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皇冠讀樂電子報
本週主旨:終極美味,妙莉葉.芭貝里的美妙原味

第206期‧發報日2008.11.19‧每週三發刊‧發行:皇冠文化集團

終極美味,妙莉葉.芭貝里的美妙原味  文◎丁小雨   

讀過《刺蝟的優雅》嗎?這是今年下半年書市的熱門文學小說之一,相信許多人沒看過至少也聽過。不過,我這篇文章要介紹的並不是這本書,而是作家妙莉葉.芭貝里在更早之前出版的另一本優雅作品,這本令法國文壇為之驚豔的小說處女作便是《終極美味》。一定要提的是,這本書可說是《刺蝟的優雅》寫作靈感的來源,因為當初就是因為《終極美味》從天上掉了下來,才讓芭貝里有了以中年女管家為主角的想法。而有趣的事,《刺蝟的優雅》中的前半部,正是《終極美味》故事發生的時間。所以把這兩本書都讀完,將更能體會箇中趣味。

《終極美味》的主角是住在巴黎左岸一棟高級公寓的知名美食評論家(是的,他就是《刺蝟的優雅》書中五樓的住戶──那位美食評論大師)。身為最會吃的法國人,這位全世界最知名、最頂尖,且舌尖與筆尖皆最有價值的老饕,吃過、喝過、見過的美味當然不計其數,也因此建立了很高的社會地位。只是,教授哲學的妙莉葉.芭貝里思考的出發點果然不同凡響,《終極美味》一書講的並非這位美食評論家如何如何奢華、參加過多少饗宴;才翻開書沒幾頁,讀者便發現:我們的主角竟然再過四十八小時就要死了!

每個人終有面臨到『那一刻』的時候。如果你的人生所剩時間不多,你會最想要什麼陪伴?或是最想要做什麼事?紅酒漫畫《神之雫》裡,雫的紅酒評論家父親臨終前以最愛的紅酒相伴;而以回憶與飲食包裝的這本文學小說《終極美味》,當自傲、自負又自我的美食評論家虛弱地躺在病榻上時,腦中最迫切的希望便是要找出這輩子在他心頭縈繞的某一個『味道』!《追憶似水年華》中,貝殼形糕點『瑪德蓮』牽引出了沉睡在普魯斯特童年之箱內的記憶,而《終極美味》的美食評論家則是因為要尋找『那個味道』,而開始藉由關於這輩子所鍾愛的飲食之種種回憶,串連起了他的童年、青年……他與家人、朋友、餐廳廚師……串連起了他的一生。

雖然是初試啼聲的處女作,但妙莉葉.芭貝里有如生魚片般滑順、如紅酒般優雅的文筆卻已表露無遺。曾表示哪天當膩了老師之後最想轉行做美食評論家的她,在書中也完全證明她的確有這方面的才華。如果說徐四金寫《香水》以文字描述氣味的功力已殝化境,那麼芭貝里在《終極美味》中以文字形容食物滋味的表現,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則橫跨千年、震撼全世界的驚人之謎!  文◎alwayss   

若提到『耶穌裹屍布』,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來歷。著名的『耶穌裹屍布』又被人稱為『杜林裹屍布』,目前保存在義大利西北部城市杜林的聖約翰大教堂裡。『耶穌裹屍布』長約4.2公尺,寬約1公尺,為亞麻材質,上面清晰顯現了耶穌的容貌和全身形象。相傳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三日卻復活過來,當時所遺留下來曾經包裹他的屍體的裹屍布。然而耶穌裹屍布的真偽數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神祕的『耶穌裹屍布』之謎,至今仍無最後的解答。

而從《達文西密碼》竄紅開始,以宗教、歷史與現代偵探小說為主的書籍在全世界大放異彩,作家們無不一一試圖創造出各種詭譎的情節來超越長達千年的時間鴻溝,並以現代的觀點企圖追溯與耶穌密切相關的各種線索,希望藉此能夠突破環繞史上最大的宗教迷霧。而茱莉亞.娜瓦洛(Julia Navarro)的首部小說《沉默同盟——耶穌裹屍布之謎》便是其中相當出色的一本!

