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或許就是在這種不利的環境下,用討論和實踐摸索出來的!我們必須認清,媒體追求的,是個人的利益、商業的利益?還是大眾的利益、公共的利益?識別方法很簡單,只要看出錢老闆是誰,廣告金主是何人,即可分曉。出錢給公視的,是人民,不是立委,是你、是我的媽媽、是住在隔壁的陳校長,絕對不會 是任何一個正在執政的政黨,這點一定要搞清楚!
我也很想跟所有的公視夥伴分享一種心情: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我們擁有比別家媒體員工更 穩定的工作環境與薪資,是因為法律保障我們並賦予我們為公眾服務的責任,所以當「公共價值」不存在,我們為什麼有存在的必要?當面對立法院的要脅時,如果 你選擇站在立委的那一邊,你可以告訴我理由嗎?或許,我的思考不夠清晰、實踐得還太少。
面對立法院凍結預算和修法的要脅,公共電視的各個部門中,就屬新聞部的衝擊最大。因為唯有新聞部的工作,是最需要獨立自主的運作空間。可是反過來說,公共電視的公共價值,也唯有在新聞部的採訪工作中,才得以最有完整的體現。
因 為新聞工作,追求的是真相釐清、監督政策、資訊公開,以及實踐媒體近用權(注)的最大可能,所以,在進行採訪工作時,記者必須時時保持實事求是、利益迴 避、公正客觀的態度。可是,一旦任何政府機關、政黨派系、政治人物透過立法、修法或法律漏洞來影響新聞工作時,新聞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半真半假的新聞會 誤導觀眾、抹黑謾罵的新聞會造成對立、刻意包裝的新聞甚至是有利某些特定人士或團體,這個時候,新聞還是新聞嗎?就像是坊間常說的笑話一樣,「現在台灣的 新聞是假的,八卦才是真的。」
聽來好笑,事實卻非常可悲。我們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人願意全然信賴記者提供的新聞和資訊,而記者也時常 不小心落入為當權者、既得利益者服務的窘境。不過,公共電視的新聞,在高度競爭和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卻依然堅持「不羶腥辣」,提供民眾另外一種不同的選 擇,這就是「公共價值」的實踐。我們希望,新聞不只是真相,更應該創造各種不同階層的人彼此理解和對話的空間,在公視法的保障下,我們一直努力的這麼做。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卯上主流
媒體與文化行動記者營
|
你眼中的台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日常生活中,隨著主流媒體的播報:台灣變成一個在政治上藍綠惡鬥;在經濟上訴諸過度開發、過度發展;在媒體文化上忽視多元族群呈現、抹滅弱勢發聲的大怪獸?而我們透過媒體所看到的台灣社會,是否呈現出台灣的真實?
延續「卯上主流」的精神,今年的媒觀寒假營隊以「地方視野.獨立發聲」為主軸,除了邀請媒體線上工作者、在地運動者、獨立樂手、紀錄片導演等分享實務經驗,參與學員也必須分組完成一則採訪淡水當地相關議題的新聞稿與採訪心得的分享。
「卯上主流」暑期營隊將於2009年1月17日到19日,一連三天於富邦教育中心(近紅樹林站)舉辦,即日起開始報名!
