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9-01-2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1-20》

本期內容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大學學雜費調漲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陸生登台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教官退出校園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野草莓學運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公私營學校 教師待遇齊步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大學學雜費調漲
  策劃■全國教師會、台灣立報  解讀■全國教師會
時間:97年7月2日
新聞概述
考季來臨,考生莫不忐忑應試、擔憂落榜;但考上了卻又要擔憂學費太高。反高學費行動聯盟、青年九五聯盟等團體前往行政院抗議,要求調降學費,否則受薪階級根本讀不起。
新聞評論
近年來因政策導向教育商品化,且不論藍綠均一致秉持走向資本主義市場化精神治國,使自由經濟學派剎時變成顯學,任何事物(當然包含教育)似乎只要透過市場競爭便能取得品質,美式小政府的概念不論情事(勢)也都勢不可擋,於是原本擁有純淨空間的教育,自然也就不敢忤逆潮流,出現了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在資本主義國家則是司空見慣),其中最近每一年都會上演一場的反高學費抗議,便十分具有代表性。
其實,筆者深深為政府感到抱屈,民眾實在太無理取鬧了,話說有哪一個民主先進自由國家抵擋得了市場競爭趨勢?而且大家在「山也BOT、海也BOT」、教育也BOT的改革過程中,不也向來覺得OK嗎(《海角七號》的批評只是幽默,當然無須理會)?當許多從不知教育為何物的CEO或行政領導者大談學校企業化管理經營時,不也許多人點頭稱是嗎?廣設高中大學,讓想讀大學的人都能讀時,大夥兒不更都鼓掌叫好嗎?怎麼這會兒大學學費不過調漲那麼一丁點兒,民眾就眥論不平呢?難道不懂市場機制、供需、和投資報酬理論嗎?覺得貴,可以透過供需調整,不要消費(讀)啊!反正大學這麼多,大家為何這麼非理性,難道想吃免費的午餐嗎!
其實,民眾只會罵學者官員們不知民間疾苦,卻不知他們在台灣優渥的決策環境中(兒時疾苦的,現下也優渥了),是真的無法得知民間疾苦,倒不是故意的!當韓國反對黨可以為加入WTO或與美國簽FTA流血奮戰時,台灣卻還在政府與御用學者一切經濟導向的理論模型中迷惑著!於是口號上教育是不可以物化的,但隨著教育市場化,知識與教師當然就變成了商品,學校也就當然變成了商店!
「老闆們」不懂的是:為何我不能替自己的商品定一個合理的價錢?難道「消費者」不知我們請「員工」要錢嗎?難道「消費者」不知一分錢一分「貨」嗎?難道要我請廉價的「店員」來服務學生嗎?所以「適當的」、「自由的」調漲學費為啥不行呢?教育不用尊重市場機制嗎?
懂了嗎?我親愛的朋友們!問題不在學費高不高,而在一切經濟導向的政策!當教育也可以市場化時,未來要抗議的還多著呢!
調整學費,其實才只是剛浮出的冰山一角,相信我,大學校長們也真的千百個不願意啊!但曾幾何時,學校又要專心辦學,又要自力營生,除台大者流(不過他們好像也抱怨),誰又有能力如此呢?
喔對了!還有一個秘密忘了講,就是為何不分藍綠在「教育市場化改革」這件議題上如此一致呢?嗯!從比較教育上來看好像可以省不少錢辦學,又能繼續掌握教育國家高權,只是「省錢辦教育」這句話好像蠻難聽的,所以當然不能上檯面講囉?
結論:我們要繼續縱容政府這樣搞教育嗎?那就接受學費自由化吧!
