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俐安
問:我就讀國中的孩子,做事很衝動,總是不思考後果;師長對他的評語也是思慮不周,缺乏遠見。每當我跟他溝通,凡事在做之前一定要先思考,不能憑一時的感覺,不顧後果就行動,但是他依然故我,往往闖禍了,才懊惱萬分。我該如何幫助他,培養他具有遠見呢?
答:青春期的孩子的確會比較衝動,要他們有遠見,的確比較困難,不過父母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與孩子討論事情的後果。要讓孩子知道同一件事有多種可能性與做法,後果有得有失;如果不思考後果,結果往往出乎意料,所以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清楚。
一個具有遠見的人,一定擁有思考後果、志向大與踏實的人格特質,其中又以思考後果為重,也是生命教育很重要的一環。一個做事會先考慮到後果的人,代表他經過深思熟慮,減緩了衝動,行事自然穩重踏實,慢慢地可以預見未來的結果,這便是我們所謂的有遠見。至於立志要立大志,這需要透過教育不斷地熏陶,提昇對自己的期待。最後是踏實,就是不能眼高手低,雖然有遠大的志向,也要瞭解現階段的狀況與自我能力,才能落實理想。
我們從〈看見未來的人〉的最澄大師,便可發現他具備了以上三項特質,使他成為一個有遠見的人,創立了日本天台宗。最澄十四歲出家,便立定弘法的志向,一步步朝目標前進;他也瞭解自身的能力,因此向比自己年紀輕的空海求密,甚至派弟子向空海學習。最後最聰慧的弟子留在空海身邊,此事轟動了整個佛教界,讓人以為空海能力比最澄強,但最澄不爭一時,顧全整個佛教發展,仍以推動天台宗為首要,一心在比叡山建立大乘戒壇,也因此數次赴京請求設壇,雖然天皇遲遲沒有批准,直到最澄病逝後,經弟子再次爭取才獲准。最澄是具有遠見,成為帶領日本朝向大乘佛教邁進的先驅。
希望您更有耐心與孩子溝通,不斷灌輸他每件事情的後果,都攸關將來的發展,慢慢培養出孩子的判斷力,相信您的孩子慢慢地會不再衝動,行事穩重,成為一個有遠見的人。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9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