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12-2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美拯救車業的兩難
失血、補血和換血
  寰宇縱橫:巴頓死因疑雲及其他
  扣問求音集:從國共論壇看兩岸關係



【社論】
美拯救車業的兩難
 
 

美國總統終於宣布提撥174億美元緊急貸款,以拯救瀕臨破產邊緣的汽車製造公司。這174億美元還是從7千億美元拯救金融市場的特別撥款中挪用過來的;為此,挹注的經費在形式上先撥給汽車公司所屬的金融服務公司。

挪用這筆原先用來拯救金融市場經費,是因為美國參議院否決了140億美元的特別援助法案,儘管這個特別援助方案附帶嚴苛的條件,要求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在3個月內必須提出公司長期轉型的計劃,獲得由政府任命特別監督者(汽車沙皇)的同意,否則這筆援助經費將被取消;同時這三大汽車公司的主管也一改早先奢侈的作風,行事低調並率先降薪。

參議院否決這個法案的理由,除了認為挪用納稅人的錢來拯救私人公司有失公平,不但批評三大汽車公司經營策略老舊、不能適應油價變化以及外國生產者的挑戰,還要求汽車工會調降勞工薪水以降低成本。由於工會不接受調降薪水幅度的要求,遂成為參議院反對的理由。

美國參議院不願意特別撥款拯救私人公司,乃是根植於自由市場的教條。自由市場的教條認為,政府的拯救乃是對自由市場的干預,將造成效率低落、腐敗以及不公平競爭的結果。這種教條認為,勞工薪水高就是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工會維護勞工權益的行為妨礙勞動力市場的自我調節。因此他們認為,如果工會不接受條件,就應該讓公司破產,以勞工的失業威脅來逼迫降薪;而一旦失業率攀升,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將有助於全面降低勞動力的價格(即薪水),從而提升生產效率。

布希總統本來也是自由市場理論的奉行者。但是,作為國家的領導人,他必須兼顧政治的因素,而不能只考慮自由經濟的理論。失業率的攀升,將造成巨大的社會問題,政府必須負擔巨額的失業救濟費用(直接的失業救濟金、間接的就業輔導與培訓),承受社會治安惡化的後果等等。另外,即使從經濟層面考慮,大量的失業人口也將減低消費市場的有效需求,加劇經濟的蕭條;而美國汽車生產的崩潰,將促成外國汽車擴大入侵美國市場,導致美國經濟競爭力落後。這個兩難局面終於逼迫布希總統拋棄新自由主義的信條,提供緊急貸款以紓解危機中的汽車業,即使此舉有違他的信仰也顧不得了,至於外國汽車業者抗議它違反WTO原則,就更不在考慮範圍內了。

(回目錄)



【左右看】失血、補血和換血

【左看】
勞工犧牲豈換血可擬
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於11月22日公布就任後創造工作機會目標,之後又預見無論是短期、中期以致長期的經濟情況,又進一步惡化,因此新政府團隊已決定增加創造就業機會的數量。歐巴馬提名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洛瑪(Christina Romer)在前幾日的會議上表示,要提高刺激經濟計劃內的工作機數額,由原先的2年創造250萬個職位,增至創設3百萬個職位。原因是根據最新估計,明年美國將有3百萬至4百萬個職位流失,失業率將攀升至9%,因此初期的就業機會相關預算是很保守的計劃。

另一方面,候任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也重申,創造就業機會及防止職位流失是一項很重要的止血工作。

不管是美國新政府團隊的阻止失血的創造就業計劃,或是鴻海郭台銘的「裁員只是換血論」,勞動者在資本主義體系下被如此物化、矮化,但現實中的犧牲遠超過上述輕描淡寫。被壓低人格的勞動公民們都該提問:那麼資本家又是社會裡的什麼?

該是有人告訴首富們他們遜斃了的時候了!




【右看】
資本家冷血談裁員
蘇萬/文字工作者

報載某位富商竟將遭逢經濟危機的企業裁員比喻成換血般正常。曾經在所支持的帥哥總統前誇口,要在高雄創造3萬個工作機會的這位富商,現在不為自己承諾找出路,反倒吃盡勞工豆腐。相較起來,連政治人物都多了分人性。

美國候任總統歐巴馬過渡團隊,進一步擴大聯邦政府振興經濟的計劃,希望在未來兩年內,創造或保留就業的崗位,從一個月前設定的250萬個增加到3百萬個。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經濟學家都同意,政府動用8千億到1.3兆美元「止血」,危險將是政府做得太少,而不是太多。歐巴馬的顧問說,將在未來兩年內,花費6,750至7,750億元為中產階級減稅,援助陷入財困的各個州政府,並優先投資於基礎建設、醫療衛生技術和教育事業。

相較於美國政府對策,打造出電子代工帝國的商人,現在還敢提什麼大遠景?景氣判斷甚至落後事實嚴重性。既然如此,應該勇敢承認:在經濟衰退日益嚴重之際,除了保本以外,自己沒有多少本事!而那些渺視勞工的空話,不過是無能者的缺德話,傳媒實毋須再客氣美化了!

