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勢磅礡的中華文化歷史專著——【老師沒教的中國史系列】
一套圖文並茂全彩記錄中國文明歷史的百科全書
【深入了解每段歷史文化故事】
走馬燈出現
隋唐時期,社會的經濟、生產大大地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為了滿足人們各方面的娛樂需要、豐富人們的休閒生活,隋唐時代的發明家和能工巧匠們就製作了許多遊藝性機械。走馬燈就是在這時出現的。
「走馬燈」是後人的稱謂,其實它是一種特殊的燈籠。發明者依據燃氣動力原理,設計了如下結構與裝置:在燈籠的正中處豎一立軸,立軸上部橫置一個葉輪;葉輪下面,靠近立軸根部處放置一盞燈或一支蠟燭;燈(或燭)燃著後所形成的熱空氣產生上騰力,就會推動葉輪回轉,與立軸相連的紙剪人物和駿馬也就跟著一起轉動,看上去像是在奔跑。那些東西都是罩在燈籠裡面的,旋轉時它們的影子就會投射到外壁上,於是就產生了許多有趣的活動畫面。
有關走馬燈的記載約見於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上說:「皇上在東都恰巧趕上正月元宵夜,就下塌上陽宮,掛起了許多影燈。」《說郛》所收〈影燈記〉說:「洛陽的人家元宵節時以擁有影燈多而為豪,描述那種盛景的詞說是『千影萬影』。」可見當時人們是如何地喜歡走馬燈,從一個側面也說明當時人們生活的興盛景象。
【會合各方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編撰】
主編
李默
李亞平,筆名李默。海南萬寧人。1980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專業。1973年赴海南國營英州林場插隊務農,後歷任廣東省旅遊局幹部,廣東旅遊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副編審。
學術顧問
李學勤
著名青銅器專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
羅哲文
中國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長城學會名譽會長
俞偉超
中國著名考古學家,曾任北京大學考古學教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
曾憲通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從事漢語文字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攻戰國秦漢文字
彭卿雲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曾任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知名文史學者推薦】
世間公認,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締造的最光輝絢麗的文明之一。我們有責任將這一偉大文明的優秀傳統介紹給世人。達到這個目的的一種重要方法,是編著圖文並茂的中華文明史。
這部書重點在於論述中華文明,貫穿以整個歷史的縱線,其文字、圖片的版面彼此相當,內容同樣豐富,真正做到了圖文並茂。圖文兼重的中國文明史,就方向言有利於歷史學和考古學的進一步結合。考古學本身是具獨立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科,然而中國考古學從一開始便以同歷史學的密切結合為特點。
儘管歷史與考古在如此密切的關係,把兩者巧妙結合起來仍是不容易的事。認識歷史文獻的考古成果,分別需要特殊的學習與訓練。特別是考古學的研究收穫,並非輕易就能觸會到歷史研究中去。在歷史知識的普及上,如何結合考古文物,也很不簡單。本書在這兩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使全書成了真正的「紙上博物館」,成績是值得肯定的。
大至古城址、陵墓群,小到一件兵器、一個佩飾,無非中華文化的產物,寄寓著先民的意念與精神。所以,我們探索中華文明萌生形成、蓬勃光大的歷程,不可缺少考古文物。這正是「紙上博覽館」勝於其他類型史籍之處。
然而,作為文物考古研究物件的物質遺存,以及由這種遺存所能導出的內涵。究竟是有限的。過去的世界,不可能完整的以遺存的形式保留下來。我們不應當有希望,考古學能夠將《史記》、《漢書》包含的種種全面揭示在人們眼前。因此,在為歷史配圖時,總是有太多的遺感,甚至於不很需要的地方,文物數量繁多過剩,十分需要的場合。有關文物卻很少,以至一件也沒有。這就要求收的編者廣為搜集,又精加選擇。本書在這一方面,也是做得好的。
這些便是我樂於在此寫幾句話,向讀者推薦的理由。
知名文史學者 李學勤
【全彩精緻內頁】
■
【老師沒教的中國史系列】各冊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