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81029】寫在《我們》之後(顧玉玲)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寫在《我們》之後

(本文為《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之後記)

作者:顧玉玲(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我們這是幾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獨特、無以複製、不容簡化歸類,我們有幸貼近陪同,唯老老實實記錄下來。

故事的主角都知道我要書寫她/他的故事,也知道這項寫作計畫獲得「台北文學年金」的挹注,可以幫TIWA賺一點房租水電經費。2007年初,我分別與部份主 角認真進行了數次訪談,全程錄音。但很快地,我就發現這幾乎沒有必要,我們在這個、那個行動中持續會面及交談;我們在這個、那個波折中保持連絡與討論,書 寫因此永遠處於現在進行式,一個不斷參與的過程。我也因此鍛練出一種零碎記錄、耐心編織的書寫能耐,不敢奢想事後的沈澱與篩湅,隨時可以接完申訴電話再搶 半小時刪修改錯,或是熬夜寫到一半,沾枕即眠。過程中,陸續有人中途遣返、轉往他鄉,敘事中斷無以為繼,終究是諸多散篇不成章。最後,如你所見,故事主軸 不可避免地集中到幾個因婚姻、或逃跑得以長居台灣的人,見證了他們在異地的力量與勇氣。至於遷移中掉落、受創、來不及搶救的,只能在這一次的記錄中留下幾 筆速寫。

延伸閱讀

◎聖多福教堂異鄉客抵達之謎──「我們」新書發表會(inkpublish)

◎「我們」留言版

◎「我們」的集體創作(龔尤倩)

◎仍然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們(唐諾)

這裡,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除了部份地點與人名作了一點偽裝,以保護當事人不致於在現實生活中被輕易辨識出來(是的,有的 人的身份是非法的,而有的雇主我不曾直接接觸),但大抵上都不妨礙這些人與事的真實性。現實人生是這樣生動、精彩、出人意表,我簡直不願以小說、虛構的方式減低「報導」的可靠性。文中有關個別生命史的回顧,幾乎全部來自主角的自述,我沒有其他座標對照,也無以辨識真偽,就是千絲萬縷接起來,且聚焦在他與她 來台後的勞動歷程,對於具體的工作流程、勞資互動,不厭其詳地細筆描述,保留民族誌式的田野記錄。而佔文章最大篇幅的敘事、觀察、與互動,則泰半來自我們 的工作與生活,日日夜夜。

移民/移工的研究不少,但我多不忍這些生命故事在論文中只剩下編號A310或C409的去脈絡隻字片語,因此更想扎實留下完整的人的樣貌。若說是田 野,我們早已在這個田野裡生存、搏鬥、協同前進多年,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拉長了看,有具體的發展與過程,極少來自訪談資料。由於我作為一名全職的組織工作 者,這些記錄也不免會出現敘述者的觀點、立場、及實質介入,這不但不可迴避,反而更是我書寫的主體:從本地社運工作者的角色出發,我、以及我們如何在一個 菲勞聚集的場域,主動涉入、積極協力、貼身作戰、並相互影響;而TIWA組織移民/移工的在地實踐,也會或明或隱地出現在行文中。

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

「青芽兒」徵求新一輪的協力贊助戶:31期到36期

「青芽兒」沒有訂戶,但有「協力贊助戶」:你有些錢,也喜歡「青芽兒」的,就請贊助些經費。五、六百元,不算少;一萬塊錢,也不算多。大家憑良心,各自量力。

更多的,在此或可叫做「支持戶」: 曾為「青芽兒」寫文章、邀稿的;曾捐過錢、出過力的;喜歡「青芽兒」、但又不太有錢的學生…。

不論是有錢/沒錢,出錢/出力,只要是關心、投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議題的朋友,我們都很願意一起分享「青芽兒」,共同為「三農」美好的未來努力。

