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8-11-24》 |
本期內容 | |
◎全球金融危機肆虐,MBA學生轉換跑道 |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呼籲,為衝突國家兒童提供教育 | |
◎羅馬尼亞為農村教師配導師 |
全球金融危機肆虐,MBA學生轉換跑道 | |
譯寫■葉興台 | |
全球金融危機肆虐,很多大銀行紛紛削減預算和進行人事縮編,讓很多想從事金融業的企管碩士班(MBA)學生紛紛轉換跑道。 去年陳德恩(譯音)就讀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班,他希望拿到MBA學位後,能從資訊科技業跳槽到投資銀行業。陳德恩主修金融,他想像自己在今年12月畢業以後,能在故鄉香港的大銀行從事衍生金融商品設計或出售證券等工作,這比他之前在西雅圖的網路零售業者亞馬遜和多倫多的Oanda公司擔任軟體研發工程師時,能領更多薪水。 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金融部門遭到重創,人力需求嚴重縮水,陳德恩只好開始研究資訊科技業的徵才廣告。陳德恩表示:「就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主希望招聘進來的員工要有經驗,而市場上充斥著經驗豐富的人,他們剛剛丟掉工作,目前正在找工作,對於想轉換跑道的人而言,找工作變得更為困難。」 根據華爾街日報、路透等媒體報導,全球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已開始波及各國商學院,曾希望在金融部門安身立命的學生,如今開始另尋出路,有些甚至找薪水較低的短期工作。 商學院招生主管發現,申請全日制MBA課程的人數大幅增加,主要因為面對就業市場疲弱,專業人士希望能度過這場風暴,又能為自己的履歷表多鍍一層金。申請EMBA課程的人數可能減少,因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企業紛紛削減預算,高階主管的培訓計畫常被視為可以削減的額外支出。 對多數投資銀行而言,增聘新員工也被視為應該削減的額外支出,很多大型銀行已經凍結人事,並且宣布裁員。 教授MBA課程的老師指出,這個趨勢可能促使部分MBA學生從金融轉到其他領域,例如市場行銷,或者重新調整履歷表,以尋求銀行業以外的工作。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MBA課程主任傑克‧柯恩(Jake Cohen)表示:「這場金融風暴才剛剛開始,雖然不是所有學生轉行,但也有不少學生轉行。今年夏天我們學生到雷曼兄弟這類的金融機構實習,這些學生現在打算轉換到諮詢業或產業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在巴黎郊區的楓丹白露和新加坡設有校區,I其MBA課程是一門綜合管理課程,不設主修科目。 但香港科技大學的情況不是如此,該校許多MBA學生主攻金融,通常一半的畢業生會在香港的金融業服務。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兼MBA課程主任戴啟思(Steven DeKrey)表示:「今年不可能有這麼好康的事,我們已經角告學生銀行業正在縮編人事,無論這種縮編是否為暫時的,而且很多西方大銀行都在裁員。」 目前還擔任香港美國商會(Amcham)主席的戴啟思表示,美國商會的會員認為,就業市場情況相當嚴峻,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情況會有好轉,即便在美國商會中占一席之地的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也對前景不明朗。 教育人士指出,這場金融危機可能會產生一個正面影響:那些通常被銀行搶先瓜分的人才,最終會從事其他行業,進而推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MBA和EMBA課程主任史蒂芬‧錢伯斯(Stephen Chambers)表示:「這將打破投資銀行對優秀人才的壟斷,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通常會吸引走我們最好的畢業生,我認為這場金融危機會產生一個好結果,那就是以往從牛津大學畢業後直接加入雷曼兄弟或高盛的優秀人才,現在或去從事其他更有意思的工作,可能是從事微型貸款或創投等其他完全不一樣的工作。」 有些學生會把從MBA課程學到的新技能,帶回原來從事的領域。陳德恩最近和蘇格蘭皇家銀行香港分公司簽了為期6週的合約,這是可能延長的滾動合約,但他不清楚未來會怎樣。蘇格蘭皇家銀行獲得英國政府最大筆的紓困貸款,外界預期香港分公司主管可能開始裁員。 香港投資銀行提供的少數全職初級工作,薪水比陳德恩去年開始讀MBA時所預期的少了一半,他表示:「薪資水平正在下降,如果我真的在銀行業找到一份長期工作,對我來說那是減薪。」陳德恩現在準備擴大求職領域,包括尋找資訊科技業的工作。 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對MBA學生而言可能是壞消息,但就某方面來說,對商學院反而是好消息,因為在經濟不景氣時,申請就讀的人數會大幅增加。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MBA課程主任傑克‧柯恩表示:「當就業市場疲軟時,很多人會說:『這一、兩年我應該充實自己』。」他預期今年申請全日制MBA課程的人數將增加25%。 MBA學生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學費來源。在美國,申請學生貸款越來越困難,主要因為美國銀行業受信用緊縮衝擊,而縮減了放款額度。隨著信用危機在世界各國蔓延,其他國家的銀行業也有可能步入美國同業的後塵。 |
