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11-0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改變
解讀歐巴馬勝選
  井邊之蛙:晶圓代工的突圍與轉機
  咄咄集:兩岸不重教育 難以化解敵意



【社論】
改變
 
 

「改變!」這是歐巴馬最響亮的競選口號。11月4日,這位年僅47歲的非洲移民後裔果然勝出,成為美國第44任總統,成為全球第一強權的領導人,這將改變什麼?

首先,這將改變美國在世人面前的形象。一個驕傲、獨大、冷血、侵略成性的白人帝國,居然可以在日愈衰頹的民主的體制之下,選出一位弱勢的有色人種擔任國家元首,這證明美國社會深層的確有一股自我更新、自我省覺的能量。「美國夢」遠比大家想像得更為豐富、更為動人,更具有無限的可能性。美國彷彿重新找回其建國的理想,超越歷史上種族主義和奴隸制度的悲劇。這是亞美利堅的回春,是美麗夢想的回歸。

歐巴馬的當選,也是「國家」角色的回歸。競選期間,共和黨候選人馬侃不時刻意渲染歐巴馬的「社會主義」傾向,告訴選民,一旦歐巴馬進入白宮,就是國家干預的擴大,就是自由市場、私有財產的終結。然而,在金融風暴席捲之下,美國選民對於國家的角色似乎有更大的期待,他們對於過去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法則之下,政府高層與金融界企業高層上下勾串、化公為私的裙帶慣性已無法容忍。歐巴馬的政策主張,其實只不過是讓國家重新回歸調節者、分配者的角色,譬如全面進行稅改,讓貧富差距不再擴大;譬如推動醫療政策改革,讓窮人也可以獲得健康的保障;又譬如在生態環保的大量投入、對消費模式的檢討……這些過去美國政府極為陌生的政策選項,隨著歐巴馬的當選,已成為可能。

不過,歐巴馬究竟只是一個被包裝的夢想,或是一個真正的希望,很快就要面臨考驗。首先,對外而言,過去布希總統在兩屆任期之內,以「反恐」為名,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而且戰爭似乎還在無限期地延續下去。這兩場戰爭,不僅是美國財政上的沉重負擔,也是在道德上的嚴重負債。歐巴馬要如何處理這兩場戰爭,如何面對所謂「恐怖主義」問題,考驗著他的智慧與識見。其次,對內而言,布希任內極端的金融自由主義政策,導致美國經濟上的巨大災難,而且災難還在蔓延之中,歐巴馬未來的「新政」是否能夠將美國拉出危機的泥淖,這將也是他未來4年內的重大考驗。

歐巴馬帶來「改變」,帶來「希望」。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美國的選舉已經變成另一個巨型的好萊塢夢工廠。歐巴馬的競選過程其實是一個非常專業化的電影製片工程,電影的法則被充分運用到政治之中。一個好演員,一個好故事,加上一個良好的敘事方法,一個英雄就這樣在劇本中誕生。當然,更少不了天文數字的資金投入。歐巴馬在競選最後階段,砸下重金在全美重要頻道播出長達半個小時的個人成長故事,如此廣告行銷,恐怕不是任何其他民主國家的候選人所能夠複製。在當今的表演政治中,歐巴馬究竟是一個包裝優良的銀幕英雄,或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政治豪傑,我們拭目以待!

(回目錄)



【左右看】解讀歐巴馬勝選

【左看】
灰皮白心漢 改變沒內涵
趙萬來/大學教授

美國新一屆總統由歐巴馬勝出,以新出道的資望擊敗兩黨所有老政棍,確是傳奇,但非第一人,16年前有柯林頓,再推前48年又有甘迺迪,皆是平地一聲雷的異數。就歐巴馬言,自是其膚色,但到了台灣,則成為唯一的焦點,冠在他名字之前倒必是黑人而不是非裔,甚至採用黑馬、白宮變色等等暗喻,十足暴露此間盡多是種族主義者。

說歐巴馬黑人等云,怎麼對白色色盲呢?他可是半白半黑,此就血緣而言;就文化而言,自10歲後依靠白人外公、外婆,再到哈佛上大學、唸法律,一路都是高等白人的教養,言談舉止完全不類美國黑人,說他黑人,勿寧是偏見,甚至是邪見,以為白就是純淨的,一沾染,就不白,這種白人基本教義派的用法在美國是不入流的,而代以「非裔美國人」,奈何這裡遠離文明,瞪著歐巴馬,指白為黑,恥哉!台灣!

