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藥一路發20025期 (2001/2/8) 主編: 方麗萍 主題: 農業有機廢棄物產業發展現況與展望 1. 前言 人類要求文明與物質的享受是剪不斷、無力可阻的。各種文明的探究、 各類經濟活動的成長、物質的精緻與多元,已全面激化整個環境的繁 複,使得原本自然簡單、生生不息的環境規律被擊破了。人類從事各 種活動,製造了大量廢物,給環境帶來之負面影響,已遠遠超過環境 的涵容能力,環境負荷不了人類過度的破壞,有限而可用的寶貴資源 因此銳減了,不僅危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更是未來永續發展的絆腳 石。為能永續發展,絕不能有太多的棄物,更不容這些棄物陷整個環 境於負面的惡性循環,唯有回歸良性的資源循環體系以創造生生不 息,人類未來才會有希望。從來處來回到來處去,參與循環才能生生 不息,自然界的定律一向如斯。台灣有機無害農業可利用之廢棄物非 常多,每年約有二千多萬公噸產生,大致可分成四大類: 1.農作副產 物。2.農產加工副產物。3.禽畜固體排泄物。4.都市垃圾。這些有機廢 棄物都是可以回收產製成有機質肥料,回歸於自然界。 2. 臺灣地區有機廢棄物處理業發展現況 根據研究調查(楊盛行等/1991)(袁紹英,1987)估計台灣地區每年產生 有機廢棄物高達2452萬公噸。拜產業萎縮、口蹄疫之賜,近年有機廢 棄物的總量確實降低了一些,但垃圾問題則益生嚴重而迫切。有機廢 棄物常被視為垃圾而被送進垃圾場、焚化場或隨意棄置。垃圾場的衛 生掩埋法,用在地狹人稠的臺灣,未來對場地的獲得必須未雨綢繆。 焚化法則受制於有機廢棄物的高含水量,除極易造成滲漏外,也主宰 焚化爐能率的高低,更直接掌控爐體壽命的長短。從環境污染的角度 來看,有機廢棄物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污染公害,比起其它的環境污染 問題,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成功大學環工系的調查發現,臺灣南部地 區所有重要河川都受到嚴重污染,其中50~60% 污染源係來自其上 游之養豬場糞尿水,其對南臺灣地區的民生用水所造成的嚴重事實, 何忍視若無睹?這些數量可觀的有機廢棄物,若能事先經過有系統的 收集、完善的調配和醱酵處理,就能產製成高品質的有機質肥料以回 歸農田使用,不但能改善土壤物理性、化學性及維護土壤微生物相之 平衡與活性,更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非常符合目前所謂的『資源 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理念。除了農作副產物(不含果菜市場廢棄物) 可由農民就地處理利用外,其餘約2,096萬公噸的有機廢棄物,若製 成有機質肥料,其產製率從20%~60%不等,平均以40%計算,則可 年產有機質肥料約 838 萬公噸。目前登記有案的有機質肥料工廠有 56家(87.10.14),統計其年產量約10萬公噸。未取得工廠登記之有機質 肥料工廠,全省約有270家,平均每家年產量以2,000公噸計算,每年 總產能約55萬公噸,至此,全省總產能約65萬公噸,大約可消耗162.5 萬公噸的有機廢棄物。若以上估計不差,則目前約有1,900萬公噸的 有機廢棄物未能經適當處理及再利用,除部分送到焚化爐或掩埋場之 外,其餘大多淪為環境污染源了。不要懷疑,未來有機廢棄物污染源 的整治就靠這些有機質肥料廠,所以如何獎勵業者增加投資、擴大產 能並就其生產程式、品質評鑑及修法協助工廠登記合法化等問題,頗 值得學術界及政府相關單位加以關愛。 3. 