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9-01-0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1-06》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大寮鄉空污抗爭 永續發展破綻啟示錄 
  ◎回應「大寮空污抗爭絕非地方事件」 
  ◎量子危機,水危機 



環境前線:大寮鄉空污抗爭 永續發展破綻啟示錄
  ■康世昊
朋友的孩子,因為學校附近工廠有毒氣體飄散而數度送醫,不敢上學;家長為了照顧遭毒氣污染的小孩,向工廠請假,主管卻因一個月內請假次數太多而警告再請就開除。當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在震驚之餘,或許會以為這是個年代久遠的故事,或者,以為是發生在印度或中國某個落後工業小鎮的事件,但這一切都發生在2009年元旦前的台灣,只是大多數的公民們以為台灣早已永續發展,忽略這個地方事件背後的啟示。

位於高雄縣大寮鄉潮寮村的潮寮國中和國小因為鄰近大發工業區,師生數度因為氣體引起的中毒嘔吐現象而送醫。當地有居民念國中的女兒從12月初工業區發生惡臭,至今已數次「被毒倒送醫」,嚇得不敢去上學;報導還提及潮寮國小女學生目前還躺在病床上,對母親說:「媽媽,我好害怕上學!」我們若能將心比心,被嚇怕又憤怒的居民,當然很難有直接證據說是哪家廠商造成這些事件,因此只能一方面包圍任何可疑的污染來源,包括工業區內污水廠和當地廠家,另一方面期待環保單位給個確切的檢測結果。環保單位承諾立即公布污染源,但12月底環保署長與學者專家召開污染專案小組會議,又遲無具體結論。居民期待污染者遷移的希望落空,反而是被建議學生移校上課,心中積鬱的憤怒和破碎的不信任,該由哪條法規或制度重建?

環保單位應確立工業區污染管制

大發工業區,一個典型的1970年代末設立的工業區,當地的環境保護和污染管制照制度規定,計有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大發(兼鳳山)工業區服務中心、環保署空保處、高雄縣環保局等多個相關稽核主管單位。然而去年12月連續4次飄出惡臭,先前還有偷倒鋁渣廢土並因和水結合釋出氨氣臭味,這樣的污染敏感地區,竟然只能做到在嚴重事件發生後,承諾積極追查污染來源(這時講這樣的話難怪民怨爆發),難道先前的監督稽查都沒有資料(即該嚴格監管廠家)建檔?

而事件發生後,成立「高雄縣潮寮國中及國小空氣污染事件查證小組」,官員又續稱:「由於大發工業區及附近大部分廠家有機溶劑的使用廣泛,污染源查證工作具有高度困難,除蒐集環境監測、檢測資料,工廠製程原物料使用、產品產量、污染物排放等相關資料外」,造成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尚待進一步釐清明確污染源,但不排除大發工業區聯合污水處理廠為可能污染源之一;並建議「污水處理過程應加蓋,減輕異味溢出。另外,對於上游廠商也應作好監測機制,監控排放水質」。難道環保單位主管們還沒體認到,這原本就該監管,卻總是在嚴重空污發生後才重複說要監控,難怪地方居民抱怨「政府把我們當白痴」。況且,這樣的立場,豈不是真把污水處理中心的過去運作,當成只是個污水處理掮客來舉發了?

更明確地說,潮寮事件暴露的不是相關單位夠不夠積極協助查證污染源,而是有沒有能力管理工業區敏感製程和排放作業。事實上,過去環保署相關單位費心建制了「空氣品質監測系統」、「重大空氣污染事件緊急應變處理查詢系統」,其原本的主旨就不只是檢測,而是為了要做為參考資料,以求能做為改善台灣空氣品質的依據。但此次連續事件期間監測儀器運作的疏漏,顯示了理想制度和工作落實上的落差。遍布全台西半部各地工業區的基層環境監測,和環保署污染改善目標之間的問題,何時檢討?

大發工業區服務中心的環保組總共3名員工,要管理6百多家登記廠商,公告主要工作只是廢棄物清運掩埋,甚至事發至今也沒有正式聲明上網公佈。在台灣產業重於生態保護的失衡槓桿下,環署若不能一併要求經濟部工業局負起該擔負的責任(工業局至今只由下屬單位永續發展組發出一紙短短聲明,表示已經約集相關廠商要求加強製程管理防範洩漏),恐怕永遠是廠商營運不受干擾勝過積極管核。相關單位要面對的事實是,如果未來發生類似事件,是否仍然只有依循潮寮模式,回到沒有制度的制度?這個制度的教訓是,政府單位若遲遲無法管制污染元兇,工廠污染就有機會像惡人當道一般,趁公權力行動不及時魚肉地方!

