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2-13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市場做主,國家為奴
牛年尋牛啟事
  兩分錢:馬賽克媒體
  政經掠影:中國內需市場的結構性問題



【社論】
市場做主,國家為奴
 
 

面對日趨嚴酷的金融危機,各國政府紛紛祭出各種紓困政策,力挽狂瀾。美國以千億美元為單位;中國的擴大內需方案動輒數兆人民幣;台灣的政府則一方面為所有儲戶的存款掛保證,另一方面以全民消費運動的方式為市場注入活水。各國政府採取積極態度介入經濟,這不免讓人心存懸念:歷經30年市場至上的新自由主義信仰之後,這是不是「國家的回歸」?

「國家不是問題的解答,國家是問題之所在!」這是美國前總統雷根1981年就職演講的名言。正是這種「去國家化」的概念,開啟了1980年代以來「保守主義革命」或「新自由主義」的浪潮,而雷根和英國首相柴契爾正是代表性人物。柴契爾另有一句名言:「There is no alternative.(沒有別的選擇)」也就是除了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其他皆不可能,沒有替代,沒有選擇!

新自由主義的核心信仰就是彌平貿易障礙,放任市場狂飆,減少國家干預。而今,卻是英、美帶頭,由政府編列巨額預算,對金融機構提供紓困;由政府當靠山,對銀行儲戶提供安全保障;甚至政府直接進場,收購不良資產。綜上所述,國家在金融危機中的角色,我們究竟要如何看待?國家主導地位的提升,有助於我們從消費至上、市場獨裁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嗎?就實質面來看,我們恐怕不能那麼樂觀。

首先,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世界各地都有國家勢力抬頭的趨勢。譬如,在巴爾幹半島,國族主義氣焰日愈高張;俄羅斯的舊日帝國迷夢不斷被召喚;而在美國,自911事件之後,愛國主義與強權政策也一再藉機擴張。事實上,有些當權者很善於利用全球性危機來煽動國族意識並進而鞏固威權。因此,所謂國家的回歸,也可能是一個帶有法西斯色彩的陷阱,不能不慎。

此外,當我們聚焦於「國家」和「市場」的二元對立關係時,也不免因而忽略了現代社會的第三要素:公民社會。公民社會的概念,相對於國家,它是一種非國家的政治;相對於市場,它指向一切有別於市場消費邏輯的創意理念,抗拒市場對所有社會關係的吞噬。近20年來,有關「公平貿易」、「社會經濟」、「公民協會」或者類似「微額信貸」等另類金融實驗,都試圖擺脫市場邏輯的糾纏,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可以創造出超越於商品和利益之上的價值。

事實上,依據目前各國面對金融危機的模式,所謂國家的回歸,其實是將國家體制窄化為市場的守門員,是經濟自由化的國家主義,以舉國之力企圖遏阻危機的惡性循環,維繫市場邏輯的運轉。這不是國家的回歸,而根本是市場做主,國家為奴!

(回目錄)



【左右看】牛年尋牛啟事

【左看】
鄉無牛 命同城
趙萬來/大學教授

過了己丑年的元宵,春節的應景好詞戛然而止,面對百年不遇的衰景,頓覺種種吉祥話都成了反諷,勿寧改「牛」為「熊」才貼切,當說「熊氣沖天」、「熊轉乾坤」、「熊到不行」……

牛年不見牛,豈僅是圖騰意義的牛不見,即使動物體的牛也人間蒸發了。試看這一年的年假長達9天,人們南來北往,奔波於縱貫線的鐵公路,但見兩旁稻田開始入水插秧,何嘗有見到一頭牛在耕耘?早都機械播種了,當然,之後的收割載運也統統不勞牛勁了。事實上,牛已從鄉野隱去多年,一切獸力盡被引擎取代,台灣農村起了根本性變化,或說,農村的歷史斷裂為侔不相屬的兩種型態:有牛、賴牛營生的傳統農業還保留自然經濟的成份;無牛、引機械進田的現代農業則是澈頭澈尾的商品經濟,假若還未完成資本主義化,遲早也難逃資本主義的收編了。

值此大蕭條的前夕,認識無牛農村是十分重要的,既然農戶必須斥下重資買農機,就必須有貨幣,要貨幣就必須農作物上市,而不能為自己的生活需要生產,而農作物上市也是跟著總體經濟共起落;然時人不察,以為農村可以容納城市失業人口回流,實在是一種妄想。牛年不見牛,示現了城鄉同負一軛,資本是共業,可不驚心!




