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觀點】
公債 public debt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gongzhai 【中文詞條】公債 【外文詞條】public debt
【作 者】戴園晨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經濟學/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專業經濟學/財政學/公債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舉借的各項債務。一個國家的債務稱為國家公債或國債。是國家信用。
沿革 政府舉借債務,由來已久。中國東周末期,周赧王曾高築債台以躲避商人索債。在中世紀的歐洲,王室借貸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但那時候的借貸,還只是君主的私人信用,與近代的公債是有區別的。
近代的公債,是信用制度發達的產物,是以國家的信用為依據的。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大量的閑置資金通過信用制度和金融市場進行融通調劑,這時候才有大量募集公債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政府公共支出迅速膨脹,執政者為避免過多增加稅收引起納稅者不滿,往往採取舉債辦法以為挹注,又有了大量募集公債的必要性,由此使國家信用不斷發展。
類別 公債按照借款對象不同可以區分為內債和外債;按償還期限長短可以區分為長期公債和短期公債;按有無利息及獎金可以區分為有息公債、無息公債和有獎公債。此外,按有無擔保可以區分為有擔保公債(擔保品有黃金、外匯、礦山、鐵路、郵電以及關稅、鹽稅等)和無擔保公債。
內債 又稱國內公債,是國家在國內舉借的債務。一般採取國家發行有固定票面額的公債券的辦法募集,屬於國家和公民的借款關係。內債的募集不增加本國的國民收入,內債的歸還不減少本國的國民收入。但是通過公債的舉借和償還發生了收入的轉移,使有些人增加收益而有些人增加負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公債,成了資本積累的槓桿之一。當資產階級政府要增加開支而在舉債和增稅之間選擇時,總是採取舉債的辦法。但是公債的還本付息最終要靠稅收來支付,近代賦稅制度成了國債制度的必要補充。
外債 國家在國外舉借的債務。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史看,往往因本國遊資有限,內債不敷需要,而向外國借債。外債不同於內債,借款時增加了本國當年可使用的國民收入總額,還款時減少了本國當年可使用的國民收入總額。............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