臺灣地區有機質肥料市場 農業科技的進步及經營的現代化,化學肥料和農藥造作農作物產量大 增,品質亦大幅提升。幾時,長期大量施用化學肥料,直與土壤酸化、 鹽化牽絲扳藤。農藥的濫用,直讓病蟲害的天敵減少及抗藥性產生,高 劑量使用已引爆農作物和土壤的農藥殘留問題;有鑑於此,未來農業發 展除了注重農業產值之提升外,還必須兼顧環境生態平衡。有機廢棄物 再生利用,製成的優良有機質肥料回饋農田,不僅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以 提升農田地力,並減少廢棄物對環境之衝擊。就經濟價值而言,不但免 去垃圾處理費,更節省進口肥料之外匯。對面積有限的臺灣地區而言, 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其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臺灣位處熱帶及亞熱 帶地區,氣候高溫多雨,加上農田耕作頻繁,作物複種指數高,土壤有 機質消耗迅速。根據省農試所調查指出,全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 %以下者占65%,顯示本省耕地若不及時添加有機質肥料,屆時地力嚴 重耗損後,土地生產力會不斷下降,實堪慮之!臺中區農改場(陳清文 等/1993)針對臺中地區農友使用有機質肥料現況調查顯示,種植蔬菜、 花卉…等短期作物,果樹、茶樹…等長期作物及其它特用作物等高經濟 作物,農民施用有機質肥料之意願較高,其平均施用有機質肥料短期作 物每年每公頃4公噸,長期作物每年每公頃8公噸,而此類經濟作物在 臺灣地區之種植面積依臺灣農業年報資料統計約50萬公頃,由此可估 算出臺灣地區年有機質肥料需求量約320萬公噸。農政單位推薦有機質 肥料用量為每年每公頃施用12公噸,則年有機質肥料潛在需求量高達 600萬公噸。 以上估算僅以經濟作物為準,若以臺灣地區可耕地面積 87萬公頃計算,則年有機質肥料潛在需求量更高達1,000萬公噸。有機 廢棄物即使全數處理,其產製之有機質肥料也只有838萬公噸,證明目 前仍在污染環境的有機廢棄物即使全數處理,以臺灣現有之耕地,絕對 可以完全消化而綽綽有餘。農地不但是臺灣最寶貴的生產資源,更是有 機廢棄物之最佳處理者。 4. 分析與探討 l 政府輔導策略 (1) 環保單位 一般家戶垃圾,如金屬、塑膠、玻璃、紙類、水銀電池、廢燈管等有 害廢棄物,環保署依廢棄物清理法頒佈回收清除處理辦法,已強制製 造業者必須提撥經費回收處理一定比例的棄物。業者委託成立的各種 基金會陸續成立,統籌規劃回收處理事宜,施行至今,成效顯著,不 僅減少環境污染,也大大減輕環保單位的工作壓力,更落實了污染者 付費的執行。『有機』、『無害』、『可利用』的有機廢棄物日益增加,其 回收處理產製成有機質肥料之優點如前文所述,卻遲遲未見相關單位 重視。廢棄物清理法中雖有明文規定,產生事業廢棄物之事業機構, 其廢棄物應自行或委託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負責清除、處 理之,違反規定者可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之罰鍰。如此鬆散的 條文對自律性不夠的業者根本無法產生約束力,加上稽查人力不足, 讓工廠和清除業者有機可乘,隨意傾倒廢棄物或養豬場任意排放糞尿 至河川等情形仍時有所聞。只有結合上游廠商、中游清運業者及下游 有機質肥料工廠,才能讓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回歸農田利用,不但使 垃圾減量,也避免二度污染環境,更符合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 (2) 農政單位 為了鼓勵有機質肥料之生產,至84年度為止,農林廳已輔導設立或規 畫中的農牧廢棄資源處理中心有35處(蔡精強1994),總投資額預計高 達新臺幣10億元,其中5億元為農林廳補助款。