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在故鄉的街路重逢(下) 文:美坊
一、 街尾
從街頭至街尾,也就是今天的中山路,是大林街成街的第一條街道。街尾,為街頭之相對稱,南自大林火車站,北至「衙門」(今警察分駐所),約二百公尺長,即今中山路2號至86號。
(一)1900年
日據時代,日本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因台灣雨季長,為了行人方便,要求街道建店建屋時,必須蓋「涼亭子腳」(騎樓),方便行人躲雨,故中山路從頭至尾皆有「涼亭子腳」。街尾部分有大林火車站、運送店、倉庫、鹽館、戲院、飲食店、糕餅店、布匹店、雜貨店、瓷器行、銀樓等,成為商店街,盛極一時。
(二)民國50年代初期
有一位少女在火車站前擺攤,賣的是各式各樣醃漬的梅子、李子的「鹹酸甜」,她沒有讀過書,卻認得字、懂算數,加上口齒伶俐、笑容可掬,因此生意不錯。未幾年,那位勤快的少女成了我的舅媽。四十年後,兩鬢霜白的舅媽與我們回憶起那段少女時光,滿臉笑容中依悉有著當年舊時情的流風餘韻。
(三)民國60年代後期
小學六年級,與同窗好友相約去榮文書局買禮物。朋友騎著腳踏車,我坐在後座,迎著夏日熱烘烘的南風,向中山路前進,心裡有股熱切的想望。那是鎮上最大的書局,小小的空間裡堆滿了琳瑯滿目的文具書籍,對許多求學中的大小學生而言,那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金銀島,眼睛所視,觸手所及,皆是如珠玉般的寶藏,那些年,我們在書局裡度過一段最美好的歲月,可能只是買兩張「非常昂貴」的灑著亮粉的耶誕卡片,一個竹製的古樸筆筒,一艘寫著「一帆風順」的小木船,而看的最多的是豐富有趣的故事書,當然,那自是在可愛又可敬的店家阿嬤注目下,分段完成的。
(四)民國70年代
姐姐談戀愛時,住在台中大都市的男友初到這個鄉間小鎮,對這兒的人事物皆好奇,尤其被火車站前中山路的小吃所吸引,香菇肉焿麵、雞肉飯、筒仔米糕等美食,當時每碗才十元,對消費物價偏高的都市中人而言,這麼便宜又好吃的食物,應該就是對大林初步留下的美好印象吧!
(五)民國97年
頂著烈日豔陽,或者踩著昏黃的燈光,我們在這條街路上尋尋覓覓,中山路的歷史一如流動的大河,深邃而長遠;成街之時即創店的「金玉春銀樓」,已在此佇立超過一百個年頭;父親求學時常去光顧的那家理髮店,在民國80年老店新開,就是現在的「美劍宏美髮材料行」;香菇肉焿麵一眨眼就賣了六十年,攤前客人肯定有許多三代同堂;日香珍的囍餅香傳也是一甲子,老奶奶的出嫁大餅,可能也是曾孫女的文訂選擇。
人文氣息濃郁、擁有50年歷史的「榮文書局」整修門面,擴大經營,一改舊日的擁擠狹小,顯得舒朗開闊,書籍文具皆井然有序,至今仍是我們這一代經常帶孩子來閒逛尋寶的悠遊之處;在時代變遷下,順應潮流,40 年的「杏春文具」化身為學子們最喜愛的「荳豆租書店」;五代傳承、開了43年的「永豐茶莊」依然對老顧客廣開大門,品嚐茗茶,此地必有風味。自然,時代風潮必也讓老街有所應變,一家又一家的冷飲店為學生與軍人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不過,有28 年經驗的「翡翠冰菓園」,以其新鮮、便宜又大碗的口碑,同樣被年輕族群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雞肉飯、筒仔米糕等傳統小吃是令人難忘的家鄉風味,香雞排、滷味、珍珠奶茶等現代食物,也有其引人垂涎的美妙滋味。
這裡有我們每個人走過的點點滴滴,有著我們數不盡的愉快回憶;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新穎,一直在這條街路上洋溢著盎然的生命力;如何保存文化資產,並且活化老街的機能?則是我們要去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讓回憶在故鄉的街路重逢,因為記憶的印象,生活的足跡,文化的傳承,美食的魅力……就在中山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