「青芽兒」不算是份商業性刊物。原則上,是每兩個月出刊一次;每一個循環(原則上一年),是六期。做完一個循環後,再看是否要做下一個循環:新的六 期。如有朋友想贊助,或索取,我們也不敢做「永遠」的保證:一直都會有「青芽兒」。而只能答應:至少這一輪的六期,沒問題。我們,畢竟也是人;只想順著自 己還能走、想走的節奏,較自在的活下去,做下去。

很意外的,「青芽兒」走到這一期,竟然是第30期了,竟然也走了五年。這是當初無法想像,也不會想到的事。這是在做「犧牲」、「奉獻」?好像沒這種 意思。哪有這麼「偉大」、「崇高」?哪有這麼「辛勞」、「忘我」?從辦「青芽兒」以來,現在回想起來,更多的感覺,反倒是「學習」,是「得到」;有種「充 實感」。這也很清楚:沒有許多認識/不認識、見過/沒見過面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哪會有這種「福份」。

當然,「得到」這麼多,也就應更努力、且自在的「回報」出去。

30期以後的第六輪(31期到36期),應仍是會再繼續滾動的。只是目前尚未決定:是11、12月出刊,還是2009年1、2月出刊?(想多花些時 間、整理幾年來在「青芽兒」上所寫的文章,集結成書。也想再多有些時間,能更深入瞭解台灣及世界「三農」的狀況與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下一輪的六期, 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哈!),一定會再循環的走完一輪。

另外還有二件事:

一、 徵求新一輪的協力贊助戶:由31期到36期。

二、請不吝於給「青芽兒」一些掌聲,尤其在它邁入第六年之際。譬如:寫些自己與「青芽兒」的故事,透過e-mail寄來。我們想在往後,陸續刊登。

青芽兒郵局劃撥帳號:19407224
戶名:舒詩偉

請e-mail:lis.99@yahoo.com.tw 告知收件人姓名、地址。

詳情請見

立場清楚了,再來就是取捨的問題了。終究,這不是一本運動筆記(雖則寫作過程中,我幾度刪增修補、難以定性啊),我儘可能減省結構分析、利害盤算、論述策略 等僵硬的字眼,也大刀剪去幾場與故事同步進行的集體抗爭,不貪心地專注於人物的側寫、與日常生活的如實發展──事實上,所有投身運動的初衷與對抗的動力, 無一不是來自真實的血肉人生。因為知情,所以不放棄。

選擇以個別的生命為敘述的主體,選擇紀實而不虛構。若有遺憾,很大的遺憾,是囿於語言限制,除了許晉溢、令狐沖有機會全文閱讀,並細心指認部份錯誤外,其他主角只能感謝他們的全然信任,慷慨分享。

台灣島內移動的故事,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從南部農村移動到北部都會討生活的少女,從原住民部落移動到捷運工地的青年,當資本向最大利潤處流動,勞動者也只能 卑微地遷移求生。貧窮的故事,我們也同樣不陌生,投身台灣工人運動多年,我看見從鷹架上掉落而半身癱瘓的營造工人,沒有勞保也打不起求償官司;我看見中年 失業且退休金全盤泡湯的廠工,幾度走在全家燒炭自殺的邊緣;我看見罹患職業性癌症的女工,化療的痛苦也比不上不被國家認定職災的憤怒;我看見來自礦工家庭 的女人,從公娼作到私娼,飽受警察追趕與社會歧視之苦....這些,都是勞動階層的共通際遇。

在全球化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個別的 男與女被迫從外債高舉的國家,遷移到相對發展快速的異鄉討生活。他們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生產、勞動、與貢獻,承受種族、階級、性別的社會偏見與政策壓迫,付 出生命離散的慘酷代價,也淬練過人的膽識與能量。移民、移工豐富而完整的自傳故事,我不敢越俎代庖,期待未來有更多當事人的表述(TIWA也正努力以攝 影、寫作、肢體、歌唱等移工工作坊,協同創造自主發聲的客觀條件),但順著週日聚集到中山北路的移工身影,我們也許可以一步步追溯勞動與移動的印記,對台 灣的撞擊與反思。