但是,得到鉅額補助 的農牧廢棄資源處理中心所生產有機質肥料之價格並未相對降低。農 委會、農林廳至各鄉鎮農會亦年年編列預算,補助農友購買有機質肥 料施用。長期作物補助標準為每公頃8,000元,短期作物每公頃4,000 元,可是仍未見受惠農友提升使用意願。根據調查,經常施用有機質 肥料之作物種類仍以高經濟產值之果品、花卉、蔬菜及其它特用作物 為主,基於成本的考量,施用量均未逮農政單位推薦量。這裡發現兩 件值得深思的事實:1.何以農牧廢棄資源處理中心無法提供低價產 品?2.何以編列補助款仍無法打動農民按照農政單位推薦使用量?共 同的答案:成本太高!這個答案已充分指出唯有降低生產成本,才能 相對降低使用成本。未來如何協助業者降低生產成本,何嘗不是農政 單位的當務之急? 要拓展有機質肥料的市場,必須先提升農友使用意 願,因此,如何降低使用成本,才是治本之道,否則,任何的補助措 施,也無法發展大量施用的普及目標。政府對有機質肥料之品質訂有 嚴格標準,但目前市上各種品牌充斥,農政單位受限於人力,無法作 有效管制,其實有機質肥料品質的不穩定也是目前阻礙農友使用意願 的重要因素。 l 有機質肥料生產業者 如前文所述,民間投資生產有機質肥料工廠每年可處理有機廢棄物約 162.5萬公噸,其對臺灣環境的維護及永續農業之延伸,具有不可磨滅 之貢獻。當前,這些大小工廠正面臨以下困難,亟需政府相關單位正 視予以協助解決。 (1) 工廠合法化 法令規範有機質肥料工廠必須設置於『工業用地』,取得工廠登記證 後,才能申請肥料登記證,販賣方為合法。除了工業土地價格昂貴外, 還有生產過程會有異味,事實很難在工業區設廠,大多數業者因此無 法取得證照。農政單位非常了解此問題,於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公告訂定『禽畜糞堆肥場設置要點』開闢另一合法管道,使業者能依 法辦理。可惜立意雖美卻失察現實,問題仍舊懸而未決。目前業者所 生產的有機質肥料,即使品質符合肥料管理規則之標準也無法獲得肥 料登記證,於是多數業者轉而租用他人工廠登記證或淪為代工廠,無 形中增加許多營運成本。 (2) 產品用料缺乏規範 目前有機質肥料工廠仍需花錢購買大部分的有機廢棄物或清運付費, 業者常因考量成本,而更換貨源。處理業者與廢棄物出產者之間資訊 不彰,造成南貨北運、北貨南運的情形屢見不鮮,也間接造成產品品 質參差不齊。部分業者採用含二度污染物質之原料,如含有重鉻酸鉀 的皮粉、易含重金屬的工業有機廢棄物……等,由於農政單位對生產 業者使用原料並未有任何管制措施或規範,導致品質無法控制。 (3) 配方紊亂 除了少數業者標榜與學界合作,由其指導生產有機質肥料外,多數業 者對原料之專業知識仍舊缺乏,只憑藉經驗調配原料,加上貨源不定, 其品質實乃堪慮。 (4) 惡臭造成空氣污染 醱酵是生產有機質肥料必經之途,過程中易產 生氨氣、三甲胺、甲硫 醇、硫化氫等氣體,易造成附近空氣之污染,其對人畜直接有害。 (5) 廠牌充斥無法辨識 為了促銷產品,許多業者不惜花費鉅資辦理廣 告促銷、宣傳看板或試 作田,農友面對眼花撩亂的宣傳廣告,無從分辨產品優劣。廣告的威 力無遠弗屆,很容易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而最後的受害者仍然 是廣大的農友。 l 農友使用意願分析 售價與品質才是左右農友決定使用與否的最大因素。如何降低成本與 提高品質,是業界及農政單位未來必須努力的共同目標。 5. 可行性評估 分析農業可利用之有機廢棄物在農業用途上的用量及可行性評估作業 中,不容否認,將有機廢棄物回收轉製成為有機肥,並全數回歸農地, 品質與成本才是農民決定使用與否的主因與誘因。