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驀然想起前些天看一個電視談話節目,某個橋段聊起的,關於對「朋友」定義一致性的問題。
節目中,有位媒體人規勸大家要將記者當成敵人而非朋友,因為一旦有非報導不可的新聞,就算你與記者本人有再深厚的私交,屆時對方還是會秉公處理。
不意另位任職企業公關工作的人回應,自己都把記者當成朋友,因為她代表的是企業本身而非自己,而且無須樹敵啊。
媒體人只是微笑,然而話題繼續討論著媒體現象,直到一個段落,企業公關提到自己每次接受記者電話訪問,無論對方是否採用錄音方式,她都視對方為錄音狀態,好避免對方只剪輯自己想要的話語使用,而形成報導不實的錯繆。
媒體人聞言,微笑說道,剛剛不是說都把記者當朋友嗎?那麼何必防備錄音?企業公關則笑稱,朋友也未必要無所不談。
對我而言,這樣的論調,缺乏一致性。當你以欺騙的行為確認真愛,本身就已經不構成真愛的條件;當你以朋友論定彼此關係,卻還帶著防備心,這該是對待陌生人或是的人才有的心態。
當然關於朋友、真愛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並非總是朝向某一方向,更可能因人而異,但總是有一些通則啊,關於「朋友」怎可能還需要防範呢?一如對多數人而言「三隻小豬」就是一個童話故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成語!
我是這樣看待關於朋友、真愛的定義。
於是當遇到企業公關這類人,我總會覺得她過於矯情、虛偽而且愚蠢,並盡量遠遠避開這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