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源不足的情況下拍攝時, 我們總是想盡辦法避免因為相機或是影像晃動所造成的模糊影像。畢竟, 一般人對於影像的基本要求就是清晰。然而, 這種因晃動所產生的模糊影像(在此稱為動態模糊)卻也能成為一種令人滿意的特殊效果, 至於要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 除了看攝影者所具有的美感之外, 還有就是在攝影技巧上的功力了。如果在晚上拍攝時, 光源在漆黑的背景下移動所造成的效果就會顯得有點老套, 但是如果較暗的物體在明亮背景下移動, 或是複雜的物體移動所造成的效果每每都能帶來意外性。而且動態模糊在使用上必須有所節制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有些攝影界的大師們曾經以這個主題拍攝過不少傑作, 例如Ernst Haas在1950年所拍攝的馬術、鬥牛以及賽跑等系列作品。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種風格, 如果你喜歡的話, 通常也會欣賞這種色彩與色調互相渲染、糾結的效果。這類風格的影像在拍攝時需要讓相機與被攝主體產生相對移動, 所產生的效果也會因曝光時間長短、相機的移動方式、鏡頭焦段、以及被攝主體的移動方式而有所差異。此外, 拍攝動態模糊風格的影像時, 取景的色彩與色調非常重要。現在的數位攝影技術可以讓拍攝後的影像即時呈現, 有助於藉由不斷的練習與嚐試, 來抓住拍攝的訣竅。
1 我把相機由右往左擺動以跟上這2位正在走路的人。使用望遠鏡頭(400mm)以及在1/2秒的快門速度下, 整幅影像幾乎呈現動態模糊效果, 但是仍有部分影像維持在清楚可辨的狀態。整幅作品維持在一個剛好可辨識的程度
2 我使用廣角鏡頭(27mm)以及1/3秒的快門設定, 邊走邊拍下這幅影像, 也營造出了一種類似隧道效果(Tunnel Effect)的感覺
3 這幅影像使用了中望遠鏡頭(135mm)拍攝, 快門速度為1/20秒。輕微的動態模糊營造出速度感, 也不會讓這2位女性所具有的影像細節損失太多
......本文節錄自《Michael Freeman的私家攝技 - 絕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