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9-03-0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9-03-03》

本期內容
  ◎環境前線:世界性經濟衰退與藍綠紅勢力的回應(上) 
  ◎基改玉米:南部非洲國家大多拒絕 
  ◎聯合國與世銀警告:氣候臨界點近了 
  ◎美愛荷華州人 願以節能來省錢 



環境前線:世界性經濟衰退與藍綠紅勢力的回應(上)
  ■康世昊
隨著世界性經濟衰退現象的日益明顯,各國政府都面臨必須動用國家預算彌補私人資本投資不足的壓力,甚至還必須讓投資項目直接成為解決失業問題惡化的工具。再加上危機席捲前因應全球暖化的產業調整壓力,一時間推翻布希路線的新勢力佔了上風。去年12月,國際能源總署(IEA)署長田中伸男於第14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COP14)的波茲南會議(波蘭)上這樣說:「全球經濟衰退必須被視為一個契機,而不是變成國際社會無法繼續致力於努力減緩氣候變遷的理由。」

許多國家領袖也開始學著標榜,各國的經濟復甦預算應該用於提升能源效率與發展潔淨能源科技等方面,以期建造永續的能源基礎建設。投資綠色產業和再生能源不再被歸為是對產業和國家經濟的負擔,相反的,甚至被視為幫助擺脫經濟衰退的必選路徑。

綠色新政的上路

在此背景之下,近20年來世界生態倡議者一直提出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取代工業生產至上,取代無限制自然資源消耗的產業投資邏輯──正逐漸登上世界舞台。在進行化危機為轉機的逆向思考後,投資發展潔淨能源的呼聲,逐漸在各大國際會議中取得重視。無論是韓國、日本或是法國、德國等政府,他們所擬訂的21世紀永續綱領裡承認改變,並透露出共同的寄望:藉由轉型為綠色經濟而進一步成功發展到永續模式的低碳社會。

這些項標榜著經濟與環保雙贏的倡議,同時也冠上了「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的名號,意味著該計畫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可與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對抗1930年代初期經濟大蕭條的新政相互對照,成為歷史進程裡的重要轉折。

綠色新政的正式奠基當然不能沒有美國政府的正式參與,當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把這種概念直接用在其預算法案說明裡,綠色新政才更受國際注目。歐巴馬的綠色復甦計畫,得到許多環境主義者的稱讚(畢竟大家在布希政府下還以為遙遙無期),稱其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綠色總統,因為在歐巴馬的計畫裡,環保議題不僅社會進步的選項,更是轉化為解決經濟危機的可能方案,而非如過去一般,視環保為阻礙經濟發展的原因。

其實更早之前的2008年10月,當全球金融海嘯才正要開始之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已經主動地提出了「綠色經濟倡議」(Green Economy Initiative),主張21世紀的最佳投資標的選項,就在五大與環境議題相關的領域中,分別是潔淨能源與科技、農村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生態系基礎建設及永續城市。環境規劃署更早前與另一個隸屬聯合國的國際勞工組織(ILO)共同發佈報告指出,全球環保產品與服務所形成的市場,仍按目前不變的大趨勢而擴展著。目前每年約有13.7億美元的市場,到2020年時,則可能會倍增至每年27.4億美元。而這增加的板塊中,有一半與能源效率有關,其他則是永續交通、水資源、衛生與垃圾處理等面向。其中最引起大家注視的是該報告預估,接下來幾年當中,全球的再生能源產業(包括風力、太陽到生質能)本身應該能創造出230萬個工作機會。甚至在2030年之前,全球於各類再生能源產業可創造2,040萬個工作機會的規模。

藍綠聯盟展現綠色新政的社會基礎

綠色能源業界和環境團體的倡議也已進入現實數據說話的優勢中。例如美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指出,過去十年間,該產業創造的工作機會快速增加中。在2008年,就全美境內以提供了8千5百個新增工作機會。目前,全美已有約8萬5千人為風能產業工作,這還不包括另外的17萬個與該產業相關的製造或運輸等等其他面向的工作機會。

