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財富探索頻道
 
財富探索頻道
   
2008.11.30/報主.台北市專業理財協會
試刊號二
 

中國股市相關專有名詞介紹

A股、B股、G股與S股 在滬深交易所所上市的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基金和權證等四大類。其中股票又可分為A股及B股。A股僅供境內投資者和合格的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認購和交易;B股則供合法持有外匯之境內、外投資者認購和交易。1990年首批8檔A股掛牌,1992年首檔B股掛牌。在短短的十五、六年時間內,中國上市公司與掛牌股票數目有著突飛猛進的成長。 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是由中國境內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目前A股即為大陸股市交易之大宗,交收期限為T+1。 B股即人民幣特種股票。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投資者必須留意的是:在上海上市的B股是以美元來進行交易的;而在深圳上市的B股則以港幣交易,其交收期限為T+3。 B股市場成立的原意是為提供境外投資者及港澳台投資者一個可以買賣中國股票的管道,並避免外匯大量進出而影響金融市場秩序,唯自2001年2月,中國開放境內合法持有外匯之投資者,可以自由交易B股,及開放QFII可經申請後購買A股後,B股存在的空間已愈來愈小,AB股合併之日應該不遠矣! 所謂『G股』,是在2005~2006年,中國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時所出現的一個過渡性名稱。凡已經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並恢復交易的股票,均在其股票前標示一個「G」的特殊標記,標示『G股』的出發點主要是區分完成股改和未完成股改的兩類公司。自從首家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三一重工(600031.SH)於2005年6月1日恢復交易並將股票簡稱改為『G三一』起,深滬股市就新增了一個被稱為G股的新名詞,爾後上市公司只要實施股權分置改革,並在恢復交易時,即在股票的簡稱前加上特有的標識『G』,成為G類股票。 隨著完成股改的公司愈來愈多,未經股改的公司反倒成為少數族群,於是自2006年10月9日起,一些已完成股改並標示「G股」符號的股票,被取消「G股」的註記,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尚未經過股改的上市公司,在行情顯示版上,這些未經股改的公司會被冠以「S」的註記,此類公司即為「S股」。 目前尚未股改的公司,多數都屬經營陷入嚴重困境,業績不良或股改難度特別巨大的類型。包括:連續虧損的ST股,到了退市邊緣的*ST股,還有SST股票和S*ST股票。對於這些公司而言,恐怕唯一的股改模式就是重大重組與股改相結合。這些公司自2007年元月8日起,將漲跌幅比例統一調整為5%,滬深證券交易所亦對該類股票採取與ST、*ST股票相同的交易資訊披露制度。 下次再來介紹ST、*ST與PT等特殊股份。 國企H股 「H股公司」指那些在「中國」註冊成立並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批准來港上市的公司。這些在聯交所上市、以港幣或其他貨幣認購及買賣的中國企業股份稱為「H股」,自從《證券上市規則》列載有關H股的上市規定後,「H股」一詞已為市場接受並廣泛使用。「H股」中的「H」字代表香港 (Hong Kong)。 1993年6月19日,聯交所、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代表,在北京簽署證券市場監管合作備忘錄,正式打通中國企業來港上市之路。同年7月15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家發行H股在聯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中國石油(00857.HK)及中國人壽(02628.HK)、青島啤酒(00168.HK)、中興通訊(00763.HK)、海螺水泥(00914.HK)等均為重要的國企H 股。 