【右看】
不西進 哪有牛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今年肖牛,生肖源出的中國大陸確有幾分肖似,表現抗衰的牛勁,引領全球,卻為此間官民忌諱不言。此時,如再堅稱彼岸是台商通向全球市場的中繼站,就太假惺惺了,應直白承認大陸就是世界市場,值得全力以赴。

依照此間流行說法,大陸出口銳減,所以前景堪虞,殊不知,出口部門多屬外資,對總體國力裨益不大,以其14億的人口數理當發展國內市場。去年初北京當局才幡然改圖,提高勞動、環保標準,減少出口退稅,完善社保,開放農林地流轉,在在是扭轉大政方針,等到9月15日金融海嘯大作,不幸或幸地,外銷不得,刺激內需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央政府砸下4兆人民幣強化基礎建設,同時推出「家電下鄉」,從試點三大省擴及全國農村,並增列手機、電腦、農機等共8項補貼,引誘地方政府及9億農民傾囊消費。

如此開拓國內市場以抵銷國外市場的萎縮,儘管仍有兩千萬農民工進城無業,但是財政足讓各國羨慕,如元月進出口雙雙暴跌,卻贏得391億美元的第三高單月順差;政府大花錢,去年首度出現赤字,然僅占全年GDP的0.36%,而工商、建設及中國三銀行囊括全球銀行前3名,同時上海股市元月漲幅11%。這一切顯示:不西進,哪有牛?

(回目錄)


兩分錢:馬賽克媒體
■陳子軒(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最近看到電視上播放周杰倫新專輯兩首歌《龍戰騎士》與《四面楚歌」的音樂錄影帶,讓人大為傻眼。他手裡拿的槍卻被打上了馬賽克,當然,不僅僅於此,新聞裡的流血畫面或是出現槍枝畫面早就以此方式處理,而日前「八金飛魚」菲爾普斯吸大麻的新聞中,引用英國世界新聞報的照片時,也把吸食工具用馬賽克擋了起來。

曾幾何時,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荒謬,被認為不乾淨的東西就用些個數位方格擋起來就沒事了,槍、陽具、屍體、大麻吸食器在畫面上看來全都是一個樣,更有趣的是,如果從「境外」頻道看到周杰倫的MV(如MTV頻道)、加薩走廊戰亂或是菲爾普斯的大麻照(如CNN),依舊是沒有馬賽克的。「有碼」與「無碼」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境外」頻道難道就是一國兩制了嗎?因為管不到CNN所以管了國內的各大新聞台?所以我透過中天看的圖像是不適宜的,但是CNN播出的就是沒問題的囉?這樣的政策執行,究竟在傳達什麼樣的訊息?

馬賽克處理的標準究竟為何?我實在是不明白,是屍體就要打上馬賽克?那麼1971年菲羅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肯特州立大學校園屠殺事件」不就該用馬賽克打上半張了?如果槍就要打馬賽克,那麼我們大概永遠不知道在1968年艾迪‧亞當斯的照片裡,到底是什麼抵住了越共的頭。這麼一來,如果要欣賞羅伯特‧卡帕呈現戰場實錄的經典攝影,那就乾脆看整張的方格圖就好,反正這些作品裡不是槍就是屍體。

新聞局與NCC致力於消除暴力與血腥圖像的用意,可以理解,但是方法卻是荒謬可笑。「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的鴕鳥心態實在令人無法苟同,看到馬賽克而不是槍,就會讓社會的暴戾之氣少了些嗎?

