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11-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小龍女或李莫愁
擴大內需能否對抗危機
  兩分錢:素人台灣
  政經掠影:公民民族主義的契機



【社論】
小龍女或李莫愁
 
 

民進黨失勢下野之後,蔡英文臨危受命,被拱上民進黨主席大位。當時,台灣媒體普遍賦予「小龍女」的美名,認為她的「天真、無辜」多少可以洗滌民進黨執政期間窮凶貪瀆、陰狠內鬥的惡濁形象。當時,正副總統陳水扁、呂秀蓮都已下台,曾經擔任過閣揆的幾大天王,包括游錫(方方土)●、謝長廷、蘇貞昌等人,也都傷痕累累淡出政壇。蔡英文風格獨樹,集各方寵愛於一身,外有媒體輿論的善意期待,內有全黨殷盼浴火重生熱望,小龍女主席在政權交替的關鍵時刻,擁有寬闊無比的揮灑空間,這對於她和民進黨而言,都是極為難得的歷史機運。

但是,2008年11月6日,烽火四起的台北街頭,蔡英文的種種表現,讓許多人不禁懷疑,她會不會是「李莫愁」假扮成「小龍女」?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李莫愁是小龍女的師姐,同是古墓派傳人。小龍女天真純淨,心地良善;李莫愁怨毒暴戾,陰晴不定。兩人雖然師出同門,性格上卻是完全不同的品系。

蔡英文一再宣稱民進黨要「重返街頭」,然而,若是審視綠營在陳雲林來台之間的街頭表現,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李莫愁式的懷舊報復。威權時代的蔣介石肖像被重新抬出,國族主義象徵的青天白日旗到處招展,反共抗俄時代的標語和歌曲到處傳頌……要對陳雲林嗆聲,最夯的口號就是:「共匪滾回去!」

由於拒絕開展兩岸關係,拒絕營造和平情境以創造未來的可能性,民進黨最偷懶的辦法,就是退回到冷戰時期反共獵巫的「美好時代」。另一方面,就是攏絡社會上的中產階級失意者以及無產失業者,透過煽情的政治訴求,將階級矛盾轉化為國族衝突。

英國作家霍布斯邦在其名著《極端的年代》中,描述初期法西斯的共同特性是「普遍患了歇斯底里的國族主義及恐外症,將戰爭及暴力予以理想化,思想偏狹,傾向高壓統治,狂熱地反自由主義、反民主、反無產階級、反社會主義、反理性,重血統、貴身分、戀土地,一心想要重回已經被現代世界破壞了的舊價值體系」,這些用語,對於民進黨所發動的群眾,似乎也是貼切的形容。

事實上,當蔡英文在11月6日的街頭,面對群眾,帶頭喊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口號時,就沒有理由再裝天真,裝可愛!蔡英文擔任過國安會諮詢委員,主掌過陸委會,應該非常清楚這個口號對北京的意涵。台灣的獨派勢力最主要的問題是,輕率地把口號當作聚眾催情的工具,卻從來不願負責地告訴民眾,政治主張所可能引發的後果。

做為民進黨的主席,蔡英文究竟是像小龍女一般的天真無辜,無怨無悔,為愛行走江湖?或根本就是像李莫愁一樣,不斷擴張既往的仇恨記憶,以復仇雪恨合理化一切恣意任性的惡行?希望蔡英文能明白展現,她要將這個政黨帶往什麼道路。

(回目錄)



【左右看】擴大內需能否對抗危機

【左看】
凱因斯救不了資本主義
李亮/文字工作者

面對全球金融風暴的威脅以及國內成長率下降的問題,中國大陸宣布高達4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方案。無獨有偶,行政院長劉兆玄亦於13日宣布將以「舉債救經濟」作為未來財經政策的重點,兩岸彷彿在擁抱凱因斯主義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

新自由主義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救經濟、反而導致更大危機,這在全球金融危機當下已是人盡皆知,但轉向凱因斯主義就能奏效嗎?回到1930到1940年代,歐美等國採行類似的政策並未使經濟走出危機,失業率依舊高達20%以上,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規模空前的戰爭動員才改變了蕭條局面。

再以擴大內需的內容而言,凱因斯其實並沒有太多具體分析,在他的著作中,「建造金字塔」、「雇失業者挖洞再埋洞」等等離譜建議皆曾出現,凸顯他並不細究怎麼花錢。但現實中,錢該花在哪裡、怎麼花卻是方案成功與否的關鍵。除了純粹的浪費性工程之外,在產業利潤率下跌、普遍生產過剩、又無重大外部創新的情境下,上哪去找乘數效果大、能帶動產業鏈復甦的投資項目呢?




【右看】
誰還需要凱因斯
王放/政治評論員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只見各國政府推出各種紓困、救市方案,並制定擴張性財政政策,對金融市場的管制也開始出籠,就連國際貨幣體系以及世界貿易組織也遭受到挑戰。這些反應背棄了20多年來的新自由主義政策,雖未導向保護主義,但政策擺向凱因斯主義似乎十分明顯。

日前新凱因斯主義經濟學家克魯曼獲得諾貝爾獎,更是一個指標性事件。克魯曼在1990年代還沒那麼凱因斯,曾經撰文批評美國國內方興未艾的生活工資運動,譏諷工資上漲怎麼可能不影響物價與就業?但到了2000年以後,克氏卻日益關心社會福利,直言經濟成長需關注社會公義。

然而,這種具體政策上的轉向以及某些指標人物的出頭,並不真的代表主流經濟學界的思維轉向。關鍵在於,在凱因斯之後至今的經濟學,早已擺脫簡單的凱因斯、新古典之分,所謂的新凱因斯主義與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的親近性,遠比許多人想像得大。更何況,全球化的政治經濟環境早已與當初凱因斯主義提出時的背景大不相同,要搞擴大內需,早已不需要凱因斯。