本書最為特別的一點是,故事敘事的脈絡是以歷史事件與現代事件互相交錯的方式來進行,而且作者採用了說故事般的寫作手法,一一將故事中所牽連到的人、事、物,緩緩帶出,並以細緻的寫作手法給予形象的塑造,讓整個故事既完整緊湊、又富有十足的懸疑感,讓人在充分享受閱讀的快感之餘,更因其抽絲剝繭、高潮迭起的解謎過程,沉迷到無法自拔。

作者茱莉亞.娜瓦洛巧妙地將所有元素一一鑲嵌進這本張力十足的小說當中,雖然讀者可能會因為現實中『耶穌裹屍布』之謎未解而感到有些許遺憾,然而藉由作者在書中帶領我們一路走向的尾聲,其巧妙之處絕對能令讀者一解遺憾之情,甚至忍不住大聲叫好:『不愧是在西班牙能夠打敗《達文西密碼》的最高懸疑傑作!』
神隱的雷季

火勢延燒到長椅,濃煙彌漫,使教堂中殿陷入一片黑暗。四個身穿黑衣的人影,正倉促趕向教堂側面的小禮拜堂。在主祭壇附近有扇門,旁邊站著第五個男人,衣著樸素,雙手緊握看著他們。警笛的尖嘯聲愈來愈近──火警警報響起沒多久,消防車已經快趕到現場。再過幾秒鐘,消防員就會衝進教堂,而這表示行動又失敗了。

男人從主祭壇衝下來,示意弟兄們到他身邊。他們之中有一人仍然朝著小禮拜堂跑去,其他的則因為火勢過度猛烈而退卻。沒有時間了,火舌無預警地竄出,蔓延的速度超出他們所預料。一心只想完成任務的那個人現在全身都給火焰吞噬,衣服跟皮膚已經燒得焦爛,但不知從哪來的力量,他扯掉了蒙在臉上的面罩。其他人想要接近,幫他撲熄身上的火,但火勢已布滿四周,外頭的消防員也快要破門而入。他們的弟兄被火焚身,而且直到最後都沒發出慘叫,連吭都不吭一聲。

他們往後退,跟著帶路人衝往側門,在強力水柱沖進室內的同時離開了教堂。從頭到尾,他們都沒看見在講道壇的陰影中,有個拿著加裝消音器手槍的男子正監視著他們。

等他們一離開,他便走下講道壇,按了牆上的某個機關,接著就消失不見。



馬爾科.瓦隆尼抽了口香菸,也一起將火場的煙霧給吸進肺裡。消防員將主祭壇內外的餘燼撲滅後,他馬上就出來透透氣。

警方拉起封鎖線,將教堂外的廣場隔離,軍警則在外圍擋住因好奇或擔憂而聚集觀望的民眾。在夜間的這個時刻,杜林擠滿人群,大家都急切想知道耶穌裹屍布是否遭到了毀壞。

馬爾科要求前來採訪的記者試著在報導中安撫群眾:裹屍布完好無損。不過他並沒告訴他們,有人死在這場火中,而他還不知道死者的身分。

又有火災了,這個老教堂似乎常受到火災的蹂躪。馬爾科並不相信巧合,而杜林大教堂實在是個多事之地,不但出現過好幾樁搶案,還有近代的三次大火。第一場火發生於二戰時期,調查員查到兩具被火焚身的男屍。解剖報告指出,兩人都年約二十五歲,而且死因是被槍殺,不是燒死的。另外,調查員還有個可怕的發現:這兩個人都動過手術將舌頭割掉了。究竟為何這麼做?是誰殺了他們?沒人知道答案。這件案子至今仍然懸而未決,但已經乏人問津了。

過去一百年間,裹屍布在教堂外的時間比在教堂內還多,但忠誠的信徒跟普通的民眾都不知道這一點。也許正因如此,它才能免於受到這麼多災難事件的摧殘。

國家銀行提供了一個保管庫,負責妥善收藏裹屍布。這項聖物只有在特別場合才會拿出來展示,而且還有重重保護措施監控。然而,儘管防護十分嚴密,它還是遇過危險──真正的危險──而且不只一次。裹屍布幾天前才移回教堂,準備大規模的修復維護。

馬爾科還清楚記得一個日期: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二日。他不可能忘記,因為就在當天晚上,或者說是當天稍早,他才跟藝術犯罪局的同事,一起慶祝他的退休。

