾有過像王大閎這樣才氣與專業兼具、具有大家風範的建築師。他的作品意向簡單,樸素,不喧嘩,一如其人,卻是格外經久。

    而今年,我們又再度跟徐老師合作,還加入王俊雄老師,在這個月出版了一本有人譏為「更冷」的書——《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這次兩位老師把焦點放在台灣二次戰後第一代的建築作品,更具野心地想自一個時間點耙梳台灣的建築史料,而且顯然又是久被遺忘的歷史。

    本來這次覺得僅是為台灣建築盡一份心力而已,沒想到在聽過老師講述挖掘這些早期建築的資料,在來回整理一次次的文稿中,在翻閱過一位位建築師的生命故事後,自己開始對這個生活多年的土地產生一種莫名的連結,一種生命接續的情感。過去,不管是哪個黨執政,總是有部份歷史被刻意遮蓋或抹煞,我們的身份認同難以根深蒂固,只能求眼前的生活溫飽,但是放眼望去,生活周遭的景觀卻又常常在提醒我們,我們跟別的國家一樣也是有歷史有過去,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在宏觀公正的歷史脈絡中瞭解。

    以前,我也跟許多人一樣,總是嫌台灣的很多建築醜,尤其是和國外的建築相比,台灣真的有點難看。在跟兩位老師合作《粗獷與詩意》之後,我才比較瞭解為什麼在這裡會看到不搭嘎的建築樣貌並存著,這些其實都是真正的歷史過往,是真正發生在這塊土地的故事。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以前真的擁有過非常優秀的建築師,不論是出生在中國大陸,或是在台灣本地培養的,這些學養紮實的建築師,當年莫不苦心考慮本地特殊氣候,多雨、颱風還是高溫日曬,以本地建材,用最經濟的方式,想塑造出具有現代風格的建築,其中有許多作品的造型現在看來仍十分大膽,令人頗為驚豔,且放諸四海絕不遜色。

    雖然這絕對又不是一本暢銷書,就完整度來說,也無法完整囊括所有台灣第一代的建築作品(當然就學術標準而言亦另當別論),但這本書至少是一個起點,徐老師以他的熱忱,偕同王老師,共同帶領我們,認識我們某個層面的過往,而唯有認識自己的過去,才能跟自己生活的土地產生連結,才能有共同為自己家園打拼的信念,也才能更認真面對未來。

  

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王俊雄、徐明松 

時間的流逝,空間的轉換,相乘累計成記憶的存在。想要瞭解台灣今日建築樣貌的成形,首先當認識台灣過去建築發展的脈絡,要瞭解台灣建築發展的脈絡,就應當自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作品開始認識。

得獎推薦

推薦序作者:漢寶德、夏鑄九

生命與配合生命的設計,才能展露一種簡單的豐富。──王鎮華德簡書院主持人

建築的孕生源自地域的自然風土,始及於文化風土層面。學建築的人應放開眼界建立宏觀的歷史、文化觀。──吳明修建築師

這樣的創舉將會影響學界本地對現代建築歷史的研究,且奠定了重要的起步作用,亦將會使本地的建築教育對我們自己的建築歷史重視。──陳邁建築師

回顧這些前輩建築師的作品和事蹟,才頓悟「回到未來」的真諦。──張哲夫建築師

藉著「承先」,一磚一磚的堆疊,疊砌成一座心靈圖像,就會有歷史、懂得判斷。有了正確的判斷,自主性文化就能建立,也自然可以「啟後」。──廖偉立建築師

這些建築師從不同的地方來到台灣他們大多體認到自己站在一個開創性的時間節點上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仍能堅持自己的建築理念與信仰實踐,努力在這塊土地上創作出屬於這個地方的建築。──陳良全建築師