楊益風/全國教師會諮輔處主任
(回目錄)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陸生登台
  策劃■全國教師會、台灣立報  解讀■全國教師會
時間:97年9月23日
新聞概述:
總統馬英九表示,最快明年承認中國學歷,並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就學。對此,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表示,要開放的整個配套很重要,如果不做好的話,會造成混亂。前教育部長黃榮村也說,採認中國學歷和陸生來台不是路邊談談的問題,必須穩健推動,先從研究所小額開放。
新聞評論:
兩岸關係的開放,無疑是2008年政權輪替後的熱門新聞,此類新聞中與教育最相關的,無疑是「陸生來台」的開放。
藍綠兩個政權,在面對到與大陸交流時的態度時都有其盲點,民進黨永遠是把與大陸的關係看成一種威脅,而國民黨卻是永遠把它看成是一個機會。但在務實面,我們要知道的是前例是,馬政府上台後,國人一度產生錯覺:大陸的觀光客可以救台灣的經濟,最後是大失所望,相同的觀點是:陸生來台也無法拯救後段的大學,我們還是要回過頭來面對自己大學結構的基本面。
我們的後段大學近年來一直面臨生源不足的問題,本來一廂情願的期待是:大陸每年有一千多萬人參加高考,卻只有6百萬人能考上,台灣後段大學可爭取剩下的4百萬人,或許開放後,不少學生會轉到台灣就讀。但台灣不能只為滿足這樣的期待,忽視了門戶大開的危機與對社會的衝擊。
例如招收陸生無可避免的要解決大陸學歷採認問題,這需要作業時間,因大陸學校間良莠不齊的現象比台灣嚴重多了,舉例來說,如果因此台灣學生可前往大陸學醫,返台後都可以當醫生,可能去大陸唸醫學院的學生要比來台的陸生多了;台灣所有大學,都是拿國家機構補助的,如果陸生來台學費與本國生一樣,必然引發民眾拿國人的稅收補助中國學生的質疑;而招收一流的中國學生,就必須重金灑錢,如香港、新加坡一樣。我們有這個條件嗎?國內的教育資源已經夠拮据了!
我們來看馬總統的基調。他表示開放陸生主要是希望讓兩岸青年及早交流,並刺激台灣學生的競爭力,讓台灣成為人才匯聚中心;但如果把彌補生源、增加教育商機當作開放陸生的重點,「恐怕會失望」。
陸生來台應採「漸進開放、配套完成」原則進行,千萬不可躁進。
江文隆/全國教師會外事部主任
(回目錄)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教官退出校園
  策劃■全國教師會、台灣立報  解讀■全國教師會
時間:97年12月4日
新聞概述:
教育部長鄭瑞城曾表示,3年內大專校院教官遇缺不補,但不會讓教官全面退出校園。此話一出,民間團體紛紛表示不以為然,人本基金會、全教會與台灣教授協會等團體到教育部抗議,要求「重申教官退出校園的政策不會改變」。
新聞評論:
我們的學生有在校園內接受軍事課程的必要嗎?
軍訓教官走進校園,雖提供軍訓課程教育,卻有培養學生效忠領袖、控制言論與思想之虞,時至今日,政治氣氛早已從威權獨裁轉變為自由民主,今日教育強調多元、自主、獨立思考,與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的養成格格不入,這也是其他自由民主國家,軍人根本不會也不能在校園中擔任教職的原因。
事實上,目前軍訓教官主要的工作內容在於協助學生中輟、流連網咖或不當場所、飆車、黑幫等校外的查緝、輔導工作,相對而言,大學教官需要處理這類事情的業務較少,故往往在學校也兼任通識教育課程的講師。然而,教官畢竟不是專業學者,之所以能夠充當通識課程的講師,其實反映了我們對通識教授的草率與聊備一格。
我們肯定教官多年來在校園安全、學生管理、生活輔導等工作的努力,惟隨著教育的多元化、民主化,學生各項問題也亟需真正專業的輔導管教人力,而非軍事化的管理或訓練,因此,學校教育應回歸專業,從教育角度來考量課程、科目及人力需求,才能解決歷史沉痾,符合轉型正義的要求。
除此之外,大學教官唯一無法取代的工作大概就是「維護校園安全」了。不過以人力成本計算,聘任一位中校教官約等於4至5位保全人員的薪資,在教育經費吃緊的情況下,讓教官退出校園亦不失為可行的辦法。