目前台灣地區農產 加工副產物,量產較大宗者有蔗渣、豆渣、木屑、紙漿廠木屑、醱酵 副產品、廢豆粕、屠體殘渣……等。禽畜糞首推豬糞、雞糞。都市垃 圾的廚餘量亦不容輕視。長期以來一直呼籲各農產加工副產物主,此 類大量的下腳料,除非能開發成較高經濟價值成品外,其餘均應以廢 棄物的觀念來處理。這些事業廢棄物又可成為禽畜糞或垃圾廚餘的處 理材,也就是說用廢棄物(事業廢棄物)處理廢棄物(禽畜糞、廚餘),比 如說木屑、稻殼可參與禽畜糞之吸臭及幫助醱酵,再轉製成有機質肥 料供農民使用,諸如此類運用,只要詳加規劃與設計配比,不難處理 得宜。規劃農民大量使用有機質肥料之前,除了必須先設計能滿足農 民高品質及合理價位的需求外,且需為農民預設些許利益條件,才能 促成農民使用意願昇華到最高點。農產加工副產物、禽畜糞、家庭廚 餘等三大類材質,單獨處理製成有機肥,將會發生多項缺失,諸如營 養失衡、微生物偏相、重金屬含量偏高……等問題,但若選擇4~6種 或更多的材料,經過配比,再組合製成有機質肥料,非但沒有上述缺 點,反而能產製成優質有機質肥料。對於任何有機廢棄物,除了希望 出產者自身能點石成金外,其餘也均能予以回收而資源化。例如製造 食用油之下腳料可轉成飼料物,而未能處理之餘量,除了目下所採用 之焚燒、掩埋、放流等方法外,其實尚有一籌健康、可行、永續、低 成本的處理方式,即是建立整套的回收系統,處理轉製成雜項有機質 肥料而回歸農地。有機廢棄物並不是無條件可直接使用於農田,必須 考慮諸多因素,如重金屬、一般金屬離子、鹽基等有害含量,病蟲、 雜草等境外移入,營養失衡,寡相有機而造成微生物偏相發展,醱酵 不足等問題,在在都需要處理。進行處理就會有費用發生,如何將這 些處理費用作適切、合理的分攤,將是一觸即引爆的議題。廢棄主與 使用者是回收系統的推手與殺手,肯定是不容置疑的,唯有廢棄主付 費適可,使用者付費合理,才能長期有效的解決問題。目前農田正需 有機肥以利地力。台灣約有60萬公頃之農田可容納這些由廢棄物轉而 製成的有機肥,其不但適時提供這些有機廢棄物的出路,更因此而不 致任令污染而無策。農地因使用有機肥而提高生產力,農民則因收益 增加而實質受惠,可謂雙贏。若每公頃的農地,每年使用1~2噸,則 每年可消耗掉600~1200萬噸的有機質肥料,何來污染呢? 台灣農業 界處於即將加入W.T.O. 的轉型期,許多作物已朝精緻化方向發展,所 以有許多有機產品被引入農業界,期促使作物品質、產量能有突破。 農民一方面接受正統的肥料產品,也偶有以"食補"的心態使用這些高 價有機產品,往往多花很高的成本,卻只增加些微的效益而已。農民 在使用肥料的諸多心得中,已開始思索如何正確的接受肥料或有機產 品,並悟出如何盤算各種肥料或有機產品在使用中所能提供的實質經 濟價值。因此未來的有機產品市場一定會以其實質價值來定位,故有 機廢棄物在農業用途上,除應設計出符合農業用的產品、合理的使用 價格為前提外,更需為農民預設些許有利之要件,始能在最短時間內 開發出新高成績。唯有合理化的設計,才能長久、永續是不容推翻的 至理。茲分析常用雜項有機肥之效益評估: (1).以化學肥料計價之效益評估 當前台灣農業界所使用的酸性複合肥料,每1﹪公斤的肥分,平均價 格大約為0.16元,中性複合肥料,每1﹪公斤的平均價格為0.35 元, 據此推論,若雜項有機肥之肥分總量為2.4﹪,推論出它的肥料效益約 為每公斤為0.16 ×2.4 ~ 0.35 ×2.4,即0.38 ~ 0.84元。 上述兩項評估分析,雜項有機肥的肥料效益約為每公斤在0.38~0.84之 間, 若採平均計價計算則為每公斤0.61元。 (2).以有機土壤效應的效益評估 有機在土壤中所扮演的功能是化學肥料所沒有的,由於長期使用太多 的化肥,常引起土壤酸化,又因台灣處於高溫多雨的環境下,土壤中 的不穩定令有機質常易被分解及流失,造成土壤中之有機含量偏低, 成為作物生長的限制因素,所以台灣農地每年加入適量的有機物質顯 然是必要的。