且讓我們談政治,回歸政治本義,不耽於膚色的表皮問題,是則發現到,歐巴馬有其種族困擾,卻無種族政策,更無被壓迫人們的同理心;另一方面他在經濟不景氣中大喊改變,但迄未賦予內容。這麼一個灰皮白心的政客,只怕是口號治國罷了。




【右看】
黑人出頭天 偉哉美利堅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美國大選昨午揭曉,但見落選人馬侃立即向當選人歐巴馬發出賀電,讚揚他已為美國做出偉大的貢獻等云,風度絕佳,實令深陷民主內戰的台灣人翹企景從;尤令台灣人眼睛一亮的是,生為黑人身的歐巴馬居然入主白宮,不啻是美利堅豹變,洗淨了150年前猶存的黑奴制惡德,也肅清了50年前猶存的種族隔離制。

偉哉!美利堅!從來沒有當下這麼一個時刻讓人對美國的崇拜如此五體投地,一方面是其前進的步伐何其勇邁,超拔了自己的宿業,也超越了一切民主先進國家的種族天花板;為無所不用其極的選戰,從而使得種姓意識一發不可收拾,名為民主化,實則退回150年前的分類械鬥,相形之下,山姆大叔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望塵而莫及了。

尤須一提的是,值此美國經濟嚴重衰退,不知退回什麼地步之時,居然民意不走極端,不像上一次大蕭條的廿世紀卅年代德國急轉為法西斯,說明美國民主是成熟的,有如歷經兩次寒冬卻不凋的長青樹,世界得此偉大美利堅護持,也就保證這一回大蕭條不致發生民主逆反的情事,亦即保證台灣再亂也不會有狂人政治,是為歐巴馬慶賀,也為台灣慶幸!

(回目錄)


井邊之蛙:晶圓代工的突圍與轉機
■徐世輝(企畫人員)

上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發表意見,認為兩岸應該形成「中國設計、台灣製造」的半導體產業結構。有些媒體認為,這樣的說法很有創意,異於以往認知的「台灣設計、中國製造」模式。

媒體的認知恐怕是對於這個產業的誤解;晶圓代工龍頭的說法,也不算天外飛來一筆,而是產業的現實。

現實的狀況是,國際半導體業者紛紛退出製造領域,而將製造業務委外,這也是張忠謀提到的「資產輕量化」趨勢。背景在於,12吋晶圓廠的單位生產成本雖低,但是,要讓12吋廠的生產達到經濟規模,擁有晶圓廠的業者就必須要承接以往數倍的訂單。對於傳統的整合晶圓廠,這是營運上的重大負擔,於是,許多業者紛紛宣告退出製造業務,一方面是迴避訂單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將企業的資源移轉到他們更擅長、利潤更高的設計業務。

半導體大廠釋出的製造業務,終究會流向晶圓代工業者。這也是近年來,台灣晶圓代工業者,甚至包括記憶體廠,積極建廠,虛位以待訂單的背景。不過,這個過程出現的重大挑戰在於,設計能力與製造能力發展的不對等。一般而言,單一晶片上所能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是依照摩爾定律持續進展,大約是每18個月增加1倍,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半導體業者卻注意到,單一晶片上的設計實力成長,開始落後於製造能力的進展。也就是說,如果產業生態沒有太大變化,未來業界對於高階製程的需求,將只會集中在有限的廠商,而無法支撐產業發展的動力。