紅籌股 「紅籌公司」指至少有30%股份由中國內地實體直接持有的公司;及/或該公司由中國內地實體透過其所控制並屬單一最大股東的公司間接持有;又或由中國內地實體直接及/或間接持有的股份合共不足30%,但達到20%或以上,而與中國內地有聯繫的人士在該公司的董事會內有重大影響力的公司。中國內地實體包括國營企業及由國內的省、市機關所控制的實體。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中國聯通(00762.HK)及中信泰富(00267.HK)等均為重要的紅籌股。 「紅籌公司」跟「H股公司」的最大分別在於「紅籌公司」並非在中國註冊成立。 紫籌股 凡指個別股份身兼紅籌股和藍籌股的地位,而紅色與藍色混合便為紫色,即被市場泛稱為「紫籌股」。中國聯通(00762.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中國網通(00906.HK)、中國移動(00941.HK)等均被稱之為紫籌股,第一檔紫籌股為中信泰富(00267.HK)。 民企股 民企股跟國企股及紅籌股的主要分別,是其最終控股股東並非省市政府機關或國家,通常是一般的內地平民百姓。由於這些企業是以個人名義創立、發展及持有,故民企股又被稱為P(Private)股,突顯其私有概念。浙江玻璃(00739).HK、國訊國際(08128.HK)、海爾電器(01169.HK)、北大青鳥寰宇(08095.HK)等均為重要之民企股。 QFII 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縮寫,即「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亦即台灣所稱的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制度是指允許經核准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成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等經審核後可轉爲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這是一種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 資本市場的過渡性制度。 開放國內證券體系以吸引外資,已成為全球趨勢。日本於50年代即制訂「外資法」,廣場協議後,證券市場正式對外開放,80年代即取消外資投資上限;同時期,香港也開始有大量的外資進駐;90年代,台灣亦開始實施QFII制度,讓外資有機會參與國內的股票投資;韓國開放外資的腳步與時程則與台灣差不多。 QDII QDII即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俗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它與QFII相反,是允許在資本帳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內地投資者往海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得一種管道。 中國人民銀行突然於日前宣佈:放寬外匯管制政策,取消外匯帳戶開戶事前審批並提高外匯帳戶限額、簡化服務貿易售付匯款憑證並放寬審核權限、放寬境內居民個人購買外匯,及符合條件的銀行、基金和保險業可集合資金往境外投資,新規定於2007年五月一日起實施。 此話一出,受益最大者恐非香港莫屬,君不見五一長假前後,恆生指數的那股衝勁,市場預估將有超過二百億港元資金會進入香港金融市場,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內地居民將所持外幣通過基金管理公司投資港股。如果您也這麼看,那是對的,不過本欄有另外的看法:這只是中國開放匯率自由化的一個過程而已,當兩地的資金均可經由適當的管道相互流通時,中國龐大的儲蓄資金將可找到新的境外投資管道,人民幣與港幣的匯價也將日益趨於一致,這是為人民幣升值預作準備,也可讓香港成為中國的外匯資金調控中心。