設若有機與肥料之效益等值,則暫定其效益評估價約為 每公斤0.61元。根據上述粗略估計,推算出一般雜項有機肥的農民使 用價格應低於1.22元/kg,最是合理的,也較易被農民所接受。 6. 解決方案及未來展望 有機廢棄物兼具資源和污染源的特性,經適當處理則成高品質的有機 質肥料,不但是資源回收再利用,更是最能減少其對環境之衝擊。臺 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有限又正面臨農業轉型期,更應積極推動農友 使用有機質肥料以維護環境品質及永續農業之經營。政府環保單位、 農政單位、有機廢棄物出產業者、清運業者、有機質肥料製造業者及 相關學者專家,應攜手朝下列目標邁進。 (一) 法令修改 政府環保單位應重新檢討有機廢棄物處理之政策及方向,不可將有機 廢棄物視為垃圾,應修法要求業者回收處理,並由污染業者負擔清運 和處理費用。農政單位,則研究有機質肥料工廠用地,是否可以適度 放寬,但對於可能污染環境之臭味、排放水等,則須加強管制。透過 政府相關單位、污染業者、清運業者及有機質肥料製造業者,不可排 除受工廠用地地目之限而無法取得證照之製造業者,共同會商檢討研 修法令,以徹底解決橫跨資源與棄物的有機物。至於中央標準局所訂 之有機質肥料國家標準,亦可再次檢討,就其不合宜之部分進行修改。 (二) 當地處理當地利用 全面調查台灣各地可供處理利用之有機廢棄物種類、數量與分佈等相 關資料,依據各項資料劃定責任區,將各地生產有機廢棄物運至同地 區有機質肥料工廠處理。針對有機廢棄物之產量與有機質肥料需求兩 方面進行評估,以便進一步規畫各地區是否需要增設工廠或擴大原有 工廠生產量,以達成將有機廢棄物完全利用的目的,並落實『當地處理』、『當地利用』之 宗旨。 (三) 提昇產品的品質 定期邀請學者專家為有機質肥料業者辦理講習及研討會,針對使用原 料、穩定處理、醱酵程度、配比、水分控制、調整酸鹼值及各種有關 生產事宜進行研討,以充實其專業知識,輔導業者生產符合國家肥料 標準的有機質肥料。 另外由政府或公正民間團體推行認證制度,訂立 各項檢查標準並發給合格標籤,使農友只要認明有此標誌之產品即可 獲得品質保證而安心使用。 (四) 建全產銷制度 農友使用有機質肥料時期集中於每年十月至翌年二月,此時需求量無 法滿足,而平時又生產過剩,造成產銷失衡問題,常使生產者面臨庫 存、倉租、人事管理等額外之費用。充分醱酵之有機質肥料,品質穩 定可耐久放,農友有較大空間貯存,可宣導農友事先購買堆積。生產 過剩之有機質肥料則調度至施用盛期之地,以為互補。餘者則推介至 邊坡植生、花卉、高爾夫球場及種苗等業界。目前有機質肥料之銷售 通路為四級結構,即工廠→經銷商→零售商→農友,今後可朝工廠 → 零售商→農友,簡化結構以降低使用成本。最好能輔導農友使用散裝 有機質肥料,則其使用成本自然更低。 (五) 政府經費之有效運用 善用環保署每年編列的清運及處理垃圾預算,只 需適度補助業者擴大 產能並提升處理技術,必將有效減少垃圾量,不啻不需多花費,也一 樣完成處理垃圾的目的。農政單位根據『獎勵禽畜糞堆肥場設置輔導 要點』 陸續編列了新臺幣5億元,補助成立農牧廢棄物處理中心,至 83 年度為止,已生產的5處共補助新臺幣約9000 多萬元,平均每一 處理中心約補助1800多萬元。若能擴大補助範圍,以民營業者之效率 及成本控制,肯定能有效降低成本,並可加速有機廢棄物之處理及有 機質肥料之推廣。 (六) 降低價格 貫徹『污染者付費』,執行有機廢棄物出產者支付處理費用給處理者。 落實『當地處理』、『當地利用』有效降低運費成本。推行認證制度以 節省業者廣告費用……等。從產銷的每個層面減少成本支出,則品質 優良、價格便宜的有機質肥料自然可期。 (七) 成立公會 目前國內有清運業者及有機質肥料工廠共三百多 家,不但彼此間缺乏 連繫,政府在管理上也非常困難。如果業者能夠籌組成公會,則舉凡 法令研修、廢棄物數量之調查、處理責任區之劃分、講習會及研討會 之辦理、認證制度之推行、產銷制度之改進、政府經費之分配運用等, 公會均可協助政府處理,必可有效減輕政府之負擔,也可健全產業之 發展。 7. 結論 臺灣地區民眾對於環境品質的不滿意程度越來越高,試想,每年兩千多 萬公噸的有機廢棄物垃圾,何嘗不是造成垃圾無處可倒及河川全面污染 的罪魁禍首?老祖宗的經驗告訴我們,把有機廢棄物經過醱酵處理製成 有機質肥料再回歸土壤是最符合自然生態循環的方法。希望政府環保單 位予以政策性支持,透過修法要求有機廢棄物必須回收利用,並貫徹執 行污染者付費,否則,為了處理越來越多的有機廢棄物,必須興建新的 焚化爐或尋求新的垃圾掩埋場,不知道還要激起多少民怨與抗爭。希望 農政單位能重新檢討有機質肥料的政策,透過溝通協調及修改法令,積 極輔導業者合法化,鼓勵業者擴大產能,並對有機質肥料品質嚴格把 關。業者應該組成公會,透過彼此交流學習,提升產品品質、重視品管、 降低成本、推行認證制度及健全產銷制度。一旦有了高品質且價格低廉 的有機質肥料,農友不需補助也會樂於採用,屆時,環保、農業兩者兼 顧,應是政府與業者大家共同追求之目標。(本文作者: 格林恒業股份有 限公司楊國廷董事長) ■ ------------------------------------------------------------------------------ 方麗萍 電話: (0919278319) / e-mail: rdai@ms1.hinet.net / 傳真 (02-27644109) ------------------------------------------------------------------------------ ============================================================ 如果您不想再訂閱 農藥一路發 可以到 https://enews.tacocity.com.tw/unsubscribe.phtml?enews=ag168 取消訂閱 此電子報由[八足資訊]章魚電子報系統代理發行! 歡迎蒞臨參觀指教,訂閱更多精采的電子報! 章魚電子報 https://enews.tacocity.com.tw ------------------------------------------------------------ 您所收看的是[台灣農業電子報] 這是農友們專屬的傳播媒體,歡迎提供在地的農業消息... 系統服務員: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推廣中心 助理研究員 鄭文吉 聯絡地址:屏東市民生路農事巷一號 聯絡電話:(08) 7229461~4 傳真:(08) 7225577 E - mail:jwj@mail.kdais.gov.tw 快樂農家 WWW:http://farmer.iyard.org 台灣農業電子報訂閱方式: 1. E-mail farmer-request@mlist.iyard.org, 2. 標題寫上subscribe 寄出就行了 3. 若要取消訂閱, 將標題改成 unsubscribe 寄出就行了 或到 http://mlist.iyard.org/wws/info/farmer 網頁訂閱 亦可由易達網 http://www.edirect168.com 訂閱 目前台灣農業電子報亦代為放送下列三種農業電子報: 1.宜蘭技術學院 有機農業電子報 2.農業試驗所 農業電子報 3.方麗萍博士 農藥一路發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