這也是近年來半導體的製程開發,由百家爭鳴的狀態,轉變成三大陣營的背景,其中的一個陣營,就是由台積電所主導。

然而,當傳統的晶片製造業者,將訂單委外給代工業者時,源自於12吋廠營運成本議題,也順勢移轉給代工業者。簡單的說,每家設計業者所需要製造流程不盡相同,如果單一的訂單數量過低,晶圓代工廠仍要處理製造成本的議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晶圓代工業者大約在10年前,就開始投資IC設計的服務公司,台積電、聯電等業者,甚至會開始發展設計的規範。

從這個脈絡來看,晶圓代工教父的說法,除了希望能盡快找到足夠的客戶,還有確保「優質訂單」的用意。中國的IC設計業者,是晶圓代工的潛在客戶,如果他們的訂單數量過低,對於代工廠而言,將是不小的營運負擔。

至於這個想法在未來是否可行,關鍵不是製造能力,而是代工業者對於晶片設計的輔導、掌握能力。

(回目錄)


咄咄集:兩岸不重教育 難以化解敵意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陳雲林首次來台,國內民意兩極,有些人為協議果實而歡呼,有些人為主權問題被隱晦而憤怒,但無論如何,中國的武裝威脅仍是不分朝野共同的痛,王金平院長在11月5日上午與陳雲林會談時首揭撤除導彈,拉近了「反陳」「迎陳」兩邊的心聲,也代表了最高民意機關終需高舉安全為民把關的必然立場。

中國大陸98年國防預算至少4,099億人民幣(近2兆台幣),而台灣地區的國防經費為3,235億台幣,這些經費有多少是因兩岸對峙而優先從政府歲出中撥款!當陸生是否來台、是否使用到台灣教育資源的問題被提起時,中國大陸及台灣的教育投資便需重新檢視。當兩岸教育交流只談陸生來台和學歷採認時,無形中我們放過了兩岸教育投資均嚴重不足的實況,迴避了教育經費被國防經費擠壓的事實。

論起中國大陸教育,肯定其重點高教者固然有之,但識者也指出一千多所高等教育院校的水平相差甚大,甚至因為過去十幾年的擴充,部份重點高教也開始捉襟見肘;至於廣大的高中以下學校,本來就是中國大陸教育的弱點,在無法普及的辦好中小學之下,於是大城市中的重點中學、重點小學比起台灣地區的私立中小學競爭更加激烈。

以中國大陸(1999)年每生教育經費,和台灣的2003年數據相比,並經過以購買力平價指數換算,中國在高教的每生成本已達台灣的1.23倍(而台灣2003年以後的資料更糟),但在中等教育僅及台灣的0.33倍,國民教育更只有台灣的0.15倍(見程振隆:當前台灣教育經費問題的困境,民94),許多到中國大陸旅行的人也困惑於中國崛起和內陸中國的兩極面相,教育最容易被忽略,於是超低工資的重慶教師終於起而罷教,四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市的校園依稀看得出沒倒塌前也是極其簡陋,當中國當局銳意邁向世界大國之際,為何吝於對教育做相對的投資?尤其是讓國防經費繼續以兩位數成長!

轉過來看台灣,自民國49年至79年,30年之間,若以GNP的5%做標準(不是馬總統選舉的6%),教育經費至少少編了3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約GNP的51%),換算為現值約5.5兆,是這樣的低投資,使可以接受公立學校教育的被迫讀私校,資質可以讀大學的被迫一再重考或就業,更別說對技職教育的更新遲未落實了。這樣的失落,這樣的不公,找誰平反去?而現在為了陸生來台、學歷認證,可以把始終經費不足的問題晾在一邊?

免削鉛筆的形狀很像飛彈,陳雲林固然帶來了直航的牛肉,但要台灣人民放下心防,「撤飛彈,增杏壇」才是王道,才是正路。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