|
(回目錄)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呼籲,為衝突國家兒童提供教育 | |
  |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呼籲,為衝突國家兒童提供教育 11月20日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簽署19週年紀念,也是世界兒童節設立54週年紀念,超過30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緊急行動,在衝突國家實施高品質教育和促進和平。 包括美國前總統卡特、達賴喇嘛、南非大主教屠圖、緬甸人權鬥士翁山蘇姬在內的31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呼籲各國領袖重視生活在戰亂國家因而無法上學的3千7百萬名兒童的教育需求。 由全球規模最大的獨立兒童福利組織「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發起,31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連署的致各國領袖信函中指出:「戰爭和衝突是大人所做的,但每個大人都曾是兒童,並在經驗和引導中成長,也在其中形塑了生活,最重的核心就是教育,但有超過7千萬名兒童沒有機會上學,其中的一半更生活在武裝衝突肆虐的國家,這些小孩會學到什麼?」 這些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所以發出這項聲明,主要因為仍有數百萬名兒童因戰爭而無法接受教育。在衝突頻仍的剛果民主共和國,960萬名學齡兒童中有5百萬名無法上學,由於缺乏適當保護,無法避開武裝衝突,最近幾週有很多剛果兒童被迫逃離學校。 若干學校成為剛果武裝團體招募少年兵的目標,一項分析剛果過去50年內戰的報告指出,只要每年增加教育機會,一國就能降低約20%的衝突風險,但剛果兒童仍陷在衝突的循環中,無法接受教育。 這些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為「拯救兒童」組織發起的全球活動「重寫未來」(Rewrite the Future)背書,該活動的主旨為提供戰亂國家兒童教育機會,呼籲國際社會資助更多教育經費,協助這些國家進立和平和穩定。 美國前總統卡特表示:「我看過教育對促進和平的有益影響,千萬別低估兒童形塑大人的意見和決定的影響力。」 「國際拯救兒童聯盟」(International Save the Children Alliance)秘書長夏洛特‧戈尼茲卡(Charlotte P. Gornitzka)表示:「我們很高興這些和平獎得主首度共同發聲,他們的支持顯示,如果國際社會想要結束衝突,在烏干達、剛果、阿富汗等戰亂國家建立永久的和平,教育應是當務之急。」 夏洛特‧戈尼茲卡目前正在烏干達訪問,烏干達常年被北部地區的衝突所苦,但正在協商中的和平協議已協助地方政府興辦教育。夏洛特‧戈尼茲卡表示:「和平議程提供改革教育的體系重要機會,有助於促進和平,當衝突的各方參與和平議程,就有機會擬定對國家的教育藍圖。」 |
|
(回目錄) |
羅馬尼亞為農村教師配導師 | |
■黃力 | |
農業是羅馬尼亞的傳統經濟部門,農村居民約占人口總數的45.6%,比重顯著高於其他歐洲國家。近年來,羅馬尼亞農村的貧困問題逐漸顯露。在教育方面,城鄉差距加大,農村僅有24%的學生能上高中,其中能進入大學深造的不到3%,80%的吉普賽兒童處於失學狀態,全國的輟學率逐年上升。為解決這些問題,羅馬尼亞啟動了與世界銀行合作的農村教育專案。其中,「以導師制為依託的、校本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以下簡稱「導師制」)子專案在農村教師培訓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 不離開崗位,也能接受培訓 導師制專案是一項專門針對羅馬尼亞農村教育特點,以農村教師為物件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專案。培訓教師通常被稱為「導師」,每個縣配備4名導師。導師人選的確定遵循一套嚴格的程式:有關部門通常先向全國發佈招聘資訊,根據應聘者的簡歷進行初評,接下來與初評合格者面談,通過面談的應聘者還要經過試講才會被最終聘為導師。在正式工作前,導師還要接受專門的「導師培訓」。 導師的選拔標準很高,包括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進行激勵性活動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進行資源管理的能力;掌控學習環境的能力以及其他符合培訓目標的能力,如駕駛技術。簡言之,導師必須是對農村學校的需求和問題有深入瞭解,且具備從事培訓、組織協調工作經驗的高素質人才。 