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2-1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中國規劃新一輪教育改革
派遣正職都失業的無效率社會
  寰宇縱橫:美、中海權競爭與「第一島鏈」
  扣問求音集:剛開始的失業狂潮



【社論】
中國規劃新一輪教育改革
 
 

最近,中國教育部就規劃中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向社會「問計於民」。消息傳出,立刻引起網民熱烈的獻計與討論。據報導,僅僅在公佈後一天內,新浪網便湧進一萬一千條意見。同時,龍騰網就其中一項進行網路意見調查,也在24小時內塞進26萬筆回應。表明中國民眾對教育問題的關切程度。

這個「問計於民」共有20個「關鍵問題」,分成四大類:一,加強農村教育;二,深化教學與體制改革;三,各類教育突出問題的解決;四,經費投入與教育制度的健康發展。20個關鍵問題幾乎包羅了從學前教育到終身學習等各種教育上常遇到的重要問題。台灣當年教改會所熱烈討論的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改進入學考試方式、寬籌教育經費等等,也都出現在這些關鍵問題內。

這麼多的「關鍵問題」,哪些是關鍵中的焦點?它並不是「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不是「改革考試招生制度」,也不是「創新人才培養」。依網民回應的熱烈程度以及媒體關注的焦點來看,「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一問題拔得頭籌。民眾對這個問題的出奇重視,值得分析評論。而且,就這個網路民意調查,前述的26萬筆回應中,54%主張應該取消,主張維持分科的只佔回應的40%。這樣的反應也值得我們的思考。

和台灣高中「文理分流」相似,中國教學制度下高中也是「文理分科」。這個看似課程安排細節、而且也具有存在理由的問題,居然成了中國教育部20個關鍵教育問題之一,更成了網民最關切的教育問題。相比之下,台灣雖然偶爾有人倡議廢除高中「文理分流」的制度,卻始終不曾成為朝野重視的大問題。這說明了甚麼?

「文理分流」的高中課程制度可以方便學生早日進入專業與職場,卻不利於學生能力與人格的全面成長。任何國家在追求經濟迅速成長初期,教育制度多強調早日分流,以便儘早產出經濟建設的人才;至於學生的人格發展以及個人興趣等面向,則往往被忽略被犧牲。這種實用主義式的教育制度顯然有其階段的功能,但是絕非符合教育原理的做法。即使我們不考慮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來思考,這樣的學習制度充其量只能培養社會的螺絲釘,卻很難開出豐富多元的文化花朵。真正具有遠見、具有教育理念的人,都強調把學習者當作「人」來教育,而不是當作「螺絲釘」來訓練。

這就是教育先進國家都重視通識教育的原由。台灣目前在大學都已經積極推行通識教育,不幸在高中卻很不通識。這個矛盾的現象,教育部多委諸於過去經濟建設需要的歷史因素;然而,中國卻積極規劃要跨越相似的歷史因素。相比之下,台灣又落後了。

(回目錄)



【左右看】派遣正職都失業的無效率社會

【左看】
派遣特性仍在擴散
康世昊/博士後研究

這段時間裡,日本人力派遣公司業者開始大嘆:「派遣時代已經結束。」隨著新聞透過台灣外電翻譯而留傳,一時間好像派遣制度真的告終了。事實上,告終的只是部份靠仲介「派遣人員」(約聘人員)的公司。

原本被各大企業視為節省成本的最佳人力資源,在全球金融海嘯之下,成為裁員的頭號目標。派遣人員感慨,「景氣好的時候人人搶著要,景氣不好用完就扔」,等於對人力派遣公司無力保障其工作權的質疑。加上那些過去受益的大企業和支持此勞動派遣的官員急著撇清責任,力主派遣公司應該負起安頓失業派遣人員的責任,成為風暴中間人的人力派遣公司當然自認失去立足空間。

這些曾是企業最愛宣傳的世界人力精簡潮流,原本就是將正規勞動力非人性化剝削的廉價勞工,如今淪為「用完即扔」的利潤陪葬品,正職員工其實仍持續被下降的勞動條件威脅。背後結構正如日本失業者陪伴團體的成員指出,日本的貧困層一直在增加,貧困問題不是發生在現在,只因為這波不景氣造成大批人失業,才讓問題浮上檯面。仔細回想,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問題的核心是,現有的企業經營型態,早已面臨唯有不斷壓低所有工作受薪階級的勞動條件,才能保持企業平均利潤率的達成。這樣的社會經濟型態,根本不再有資格自我標榜是以追求效率為成功準則!




【右看】
愛心企業應僱用派遣員工
馬萬修/文字工作者

根據新聞轉譯日本新聞分析指出:「日本製造業今後將紛紛出走,國內失業率總有一天會和歐美並駕齊驅。雇用企業輸了,我們(人力派遣業)也輸了,所謂『派遣』的經營模式也宣告結束。」雖然包括日相麻生太郎在內,社會部分輿論認為,派遣公司應該負起安頓失業派遣人員的責任,不過現實問題是,這些派遣公司根本就是自身難保。

經營人力派遣的公司或許會說,在這波不景氣之前,正因為有人力派遣制度,才讓那些有意到海外設廠的製造商留在國內。厚勞省的統計指出,日本2007年的派遣人員約384萬人,是5年前的1.8倍,9年前的4倍以上,由此可見日本企業對於派遣人員的依賴程度。

