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2-2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經濟危機持續惡化
援引勞基法第11條資遣勞工
  寰宇縱橫:歐巴馬迅速增兵阿富汗
  扣問求音集:馬政府能否解決經濟衰退



【社論】
經濟危機持續惡化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迅速簽署了近8千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這是在布希前總統拯救金融市場7千億美元之外,專為拯救生產事業以及紓解多數民眾生活困難的新計畫。但是就在簽署這個方案不久,歐巴馬又宣稱另外再撥出兩千億元用來補助購屋者,以免因為付不出分期付款而被法拍。差不多同時,美國的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在一次重要的公開談話中,說將考慮由政府收購瀕臨破產的銀行,以免不斷地以納稅人的錢挹注私人銀行;這表明一貫主張私有化的美國統治集團竟然要國有化金融單位。所有這些說明,儘管美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但是經濟危機並未因此而緩和下來,而是持續地惡化下去。

其他國家也都不樂觀。西歐與日本都不斷下修2009年GDP的成長率(都已經是負成長);中國也準備提出破紀錄近一兆元人民幣的赤字預算(2009年),遠高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兩千億。但是,最令人擔心的是東歐國家,這些國家的貨幣匯率巨幅度下跌,跌幅普遍達到兩位數。這顯示東歐國家的外匯存底都已經接近枯竭,情形有如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泰國、印尼或南韓;但是,東歐國家外債普遍很高(多半佔各國GDP的3成左右),債權者絕大多數為西歐歐元區的銀行。如果東歐國家付不起這些巨額借款,必將導致西歐金融業的大震盪。在飽受金融海嘯之苦,歐洲金融業已經奄奄一息;如果對東歐的貸款又大量變成呆帳,另一波的金融海嘯就會出現。據報,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將給予特別紓困貸款,有如上次亞洲金融風暴給印尼、南韓的特別貸款。但是,這次的危機比上次複雜且嚴重多了,IMF的緊急紓困是否有效,尚難逆料。可以肯定的是,東歐國家多數人民必須要準備勒緊褲帶,面對IMF紓困所會提出的苛刻條件。

東歐國家的外匯存底危機,凸顯了這次經濟危機的一個新面向:在高度全球化的時代,大量依賴外債來提升經濟的國家,將會因外資的撤退,使外匯儲備迅速惡化,終於導致國家整體經濟的危機。這是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所未發生的面向,也說明這次金融海嘯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不僅嚴重,而且十分複雜。

面對持續惡化,而且還不知道谷底在那裡的經濟危機,人們需要做好準備。首先要有比較正確的估計,避免將政府的政策以及個人的理財建築在一廂情願的估計上。要正確地估計經濟危機的程度當然不容易,但是至少不要過分的樂觀。回顧過去,我們發現多數的經濟學家以及政客們多半低估了危機的嚴重程度。其次,不能期望短期的特效藥。政治人物由於有選舉壓力,常常會提出一些短期的止痛藥。但是這種止痛藥通常對治病是無用的,甚至可能干擾病情,造成不良的副效應。其實,危機往往就是轉機。利用危機時期,可以淘汰過時的行業,改造比較健康的經濟體制。只要做好社會福利,防止因生活的困苦而發生悲劇,大可不必在乎短期經濟的成長率。

(回目錄)



【左右看】援引勞基法第11條資遣勞工

【左看】
勞基法 老飢法
李法憲/勞工

在實際處理勞資爭議時,看到許多雇主趁著這一波不景氣,毫不遮掩地依據勞基法第11條,以業務緊縮為由,資遣即將符合自請退休年齡的資深勞工,藉以避免給付退休金。以在同一個工作單位任職滿30年的勞工來看,最高可領45個月的退休金,若被資遣,只能領到30個月的資遣費。