上個月初,一個由美國多個勞工與環保組織組成的「藍綠聯盟」在華盛頓特區舉辦「好工作與綠色工作年會(The 2009 Good Jobs, Green Jobs National Conference)」中,代表的是一種被主流政界肯定的綠色經濟的社會動員力。主要代表北美和加勒比海區的聯合鋼鐵工人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於華府進行國會遊說時的說帖就表示,未來兩年如果能投入1千億美元於風力發電、電力輸送網建置、大眾綠色交通、及相關的綠色經濟方案等等,其所創造的兩百萬個工作機會足以紓解美國正面臨的失業潮。

這種由綠色經濟將所創造的工作機會被稱為綠領工作(green collar job)。但有工作不代表勞動尊嚴不會在經濟轉型中被犧牲。因為ILO發現很多新創造的綠色工作似乎是骯髒、危險且繁重的。綠領工作在概念上的進步性在於,其工作地位被視為是一種高價值的勞動力,正如工會領導人強調的,這些工作並非臨時替代性的低薪工作,而是相等於原來中等產業工人的薪資水平。問題是,目前風能與太陽能產業的工人薪資低於全美國製造業的平均工資。因此現階段藍綠聯盟的工作項目和聯合基礎就在於打破「綠領工作是個工作,但卻不是個好工作」這種障礙。

綠色新政的迷思待解

談到綠色經濟或綠領工作,不能不回顧一位重要的倡導者,「Green For All 」這個組織的主席范瓊斯(Van Jones)。他的新書「綠領經濟」已是紐時榜上暢銷書籍。早在2005年范瓊斯就透過提倡綠色城市作為其推廣綠色經濟的項目。綜觀這個綠色經濟大師的路線,不難發現其風格是符合典型美國自由派的傳統:也就是既回應民主黨的工會支持者,另外又與當下社會進步議題結合下的政策選項。於是乎綠色經濟其實很像是另一種自由經濟模式下的加入美好目的的替代性選擇,利潤動機仍保留,工人在產業的從屬地位也保留了。

然而正如馬克思或關於馬克思資本論的著作在德國和日本等地再度熱銷一般,很多人面對經濟危機的質疑是更深一層的:難道資本主義體系不需要徹底改造嗎?綠色新政本身很快就面臨羅斯福的「新政」在歷史角色上的矛盾:它改變了資本主義體系,還是只減緩危機的爆發,提供資本主義市場機制一個重新洗牌,並讓新企業找到進入市場的利基和正當性?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下週續)
(回目錄)



基改玉米:南部非洲國家大多拒絕
  ■倪世傑
美國與歐盟在面對基因改造作物(GMO)的議題上的確存在重要的差異,美國與加拿大大力推廣研發與栽種技術,歐盟各國則是加諸許多的限制,這同時連帶影響了其他國家面對基因改造作物的態度,像是巴西與中國,則是繼續發展基因改造作物,巴西近半數的黃豆採用基因改造的種源,中國則是大量栽種Bt種的基改棉花。然而在非洲,除南非共和國對基改作物抱持開放的態度以外,其他國家則抱持排斥的立場。

包括馬拉威、莫三比克、尚比亞、辛巴威、賴索托與史瓦濟蘭在內的南部非洲國家於2002到2003年之間出現嚴重的乾旱問題,這次的乾旱問題是全球暖化的一部分,並持續到今天。乾旱讓南部非洲國家出現糧食欠收的問題,據估計約有1千5百萬民眾陷入糧食短缺與饑荒的困境中。

玉米是南部非洲居民的主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UN World Food Programme)呼籲各發達國家透過捐贈玉米等人道救援的方式,試圖讓這些國家的民眾能夠暫時渡過難關。美國政府捐贈50萬公噸的玉米,但其中7成5是基因改造作物,根據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的看法,毋須對作物進行基因改造與否進行分類,因此沒有區分作物是否經過基改的必要。