教官退場後,校園人力減少,勢必對學校的學生輔導、學務工作產生很大的衝擊,不利學校經營與運作。因此,建議以保障現職教官工作權,遇缺不補,並保留原教官編制員額及經費,轉增置專業輔導、學務、校安等人力,作為配套措施,以符應專業發展的學校文化,並穩定學校教育發展。
教育部以漸進的方式讓教官退出校園,可說是兼顧了教官工作權與社會公益的做法,使台灣民主化之「名」與「實」更為相符。
柯文賢/全國教師會副秘書長
(回目錄)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野草莓學運
  策劃■全國教師會、台灣立報  解讀■全國教師會
時間:97年11月9日
新聞概述:
為抗議警察在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期間執法過當,「野草莓學運」正式邁入第4天。雖然頂著風雨,仍有近百名學生身穿雨衣、頭戴斗笠靜坐,活動發言人成大台文所畢業生周馥儀表示,活動將聚焦在修改《集會遊行法》,並決議不達目的絕不解散。
新聞評論:
在台灣的個人主義氛圍和享樂主義氛圍中,發起和參與學生運動是勇敢的,因為註定要苦撐;難以有18年前野百合學運那樣的數以千計學生響應。
在陳雲林訪台、執政在野黨派混戰中,參加野草莓學運更需要十二萬分的勇氣,因為極可能要被親執政黨的媒體忽視或醜化,而親在野的媒體刻意地擴大報導,反而只有減分,沒有加分。
所幸,學生善用所學,用手提電腦和無線網路,將靜坐實況和學生的發言在網路上直播,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檢視其他媒體報導和實況的落差。
至於學運的目的達到多少,或許終究形勢比人強,學生會學到改變社會需要持續力,並非一蹴可幾。學生處於學習過程中,不論在學校或校外,「無處不學習」,我們相信學生在靜坐廣場所思所慮的,以及各非政府組織在學運那一個月的經驗分享所學到的,絕不少於他們留在學校課堂裡的同學。
我們也要對在野勢力在靜坐區和遊行時,能很自制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感到欽佩。也要對執政黨沒有刻意發動媒體醜化學生運動,感到欽佩。相對於野百合學運,當時的執行黨態度,這是很重要的進步。
也許,執政黨可以再進步一點,不只是這次對學運的「低調處理」,用時間磨掉學生的銳氣(也許也磨掉了學生的理想和熱情),可以再有更善意的積極回應,例如,儘速完成《集遊法》的修法,讓更多學生覺得只要維持理性溝通和非暴力方式,就可以為社會多盡一份力。
詹政道/全國教師會政策部主任
(回目錄)



2008十大教育新聞解讀(下):公私營學校 教師待遇齊步
  策劃■全國教師會、台灣立報  解讀■全國教師會
時間:97年12月4日
新聞概述:
縣市政府辦理的公辦民營國中小因權責屬於地方政府,出現「租用」、「特許」、「BOT」等不同型態,學校定位更區分為私立與公立,學校教職員待遇較低。教育部經部務會報通過後,未來將修訂特別法統一規範,教師待遇將全部比照公立學校。
新聞評論:
同為春風化雨,讓不同受雇者接受不同的待遇及退休制度,顯然有其不合理之處,在馬英九總統政見中也特別列舉公私教師待遇漸進拉齊,在教育發展上有其正面價值。
但台灣的私校早期屬於特許事業,甚至多為黨政軍特領導人或其家族所開設,在經營上又可分為兩塊:國中小以收取望子成龍的高期望家庭子女為學員,高中職以上則在補政府長年以來公辦教育之不足,於是在私校經營的輔導監督上產生混淆:學費該不該管制、課程該不該管制、師資該不該管制、待遇該不該規範等,均產生歷史悠久的糾葛,在少子化日益明顯的現在,私校的存之定位正好予以重新考慮,時機適當。
我們認為目前私校教師既無基礎年金保障,又無職業年金保障,實質成為台灣社會安全中的年金孤兒,立法行政部門確應加速補洞,而私校教師既不適任勞基法,但又常揹負著招生的壓力、過長工時的勞動,已變成最無保障的私部門勞動者之一,相較之下,一些大型私校不斷將台灣經營私校之盈餘挪至創辦人之故國開設學校,其資金挪移之適當性亦令人好奇,值得教育部追查。
其次在私校經營上亦應避免英國式公校負責吸收中下階層子女、私校負責吸收上流社會子女的兩極化,兩者教育成本本不相同,最後社會卻又要求平等看待,這樣扭曲教育價值的發展必須提早被預防。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