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12-10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
美國三大汽車廠危機的啟示 | |
政府該減稅還是加稅 | |
衛報週評:底特律已經窮途末路 |
【社論】 |
美國三大汽車廠危機的啟示 |
  |
  |
自8月24日北京奧運會閉幕到11月4日歐巴馬當選,不到3個月內,美國民族符徵連續受到3次巨創重挫:世界體霸易手、全球金融霸權不再、「白種盎格魯克遜清教徒」變色。現在,歐巴馬當選後不到40天,美國民族又遭受第4個符號象徵地位的超大危機:傲視全球百年的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廠面臨倒閉,「汽車王國」地位即將不保。 |
|
(回目錄) |
【左右看】政府該減稅還是加稅 |
【左看】 |
為了民生,應增稅 |
文 |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
台灣經濟正處於極為嚴峻局勢中,而且在可預見未來看不到有什麼脫胎換骨的機會。在這現實下,我們其實面臨了不同層次但卻密切關連的兩大問題。 |
【右看】 |
為了經濟,應減稅 |
文 |
陳安君/大學教師 |
面對台灣經濟不振,只有依循兩大方向來解決。 |
|
(回目錄) |
衛報週評:底特律已經窮途末路 | |
文 |
節譯■葉興台 |
汽車是二次世界大戰戰前20世紀的象徵,亨利‧福特T型汽車、福斯國民車和英國默里斯‧奧克斯福特(Morris Oxford)汽車不僅是工業產品,突然之間,工業化能夠提供廣大消費者廉價、便利和個人化的移動工具,汽車改變了工業文明和文化。 底特律是汽車業毫無疑問的重鎮,所製造的汽車遠勝其他地方,遲至1950年代中期,全球每5輛汽車就有4輛是在底特律製造,該地製造的汽車形塑了美國社會,美國民眾渴望爬進別克、凱迪拉克和野馬(Mustag)汽車裡,這些汽車代表了持有者的身分和抱負,這些移動工具促使郊區如雨後春筍般竄出。通用汽車前執行長查理‧威爾森(Charlie Wilson)表示:「對通用汽車有利的,就對美國有利。」這番話半點不假。 如今,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正為生存而戰,上週他們向國會提出最後一份重整計畫,承諾將擴大研發節能汽車,停止無節制的浪費,作為政府340億美元代款和擔保信用的賠償。若沒有這筆貸款和信用擔保,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可能被迫收歸國有,即便財務狀況較好的福特汽車也一樣。 美國企業11月裁員逾50萬人,接下來將面臨更龐大的失業潮,而製造業最重要的基石汽車業可能崩盤,這不僅是汽車業尋求政府紓困而已,美國資本主義和社會正處在十字路口上。 美國汽車業仍面臨不同的危機。包括信用緊縮導致需求減弱的危機,11月汽車銷售下滑近40%。還有生產的危機,過去幾十年,三大車廠一直抗拒各種要求推出節能汽車的管制措施,布希總統執政期間,他們的遊說大獲成功,三大車廠在管制更嚴格的歐洲也不願推出節能汽車,選擇在美國國內市場推出毛利高的耗油汽車,如今得付出驚人的代價。 汽車業的第三個危機在於,在這波金融暴中,美國金融體系遭到重創,無力放款給國內的製造商,在景氣強勁的時期,金融業金援各種投資案和併購案,如今卻無力借340億美元給汽車業紓困。 汽車業最後一個危機是目的危機。三大車廠一直嘲笑氣候變遷,以為石油會永遠便宜、取之不竭,以為美國右派不會垮台,認同新保守派主張的政府是必要之惡。如今,如通用汽車提交給國會的重整計畫所坦承的,美國福利體系的缺乏,使得三大車廠必須擔起極其沈重的責任;此外,美國自由金融體系失去功能,使得聯邦政府必須負起紓困三大車廠的責任。 幾年前,通用汽車副董事長鮑伯‧魯茲(Bob Lutz)還痛批氣候變遷是胡說八道,這種看法鼓動三大車廠拒絕研發節能汽車。三大車廠的世界觀就像華爾街一樣,已證明是大錯特錯。通用汽車執行長瓦格納上週坦承,他來到華府是因為公司犯了大錯,他沒有完全吐實。 美國國會和歐巴馬團隊對於是否同意三大車廠的重整計畫猶豫再三,因為他們不確定這些計畫是否有遠見,這些計畫承諾要研發新的彈性燃料(flexible-fuel)汽車、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通用汽車甚至打算研發電池動力汽車,計畫看起來洋洋灑灑,但三大車廠過去的信用不佳。 美國社會漸漸領悟到,過去20年美國企業和政治決策人士所堅信的理念之一就是,企業是可以破產的,企業若要翻身,必須進行徹底革新。 全球石油生產已經觸頂,能源價格將呈波動,今年夏天油價逼近每桶150美元,預示了未來汽車業的問題。汽車業和移動工具該如何設計的概念必須改變,公共領導也需要新角色,政府、消費者和汽車業必須擁有新視野,這個新視野必須受到管制和加以立法。 當三大車廠的執行長在華府遭到國會議員羞辱時,德國寶馬汽車(BMW)兩年前推出電池動力車款Mini E,德國人向來自豪於汽車業勝過美國,其汽車業也抗拒政府管制,但歐洲政治體系較不受到遊說所干擾,管制也被視為合法。 德國綠黨已改變全國的政治氛圍,讓車廠難以反駁,因此投資節能、新引擎和新燃料來源,在政治、法律和商業上變得極為重要。美國經濟學家、政治人物和三大車廠都嘲笑德國的模式,但回應選民疑慮所做的管制有一重要效果:此一政治過程是消費者能表達願望的另一管道。 |
|
(回目錄) |
長期徵稿啟事 |
|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