課程主題與講師:
1.地方視野.獨立發聲-你所不認識的台灣
講者:管中祥,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2.試探媒體的界限,擴大抵抗的可能
講者:江一豪,苦勞網特約記者三鶯部落自救會顧問
洪鳳琴,三鶯部落自救會發言人
3.主流媒體.地方勢力:熱血記者的真實記錄
講者:張念慈,聯合報記者/《發現愛的角落:熱血記者的真實記錄》作者)
4.在地運動新勢力
講者:崔愫欣,綠盟秘書長/《貢寮你好嗎?》導演
蔡嘉陽,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
5.獨立發聲
講者:林倩,薄荷葉樂團主唱
6.企劃採訪寫作
講者:吳東牧,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製作人
7.在地運動的媒體實踐
講者:黃淑梅,獨立紀錄片工作者
8.我在場─為置身其中的文化記錄命名
講者:顧玉玲,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
‧營隊時間:2009年1月17日(週六)至19日(週一),一連三天。
‧地點:富邦淡水教育中心(紅樹林捷運站,台北縣淡水鎮八勢一街39巷20號)。
‧招生對象:有志於媒體工作,或有興趣瞭解媒體與社會多元發展的大學生、研究生、社會青年五十名。報名者須事先查詢淡水地區相關議題,以利營隊期間的採訪活動。
‧報名截止:2009年1月8日。
‧洽詢專線:02-23648917。
(詳情請見)
|
|
但是我們的努力,可能將化為泡影。現在正是景氣低迷、政治混亂的年代,也是「公共價值」最容易遭受挑戰的時刻,公視員工們不僅要面對立法院凍結預 算、修法介入的外在危機,又要歷經內部推動產業民主、媒體改革的陣痛過程,我們必須接受,「公共價值」的實踐,並非公視十年就可以有所成果,我們也必須體 認,現在走的每一步,直接關乎未來的公共電視,是否依然可以秉持公共性立足於台灣之島上?
我不斷地思索著,因為有法律對公共媒體獨立 運作的保障,我們得以擁有專業自主的運作空間,在政府捐助的穩定財源下,我們才可以無懼地監督政策、揭露不法、關懷弱勢,積極扮演社會溝通的角色。因此, 一旦失去「公共價值」,公共電視便沒有存在的必要,員工的專業能力與道德良知,也無法再為社會大眾服務。
眼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98年12月31日是公視預算解凍的最後期限,已經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我們不希望此時此刻,最終成為公共價值的保存期限。在此危急之際,公共電視更有責任,堅持公共價值、深化討論,並創造具體的實踐方式。
◆搶救公視,深化公視「公共價值」的機會
最 近一邊整理大發工業區毒氣事件的報導,一邊想著,如果以後沒有公視,好像很多社會基層的事件或社區活動,就沒有人去跑新聞了……這些年來,我已經習慣跑獨 家新聞(因為環境、農業、文化、社區等面向的新聞,好像不怎麼「有味道」!),不過我的獨家對商業媒體來說,可是一點價值都沒有。
然而,當事件的當事者、對大多數生活在小地方上又不容易在媒體上表達意見的平民老百姓來說,我的獨家卻是他們唯一的發聲管道。想到他們,又想到公視現在的狀況,我真的無言以對。
除 了新聞部,公視節目部同仁創造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這麼多的優秀同仁,堅守自己的崗位,默默地努力付出自己的專業,他們用不同於新聞部採訪報導的方式, 為台灣的兒童、青少年製作一級棒的節目,他們創造多元豐富的節目元素,不斷地積極推動友善的社會對話,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我們必須明瞭,走過十年風雨的公共電視,還沒有長大成一棵大樹,非常需要進行更多的討論與改革,才能更具備為公共價值而服務的能力。可是,好像才踏出一些步伐,就遇到了如此巨大的考驗,如果可以,就把這些當作是深化公共價值的機會,透過這個時期的自省,公共電視一定會更好。
我期待,如果公共電視撐過這場難關的話,非得在追求「公共價值」上更加努力,因為「公共價值」經歷諸多風雨後,需要我們更多更謹慎的呵護與對待。
加油!讓我們一同在新年許下這樣的新希望,一月一日,「搶救公視、監督國會」大遊行,自由廣場見!
注:媒體近用權,「廣播電視之電波頻率為有限性之公共資源,為免被壟斷與獨佔,國家應制定法律,使主管機關對於開放電波頻率之規劃與分配,能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審慎決定,藉此謀求廣播電視之均衡發展,民眾亦得有更多利用媒體之機會。」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