(回目錄)


寰宇縱橫:巴頓死因疑雲及其他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最近美國出版界,又出了一種新書,探討當年二戰美軍英雄人物、巴頓將軍猝死的疑雲內幕。據媒體報導的要點,此書內容著重當年美、蘇合作的間諜式內幕,並強調華府當局不願對蘇聯紅軍衝突,所以製造車禍,謀殺了主張揮師直搗莫斯科的巴頓,但似未深究巴頓另一個瘋狂構想──重新武裝德國,以便合力攻俄。

巴頓生前死後的傳播形象,一直兩極化:驃悍的美國常勝將軍,右傾法西斯氣息(當年二戰時他曾親手痛摑軍醫院裡怯戰的美軍士兵,又極端反共)。實際上,在牽涉到政治陰謀對他的「謀殺」之外,純軍事方面,他生前的戰績與英雄形象,也被媒體誇張渲染。

首戰北非報捷,是在英軍蒙哥馬利對德軍隆美爾,大戰大半年之後,因納粹地中海海上補給崩潰而成強弩之末,美軍後期參戰揀了便宜。北非之後登陸西西里、義大利,面對的是墨索里尼的二流武力,而且仍是英軍蒙哥馬利軍團為主力。諾曼第登陸後順利光復巴黎,是因納粹守軍主帥未遵照希特勒指示炸毀巴黎。之後一路直搗柏林,當時德軍主力大軍在東線對蘇聯紅軍浴血殊血戰,西線既無防空武力,地面部隊汽油也耗盡,到了利用牛隻拉卡車的地步。

巴頓生前以媒體寵兒地位而放言賈禍,以致被自己的政府「謀殺」,是一懸疑冤案。60多年後的今天回顧起來,從另一角度,可以探索美國傳播文明全球唯一的政軍特殊關係──遠戌異域的將領,可以自行對傳媒發表國際戰略觀點主張。雖然,如不慎失言仍會受到懲處,如巴頓之後韓戰的麥克阿瑟,以及最近兩年多前的駐伊拉克美軍高級將領。

至於當年二戰結束之初,華府當局力避巴頓主張的對蘇聯衝突,到今天為止的扒糞,也只點到:打敗納粹的其實是蘇聯強大紅軍、當時美軍根本無力對抗,這一層現實因素。而避開探索二戰美、英兩強的又聯合又鬥爭,諾曼第登陸的選擇,就是羅斯福強壓下邱吉爾主張的登陸巴爾幹;這個「迎合史大林」的戰略,美國其實是防止二戰後英國在歐洲坐大。同理,會師柏林前後一直對俄牽就,美國也是為了抑止英國掌控德德與戰後歐洲。

巴頓死因疑雲,早在當年事發後,西方媒體已熱炒挖掘過,1950年代好萊塢黑白片也曾繪影形聲。事隔60多年,為什麼現在又拿出來炒冷飯?因為歐巴馬即將就任美國總統,於是重新扒糞,把「法西斯白人英雄」再奚落一番。而二戰更大的疑雲珍珠港事變真相,是為羅斯福「從後門參戰」,但羅斯福是歐巴馬民主黨之神,就不大好挖了。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從國共論壇看兩岸關係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前日剛結束的國共兩黨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深刻地反映了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

兩岸關係不僅包含了經濟關係,更直接涉及到兩岸主權的政治關係。而兩岸關係互動發展的真正癥結,不在於經濟、文化或社會方面的矛盾,而在於政治主權的根本衝突。這主權爭議,不僅是單純的政治利益的矛盾,而是基本政治價值觀的嚴重差異。

這意味著,兩岸政府若要真正解決政治關係的矛盾,就必須務實地面對彼此利益衝突的矛盾性質,評估目前的客觀條件與資源,開誠布公地告知兩岸的社會大眾, 彼此政治關係的癥結是什麼?目前能夠做到的是什麼?兩岸關係是如此複雜而多變,兩岸民眾應有最充分的資訊來了解,來提供更多的意見、發揮更大影響力來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

非常遺憾的,兩岸政府至今僅以非常片面的操控,將兩岸彼此真正的訴求價值,簡化為標籤式的口號來含混處理。

例如,中共政權心知肚明,當前台灣大多數民眾不可能接受中國大陸一黨專政的體制與大國民族主義的政治價值觀(非文化歷史層面的價值),但卻一貫以「台灣同胞」、「民族情感」等辭彙來一語帶過,彷彿只要一祭出兩岸民族一家的老調,兩岸政治主權的衝突終究能順利解決。

而台灣的當局者也不遑多讓。馬政府當然知曉,兩岸的主權爭議絕非中華民國的憲政框架所能解決,而一昧地以一句「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來掩蓋棘手的問題。

兩岸政府都深知,目前還不到政治談判來直接解決主權爭議的階段,因為彼此的差異與利益衝突太劇烈,而任何一方的客觀條件都尚不足以來解決這僵局。

兩岸政府也了解,僵局畢竟不是破局(如台灣宣告台獨),所以兩岸現在唯一能作的務實之策,就是牢牢掌握住各自有利的條件,不斷逐步創造未來對自己更好的條件,以待局勢一旦成熟時,就可以極優勢的地位來壓制對方接受自己的政治要求(即使表面上還是和平形式)。

我們必須以這策略角度,來了解這次的國共論壇會議。

表面上,中共政權在經濟利益極為慷慨地釋出極多的善意,包括了從從金融業、資訊業、環保工程、到農業方面的擴大信貸、大幅開放內需市場、輔助台商中小企業轉型等等。這整套方案,不僅救台灣經濟一時之急,也擺明了要救台灣整體經濟於大中華經濟圈之中。

毫無疑問的,中共的兩岸經濟一體化的善意政策,是為長遠的中共主導的政治統一而作準備。如果今日中國大陸的官僚資本主義之經濟利益是台灣所無法抗拒的,那來日時機成熟時,面對中共一黨專政的統一要求,台灣又能抗拒嗎?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