在台灣,近四十萬名移工囿於法規限制,無法自組工會、且被迫每三年流動一次,這是政策性瓦解了工人組織化的可能。但 多年來,TIWA還是陸續協助成立了數個移工自主性團體,如菲律賓的KaSaPi、印尼的IPIT,他們利用僅有的休假日奮力掙出一點學習成長的條件,自 主規劃行動、編輯母語刊物、安排勞教課程,創造發聲的管道。我們且串連了全台移工團體成立「台灣移工聯盟」,推動「家事服務法」,每兩年舉行一次移工大遊 行,邀請本地人共同聲援。

組織工作,無非就是把個別的困境,再往前推一步,以集體的力量對現實社會進行改變。緩慢,但非做不可。

說到底,這本書就是根基於台灣工運的漫漫長河。二十年來持續接力的組織工作者、與前撲後繼的國際移工,累積了結集與記錄的活水源頭,我僅能掬取流經眼前的一 點水流,映照現實的倒影,不願意、不甘心被主流歷史遺忘於無言大漠。「移動與勞動」的概念,來自TIWA、日日春協會、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長期協作與討 論。此時此刻,我以接近現場實況轉播的場邊記錄,留下近年間在台移工的部份歷史切片,而TIWA的工作者陳素香、吳靜如、曾涵生、龔尤倩、鄭素粉、楊大華 及許多朋友都共同參與了這個組織與戰鬥的行動,不過由我代筆寫下。

相較於馬不停蹄的組織、勞教、抗爭等繁瑣工作,運動中的記錄、書 寫、論述、研究、文化展演等工作,雖兼有組織教育功能,終究是較具「收割」性質的。個別或共同執行者得以被輕易指認成果,但更多更多連絡建檔討論找錢剪報 整理打字協調庇護等維持性工作,唯有集眾人之力,相互補位,匍匐前行。出版亦然,這本書有賴許多人協助促成,我無以一一唱名(若像電影放映結束後,可以一 排排列出成串名單,讓所有在「生產」過程中花了力氣的人,都可以一併出現,可有多好啊。),唯衷心感謝。

本書的封面來自曹麗華的繪畫。原籍緬甸的麗華成年後依親移居台灣,她的身材壯碩結實,愛穿紅亮衣裳,八年前丈夫因工傷過世後,她帶著彼時才國小三年級的女兒秋綿加入工傷協會,並爭 取到社會局一年一聘「以工代賑」的塔城街公園掃地差事。麗華的口音重,一聽就知道是外來移民,她勤奮明朗、熱心熱情,義務幫公園裡的水泥牆面、遊樂設施都 繪上熱鬧繽紛的油彩;搬家時,常在公園涼亭裡棲身過夜的流浪漢都來幫忙她扛重物。

工傷協會是我參與台灣工運十八年中,極其深刻厚重的歷練與情感所繫,以麗華的繪畫與榮隆的攝影作為這本書的封面,令我十分快樂。麗華筆下的塔城街公園,情侶、小孩、老人、外傭、流浪漢與花草鳥蟲共處,色彩美麗如千里外的緬甸原鄉,正是我想訴說而沒能說分明的我們的故事。

僅以此書,獻給那些有口難言卻勇氣非凡的遷移勞動者。

-------------
※全書所得獎金、版稅全數回捐TIWA,投入移工組織工作。
你可以向TIWA直接購買(訂價含郵資)
郵政劃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帳號-19948580

此外也可到點選這裡到購買。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塑膠鴉片》前言:消逝中的金融正義

作者:夏傳位(塑膠鴉片作者)

「卡債風暴都已經落幕了,我們為何還需要看一本解釋卡債來龍去眽的書?」「這樣一本以卡債風暴為主題的書,對於不是卡奴的人來說,有何理由需要看?」

在 書稿接近完成之際,我經常遇到這兩項疑問。不過,我心中一點也沒有懷疑: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充分理解這場卡債風暴帶來的教訓,許多導致風暴發生的重大因素, 不論是個人的還是結構的,也依舊存在於這個社會之中──握有改變權力的人,一點也沒有想要改變它們。於是,社會對於預防類似事件發生的能力是非常脆弱的, 過去兩年我們共同經歷的那場風暴,究竟是一場永不復返的單一事件,還是下一場風暴的序曲?其實難說得很。