面對這個情況,勞工竟然缺乏有效對等的武器與資方對抗,只能被動地透過勞資爭議處理法的規定,去各地勞工局聲請調解及協調,一般來說運氣好的可能可以取得比資遣費多一點的補償金,遇到死硬派的雇主,勞工摸摸鼻子,要嘛就是認了,想說至少還有30個月的錢可以領,總比連資遣費都拿不到的人還要好,要不然就是只能打冗長的官司去爭取自己的權利,到最後還不一定拿得到。

事實上,在勞基法的「保障」之下,資方面臨經濟緊縮時有充分的理由資遣勞工,因此,就資遣即將符合退休年齡的勞工一事而言,資方充其量只在道德上有瑕疵,而沒有違法之情事。對雇主來說,經濟的不景氣終究會過去,公司的營運終究可以好轉,但是對勞工來說,在其辛苦工作一輩子即將步入老年的時候,卻可能開始要為自己的退休後的老年生活煩惱,真是情何以堪呀!




【右看】
犧牲小我 完成大我
陳明/文字工作者

面臨台灣政府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經濟考驗,以及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的經濟表現,與經濟相關的所有部會,在周末通通與馬總統一同加班研商如何救經濟,希望在周一一開始就把可行的政策牛肉端出來,藉此拉抬萎靡的經濟情勢,想當然爾,「如何救經濟」的想法早已是馬政府的施政主軸。

至於「少數」勞工的工作權,應該可以為了拯救整體台灣下滑的經濟情勢,以及顧及大多數勞工的考量而「暫時」退讓,這個想法與作法應該是可以被大多數人所諒解的,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政府若沒有先提出紓困企業的方案,不讓過多的企業在這一波全球經濟衰退中中箭落馬,才是實際的協助勞工儘早脫離失業恐懼的好方法。

在這種經濟優先的思維底下,勞工相關議題已經被邊緣化,政府要做的是,只能消極地不讓勞工權益持續惡化,因此雇主在合於勞基法第11條的規定之下,以企業永續經營以及照顧更多在職勞工工作權為目的,資遣將屆齡退休勞工,以減少公司給付退休金之財務負擔,或許是可行與實際的作法。或許台灣大多數的勞工也都有此體認,所以,被剝奪領取退休金權益的勞工的不平之鳴,也不易激起社會的關注與同情。

(回目錄)


寰宇縱橫:歐巴馬迅速增兵阿富汗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在就職上任後不到1個月的2月17日,批准增兵阿富汗1萬7千名美軍,比原先各方預期的就職3個月或半年之後,大幅提前,而震驚全球,國際媒體有人甚至開始說他是「大鷹派」。

本報過去曾兩三次提到:歐巴馬早在半年多前民主黨內總統提名勝選後訪阿富汗時,就已強烈主張過要增兵3萬美軍,之後他當選美國總統、就任,這個立場一直不變,甚至加強。至於「鷹派」與否,地球上任何大國的領導者,第一要務是將自己的國家利益全方位考量,而不可能執著於那一派。剛訪華返美的新國務卿希拉蕊,原先各方預期她也是「大鷹派」,訪華期間談到西藏人權必然會激怒北京;結果她不但十分溫和,而且說「不會讓中國人權問題阻礙了中美合作」,並且還「叮嚀」北京要繼續買美國國債──這是個眼前最佳「現實」範例。

歐巴馬早先一再強調要在阿富汗增兵3萬美軍,完全符合當地美軍最高指揮官的要求,但現在僅只先派出半數多,就是為掩護提早決定這個軍事行動造成的刺激。而他提早增兵,應該是被俄羅斯「逼」出來的:此前半個月,莫斯科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以21億美元的巨額援貸與贈款,誘使吉爾吉斯突然關閉美國在整個中亞唯一的空軍基地。