羅馬尼亞導師制專案的教師培訓不是教師離開工作崗位集中起來上課,而是培訓者深入學校和教師一起工作。導師承擔著對其所在縣域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改進規劃及組織工作,除了制訂短期和長期的干預計劃外,導師需要下到基層學校,指導教師工作,記錄學校改進的情況,進行持續的支援、指導、監督和評估。專案明確規定,導師每年應實地走訪4所至5所學校,在每所學校工作的時間不少於8個工作日。培訓者需要經常奔波於學校之間、學校與培訓機構之間,所以會駕駛就成了遴選導師的重要標準。 不培訓學科教法,也能教好學生 為保障培訓質量,導師制專案團隊開發了一套「導師工具包」,內有導師工作所需的各種材料及相關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10個培訓課程模組,它是導師對一線教師進行培訓的主要內容。奇怪的是,課程中並沒有專門的學科教法內容。那麼,導師給教師講些什麼呢? 除去專供校長使用的「學校領導和管理」模組,面向所有一線教師的九大模組可分為3類:一是有關新教學方法的內容,如「制訂適合農村環境的課程」、「在課堂中使用形成性評價」、「複式教學法」、「將電腦運用於教學」;二是有關學生的內容,如「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瞭解學生的背景」;三是對在某些科目上低於年級水平或處於弱勢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的內容,如「閱讀的補充性學習(小學水平)」、「數學的補充性學習(高中水平)」、「作為第二語言的羅馬尼亞語學習(針對母語不是羅馬尼亞語的學生)」。 這些教師培訓內容的設計和羅馬尼亞教育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歐盟一體化進程的推動下,羅馬尼亞的發展越發受到國際標準的影響和挑戰,遂將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作為教育的目標之一,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導師制專案的培訓內容正是圍繞這一目標來設計的,希望通過培訓轉變教師的學生觀,使教師掌握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的教學方法。 學當老師,先當學生 在導師制的培訓中,教師並不是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聽課,而是常常亂作一團,不是三三兩兩地討論,就是全體參與做遊戲。特別在培訓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時,導師往往先讓參加培訓的教師獲得親身體驗,然後才介紹該方法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應用。 讓教師獲得參與體驗是非常重要的。羅馬尼亞的中小學教師多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其本身並沒有受過當今提倡的各種新教學方法的訓練。若對新教學方法的傳授只停留在口頭或書面上,教師對方法的理解也只能是理論的、粗淺的,很難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而教師的親身體驗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對此種方法的感受,有利於教師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培訓怎麼樣,要看學生學得怎麼樣 羅馬尼亞導師制專案設計了完整的監測和評估體系,包括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情況的自我監測,學校對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監測,導師到校督導以及專案管理者和專家對教師專業發展情況的最終評估。 每個參加培訓的教師都有一個自我評價檔案袋,記錄其參加的專業發展活動和成果,並可轉化成相應的學分。這些活動包括參與導師在本校組織的培訓活動、參與本校專業發展小組的活動、在本校專案活動開始和結束時分別上兩堂公開課、參與地區舉辦的教學創新研討會、與導師面談、一定數量的參與監督檢查課堂教學或者各種課外活動的記錄等。 實際上,教師培訓專案有多少效果,關鍵看教師的教學表現有多少進步。所以,僅僅參與專業發展活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將培訓所學的新知識、新方法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改進教學行為。為此,導師會進行不定期的課堂隨訪。歸根結底,教師培訓的質量是要看教師能力的增長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受益。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中國教育報11月18日4版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