(回目錄)


兩分錢:素人台灣
■陳子軒(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素人」這個詞在近幾年來蔚為流行,來自日文的這個詞表示非專業、業餘者的意思,而這兩字似乎正象徵著台灣當下的文化現象。

《海角七號》的風潮,無疑正是此一現象的縮影,不但是演員大都啟用沒有電影經驗的素人,就連戲中「茂伯」、「水蛙」等人所組成的暖場樂團也正是一個素人樂團。素人充滿著爆發力,不受樣板的壓抑與型塑,但是卻欠缺長期的續航力,導致汰換迅速,充其量只能幫人暖場,而難成為主秀。的確,每個人一開始都是個「素人」,但是當媒體上充斥著素人時,何嘗不是意味著這樣的社會缺乏制度的深化、這樣的媒體欠缺專業人才的培育?

如果說,由於大眾媒體的出現,使得這個時代已不再有真正的「英雄」,而是充斥著「名人」;英雄是個大人物(big man),而名人只是名氣大(big name)。台灣顯然將此浪潮推向另一極致,也就是「素人」充斥的階段,只是個「名」而已。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渥荷曾經說過,在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會成名15分鐘」,可不是嗎?從黑澀會、棒棒堂、星光幫、超偶幫、大學生了沒,乃至上遍各大綜藝談話節目自揭隱私的通告藝人,正昭示了這樣的「素人風」。只要你年輕想紅,就可以加入黑澀會、棒棒堂;只要具備基本歌喉,就可以報名星光、超偶;只要聯考考了8分,恭喜你,你已具備上大學生了沒的基本條件。人人都是素人,所以人人可以上這些電視節目,人人也都可以享受那15分鐘的名氣,人人也就自以為成了明星了,儘管只是「B咖」。電視創造著幻象,有人也樂於沈浸這樣的幻象。唱歌或許仍須具備基本門檻的才華,但隱私可是人人皆有,只要你敢講,你就可以是電視上所謂的「藝人」。可以炫耀你收藏的鞋子和包包,談談上課趣事,更可以在電視機前公開你的床笫私密。

台灣人一直以島上充滿生命力而自豪,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的美麗,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素人該是展現這樣迷人特質的,但是現今的媒體素人文化,卻讓人不敢恭維。說穿了,素人便宜,可替代性高,但這不是媒體長遠發展之福。但是頻道數量膨脹,節目製作成本與人才考量下,談話性節目成為電視製作當代顯學,不只是政論節目氾濫,綜藝談話節目也都充斥著同一票通告藝人。「你有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多年前歌唱節目看似一句酸人的話語,其實酸到的正是台灣目前的電視節目。

(回目錄)


政經掠影:公民民族主義的契機
■卞中佩(社運工作者)

靜坐超過一星期的野草莓學運,已有遍地開花之勢,直接間接捲動進來的民眾、社運團體,也越來越多,它的後續效應不僅擺在集遊法、總統道歉等訴求上,也攸關未來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

野草莓學運,絕非715學者的借屍還魂,而是經歷了2006年與民進黨主流的族裔民族主義路線決裂後,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臥薪嘗膽,在1106的大亂戰後,民進黨中央的街頭路線失控,再加上高層畏事落跑,行政院前靜坐的學者、民眾及學生撐過了當天的狂暴與鎮壓,乘勢而起成為泛綠陣營唯一留下的抗議香火,並將運動形式轉化成學生為中心,並打算轉化為進步的公民意識。

學生是主角不代表外圍啦啦隊就不重要,從這幾天陸續在各報章媒體出現的支持評論,可以看出這次運動打算將論述延續著715宣言的價值核心,也就是民主制度的維繫及國家認同的打造並立並重。只不過這一次對立面轉換成國共兩黨,避免掉了兩年前難以取捨的尷尬,這也才捲動了綠營內部甚至廣泛社會的支持。這次是成功的公民民族主義實踐,所以如趙剛所言,指出這次運動有「指責國民黨政權與中國沆瀣一氣」的認同傾向,準確反映出台灣社會雙方的重度焦慮所在。只是平心而論,民族的部分本是715學者一貫的立場,公民建構的層次,仍必須正視。

而未來的挑戰依舊嚴峻,政治領域中的實力原則仍必須面對。民進黨執政後期透過打造國民捲動選民的政治現實主義越來越猙獰,比起715宣言以來毫無群眾基礎,這次雖稍具對抗實力,未來不與派系合作,能否被黨內重視而不被收割,已經值得懷疑,不論有沒有黨內造黨的機會,從過去的慘痛經驗來看,公民的鍛造,也不能再交給黨。

但與公民社會的連結,也是有NGO、社運基礎贏弱、先天不足的情況在,再加上民進黨戒不掉的國族動員,親綠的團體一吸就走,其它的議題複雜及統獨交織的各團體仍會產生衝突和矛盾,如果公民與民族的取捨難題依舊會是擺不掉的附骨之蛆,各方的新仇舊恨彼此制肘,公民社會仍會僅是藍綠惡鬥下難以派生的空想。

不過這次野草莓運動的效應,也不該僅把目光擺在短操作的政治發展層面,野草莓的訴求起之於社會,如果每個參與者能與社會有更多的連結面,就像當年野百合,許多參與者,經過了一場場運動及社會底層洗禮,至今仍在各基層領域為社會公平、弱勢正義努力不懈,細水長流,這恐怕才是真正不讓台灣向下沈淪的公民力量。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