[留言 / 瀏覽 / 轉寄]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嗷》創刊辭  

作者:《嗷》網路雜誌 編輯小組

我們是一群非常普通的人,之中有沒日沒夜值班待命住院醫師、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寫完論文正在為自己未來擔憂的研究生、成天盯著電腦螢幕設計版型調整行距的報紙編輯、浪跡異鄉寒窗苦讀的留學生、被老闆追著工作進度跑老是加班的上班族。

和多數的台灣人一樣, 在自己的社會位置上,我們被教導要認真踏實地做好工作,我們希望獲得成就,起碼過一個安穩的生活。

同時,也和所有的台灣人一樣,我們的生命總是整個歷史潮流下的吉光片羽,看似平淡的生活其實和整個大社會在對話。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這裡,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除了部份地點與人名作了一點偽裝,以保護當事人不致於在現實生活中被輕易辨識出來(是的,有的 人的身份是非法的,而有的雇主我不曾直接接觸),但大抵上都不妨礙這些人與事的真實性。現實人生是這樣生動、精彩、出人意表,我簡直不願以小說、虛構的方式減低「報導」的可靠性。文中有關個別生命史的回顧,幾乎全部來自主角的自述,我沒有其他座標對照,也無以辨識真偽,就是千絲萬縷接起來,且聚焦在他與她 來台後的勞動歷程,對於具體的工作流程、勞資互動,不厭其詳地細筆描述,保留民族誌式的田野記錄。而佔文章最大篇幅的敘事、觀察、與互動,則泰半來自我們 的工作與生活,日日夜夜。(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台灣蝶會「2009花姿蝶影」桌曆受理預購!(10/31截止)
野火在高雄燃起歌聲之火(10/29、10/30)
2008府城藝術節-魅登峰劇團《問紅顏》-今秋最淒美的愛情故事(10/31)
藝術家吳松明 《龍眼樹下》 簽書會(10/31)
「城市之根:淡水河,與人的故事」影像論壇(10/28-11/2)
「青春男女‧玫瑰告白」 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10/30-11/2)
2008小地方音樂祭(-12/13)
「轉型正義工作坊」第二場:陳英泰「我書與轉型正義」(10/31)
嘉義縣古蹟歷史建築消防教育研習會暨防火演練計畫案(11/1、11/9)
地球公民講座第3場:縱橫世紀,演講者:陳玉峰(11/8因故取消)
2009第四屆金甘蔗影展
蘭嶼,岸邊有事又一樁! 重機具擱淺緊急應變聲聲慢
人本基金會2009年寒假愛智之旅開始招生
2008高雄電影節 套票開賣啦!(-11/6)
2008秋季森林小學暨人本教育師資培訓
地球公民協會:嚴正聲明「反對官商私相授受,重挫環評公信力」
寶島魅力 璀璨登場 天使美術館展出(-11/2)
929樂團~「也許我們都是星星」演唱會(10/31)
「原無疆界知識」讀書會(---2009/1/14)
2008年秋季社區學校工作人員人力招募
「流浪法庭30年 全台捐書救司法」活動
2008人本聚餐會《挺教育愛自己手工皂》限量100組,欲購從速!
「保護湳仔溪 反對高架橋  照片連署行動」緊急!!
節能減碳「我要生活單車道」連署
【徵人】人本教育基金會台北辦公室編輯部:採訪編輯,全職1名
花蓮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徵家訪員
智邦生活館「讓公益沒有數位落差」公益人文團體網路空間贊助方案
連署:搶救湳仔溝!還我清清小河不要高架橋!
人本台南辦公室急徵「執行企畫」一名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23)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06)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20)
◎ 感謝潘忠政捐款 3000 元。
(2005/04/12)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8/10/29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日
執編周馥儀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