但這次不景氣影響到所有的製造業,使得派遣勞工無容身之地,更讓一般人感到恐懼的是,繼派遣員工大批犧牲之後,接下來恐怕連正式職員也無法倖免。這波失業潮讓社會清楚看出,在沒有失業救濟、再就業訓練等社會制度保障之下,不管再怎麼努力,人人都只是就業市場上被欺壓的無奈弱者。日本的貧困及失業問題,轉變成社會問題,日益嚴重的日本失業潮擴大問題和反省值得台灣借鏡,此時正是政府和社會轉換政策及心態,重新審視社會保障和雇用制度的時機。就現有的緊急狀況來說,必須要讓派遣員工和正職勞工一起受社會責任保障。

(回目錄)


寰宇縱橫:美、中海權競爭與「第一島鏈」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一個月前,北京派小型艦隊遠赴亞丁灣,參加20國聯合護航打擊索馬利亞海盜,曾引起台海兩岸與國際的矚目與討論,可以歸納3個重點:西方注意中國遠洋海權的突破發展,海峽兩岸都談「鄭和論」,以及三方面都關注的:北京航空母艦計劃,已進入實際行動階段。

北京航空母艦一旦建成服役,必將改變東亞海權分配,於是美國在2月6日,對中國海權發表進一步的關切看法:華府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勒,肯定北京參與亞丁灣聯合緝捕海盜行動,並且說國際油路麻六甲海峽(註:附近長年有海盜出沒)情況也可能需要中國海權介入,但對於太平洋西緣「第一島鏈」即將被中國海權突破,卻表示了憂慮與否定的態度。

穆勒觀點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是啼笑皆非。美國肯定亞丁灣、麻六甲海峽的中國遠洋海權發展,卻對於只有亞丁灣20分之1、麻六甲10分之1距離,中國家門口的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仍視為禁區不得逾越,這究竟是地球上那一種邏輯推理?

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呂宋島,一系列連成的,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海權地緣戰略論,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基本架構是防堵中、俄、北韓,以及保持美、日合作提攜亞洲四小龍、強控東亞經濟利益;都在最近20年發生巨變,尤其是最近3、5年以至眼前這3、4個月美國力求與北京金融、經貿合作,可說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正在進行的台海兩岸大和解與經貿金融大合作,並且將往兩岸非軍事對立化發展,更顯得美式「第一島鏈」戰略論的過時。

歐巴馬政府上任僅半個月,五角大廈最高軍事首腦,就提出這種已經過時的海權論,主要的背景因素,應該是回應之前一週北韓的新強硬「備戰」,以及美國軍方保守勢力在新政府中的發言。然而北韓不過是試探姿態,南韓老神在在不以為意,不僅是依美國為靠山,還有中、日、南韓的東北亞經貿整合大趨勢。

海權離不開經貿的現實條件,可以拿當年鄭和遠航作相對比較:七下西洋之前,鄭和曾先航行日本一次,但地緣上僅孤立一國,貿易之利遠不如南太平洋、印度洋的30多國。日本的孤懸一隅,5百年後成就了美國的西太平洋海上霸權,而另一重大因素是中國文明與海權的衰落──這兩件事,都在最近1、20,發生了根本性的滔天巨變。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剛開始的失業狂潮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全球與台灣失業人口之飆漲,近日有如排山倒海般的狂烈來襲。據目前統計,狹義的全台失業人口,至少達50萬,約5%以上。但這當然只是最溫和的官方數據,即有意願找工作,但卻找不到的失業人數統計。若計算已消極地退出尋找職業、仍處於失業狀態者,則應該超過7%,或70萬人以上。

但失業現象再兇猛,在經濟指標上,也僅是落後指標,即整體經濟活動進行一個階段後,所帶來的結果;這失業現象的出現,往往只是反映了上一階段的問題。

所以要解決這落後指標的失業現象,就必須對準這現象的源頭來處理。若抓錯了問題癥結,沒有對症下藥,即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真正消除失業現象。

以此來看,目前馬政府提出的一連串「解決」失業問題的措施,不是有如放煙火般熱鬧的華而不實(發放消費券),就是完全導入了錯誤方向。例如,今日報載,經濟部推出的「創新連鎖加盟展店計畫」。

本專欄已分析過,發放消費券乃是刺激消費的手段,但這對於推動整體經濟成長的效果,非常有限。那麼,輔助民眾自行創業,是否能有效解決失業問題?

即使我們不考慮這政策裡種種技術、條件上的問題,如加盟店數、加盟品牌的總額限制,這種鼓勵民眾自行創業的政策,即使以一般性質來看,都將對扭轉台灣經濟局勢毫無幫助。

我們可從兩方面來觀察,這政策可能的結果。

首先,如果認為民眾在商品銷售、商品服務產業裡的自行創業,就能帶動整體經濟發展,那這根本是罔顧客觀現實。因為今日台灣經濟發展的障礙,不在於商品生產、流通不足,而在於社會一般民眾由於被減薪、裁員或勞動條件的持續惡化,使其消費能力與意願越來越低沉。

在今日都會街頭巷尾超商充斥、各連鎖店與大賣場眾多的現實下,台灣社會哪裡還缺乏小商店銷售點呢?

其次,由於政府資源極有限(因政府的稅收長期低落),能夠輔助的金額與民眾開店量與目前失業人口相比,根本是杯水車薪,毫無可能影響大局。這政策的實施,頂多是暫時性的縮減極少量的失業人口罷了。

那麼,在可預見的未來(如兩年內),政府真能解決失業問題的基本手段是什麼呢?

請容筆者坦率的說,基本上是無解。

要靠內需消費來解決失業問題,已證明是不太可能。而若依賴出口成長來拖拉經濟成長(如過去的台灣經濟奇蹟),那主要看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市場需求。在史無前例的全球金融風暴後,美國市場短期內是不可能了,而中國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據各方評估,將會是10年來的最低。

以此來看,台灣失業率的狂潮,恐怕才剛剛開始。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