戰後第一代的建築師曾為台灣辛苦耕耘。在這些前輩建築師中,有些人我們認識,但有些人的貢獻卻長期被忽視了。這次的展覽使大眾有機會重新認識前人的耕耘。──洪育成建築師

靜隱各處的經典圖說陸續出現,觸摸到那個年代的建築文獻,開始填補所受建築教育中空白的一段,感慨和震驚對台灣建築歷史的無知,以及對博物館員來說摸到了歷史的沉重責任。──陳登欽/立台灣博物館祕書

希望台灣過去的建築斷層,能在跨世代的建築討論中,重溫舊夢,讓建築設計的價值橫跨世代的鴻溝,共同為台灣未來建築發展努力。──邱文傑建築師

我們處在一個缺乏信念的時代,對於老建築的反芻,希望能讓我們更加認真面對建築。──孫德鴻建築師 

作者簡介

王俊雄,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現任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主授設計,並探險於台灣建築的現代性呈現。著有〈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之研究〉、〈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浮游的片段台灣博物館空間解讀〉、〈把現代建築洗出來洗石子與台灣建築現代性〉、〈憂鬱的現代王大閎與台灣建築現代性1950-70〉等;其它多篇建築評論,散見於建築專業雜誌。且曾參與多項公共空間的規劃與顧問工作,希望從中尋求身為公民的意義以及從僵化制度中產出自由與美感的可能。其他身外之物包括:一堆內容彼此不相干的書籍,一溫室蝴蝶蘭與兩隻狗。

 

徐明松,建築史學者與建築、都市評論,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義大利國家建築師。著有《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田園城市,2002)、《古典‧違逆與嘲諷:從布魯涅列斯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師》(田園城市,2003)、《打開建築的第一道門》(總策畫與合著,誠品書店,2005)《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合著,木馬,2005)、《王大閎》(合著,建築師全聯會雜誌,2006)、《十城十美》(合著,聯經、2006)、《跟著建築去旅行》(合著,聯經、2006)、《王大閎—永遠的建築詩人》(木馬,2007)。

內容簡介

要瞭解台灣今日建築樣貌的成形,首先當認識台灣過去建築發展的脈絡,要瞭解台灣建築發展的脈絡,就應當自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作品開始認識。

台灣現代建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了相當明顯的轉變,一方面由於脫離日本殖民,日籍建築師紛紛撤離台灣,另一方面隨著國民政府來台,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的形式成為主流,加上台灣50年代接受美援之後所面對的20世紀現代主義風潮,1950-1970戰後的這20年成為20世紀台灣建築發展最特殊的一個階段。

本書所介紹的作品來自三類戰後第一代建築師:一、在中國大陸出生,在大陸或海外受教育後來台的建築師;二、外國建築師;三、在台灣出生,在日本受教育的建築師。此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的養成教育皆不在台灣,但他們的作品深深影響了下一代在台灣接受建築養成教育的建築師,進而逐步形塑出現今台灣建築的風貌。

活動訊息

2008.10.11-10.28 台中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將舉辦「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展」,搭配展覽會有一系列導覽與演講活動

10/11  徐明松(策展人、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巨人肩膀上的侏儒──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的繼往與開來

10/18 王增榮(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師)

不知所措的年代,不知所措的現代─-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發展的處境與省思

10/25  王俊雄(策展人、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何謂現代?試析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之現代性

20096月「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展」將巡迴至台博展出。

 

回溯生命河流,探索事物奧秘--博客來木馬文化2008全書系書展

(2008/10/20~2008/11/30)
「博客來木馬文化2008全書系書展」,即日起~11月30日,囊括木馬全書系各類好書,全面79折、並有紅標74折配綠標79折精選好書以及最低折扣每日一書66折優惠,請密切注意木馬部落格或博客來消息。期間只要購買木馬書籍滿499元即可獲贈「米蟲便條紙」乙本,購滿799元還可以獲贈《超強人脈術設計票夾》乙只(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敬請把把握機會。

每日一書66折預告-10/30末日小鎮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gold66_day/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