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山電子報●第364期:聖嚴法師佛事圓滿 法鼓山僧團感恩社會大眾的護持與協助
  聖嚴法師: 我今生做不完的事,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推動,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大家共同來推動。

法鼓僧伽大學~招生中
本校以弘揚漢傳佛教文化的精萃,孕育推動人間淨土的舵手為理念,培養理論與實踐並重、傳統與創新相融、具有國際宏觀視野的宗教師為宗旨,本校學生應秉持校訓「悲、智、和、敬」的精神,推動佛教教育文化工作,落實社會之整體關懷,肩負起帶動世界淨化的使命。
.....詳內文
-------------------------------
一手握滿暖意,簡訊徵文活動
你的一則關懷簡訊很重要,可能讓陷入低潮或困境的人重燃希望,拾回對生命的熱情!
請踴躍投稿,透過精簡扼要的簡訊,傳遞您手心暖烘烘的溫度及溫暖真摯的關懷之情。最高獎金2萬元。
.......詳內文
-------------------------------
法鼓佛教學系「學士班&碩士班」 單獨招生中

98學年度學費全免,僅需雜費。 為因應金融海嘯 紓困措施, 98學年度入學學生當年度: (一)出家眾:學雜費全免。 (二)在家眾:學費全免(只收雜費)。 .......詳內文-------------------------------
大悲心起-2009梁皇寶懺
祈福.報恩法會
消災吉至,罪滅福生
要祈善果以周隆,必使罪花而花而凋謝。
4/5-4/11
每日上午08:30至05:00
法會地點:逢甲大學體育館 ..............詳內文
-------------------------------
法鼓山大願興學
許個好願,讓它實現!
每天5元,三年5475元,成就一所世界迫切需要的法鼓大學 ..............詳內文

聖嚴法師佛事圓滿 法鼓山僧團感恩社會大眾的護持與協助

聖嚴法師追思暨植存於2月15日下午,在逾三萬信眾齊心發願觀禮下,圓滿結束,同時也圓滿了這場連續十二天的莊嚴佛事。從2月3日法鼓山啟動持續二十四小時「發願報恩念佛」開始,回顧這十二天的日子裡,舉凡入殮封棺、荼毘火化、植存追思等佛事,都是遵照著聖嚴法師的遺言,在聖嚴法師慈悲的攝受,與智慧的遺教中,圓滿成就了這次莊嚴的佛事。法鼓山僧團特別感恩這段日子裡,各界人士的關心,媒體朋友的善筆護持......詳內文

聖嚴法師植存歸大地 四眾弟子續願再推動

一瓣花香、兩坏春土,沒有任何宗教儀式,聖嚴法師的靈骨,2月15日下午,由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總統馬英九等十五位法眷、法緣代表,依序植入法鼓山上的台北縣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的五個洞穴中。初春的生命園區內,叢叢篁竹、綠意盎然,法師的色身,化作春泥,回歸大地。聖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儀式,15日下午分別在法鼓山園區大殿、台北縣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舉行。......詳全文

 

大悲心起.願願相續-聖嚴法師著作展

現代化的語言,生活化的禪法,聖嚴法師的著作結晶.篇篇都是直指人心的解脫智慧 ,聖嚴法師是一位教育家、作家,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國際知名的禪師。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每一本聖嚴法師的著作,都是他在人間所發的好願,邀請您共同發願耕耘心田,閱讀心靈的寧靜之美! ......詳全文

師弟之道-互為師弟

師弟之道的範圍很廣,在家學者對出家僧人的關係,自是師弟之道的一種,出家僧人對於出家僧人的依止受教的關係,也是師弟之道,即在家人與在家人間的傳授教學之誼,也是師弟之道的一例。如果擴而推之,充而大之,則人與人間之相與相契,無一不是師弟之道了。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們更可進一步說:師者師其先聞,學者學其專攻;師者不必定於師之一尊,學者不必限於學之一位;師可以為師,弟子亦可以為師 ....詳內文

心安平安.喜悅改變

師父走了,心中有萬般不舍,有對師父的感恩以及想念。遺憾的是因為寶寶太小,沒能上山看師父最後一眼。2月4日早上起床,老公就告訴我聖嚴師父圓寂了,當時不敢相信,馬上看新聞,才知道師父真的離開我們了,頓時心中一陣酸楚,眼淚如泉涌般,一直反覆的說著〞師父這麼好的人怎麼走了怎麼走了〞?白天一直重複的看新聞,每當看到師父的法體出現在螢幕上,眼淚就不聽話的跑出來,猶如自己失去至親一樣悲痛。.......詳內文