空氣污染的公民行動待發

進一步回溯原本環保署訂定的「空氣污染防制計畫」,若屬三級防制區,環保署就會強制要求新增或變更的工廠(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達一定規模者,採取最佳可行控制技術,來防範空氣品質惡化。既然環保單位強調向來極為重視林園、大寮地區環境品質,並於兩地皆設有空氣品質監測站,長期監測附近空氣品質,為什麼一個理應受高度監管的工業區,竟然在一個月內連續數次發生毒氣外洩事件後,仍無法確定污染源?破裂的社會信任(產業管理、環境管理、即時資訊)導致了地方型的公民抗爭──3百多名潮寮居民到場「抗議遲不公布肇事元凶」,最後卻是警民爆發數波衝突,以及工業區服務中心玻璃破損。但從村民最新整理的訴求,包括要求地方監督的進入和監測資訊公開,環保單位應該趁勢引進這樣的公民行動參與力量,而非費口舌在辯解自己做了多少!

或許大多數台灣人把這則潮寮國中小師生送醫事件,當成工業區居民倒楣的地方案例,台灣空氣品質最新調查的資料卻顯示,大部分國民都正面對空氣品質的惡化。根據環保署自己公佈的最新版「空氣污染防治區」,全國不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縣市增加到16個縣市,佔6成4。全台只剩北部、東部有乾淨空氣可呼吸,其餘縣市都淪落為最糟空氣污染三級防治區。原來空污問題很可能處處都淪陷,只是被大家忍耐慣了! 環保署每年徵收20多億元空氣污染防治費,空氣品質卻愈整愈糟,讓人忍不住要問:「空污費都用到那去了?」環保署提出的解釋一方面說空氣品質其實有進展,一方面又說最新資料是涵蓋3年的記錄無法顯現最新成果(政權交替的切割?),再方面又說有惡化地區都是受來自中國大陸飄浮微粒所影響,這樣的邏輯可禁得起推敲?

有朋友開玩笑說,既然真是如此,是不是以後也該向中國索取空氣污染防制費了?又說既然馬政府相信發行消費券可以刺激經濟,那麼持續(維持)污染,持續(維持)收入污染防制費,然後持續發出更多的賠償,豈不更貼切擴大內需邏輯?不只是大寮鄉民,全台民眾乾脆都要求空污費變空污補償,讓污染變成刺激經濟的提振動力。資本主義體系對環境剝削的依賴與矛盾,就是這麼一個古怪邏輯!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回目錄)



回應「大寮空污抗爭絕非地方事件」
  ■楊慶熙
貴報(民97)12月30日第二版登載「大寮空污抗爭絕非地方事件」中,康君「擴大內需靠賠償加碼」及沈君「別放任工廠成為現代暴君」兩則投書部分內容與事實並不相符,特此說明。

康君投書稱「環保署每年徵收20多億空氣污染防制費,空氣品質卻愈整愈糟」,並非事實。以國內常用的空氣污染指標(PSI指標,該指標大於100則代表空氣品質不良)來看,我國PSI>100在民國94至96年分別為4.5%、4.1%及4.0%,而去(97)年統計至12月28日為止則下降約為3.0%,顯示環保署與地方環保機關積極推動各項空氣污染防制措施,已使全國空氣品質較往年為佳且呈現持續改善趨勢。

另所提新版「空氣品質防制區」部分,其劃分主要作為各縣市訂定空氣污染防制計畫的參考依據,主要以過去3年大氣環境監測數據進行劃定,現階段空氣品質改善成效會受過去資料影響,實際改善成效不易呈現。事實上,評估空氣品質改善良窳不是單就劃分空氣品質防制區結果就能論斷。

本署對於高雄縣大寮鄉潮寮地區(民97)12月發生空氣污染事件,積極協助高雄縣環保局進行查證。由於大發工業區及附近大部分廠家有機溶劑的使用廣泛,污染源查證工作具有高度困難,除蒐集環境監測、檢測資料,工廠製程原物料使用、產品產量、污染物排放等相關資料外,乃成立「高雄縣潮寮國中及國小空氣污染事件查證小組」,該小組成員係由大寮鄉公所、高雄縣政府、大發工業區廠商聯誼會、經濟部及環保署各推薦兩位專家共十位組成,其參考村里民提供之資訊、環保單位調查及查證所取得之資料與整理所得初步研析結果,進行獨立之審議,以確保潮寮國中小所發生空氣污染事件的因果關係,獲得公正、客觀的認定。

依本署(民97)12月28日於大發工業區管理中心召開「高雄縣潮寮國中及國小空氣污染事件查證小組」第二次工作會議結論,潮寮國中國小發生三次空污事件,造成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尚待進一步釐清明確污染源,但不排除大發工業區聯合污水處理廠為可能污染源之一。該次會議結論乃是查證小組依環保單位近日潮寮地區空氣品質監測、檢測數據及工廠查核資料、並聽取工業區廠商代表、工業局代表說明後充分討論作成,當次會議資料亦已提供當地村里長及民意代表參考。

(民97)12月28日會議與會單位除本署、經濟部工業局、高雄縣政府環保局、大發工業區廠商聯誼會、該小組專家外,亦邀請民意代表及鄉民參加,但居民代表因在會場內外以抗爭方式參與,未於會中發言,並非如報導所稱:「官員專家甘冒『爽約』也要關起門開會」。