這個空軍基地的最主要任務作用,就是空運駐阿美軍及其補給。吉爾吉斯宣布關閉美空軍基地之後,半個月內美國國會以絕對壓倒性僅一票反對而通過增兵,於是歐巴馬立即批准增兵阿富汗。依兩國當初簽約,一旦解約,美軍須於半年內完全撤走,歐巴馬就是要抓緊這剩下的180天,趕緊空運新增駐阿美軍及其武器、裝備與補給。

一般國際情況,強大國家對弱小國家簽約租用軍事基地,一旦發生問題而中止,多半還有轉圜談判挽回續租的機會,曾有過不少往例。莫斯科看準了這一點,以千倍於過去10幾年、美國對中亞小國援貸慣用的數十萬或百餘萬美元,「買斷」吉爾吉斯。這也是歐巴馬急切增兵的「背景理由」。

俄羅斯這一著狠棋,其實把歐巴馬提早推向美國軍方保守派的懷抱,並且忽略了另一個微妙的相關危機:美國與巴基斯坦關係的變化。小布希下台之前幾天,美軍仍持續其過去數個月的、違反國際公法侵犯巴基斯坦領空領土,轟炸鄰阿富汗邊境地區的塔利班。全球媒體注意力最近全面集中在金融與經濟困局上,而未注意到歐巴馬上任後,並未停止這個軍事行動。現在美國完全失去中亞的空軍基地,未來將要如何謀算巴基斯坦?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馬政府能否解決經濟衰退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近日台灣官方的經建會、國外經濟專業研究機構(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研究部門)紛紛發表今年度新的經濟預測數據,不約而同的結論均是: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確定為負成長,前者約負2%左右、後者則高達負9%。

面對這客觀現實,馬政府主觀上算是很努力,要以能動用到的各種資源與條件,來活絡市場、復甦經濟。如消費券來刺激需求、擴大公共投資與建設來提高供應面,甚至不惜碰觸到政治敏感性很高的方案,即研議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協定」等等。

然而,總的來說,我們實難對政府部門的種種振興方案寄以任何理性的期待。

首先,即使這次金融風暴沒有爆發、全球資本主義大環境仍平穩運作,台灣的經濟也早在這幾年以來持續地滑落,欲振乏力。這客觀的低迷趨勢,並不會因為今日與中國大陸的大幅改善社經關係、加速融入大中華經濟圈中,就可獲得結構性的提升。

原因很簡單:在全球化的分工結構裡,台灣過去的獨特地位與角色,即製造業的廉價成本、專業的管理技術、彈性化的生產資源配置等等,如今早已被對岸中國大陸模仿複製而不斷喪失。另一方面,台灣許多與中國大陸的結構分工角色,也因過去十年來的戒急用忍鎖國政策,而不斷被南韓廠商奪取。

也就是說,即使在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發展的階段裡,台灣也會因為上述主客觀的因素而不斷在全球資本運作網絡中被邊緣化。更何況,如今在中國大陸經濟都將嚴重衰退(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約為6%左右,至少下降4個百分點),而嚴重侷限台灣的成長契機,在這雪上加霜的現實下,難怪前兩期的《經濟學人》會點名指出,台灣是這次全球經濟衰退中,受創最深的地區。

其次,如果台灣對全球出口市場的主要市場,美國與中國大陸,因為自身嚴重的衰退而無法承擔推動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那麼,台灣是否可能轉型發展自身的內需消費市場,或政府自力救濟,以大幅舉債的財政赤字的手段之公共投資建設,來推動經濟發展?

前者,從這次消費券的整體效果中,就可知:由於大環境前景太晦暗了,所以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會保守因應一般生活需求,甚至開始改變消費模式。近4年來,台灣民間消費成長率是與經濟成長率幾乎是成比例的同步發展。如今,台灣經濟低迷,民間消費又怎麼可能突破?

至於政府投入公共建設的手段,這是唯一有實質意義的措施,但可惜規劃投入的金額太低、事業單位太少,而會呈杯水車薪的結果。

面對這不可測知的巨大風險危機,台灣經濟的出路安在?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