話頭禪十



3/13-22 (五-日) 話頭禪十/ 法鼓山禪堂 (有2次禪七經驗者)....... 詳全文

聖嚴法師智慧傳薪

聖嚴法師【新書、暢銷、經典著作】全面8折,特惠76折起!
......................詳內文


      【聖嚴說禪】~覓心了不可得

問:二祖慧可禪師對菩提達摩說:「我的心不安寧,請幫我安心。」達摩說:「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沈默了好久,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也找不到。」達摩說:「好了!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意思是不是說,連心都不存在,還有什麼安寧、不安寧的問題呢?一般人最常感受到種種心境的出現,比如心痛、心焦、心急、心慌、心悸等等,如果跟他說「你的心其實是不存在的」,大概很少人會接受吧!

答:一般人的煩惱心不斷在波動,豈會承認無心呢?當然,也有人說:「我沒想到做這樣的事,說這樣的話會使你傷心,我是無心的,你不要在意。」這種無心是搪塞、推諉吧!是為自己辯護,把責任推得光光的。 .....詳內文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聖嚴說禪 >>---

 

 

 

 

佛教徒如何發願?

每個人一生都應該要發清靜的願、遠大的願,而不要發愚蠢的願、不切實際的願,佛教徒當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應該要發願以佛法來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以我個人來說,我十五、六歲時,就知道佛法相當好,可惜知道的人很少,誤解的人太多。其實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因為很多人都將它解釋一種玄理或者迷信,反而失去了佛法原有的價值。如果將佛教誤解為迷信,淪為一般的民間信仰,這抹滅了佛法與世法不共的智慧;若成為玄理,淪為高談闊論,那又完全脫離實際生活,對我們的心理、生理健康毫無幫助。

因此,我發了一個願:我能夠懂多少佛法,就告訴他人多少;用我的口、用我的筆,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將佛法的好告訴大家。我並不奢望我說出來或寫出來以後,所有人都覺得很有道理、都能認同,因為願意接受我的人有多少,是我沒有辦法控制的事。

我不會想,要把全中國的人都變成佛教徒,把全世界幾分之幾都變成佛教徒;或是幾年以後,我要完成多少大願、收多少高徒。如果那樣想,是狂想、是做夢,因為這些因緣都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

所以,一個人願意聽也好,兩、三個人,五、六個人願意聽,我也歡喜;人多也好,人少也好;一切看因緣,也就是隨緣。但隨緣不是被動地等待因緣,反而是主動地促成因緣,只是不去擔心和煩惱因緣可以促成多少。

對在家居士來說,每一個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親戚朋友,還有一起工作的同伴,其實我們不需要影響大多人,從身邊的人影響起即可。我們可以發願;我願所有和我一起生活的人 ,都可以過的很幸福愉快;我願用盡一切方式讓他們身心健康、沒有煩惱;我願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為他們奉獻。我想這些願,每個人應該都可以做得到。

不要以為這個願好像只在自己的周圍繞圈圈,就覺得這些願不大。這個願雖然小,卻是大願的基礎。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是菩薩行的基礎;如果能再擴大一些,以一切眾生煩惱為家,擔負起「如來家業」,那就是更深廣的菩薩行願了。

所以,我們不能以實質的東西或數量來衡量願的大小,例如別人布施一百萬,那我就要發願布施一千萬。同樣的,在發願時,也不要陷入數字、數量的框框中,否則框框過大,那會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流於狂想、空想;框框過小,則又局限了各種可能性,又流於個人的小願。

人不要被框框局限,但要有大方向,從人道、天道,解脫道,菩薩道到佛道,層層超越。從近而遠、從小而大、從微而著,有次第、有彈性地不斷進步,這才是佛教徒標準的發願方法和心願。

做為一個佛教徒,狂想不能有,但宏願不能沒有。或許自己微言輕,沒辦法登高一呼使得萬山相應,但還是要有為社會奉獻、希望影響整體社會的大願心。

●本單元文章同步刊於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首頁 > 聖嚴法師


本文摘自自法鼓文化出版「祈願、發願、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