但是,被乾旱與饑荒所困的南部非洲國家,對此顯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以上提到的幾個國家直接阻止滿載基改玉米的貨櫃輪靠岸,雖然史瓦濟蘭政府官員最後還是接受了美國政府的玉米捐贈,但馬拉威、莫三比克與賴索托政府,則是決定為避免當地的種植環境面對基改作物雜交的危險,他們接受了這些玉米,但必須磨成粉後才能分配給一般民眾。

當時仍健在的尚比亞總統馬瓦那瓦沙(Levy Patrick Mwanawasa)強烈表示,基改作物等同「毒藥」(poison),因此該國拒絕美國糧食援助,為化解尚比亞政府的疑慮,美國政府甚至邀請30位尚比亞政府官員富美考察基因改造作物,但此舉仍未消除尚比亞官員基改作物對人類健康與及環境安全的疑慮,他們甚至還認為,基改作物將會使饑荒更形惡化。

馬瓦那瓦沙總統隨後表示,他並不是誤解了基因改造作物背後的科技,對此他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問題在於,他並不能接受美國政府對基改與非基改作物所抱持的「實質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則,而較能、也必須接收歐盟的「潛在差異」(potential difference)原則。

非洲國家反對基改作物的效應開始浮現,2004年,糧食短缺的蘇丹表示,希望捐助蘇丹的糧食都是不含基改成份的;同年12月,安哥拉政府立法禁止基改作物進口,外國援助的糧食含有基改成份者必須磨成粉才能接受。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則反對安哥拉的作法,認為這將提高捐贈國的捐助成本從而降低捐贈的意願。反對基改食品甚力的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甚至於2002年在坦尚尼亞、肯亞等地找到了非基改的玉米,並得以運送到南部非洲的乾旱國家。美國至此可真是圖窮匕見了,只要尚比亞反對美國基改玉米進口,只能讓非基改玉米通關,美國就不願提供貨幣形式的經濟援助。

在非洲這一場乾旱中,美國便利用援助的方式,成功的敲開了南非共和國的大門,讓美國的基改食品作物能夠長驅直入。其中較著名的是引入Bt棉種。Bt棉種是一種基因轉殖的棉花種類,宣稱可以抵抗專食棉籽的蛾的幼蟲(bollworm),同時還具有增加產量的優點。但在南非種植之後,卻出現了第二種害蟲,農民被迫要買更多的殺蟲劑;更重要的是,Bt棉種籽的價格是傳統非基改棉種籽價格的兩倍,農民變成需要借貸來支付上漲的棉籽以及增加的殺蟲劑費用,反而導致了農村的破產,這與當年農企業所宣稱「基改作物將終結全世界的飢餓」,可說是完全背道而馳。

(政治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回目錄)



聯合國與世銀警告:氣候臨界點近了
  編譯■潘忠廷 審校■莫聞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2009年最新出版年鑑及世界銀行泛南美洲報告皆指出,全球氣候在近幾年將接近氣候變遷臨界點,全球氣候變遷速度將快於2007年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最新報告的預期。

世界銀行此研究主要針對4項氣候相關議題做調查:安地斯山脈生態崩解與暖化現象、加勒比海盆珊瑚白化與珊瑚礁生物死亡、墨西哥灣大面積溼地及沿岸系統破壞,以及亞馬遜河流域森林枯竭危機。

世銀報告提到,未來因颶風與熱帶氣旋所造成災害將持續增加,據估計,從2020年到2025年,墨西哥灣沿岸因此受到的損失將多出10倍。

報告提到,對抗暖化以及延緩冰川溶化需要快捷的行動力。

其中一個近程方案的焦點為黑碳(black carbon,或稱煤灰),此為「氣膠」(aerosol)的一種,專家認為這是次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遷的第二大主因,對於冰川溶解有極大影響。