目前,環保單位仍持續進行本事件污染源追查,依據設置於潮寮國中之紅外線遙測圖譜及學校老師使用環保署提供的真空採樣瓶於當時取得之樣品分析發現,(民97)12月29日下午潮寮國中附近空氣中含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氨氣、丙酮、乙烯及鄰二甲苯等空氣污染物,依當時風向推估污染物係來自上風處數家廠商。環保單位並已鎖定該等可疑排放源,立即啟動稽查工作,此外,也要求工業區管理單位進行輔導改善。

環保單位對於林園、大寮地區環境品質向來極為重視,該二地區皆設有空氣品質監測站,長期監測附近之空氣品質。為了大寮鄉民及師生健康,本署仍堅持追查污染源之決心,協助高雄縣環保局持續進行本事件污染源追查,不放過絲毫可追蹤污染源之線索,對於違反法令者,嚴加處分,絕不縱容。貴報所載「政府顯然要幫污染產業護航」內容,與事實並不相符。(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處長)
(回目錄)



量子危機,水危機
  ■倪世傑
在上課的時候,我喜歡跟學生談電影,電影虛幻交錯、假假真真中,仍離不開人類社會,即使是科幻片中所投射的未來景色,也無法超脫當前社會基本元素。其中,與國際政治關連度最強的系列電影,無疑就是從1962年上映至今、影迷跨越四個世代、熱力未曾間斷的007系列,從美蘇冷戰到冷戰後,《明日帝國》(Die Another Day)中的中國威脅、《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中的邪惡軸心北韓,《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中的國際金融犯罪,到《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中的……,對,這是學生常常問到的問題,《量子危機》究竟在演什麼?

《量子危機》,是龐德(James Bond)的一場大復仇,他在皇家夜總會對賭的過程中,發現當中的非國家犯罪組織:量子集團。量子集團設計殺了他的愛人Vesper(還記得Vesper自己讓電梯沈入威尼斯水底永別人世的那一幕嗎?)。《量子危機》就是延續皇家夜總會後的追兇過程,龐德發現,量子集團對外宣揚環保價值,到處吸金,其實,背後則是企圖掌控世界上的天然資源;簡言之,讓自然資源私有化,成為企業壟斷下謀利的商品。龐德這一路,追到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發現量子集團已經在山上建壩截斷地下水的供應,當地原住民望著空空的水桶無計可施……

就如同先前的007影片,劇情的背景絕非空穴來風。早在1998年,推動私有化不遺餘力世界銀行,拒絕為玻利維亞的2千5百萬美元貸款作擔保,逼迫玻國政府把該國第三大城市Cochabamba的水資源私有化。Cochabamba市的水資源由貝泰企業集團(Bechtel Corporation)得標壟斷營運(註),並獲得16%的利潤保証。1999年初,該公司接手後立即把水價提高一倍,有些人收入的2成都必須支付水費。2003年,民眾起義反抗,才終止了水資源私有化政策。這個故事發生的大背景,編劇沒打折,忠實呈現當前第三世界面臨的人為災難,不是爭權奪利的內戰,或是世界強權代理人的較勁,而是壟斷利潤。

龐德為打擊惡勢力到處流動,與移動困難而飽受苦難的原住民形成鮮明的對比。水資源的狀況,與原住民移動困難的處境相當類似。水雖然到處都有,比如說,地下水、水蒸氣、湖泊河流的淡水,南北極冰帽到海洋的鹽水,但能用的相當有限,即使是能立即使用的,也具有最大程度的地區性,換句話說,也只有地區供應的水,才能保證價格上的優勢。大量使用的特質,使得水與其他像是稻榖、汽車等能夠遠距離運輸的商品,存在最大的差別:一個人一天的食米量,多不超過2百公克;一輛汽車至少可使用10年;那,水呢?50公升是一個起碼的數字,這是滿足一個人一天的飲用、盥洗、生活所需的基本數目,如果不是水龍頭,光是載回滿足一家四口一天所需2百公升的水,就是件讓人頭疼到不行的苦差事。

水資源是如此的珍貴但卻又唾手可得,使得民眾往往忽視了它的重要性,但是隨著各國競相發展,即使在沙漠中的杜拜也可以變成一個工商城,就更不消說未來中國的上海、北京,在未來20年內將發展成人口高達5千萬的重量級都會帶,這都會對水資源的地區性供應帶來莫大的挑戰與威脅。尤其當資本主義發展帶來都市貧民問題的時候,大部分貧民勢必難以獲得乾淨的水源,而都會用水又勢必排擠農業用水,水資源分配因此成為一尖銳的政治問題,它未必存在國與國之間,但肯定會成為都市與鄉村、都市內部階級之間的一大矛盾,而陰晴不定的全球氣候變遷,又勢必更激烈化此一問題。

007電影,畢竟帶給人民眾的娛樂性質大於一切,但從中所凸顯的問題亦不容忽視。《量子危機》中的水資源問題,是否也帶給了你一些不一樣的啟示?

(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註:貝泰集團在台灣的分公司名為「泰興」,同樣承包了台電、中鋼、華航、奇美、台積電、旺宏以及台塑等國內公私營大企業的案子。不過,近年來貝泰最著名的工程,就是中國的三峽大壩。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