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嬉遊文字

嬉遊文字
2008.12.18/報主.俞伶

本期內容:
‧沉默其實蘊含更多的話語與情緒
‧不能讓生活的慣性中斷

沉默其實蘊含更多的話語與情緒

書名:午間女人
作者:茱莉亞˙法蘭克
出版:商周文化
ISBN:978-986-6571-80-0
==========================================
是在書裡或是他處讀到或是聽到關於「安靜的力量」,不同於「無聲勝有聲」,也非「盡在不言中」而是沉默其實蘊含更多的話語與情緒。內斂感覺往心頭深處藏,生命內裡活得張牙舞爪,形諸於外卻是波瀾不興地照表操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是海蓮娜生命的縮影。

戰亂和信仰擘畫了她的生命歷程,前者讓她失去父親,後者教她無法見容於社會。隕落的摯愛、錯締的婚姻、猝生的嬰孩、饑貧、傷亡和腐朽成為生命揮之不去的夢靨。

然而在失去生命摯愛時,她也曾反覆問著自己:她的生活到底是什麽?該是何種模樣?那是怎樣的生活?而她又該是怎樣的人?

望著情人嘴裡吞吐著「我們」。她想,我們。但誰是我們?我們就是那些誰!但到底是誰?

丈夫對她說,妳像鋼鐵一樣堅強,充滿韌性,妳不需要我。她想著,丈夫因此而受辱?他們說,任何男人都渴望被需要,因此,女人就要想方滿足男人所需?


不能讓生活的慣性中斷

==========================================她沒有答案。面對混亂不明的局勢、未知曖昧不定的年代,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不能讓生活的慣性中斷。該睡的時候睡;該吃就吃;該工作就打卡上班,生活作息規律得宛如鐘擺。不必追究思索生命起始終結,只要根據上班下班,度過她的時間就可以;沉默地根據一張張班表延續生命。

這是她面對生命的方式,沒有痛哭流涕、未曾怨天尤人,只是漸趨沉默,不受外界混亂所擾,讓規律、秩序逐步架構生命的完整存在。

然而社會依舊失序、家國依然煙硝瀰漫不斷,當饑貧越發顯著而成為生活主軸、身為護士,每日入眼所及只有軀體的傷腐,而身邊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內心始終滿懷焦慮,擔憂著已然失聯的姊姊是否無恙……

這樣的海蓮娜究竟憑藉著什麽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

而當對生命、周遭所有的一切都束手無策之際,終至只能選擇沉默相對?沉默相對於生命,是否代表某種程度的死亡?

而沉默之於午間女子;這個西斯拉夫民族傳說故事中的人物,愛在熱午現身,誘人失去理智,如果繼續沉默相對,將逐漸喪失理智,變得暈眩,而後全身癱瘓,而她正好整以待,大手一揮,鋒利鐮刀,便斷人頭顱。

而這是否是終結生命最完美的方式?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生命?

圖片出處|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3100226003/sr=8-1/qid=1229507925/ref=olp_product_details?ie=UTF8&me=&qid=1229507925&sr=8-1&selle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rartist/465013439/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