去年開始,HBO開始播出普獲好評且屢獲艾美獎肯定的影集《黑道家族》,初聞此消息的我只有疑慮,沒有任何的興奮,原因無他,亞洲的HBO頻道必須顧及所有播出地區的尺度,因此必須所有國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分母來進行剪接,其大剪刀毀掉無數的經典作品不在話下,《黑道家族》也逃不掉。儘管是義裔美國人的黑道家族做為故事主軸,暴力、裸體勢不可免,但是本劇的劇本、演技和整體表現卻是現代電視劇的經典,不過在台灣HBO上所看到的,只因為中間有些畫面的背景是上空的脫衣舞孃,所以常常出現支離破碎、上句不接下句的「對白」(如果還算對白的話)。

馬賽克的出現,成了政府主觀機關、電視台和家長這些「善意父權」機器的最方便的藉口,只要覺得不乾淨,「馬」起來就沒事了!卻不用過問背後擋住了什麼?這格畫面的整體意涵是什麼?如果讓人們看到戰爭帶來肢解的屍體的恐怖,不更能讓人學習和平的可貴?活在馬賽克的世界裡,也正是活在科技理性凌駕人文理性之上的倒錯世界。

(回目錄)


政經掠影:中國內需市場的結構性問題
■卞中佩(社運工作者)

雖然到現在,還是有人在期待中國內需市場能夠拯救全球經濟,但從近幾個月來亞洲各國經濟指標越來越難看的情況下,對於中國內需市場的期待,應該僅能放在能否拯救中國自己的經濟而已。

當然目前各國經濟持續探底,保護主義蠢蠢欲動,中國內需市場還牽涉到敏感的貿易問題。尤其日前美國新任財長蓋特納就任前在國會提交的報告中,指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使人民幣匯率問題又浮上檯面,這裡面牽涉到被指責的中國政府,是藉著壓低人民幣擴增出口,毫無誠意提高匯率提高進口值、帶動內需市場起飛。

人民幣匯率可以說是老問題了,但美國再度提出指控並非無因,這其實是美國面對經濟困境時,將問題外部化的一貫作法。1971年的石油危機,美國就曾威脅要增加進口附加稅,迫使德國馬克和日幣升值。1980年代末日本崛起,美國也祭出貿易報復,再次逼迫日幣升值。這樣的手法對拯救美國經濟當然有效,它不僅擴大美國商品的出口而已,更使得龐大游資因美元資產相對便宜而大舉進入美國,滾起另一波經濟泡沫,帶動美國經濟成長。加上這一次的經濟危機是在歐美本土爆發,漏洞實在太大,美國的救市方案都是政府舉債,需要世界各國來買單,當然會希望擁有最多外匯存底及貿易順差的中國勇於認領。

但要說讓人民幣匯率升值能「一兼二顧」,順便擴增中國內需市場,恐怕沒這麼簡單。其實按照經濟學人的計算,綜合購買力平價後,人民幣匯率僅僅低估不到5%,況且中國內需市場的問題,不僅匯率一項,儲蓄率過高、人民貧富差距過大、社會安全網不足,都是主因,這些又和整個國際金融貿易問題連動。例如東亞國家的儲蓄率過高,除了是文化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亞洲各出口導向國家,都需要龐大的外匯存底,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各國更是走火入魔拚出口賺美金,壓低國民消費。

此外,消費市場要提升,就不能避免增加工資。不過這20多年來,是全球性的工資收入降低、非工資收入提高,而出口導向國家為了全球競爭,除了在幣值上比低外,工資更是錙銖必較。這在中國更是明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雖然在近年來透過國家政策不斷上調基本工資,但這種結構性問題,絕非短期能夠扭轉。

總而言之,目前的經濟危機剛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死結,它起源於長期以來歐美舉債消費、新興工業國家拚命生產下的貿易失衡及生產過剩,目前沒有一個解決方案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