但教堂的那場大火,讓他改變了自己只要坐辦公室的想法。雖然他告訴記者這只是巧合,但他心裡很確定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所以現在他才會在這裡,調查杜林大教堂再度出現的另一場大火。不到兩年前,他才來這裡調查過一件意圖竊盜的案子──這些年來,教堂不知發生過多少次竊案了。教堂的人可以算是不小心抓到竊賊的,雖然他身上沒有任何屬於教堂的財產,但他們確信這是因為他來不及把東西拿走。在放置裹屍布的棺材四周,藝術品跟其他物品都被翻得亂七八糟,一位正好經過現場的神父,就看見他很顯然被比教堂鐘聲還吵的警報給嚇得逃跑。神父追在他後面,一邊喊著『停下來,小偷!停下來!』後來兩個在附近的年輕人抓住了他,一直等到警察抵達為止。竊賊沒有舌頭,而且是動手術割掉的,此外他也沒有任何指紋,指尖全部燒成了疤痕。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完全查不出這個人的國籍跟姓名,於是只能把他關在杜林監獄。經過一次又一次審問,他始終保持冷淡,不理不睬。他們根本問不出任何端倪。

不,馬爾科不相信巧合。杜林大教堂的所有『竊賊』全都割了舌頭,指紋也都燒掉,絕對不是巧合,這種模式簡直古怪到了極點。

自古以來,裹屍布一直跟火災脫離不了關係,就馬爾科知道,裹屍布在薩伏依王室保管時,就曾經歷過好幾次。一五三二年十二月三日的夜間與隔日清晨,位於尚貝里的聖禮拜堂存放室中,突然發生大火。由於存放室被四個大鎖鎖著,等聖禮拜堂的人把鎖撬開時,由奧地利瑪格麗特公主所訂製的銀製聖物盒已經被高溫熔化,讓裹屍布燒焦。更糟的是,一滴熔解的銀還滴到上面,燒出了一個洞。

一五七八年,薩伏依王室將裹屍布移至杜林大教堂保管,但事件還是繼續發生。在一五三二年大火的一百年後,另一場火差點又燒到裹屍布的存放處。兩個男人在禮拜堂的犯罪現場被發現後,知道自己一定會被抓住,竟然就直接衝進火焰中,活活被燒死,而且還忍受著極度的痛苦,完全沒叫出聲。馬爾科納悶這兩個人的舌頭是不是也割掉了?但他永遠也查不出答案。

從那時起,這裡就屢屢出現意圖竊盜的案子或火災,沒有一個世紀是完全安然度過的。近年來,只有一位竊賊被活捉──就是現在關在市立監獄的那個人。

馬爾科的一位組員走過來,打斷他的沉思。

『老大,主教到了。他剛從羅馬回來,非常不高興……他想要見你。』

『不高興?我一點都不意外。他任內發生了太多事──不到十年前,教堂差點燒垮,兩年前有件意圖竊盜案,現在又是這場大火。』

『對啊!他說他很遺憾自己接受勸說,同意整修教堂,而這是最後一次了──這座教堂已經建立好幾百年,但他覺得修繕工作草率,加上發生這麼多事件,幾乎可以說是毀得差不多了。』

馬爾科從側門進入教堂,門上有個小標示,說明教堂裡各辦公室的位置。兩個年紀較大的女人共用一間小辦公室,她們看起來非常忙碌,還有三、四位神父從旁邊走過,看起來十分焦慮。另外,馬爾科的幾個手下按照他的命令,不斷進進出出,有些檢查牆面,有些則在火災現場採樣或拍照。有位看起來三十出頭的年輕神父走向馬爾科,伸出一隻手。他的握手有力而堅定。

『我是伊維斯神父。』

『我是馬爾科.瓦隆尼。』

『是的,我知道。請跟我來,主教正在等你。』

神父打開一道厚重的門,門後是一間又大又豪華的辦公室,牆面全是深色的木頭鑲板。牆上掛著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有一幅聖母像,一幅基督像,還有許多聖徒的畫像。桌面上擺著一個有浮雕圖案的銀色大十字架,馬爾科知道這至少有三百年的歷史。

主教平常總是和善的臉上,現在流露著擔憂的神色。

『請坐,瓦隆尼先生。』

『謝謝您,主教。』

─ 本文摘自茱莉亞.娜瓦洛沉默同盟-耶穌裹屍布之謎 TOP

給義大利的分手信 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 莉西的故事 神隱的雷季 藏拙
 

Copyright © 皇冠文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