 
 

國內經濟展望 ~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經濟體出現問題時,決不是靠封閉來解決它的問題,唯一的選擇就是開放。台灣封閉太久了,突然開放,或許會讓某些老百姓適應不良,加上又碰上了世紀金融風暴,產業調整期會拖得更久,但這是不得不的選擇啦!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內經濟展望,初步統計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負成長1.02%,成為今年首季負成長季度,創下近七年來單季最大衰退幅度,全年經濟成長率更下修至1.87%。主計處並預測第四季及明年第一季更延續負成長狀況,而預估連續三季的經濟負成長,也宣告台灣經濟正步入衰退中。 咱們從一個很簡單的式子來瞭解一下整個經濟體的產出架構。 Y=C+I+G+(X-M) Y就是產出或視為國內生產毛額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C 消費(Consumption),消費約佔整個經濟體的三分之二,所以說咱們這些平民百姓,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頗大;那 I 呢?I就是投資(Investment),那些廠商或企業主為了公司的成長,就需要不斷的投資,當然啦!景氣好的時候廠商籌資容易,所以投資會比較積極些,一旦景氣趨緩或出現負成長時,您認為廠商會如何呢?而所謂的G(Government)就是政府支出,所以您會看見十大建設或愛台十二項建設等,尤其是在經濟面臨衰退階段,政府總扮演著關鍵角色;至於(X-M)呢?那就是進出口狀況,當咱們的出口順暢時就會產生所謂的出超(X>M),當出口衰退或負成長時,就可能出現入超(X<M),而出超就產生外貿順差,表示咱們正在賺取外匯,那逆差呢? 瞭解了經濟結構後,咱們回頭來思考幾個問題: 您有沒有在此波全球的股災中受到影響,無論是買股票、買基金或結構型商品,若有,您的財富必將大幅縮減,您的消費也會更加謹慎;若無,那可要恭喜您,您的購買力可比受災戶增加不少,但在目前的市場氣氛下,大夥的消費恐怕還是趨於保守吧!所以民間消費肯定是負成長的,這可是政府不得不發放消費券以刺激景氣的重要因素喔! 再來看民間投資,投資是要資金的,目前已看見許多廠商減產、產品也供過於求,您認為有誰會在此低迷的環境及資金募集不易的情形下還去投資呢? 至於台灣的外貿呢?咱們只看兩個現象就好,一是與台灣貿易關係最密切的美國、日本抑或中國,其經濟狀況或消費市場是否改善?若無,那台灣的出口恐怕還會持續衰退一陣子,尤其是台灣的原物料幾乎都需仰賴進口的同時,您認為呢?再者,咱們的鄰近國家或主要的競爭對手其貨幣都競相貶值(除中國、日本外),那台幣還能維持強勢嗎?台灣還能維持多久的競爭優勢呢? 從上述的說明咱們看到:股市與全球金融市場不佳導致投資者資產縮水,資產縮水導致民間消費力減弱、民間投資出現負成長、出口也持續衰退,其後續就是失業率升高、經濟指標更惡化 … ,那能否寄望政府推動「愛台十二建設」來改善呢? 坦白說,愛台十二建設只是新瓶裝舊酒啦!再怎麼看,很多項目都很眼熟;再說,台灣諸多重大建設大都已建設完成,現在政府能做的只是小件的或補強罷了;最重要的是政府缺乏廉能與效能,如果建設只是增加政治分贓的機會,多的也只是蚊子館或偷工減料的工程,那不要也罷! 罵也罵了,但無名對新政府的政策還是有一些些的期望,開放是早晚都要做的,陣痛難免;擴大內需與公共工程建設,必需要有效率,而不是一味的補助或解救廠商,台灣的企業主對員工是最無情的;最後只能寄望美、日與中國的經濟早日復甦,誰叫台灣只是一個淺碟的經濟體啊(也不要只會傻傻的護盤啦)! ps. 彼得 杜拉克: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

 
 

關於台北市專業理財協會TPFA

協會沿革與宗旨: 臺北市專業理財協會於2004年6月22日正式成立,英文簡稱為 TPFA。 (Taipei Professional Finance Association ) 本會為依據人民團體法設立之社會團體,非以營利為目的,並以台北市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 本會主要會員包括國內外券商、銀行、保險等金融從業人員及會計師、管理顧問、企業財務經理人及對投資理財有興趣之專業投資人等。 臺北市專業理財協會成立後將結合有志從事理財之個人、公司及學術團體之力量,共同研究改進並提升理財服務與品質,期能以群策之力加速國家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繁榮。 本會任務: 一、關於加強並提升理財之服務能力及服務品質事項。 二、關於理財服務及效益之宣傳事項。 三、關於加強國內外理財之交流及互助合作事項。 四、關於理財進修課程之舉辦事項。 五、關於理財有關之資料調查及研究事項。 六、關於理財之叢書,會刊之發行事項。 七、關於理財資格之審核,認定事項。 八、出版有關理財活動,資訊等之刊物及論著。 九、介紹理財理論與實務。 十、舉辦各項有關理財資源之學術交流,發表及競賽。 十一、有關達成本會宗旨之其他事項。 十二、舉辦各項有關內部稽核及公司治理等之課程、學術交流 、競賽等活動。 專辦各類理財教育訓練課程,歡迎來電,或洽櫃檯服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