黑碳的生成是因為石化與生質能源的不完全燃燒,造成氣候變遷主要有兩項原因。其一,在大氣裡,這種黑色顆粒會吸收熱量、暖化空氣。其二,當「黑碳」掉落到冰或是雪上,他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加速溶冰速度,導致更少的反射冰形成,進入惡性循環。

黑碳不如二氧化碳會存在大氣層裡幾千年,它頂多只會懸浮個幾天左右。因此降低黑碳排放會立即對全球暖化現象有所成效,使得數百萬人不致因為吸入髒污空氣增加疾病風險甚至死亡。

另一個負碳(carbon negative)策略則是生物碳的生產,據科學家所言這將在數十年內有效降低現有的二氧化碳濃度。

管理與永續發展機構總裁查爾克告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世界銀行提出的報告相當明瞭,世界正面臨嚴重危機,未來還需採取更積極迫切的行動──就從降低黑碳開始,以避免過臨界點後的毀滅性後果。」
(回目錄)



美愛荷華州人 願以節能來省錢
  編譯■范仕穎 審校■禾引
儘管愛荷華州人在乎環境和全球暖化的問題,但是他們節省能源的頭號理由就是省錢,2008年首次在安荷華州舉行的能源調查這樣指出,這個調查由北愛荷華州大學策略行銷服務部所執行,經費由愛荷華能源基金所資助。

這個調查發現,買車決策、少開車、在家裝起可使用再生能源的裝置,這些決定的主要因素就是想要省錢。

愛荷華能源調查由3個不同的測驗組成,概括性質的能源問卷、和交通運輸有關的問卷以及一個居家有關的問卷,在2008年11月的第一週發出各一萬份。

策略行銷服務部回收到1,484份完整的交通運輸問卷、1,215份居家問卷和1,054份概括的能源問卷,調查的結果於2月24日公布。

從問卷的回答中顯示了愛荷華能源使用者擔憂他們的利益沒有被適當地保護,而92%則擔心該州未來會面臨能源短缺的問題。

在州內發展新的或是可再生能源的選項,被71%的回答者列為最能為愛荷華州長期能源需求帶來重大影響的措施,但是幾乎一半的回答者不願意為可再生能源付較高的費用。

比起「確保能源的可靠來源」和「保護環境、防制氣候變化」來,「確保能源價格越低越好」被視為更重要的優先項目。

交通運輸問卷表示70%的受訪者擁有2到3台汽車,幾乎3分之2回答他們無法使用大眾運輸,大約80%的受訪者表示因為油價上漲而減少開車的次數,一半的受訪者對於共乘制表示沒有興趣。

大約47%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價格高出一般車輛5%到10%,他們在未來3年不太可能購買油電混合或是電力的車種;45%有點可能購買,而9%表示非常可能購買。

幾乎所有的居家問卷的受訪者(97%)相信在家裡如果能有效率地使用能源,可以減少每月水電的支出。

93%願意多付10%的價格在高效能源使用的住家上,97.6%表示當他們重新裝潢時,能源的使用效率是設計的重點。

大部分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住在太陽能或是風力電廠附近,而不是核電廠或是燃煤電廠。

這個調查表示61.2%不願意居住在離核電廠10英哩之內,而55.4%不願意住在離燃煤電廠10英哩之內,但是受訪者卻表示他們偏好建更多的核電廠,而不是燃煤電廠。

「當談到確保本州正面的未來發展的首要之務時,能源問卷的受訪者表示教育第一、其次是經濟發展以及減少州政府的支出。」北愛荷華州大學策略行銷服務部主管帕達瑞許(Ron Padavich)說:「確保一個安全、乾淨的環境僅對少數人是重要的,但是對於這些少數來說,這卻是最首要的優先重點。」

來源/ENS環境新聞通訊社

提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